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丹白露211735932

    具體貢獻有如下: 一,開創了美國總統不能連仼三次的慣例,他甚至連任四次。二,他創立了總統個人外交的模式,歷來外是派員,也不是親自出馬。三,挑戰美國行政、立法、司法格局,擴大了總統權力。四,也就是他最大貢獻: 把一個有孤立主義傳統,充滿和平主義的國家,轉變成為反法西斯聯盟的主要支柱。五,帶頭提出建立聯合國。

    如果沒有羅斯福的美國,二戰當然會以盟國的勝利宣告結束,可是至少要推遲兩年以上,這期間,世界又得犧牲多少生命,摧毀多少財富 !

  • 2 # 史話拾說

    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二戰勝利的最大貢獻當然是說服美國民眾參與到戰中去。

    二戰前期,美國政治在當時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點,在當時叫做“孤立主義”。美國曆史上有一位總統叫做約翰·亞當斯,在亞當斯執政時期曾經有一句名言“美國不必要到國外去尋找怪獸並消滅它”。這是孤立主義的經典名言,深刻影響著美國外交政策。但美國不是絕對的孤立,而是美國要以最小的成本、最小的風險來參與世界事務。所以美華人採取的是一種隔岸觀火的態度,不介入、不支援。

    舉個例子:1936年西班牙戰爭爆發,德國和義大利開始干涉西班牙內戰,支援反政府武裝,西方國家推行不干涉主義。羅斯福根據戰爭的程序,看著日益壯大的法西斯他提出了把“不干涉”改為“不同意、不干涉”。但他提出以後很快遭到舉國上下的反對,包括他的國務卿赫爾。赫爾對羅斯福說:“你這樣做會失去天主教徒對你的支援,你必須採取原來的不干涉政策。”“口袋裡沒錢到國際社會上也要捱餓”這是美華人常在口邊的一句話。美華人更關心的是自己國家本身的利益。

    儘管遭受了阻礙,但羅斯福一直在關注著歐洲的變化,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局勢每天迅速變化,我一生中從未看到過世界上矛盾互相交錯,局勢瞬息萬變的局面。”

    1939年春天,當布拉格淪陷以後,羅斯福再也坐不住了。他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各寫一封信,信中警告不要進一步侵略別國,並附上31個國家的名字。信發出後立即在歐洲引起反響。輿論認為這封信猶如風暴過後的Sunny,讓歐洲天空燦爛起來。但卻遭到了德國與義大利的蔑視與嘲弄。戈林嘲笑羅斯福患有初期腦癲狂症,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對羅斯福極盡嘲弄與譏諷,希特勒在演講中說道:“美國之所以這麼做,只是依仗國家的財大氣粗,想做世界老大而已。”

    羅斯福的呼籲換來的卻是嘲弄,他越來越認為希特勒在歐洲日益囂張,對美國的國家根本利益威脅極大。當時歐洲是美國商品銷售的主要陣地,也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於是羅斯福在美國沒有參戰前,甚至是二戰還沒有爆發時就產生了將納粹德國當做主要敵人的思想。

    1939年9月1日凌晨,羅斯福在睡夢中被叫醒並得知德國進攻波蘭的訊息。羅斯福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們不能再眼看著歐洲毀滅了。在國內孤立主義盛行主義的背景下,如何讓自己以希特勒為主要敵人的戰略理念變為國家政策對羅斯福來說是一個關鍵的考驗。

    羅斯福的第一步就是打出了“不參戰,但是要全力支援”的政策。不參戰是尊重公共輿論,尊重美國傳統的外交政策,而全力支援是他利用了美國民意對被侵略國家的同情。羅斯福的第一步成功了。美國修改了《中立法修正案》並出臺了《租借法案》。透過這兩個法案,貌似中立的美國實際上已經採取了偏袒受到法西斯侵略國家的立場上。

    1940年5月10日,西歐戰爭爆發,希特勒執行黃色作戰方案,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相繼淪陷。羅斯福此時成功的將歐洲的局勢與美國的安全結合到一起。告訴美華人如果對法西斯暴政視而不見的話,那麼法西斯將成為未來的浪潮。尤其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美華人民更相信這一點,對法西斯暴政的漠視,將影響美國的安全利益。在這樣的環境下,美國終於參與到了這場戰爭當中。

    羅斯福運用他超凡的政治手段與技巧,使得美國成為二戰中最大的勝者。他在駕馭政府與時代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膽略和才能。他在內政方面的巨大建樹和在與法西斯鬥爭中的不朽功績而被世人公認為同華盛頓、林肯比肩的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 3 # 白楊樹下談歷史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蟬聯四屆,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統。作為一個偉大的總統,自有讓人稱讚的業績,最讓民眾認可的還是他將美國從近十年的經濟大蕭條掙脫出來。

    然而,有支援就有反對。作為他的政敵,常拿他的殘疾攻擊他,說他是個“有損國家形象的殘疾人”。其實,很少有人知道他不是先天殘疾,而且還曾是一位典型的Sunny好青年。那麼他是如何走向人生巔峰?如何讓美利堅合眾國迅速成為世界強國呢?

    “學霸”的夢想。

    他出生於一個家境優越,父母都是出身上層社會、受過良好教育的社會名流。換句話說,就是“官二代”,這樣的家庭十分重視教育。於是,在他14歲時便被送入了以培養政界人物為目標的格羅頓公學。在這裡,他可是典型的“學霸”。

    但是中美“學霸”還有區別的。中國是以“唯分數論”,學習好,必然受到師生的關注,眾人稱讚;而在美國,不但要學習好,更要體育好,如果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豆芽菜”,即使門門功課考滿分,也絕不會得到女生的青睞。

    少年時代的羅斯福不僅成績優良,而且酷愛體育。系出名門,頭腦聰明,四肢發達,這些耀眼的“標籤”讓他迅速成為學生領袖、女生偶像。中學畢業後,他曾夢想報考世界三大海軍名校之一的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

    但出身名門的父親卻逼著他去報考哈佛大學。作為“學霸”有一個共性,就是能聽得進大人的教導,善於利用大人的經驗。在他父親看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就讀名校,日後的人生道路會順暢得多,古今中外都是一樣。

    哈佛大學畢業後不久,步入結婚的年齡。他和他的遠方堂妹結婚,面對道賀的諸多親朋好友,他高談闊論,妙語連珠,惹得眾人捧腹大笑。

    “胡蘿蔔加大棒”用於理政。

    他一生最為佩服的,就是他的這位堂叔。他最為人所知的觀點,就是“胡蘿蔔加大棒”,它原本是經濟學上的一種激勵理論,而他將這種理論運用到治理國家之上。

    首先,對內提出資源保護政策,保護森林、礦物、石油等資源;同時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有效緩解了在當時其他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看來無解的勞資對立,使得國內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其次,對外則大力擴張,打敗曾經橫行一時的西班牙艦隊,將其勢力逐出美洲;接著在南美挑動巴拿馬獨立,使得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的一個省變成一個獨立的國家。

    當然,最有建樹的功績還是與巴拿馬締約,以區區一千萬美元的代價,取得了巴拿馬運河的開發和使用權。這個舉世矚目的工程在無數勞工(包括大批華工)的艱辛努力下,一舉貫通兩大洋的聯絡(太平洋和大西洋),將紐約與舊金山之間的水路整整縮短了14000公里。

    對我們華人來說,西奧多.羅斯福也不陌生。他曾要求國會用多出來的資金資助中國辦教育。其中用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在北京辦了一所留美預備學校,日後,這所學校有一個享譽世界的名字——清華大學。

    青年時期的羅斯福精力充沛、勤奮好學,不僅把堂叔當作趕超目標,更將其作為自己的偶像,將他的執政理念當作自己的準則:捍衛實際利益,國際秩序必須建立在共同維護和平的基礎上。

    擺脫百年不遇的“大蕭條”。

    他的人生之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28歲時順利當選為紐約市參議員,隨後又當上了海軍助理部長,為建設出一支“強大而有作戰能力的海軍”盡心盡力。美海軍在當時能稱霸大洋,兩代“羅斯福”功不可沒。

    老天爺是公平的,人這一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一次他帶全家去休假,因為在海里游泳受到感染,他患上了脊髓灰質炎症,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小兒麻痺症,落下了永久的殘疾。

    換做其他人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但他沒有放棄理想和信念。與之相反,他一直堅持不懈地堅持鍛鍊,並大量閱讀各種傳記和歷史著作,希望從中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經驗。人們不但沒有看到一個緊鎖眉頭、滿臉苦相的殘疾人,反倒因他的到來成為“笑聲震天的地方”。

    一個樂觀積極和堅忍不拔的人,終將獲得成功。在他50歲時,參加總統競選成功。可當時的國內,經濟大蕭條的風暴席捲而來,到處是失業、破產、倒閉。他卻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的自信,他要拯救美國。

    國內的孤立主義讓他著急上火。

    自他上任以來,對內積極推行“新政”,效果顯著。他加強了政府對經濟領域的干預,拋棄了傳統的自由放任主義,並透過大力發展公共事業刺激經濟。農業、工業、軍火、能源各行業逐漸全面恢復。

    對外,他推行的則是低調平穩的“睦鄰政策”。政治上主張不干涉他國內政,經濟上奉行互惠貿易協定。這樣的政策為美國贏得了維護和平的口碑,也為資本順利進入拉丁美洲創造了條件。各大壟斷財團在拉美控制了絕大部分金礦、石油等資源,使美國迅速成為當時最大的經濟體。

    隨著二戰的爆發,歐洲一片火海,亞洲的日本在侵略中國後,又在躍躍欲試的進攻東南亞。他敏銳的感到應該參戰,但國內的孤立主義成為他最大的阻力。根據民意調查顯示, 80%以上的人同情交戰中的盟國,但提到參戰,反對率卻高達85%。

    也就是說,想出口賺外匯,那沒問題,一定大力支援;但要想對外打仗,對不起,我們一定反對。所以,他們一邊向日本大肆出售石油、橡膠、廢鋼鐵,同時又向中國提供經濟軍事援助,這看似自相矛盾的行為,正是國內不同勢力交鋒的結果。

    到了1940年,羅斯福再也坐不住了。日本已經佔領了北韓和大半個中國,除了重慶,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已落入日本人的魔掌。但在孤立主義分子看來,中日打仗,美國發財,不是正好坐收漁翁之利嗎?

    事實上美華人一直也是這麼幹的,但問題就在於,現在不僅是華人快不行了,連他們自己,也快不行了。羅斯福一向以遠大的目光和敏銳的洞察力而著稱,他的判斷是對的,因為太平洋對岸,日本人正在密謀一場驚天動地的大陰謀。

    這才是他真正擔心的。

    當然,結局隨著日軍偷襲珍珠港,促使美軍迅速參戰,圓了他最終的夢想。坊間傳說是他和丘吉爾的“陰謀”,他們早已收到日本要偷襲的情報,故意封鎖訊息,不採取措施,只是把保本的三艘航空母艦調離珍珠港,免於戰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二銅首的意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