-
1 # 優車優評
-
2 # 西北風77448
當初國際原油賣到100多美元時,國家為減少進口原油,提出發展新能源戰略(“風電”.“光伏”.“電動車”),現在看來都沒有當初預想的好,國家為快速發展電動車,動用了國家補貼,刺激汽車廠家大幹快上 ,甚至有“騙補”現象。現在由於空氣(霧霾)的原因,又投入大量資金,所以只有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國家搞了一個雙積分制,逼的汽車廠家生產新能源電動車。
-
3 # 小穎談車
大道理小穎在這就不說了,現在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大受益的莫非純電動汽車。各個車企都在開足馬力,積極研發自己的純電動汽車。其實在小穎看來,莫非倆個原因。
1環保。在當下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各國都在積極改善問題。特別從去年開始,國家颳起環保風暴,關閉了許多汙染企業。說明國家對環保越來越重視。發展新能源汽車必將是車企在未來發展的方向。
2燃料資源的枯竭。石油資源必定是有限的,經過這麼多年的開採,資源消耗過度,或許百年之後,將無資源可用。發展可持續性資源是當下重之重任。
-
4 # 汽車機械事故鑑定
其實,這是個政府政策導向問題。
當京津冀每年2/3時間處於霧霾天氣中,當塵肺病逐年上升時,當由於汙染帶來的河水變色,農副產品不能食用時,當各種各樣由於汙染帶來的疾病,此時,富起來的中國開始覺醒。生活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從國家到平民百姓都知道環境的重要性。於是,由政府導向,百姓隨行,節能減排便成為必然。
大家都知道,汽車排放對空氣的汙染有多嚴重,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呈幾何倍增加時,CO,S化物,NO化合物,微粒物等排放逐年增加,酸雨,霧霾,沙塵暴等極端天氣經常出現。因此,汽車排放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前些年,當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時,國家也推行各項政策,乙醇汽油,CNG,LNG應運而生,純電動汽車也走進人們的視野。
而純電動車受技術因素的制約,續航里程不多,充電時間長,充電樁不夠等等,電動車發展緩慢。
現在,大家意思到,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會有枯竭的一天。於是,純電動車又納入政府的議事日程。歐美髮達國家也在研究各種新能源汽車,比如H2,它排放的是水,還有可燃冰,太陽能等等。而中國以純電動車作為突破,政府為推進它的發展,採取各種方法,補貼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各生產廠家更是投入大量資金,這都是為純電動車打下了良好基礎。
到目前為止,為支援純電動車的發展,政府還實行多項優惠政策,如優先上牌,減少稅費,限制生產燃油車等,這都說明對這項工作的重視。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個發展過程。新能源純電動車同樣也是從不成熟向成熟的發展。當純電動車成為發展趨勢時,全社會都會重視。當有一種新能源代替純電動時,我想,純電動車也會淘汰。因為它也有缺點,特別是後期廢舊電池的處理,稍不注意又會造成二次汙染。
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我相信,有政府的政確導向,一定會還老百姓一個綠水青山,湛藍的天空。
-
5 # 閒人拆拆拆
首先電動汽車只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分支,除此以外還有氫能源動力,太陽能動力等其它分支,而目前電動汽車之所以能成為各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主要原因還是相比於其它新能源目前電動的方式非常容易實現,只需要將傳統電能儲備並用來驅動電機就能實現,在經濟性上比其他新能源優勢明顯。
而中國發展電動汽車則主要是中國的傳統能源壓力較大(每年需要進口很多石油),以及環保問題現在越來越明顯,而在傳統電能方面中國比較有優勢(中國電網發展世界排名目前第一),所以發展電動新能源汽車基礎條件很好。
並且現在的電動車技術與以前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已經基本能夠滿足人們的非長途用車需求,所以現在發展電動新能源汽車還是比較合理的。
-
6 # 修車老畢
就目前全國查環保來看,電動汽車絕對會取締燒油車的。電動汽車取締了燒油車大大降低了空氣汙染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
7 # 車識界
首先,我並不認為電動車或者叫新能源汽車沒有發展!事實上,國家從開始就在提倡發展電動車,只不過現在扶持政策上有所加大!無論是生產銷售配套金融上都已經形成了完成的產業鏈!電動車也是國家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關鍵!也是王傳福,董明珠,王健林各位大咖關注並投資這一領域的目的!
其次,現在國內汽油車數量太多,每天消耗的化石能源數量也是天文數字,並衍生出諸如環境,能源,擁堵諸多問題!領導層的目光永遠是這麼的高遠,有順序的壓縮燃油車的數量,也成為現行政策的方向之一,電動汽車就成為為數不多的可選項!
再次,無論是發展新能源汽車還是改變居民用車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裡面牽扯的事情因素太多,這裡不做具體闡述!一句話: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突破政策端、技術端、消費端等禁制因素後,你還覺得它不好嗎?
-
8 # 車檸檬
從能源結構來說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並且已經成為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目前國家石油消費市場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0%,而大家都知道十有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其實可以再生,就是時間太久),未雨綢繆之下,在沒有到來石油危機之時,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也是必須要走的道路。
發電雖然目前依然主要依賴是煤,但是除了煤炭還有風能、水力、潮汐、地熱以及太陽能等等,目前中國不正在推廣太陽能發電嗎。
從能量利用率來說
大家都知道內燃機的熱效率僅僅為20%到40%,如果加上原油開採、提煉、加工等程式,熱效率僅為14%左右。但是有相關計算得出,如果利用新能源轉化電能,純電動汽車要比燃油汽車節能70%,費用卻比燃油車節省了50%左右。
從電能來說
很多人都覺得如果大面積使用電動汽車,那麼會不會造成電荒,其實據一些訊息稱發展純電動其實是解決了電網在晝夜負荷不平衡的問題。上海電網峰谷負荷差達到了60%,而北京電網的峰谷負荷也超過40%。新能源發電當中核電要求發電功率日夜守恆,風力發電普遍在夜間風力才大,這樣也導致中國的“谷電”銷售困難的情況。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中國修建了大型抽水式蓄能電廠,就是利用夜間電力負荷低谷的電能來抽水至上位水庫,然後電力負荷高峰的時候再放水發電。
正是因為中國特殊的這個“電網晝夜負荷不平衡”的問題,推廣純電動汽車實際上並不需要人們想象的那樣要建設很多電廠解決供電問題。電動汽車白天正常行駛,晚上正好可以利用“谷電”來為電動汽車充電。根據相關計算表面,如果幾十萬輛電動汽車晚上充電,那麼就相當於一個千萬KW的電廠調峰,這樣不僅有利於調節電網晝夜負荷不平衡的問題,而且大家完全不必要擔心電能不夠用,因為利用夜間充電,現在的電網完全可以滿足若干年後電動汽車的發展要求。綜上所述,我們根本就不用擔心電能不夠。
從發展電動汽車的優勢說
相比與燃油車,中國傳統汽車產業發展的比較晚,國外的一些大廠家早已經經營了上百年,在傳統汽車領域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等機械結構真心趕超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發展純電動汽車,大家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中國車企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從環保方面來說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之所以大力推廣主要還是環保,面對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推廣電動汽車減少排放是正道,但是很多人認為推廣電動汽車並不環保。主要是發電廠的汙染以及電池的汙染。
先來說說電廠,人們普遍認為煤發電對環境的汙染是非常巨大的,但是隨著新能源的發展,未來太陽能、風能、核電等將慢慢取代煤電,在此不再贅述。那麼來說說電池汙染,我們都知道電池當中的重金屬會嚴重汙染突然以及地下水資源,所以鋰電池當中的重金屬對環境擁有不可逆的破壞。鋰電池的回收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據說2018年開始將加大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希望未來可以做好電池方面的生產以及回收,不要讓大家認為點從汽車不過是將問題轉化了而已成為現實。
麻省理工學院曾經做過試驗,試驗認為發展電動汽車除了電能、電池生產、使用回收的問題,認為如果真的關心環境就應該淘汰汽車,因為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都會產生揚塵等汙染,所以麻省理工學院的試驗認為可靠腳踏車出行才最環保!
寫在最後:如果淘汰所有的汽車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建設更加便捷的軌道交通,減少汽車的出行次數或許可以大大減少環境汙染。至於電動汽車的發展,小編依然認為電動汽車任重而道遠,必須要做好電池的生產以及回收的工作,否則環保只是將問題轉移到了看不到的地方,等同於掩耳盜鈴。
回覆列表
環境問題
汽車在運轉過程中燃燒燃料,產生的CO,氮氧化物,灰分等,都會導致空氣的汙染。這也是為什麼國家一再提升汽車環保要求等級的原因。
資源問題現在石油開採的越來越多,而各方面都需要用到。石油又是不可再生能源(其實可再生,就是時間太長)。同時開採石油也會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經濟結構改變(個人看法)人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住—房地產,以前是國家的經濟支柱。但由於炒作過於嚴重,導致強烈抱怨。同時供開發的土地資源也是有限的,而且人口老齡化嚴重,房產空置率越來越高。以上幾點出現過,我們就不得不再找一個支柱性產業。那麼行—代步工具就應運而生。但是燃料一二三線城市汽車基本已經飽和,那麼就需要改變方式,增加銷售量(相當於所有車都更換成電動車)。同時開發公共交通,讓沒錢人仍然有坐的,有錢人的閒置資金可以拿出來消費。既保證了廣大車企員工,又保障了各階層群眾利益,同時讓閒置的錢活了起來,誰都沒損失,何樂不為。
電動汽車發展還有不足之處:
電池回收技術行業發展仍較慢,電動汽車突然爆發式增長,與之配合的回收利用發展不良,同樣會造成環境,安全等方面損害;充電樁的發展還不好,制約電動車發展。目前看,加油要比充電快速且方便的多。有人說可以換電。但是換電難以保證電池與整車的一致性和追溯性,也難以保證車輛使用者的利益(新車電池換了塊舊的有衰減的,誰願意。)當然,雖然現在慢,但是如果電池有了技術突破(充次電5000公里,或者充電一分鐘,續航5000裡),那麼電動汽車就會得到快速發展。當然,如果能源形式有突破,也有可能讓電動汽車型別衰亡。誰都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