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如果項羽過江東,能否再次和劉邦爭奪天下?
8
回覆列表
  • 1 # 劍門關外的雨

    所謂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只不是後世的一廂情願,項羽已經人心盡失,他的失敗就是自己作,怪不得別人。一個連一碗水都端不平的人,怎麼贏天下?

  • 2 # 博書

    唐朝的杜牧寫過一首詩《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宋朝的李清照也寫過一首詩《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因為這兩首詩歌的廣為流傳,項羽過江東,能否捲土重來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是我們不妨試想一下,項羽過江東,一路逃回老家,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劉邦和項羽劃鴻溝為界,中分天下,西面為漢,東面為楚。當時劉邦兵多糧廣,項羽兵少食盡。劉邦想引兵西歸,蕭何建議,如果此時不趁機消滅項羽,是縱虎歸山。劉邦聽取蕭何建議,召集諸侯韓信、彭越等人合兵一處,進擊楚軍。

    項羽駐紮垓下,彈盡糧絕,兵折將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羽乃大驚,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兵敗如山倒,項羽帶領麾下壯士八百人連夜逃出重圍,一路往南,漢將灌嬰率五千人追擊,項羽逃到淮水,身邊只剩下一百多個人,還迷路了。向一個老農問路,也不知什麼仇什麼恨,這老農故意指錯路,讓項羽一行人走進一片沼澤地中,被困,漢軍追到。

    項羽引兵往東,到東城,環顧身邊,只剩下二十八騎跟著。身後追兵數千,項羽尋思此番是逃不掉了。對身邊的人說:我起兵抗秦八年了,經歷大小戰役七十多次未嘗一敗才能夠霸有天下。今天我被困於此,實在是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今日只好決一死戰,願意和兄弟們最後一次衝鋒陷陣,突出重圍,斬將刈旗,讓兄弟們知道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

    於是項羽大喝一聲,搶入敵陣,所向披靡。一行人且戰且走,到了烏江邊上,烏江亭長接著。找來船隻,讓項羽迅速東渡烏江。

    烏江亭長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人眾數十萬人,亦足以稱王。希望大王急渡江。現在只有我手裡有船,漢軍追到,無法渡江。

    項王大笑說:天之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而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生還,雖然江東父兄可憐我而奉我為王,我又有什麼面目見他們呢?即使他們不說,我又如何不內心有愧呢?

    於是不過江東,自刎而亡。

    項羽自刎江東,是一時衝動所致呢還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兵敗將亡,項羽真的毫無機會可言了嗎?項羽過江東,自然能夠解一時的困厄,暫時苟且偷安,但他必然面臨如下問題:

    1.項羽能否重振兵馬,揮軍西北,與劉邦及天下諸侯爭霸天下。

    江東人口,烏江亭長說了,有數十萬人。項羽當初起兵,率領八千江東子弟,那麼項羽很可能最多從江東聚集1-2萬江東子弟兵,而且都是未經戰陣的新兵。項羽再蒐集被漢軍擊敗的楚國殘兵,可以得到3-5萬人,加起來不到七八萬兵馬。要在急切之中統率八萬不成熟的軍隊和劉邦及眾諸侯的數百萬成熟軍隊交戰,項羽毫無勝算。

    2.面對漢軍的窮追不捨,項羽能否找到立足之地,休整兵馬,聚集糧草恢復元氣。

    即使項羽過江東,劉邦還是會窮追不捨。因為劉邦必須一鼓作氣,徹底擊敗項羽。如果等到項羽有了喘息的機會,聚集殘兵,號令天下,劉邦也沒有十分的把握再次戰勝項羽。畢竟項羽是天下霸主,天下諸侯雖然背叛項羽,但是名不正言不順。

    項羽有三個地方可以立足,江東、舊楚國及其封地魯國。項羽之所以慘敗,是因為被彭越燒了糧草。如果項羽有一年時間休養生息,聚集糧草兵馬,他有八成把握捲土重來。但是劉邦不會讓他站穩腳跟,恢復元氣。

    3.即使項羽能夠聚集糧草兵馬,再次與劉邦決一雌雄,他能否改掉心高氣傲、有勇無謀的壞毛病,運籌帷幄,再次做天下霸主。

    劉邦擊敗項羽,因為得到了一群文臣武將的幫助。蕭何、韓信、陳平、張良、彭越等人,都是齊心合力絞盡腦汁要置項羽於死地。然而項羽,他只是一個人在戰鬥。項羽固然是人中之龍,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是他一個人,怎麼敵得過劉邦一群人?項羽最大的弱點是不會用人,事必躬親,因此左支右絀,疲於奔命。

    因為懷疑謀士范增,導致范增氣憤出走,病死路上,才是項羽從四十萬兵馬的西楚霸王到垓下的敗軍之將最大的原因。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項羽還是那個驕傲的項羽,還是那個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的項羽,所以項羽最終還是會失敗。即使征服天下,項羽還是不能像劉邦那樣做一個開萬世基業的一代雄主。因為他只是衝鋒陷陣的猛將,而不是驅策天下兵馬的君王。

    以上前兩點,是項羽自刎烏江的重要原因。因為項羽自己也知道,他沒機會捲土重來了。而不是因為對不起江東父老,所以無顏過江東。

    後一點,才是項羽致敗的真正原因,項羽到死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毫不起眼的劉邦能夠打敗他。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這是十分中肯的評價。力能扛鼎,項羽致敗,因為他太自以為是,太信賴自己的一身蠻力。就像他年輕時候看到秦始皇說的:彼可取而代之也。項羽太驕傲了,他一生沒有對任何人低下過頭顱,所以他不可能忍辱負重,臥薪嚐膽,捲土重來。

  • 3 # 狐筆春秋

    這無疑是一個極為大膽且有趣的假設,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假設~

    在我看來,只要願意渡江而東,留的有用之軀,像越王勾踐學習,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訪求賢臣隱士,整頓吏治,重新整理政治,秣馬厲兵以窺西北,一旦天下有所變動,便帥三軍之眾,誓師北伐,未嘗沒有一統九州的機會~

    一:經驗和能力需要時間的磨礪

    也許有人會說,項羽太驕傲了,政治手段太稚嫩了。他的出身決定了他必然難以改正天生的缺陷,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固然,項羽出身貴族,身上有個濃烈的貴族特質。雖然出身無法改變,但是殘酷的現實卻能使你不得不做出應有的改變。比如就幫吧,起兵以前的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貪財好色,經常和一群狐朋狗友前呼後擁的四處遊蕩。此時,誰又知道他能夠逐鹿天下,一統四海呢?但是,隨著秦始皇的去世,陳勝吳廣的造反,無所事事的劉邦因為一時醉酒,私放戍卒,從此不得不踏上流亡落草的道路,如果不是六國後人紛紛起兵反秦,堂堂漢高祖可能就此止步於一介草寇了~可見社會的發展給人帶來的影響是何等巨大?

    跟劉邦想比,霸王項羽顯得何等只能,他出身貴族,天生神力,才華蓋世,彷彿命運之神最大的垂青者。再加上有一個能力出眾叔叔一直為他保駕護航,可以說年輕的項羽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外面世界的殘酷兇狠並不是他所熟知的。相比之下,劉邦的人生經歷就顯得異常的豐富而多彩。在和童年的盧綰完成學業之後,劉邦開始了他的遊俠生涯。在名士張耳門下做起了食客。回家以後由於不事生產,經常去嫂子家和酒館裡蹭吃蹭喝,經常受人白眼,卻能夠無動於衷~此後又捐錢買了個泗水亭長的職務。整日裡和衙門的朋友們廝混,並且還混得不賴試問,能夠在中國式的官場中混得風生水起的人,是個人能力又豈是能夠小看的?能力,就我看來,一方面是與生俱來的,另一方面則是透過不停的社會實踐訓練出來的,項羽與劉邦相比,就個人智力而言是完全不在劉邦之下的,僅僅只是社會層面的歷練遠遠不如劉邦而已。只要假以時日,項羽完全擁有能夠與劉邦相媲美的能力,甚至有過之也不無可能。

    二:年輕是項羽最大的資本

    項羽和劉邦相比,他最大的優勢不是能征善戰,因為就戰將而言,後期的劉邦擁有了不遜於項羽的韓信?他最大的優勢應該是年輕。

    所謂,年輕就是資本。截止烏江自刎時,項羽是30歲,劉邦是54歲。如果這時剛剛遭遇人生巨大挫折的能夠忍辱負重渡江而東的話,年富力強的項羽未嘗沒有機會捲土重來,我們知道統一後的漢帝國面臨著各種困境,一心想要廢長立幼的劉邦,驕悍善妒的呂太后,擁兵自重的韓信彭越,再加上年紀漸長的劉邦自己。這一切無不彰顯著剛剛建立的大漢帝國危機四伏。搖搖欲墜,如果此時再加上潛伏江東靜待時機的項羽,漢帝國到底還能再堅持多久呢?或許,為了制衡渡江的項羽,劉邦會留下韓信,但是誰又有誰能夠制衡韓信呢?‘陛下善將將’終究不過只是個美好的論斷,現場之上需要的終究是能夠披堅執銳,衝鋒陷陣的勇士。一旦項羽過江,劉邦的壓力將是前所未有的,對於已經年過半百的老人來說,這種折磨他又能支撐多久?

    三:江東本是項氏根據地

    項羽是項氏家族的族長,這是自項梁去世之後就獲得大家公認的。項氏一族世代都是楚國的將領,著名的項燕就是項羽的爺爺。這種顯赫的家世和出身使項氏在楚地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所以在他垓下突圍到達烏江的時候,前來接應的烏江亭長勸他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矣,’項羽聞言道:‘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首先,江東父老對於項羽是很有認同感的,即使項羽失敗了,他們依然會接受項羽。就如同接受一個在外遭遇了挫折的孩子一樣,其次,項羽本人的嫡系部隊也出自於江東一帶,而他自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綜上所述,我以為,如果項羽能夠剋制自己驕傲的自尊,屈己渡過江東,在江東父老的協助之下,未嘗就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正如唐人杜牧所說的: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4 # 四川達州人

    項羽已經不可能東山再起。

    當初,項梁項羽自江東起兵,正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時刻。

    而且,各路起義軍都是烏合之眾,所幸秦軍主力遠離中原,北方軍崩解了一部分,南方軍根本沒有回救中央政權,起義軍才得以在面對秦軍郡兵而成長起來。

    垓下之戰後,項羽單人獨騎回歸江東又怎麼樣?

    當時的江東,可不是今天的江南,富裕而且人口眾多,甚至連三國時期的江東地區都比不上,總人口不會超過三四十萬,這短暫幾年就損失了七千子弟,難道還能給項羽再找來七千精銳?

    何況,劉邦勢力已成,七千新軍也就只能給劉邦增加戰果。而江東那末點人口,顯然也找不出更多的青壯年幫助項羽再殺回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任正非稱華為鴻蒙兩到三年內追上蘋果系統,你們覺得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