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然之樹
-
2 # 獵奇動物社
獅子是唯一一種群居的貓科動物,正是因為這個習性,許多人認為獅子不屬於貓科動物。其實,物種的科屬是根據其基因相似度來分類的,而並不是單靠習性就能區分的。既然是群居動物,就有“王”的存在。在獅群中,獅子的“王”是雄獅,那麼,雄獅是如何當上獅王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獅子的種類以及習性從大的分類上看,現存的獅子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亞洲獅和非洲獅。
先說一下亞洲獅,亞洲獅曾經遍佈東、南以及東南亞的許多地區,但是由於人為的獵殺和對環境的破壞,亞洲各地的亞洲獅紛紛滅絕。到了20世紀初,全亞洲就僅剩下印度境內有13頭了,為了保護著僅有的物種,印度將13頭獅子全部放到了國家公園裡保護了起來。
從體型上看,亞洲獅比非洲獅要小很多(雄性亞洲獅平均比非洲獅要輕30公斤以上),而且雄性亞洲獅的鬢毛比較的稀疏且短。值得一提的是,亞洲獅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是,它們的族群成員都是由母獅組成的,沒有雄獅存在。雄獅大都是獨居的,只有在發情期雄獅才會回到獅群中。
(雄性亞洲獅)
再來看一下非洲獅。非洲獅是現存數量最多的獅子,而且非洲獅的亞種較多,一般情況下,非洲獅的亞種是 根據生活的地區來劃分的,比如生活在剛果東北部的剛果獅、分佈於東非的東非獅等等。
從體型上看,非洲獅比亞洲獅要大許多,而且雄性非洲獅的鬢毛更加的濃密且長,所以,雄性非洲獅看起來更加的霸氣。
作為典型的群居動物,非洲獅與亞洲獅不同,非洲獅的獅群中有1-2頭雄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獅王”,剩下的成員都是由母獅組成。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非洲獅群才是真正的獅群(雌性共同協作)。
而獅王的歸屬,並不是像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那樣屬於世襲制,獅王的歸屬往往充滿了坎坷和血腥。
(雄性非洲獅)
雄獅的成神之路—幼年在獅群中,母獅們負責捕獵獵物,而獅王大都只需要巡視領地,除此之外,繁殖後代無疑是僅次於生存的第二大首要任務。在獅群中,一旦有母獅產下幼崽,它的幼崽是靠所有族群中的母獅共同照看的。
從呱呱落地開始,無論是小雄獅還是小雌獅都有半年左右的哺乳期,這期間,為它們哺乳的並不僅是自己的母親,族群中其他的母獅都要肩負起哺乳的責任,甚至一些沒有生育過的母獅也需要哺乳。
但是,在半年的哺乳期過後,獅群開始“重女輕男”。到了半年之後,母獅們會帶著小雌獅外出捕獵,言傳身教的讓小雌性慢慢的學會捕獵的技巧和生存的能力。此時,小雄獅依然會呆在領地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這種生活會持續到2歲左右。2歲之後,小雌獅已經有了捕獵能力,會繼續留在族群中成為獅群真正的一份子,而此時一直被“嬌生慣養”的小雌獅則會被趕出獅群(ps小雄獅:好歹也教我個一招半式的呀)。
從此,雄獅的幼年時期結束,從天堂跌入了地獄。
(2歲的雄獅)
雄獅的成神之路—成年其實,獅子在2歲之後,嚴格意義上說,它已經性成熟了,但是距離自己的巔峰時期還差了3年。由於此前一直在獅群中過著“貴族公子”的生活,初入“社會”的雄獅們沒有捕獵經驗,它們必須在一次次的戰鬥中成長。
但是,並不是每一次捕獵都是順利的,一旦遇到水牛等大型的食草動物,小雄獅們很可能就會命殞當場。為了更好的生存,許多雄獅自發的組成了“聯盟”。這就是流浪雄獅聯盟,通常情況下,聯盟的成員在2-3頭之間,當然像“壞男孩組合”這種成員多達6頭雄獅的聯盟也是有的。經過。3年左右的歷練,沒有適應環境或者是不夠強大的雄獅都已經死亡,剩下的都是經過了“戰場洗禮”的年富力強的雄獅們。
此時,雄獅們已經有了成為“王”的可能了。
雄獅的成王之戰在非洲大草原上,所有的獅群都有著自己的獅王。而這些流浪的雄獅想要當上新的“王”必有一戰。它需要挑戰獅群中原有的獅王,這同樣也是一場“成王敗寇”的遊戲。
運氣好一些的流浪雄獅會遇到獅群中獅王已經年邁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年富力強的雄獅能夠輕鬆接管整個獅群。如果遇到同樣在巔峰時期的獅王,那麼一場惡戰就在所難免了。
一般情況下,獅子們在捕獵或戰鬥時都要小心翼翼的儘量不讓自己受傷,但是獅王之戰,雙方几乎毫無保留。
草原上,所有的雄獅都需要挑戰其他族群中的獅王才能當上新的“王”,這正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下獅子的一種生存方式。
(獅王之戰)
新獅王的規矩由於每一個新獅王都是靠挑戰上一任獅王上位的,所以,在獅群中難免會有上一任獅王的後代。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刺激母獅儘快與自己交配,新獅王上位後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殺死上一任獅王的幼崽。
這是每一位新獅王的規矩。與封建王朝是的帝王更替出奇的一致。
(新上任的獅王咬死小獅子)
總結許多人說雄獅“好吃懶做”沒有什麼戰鬥力,其實,每一個在族群中的成年雄獅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拼來的,它們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技巧,所以它們才成了“王”。
-
3 # 百科千尋君
千尋君來回答。獅子擁有非常複雜而特殊的社會結構。獅子是唯一大群體合居的貓科動物,有群體就有領導者,獅子不是斑鬣狗和大象那樣的母系氏族社會,領導者是雄獅,稱為地主雄獅或獅王。獅王之位並非世襲,而是靠血腥慘烈的戰鬥奪取,像《獅子王》裡木法沙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辛巴純屬藝術創作。
一隻雄獅的命運通常有這幾種。第一種:出生下來——在獅群快樂生活——父親被挑戰者打敗——緊接著自己被挑戰者殺死。這種是最慘的,也是最常見的。第二種:出生下來——在獅群裡快樂生活——父親沒有被打敗或者沒有挑戰者前來——兩歲左右被父親趕出獅群(防止近親繁殖)——被迫在外面流浪,成為流浪雄獅——被斑鬣狗或者其它動物殺死。這種也很常見。第三種:出生下來——在獅群裡快樂生活——父親沒有被打敗或者沒有挑戰者前來——兩歲左右被父親趕出獅群——被迫在外面流浪,成為流浪雄獅——順利存活下來並逐漸成長,積累經驗——成功活到5歲左右,身體健壯之後——選擇一個獅群,去挑戰地主雄獅——沒打過,受傷而死。第四種:出生下來——在獅群裡快樂生活——父親沒有被打敗或者沒有挑戰者前來——兩歲左右被父親趕出獅群——被迫在外面流浪,成為流浪雄獅——順利存活下來並逐漸成長,積累經驗(和其它流浪雄獅結盟可提高存活率)——成功活到5歲左右,身體健壯——選擇一個獅群,去挑戰地主雄獅——勝利了,成為新獅王,清理掉前任留下的後代,——整日高度警惕,每天巡視領地,時刻準備迎接下一個挑戰者。不管如何,獅王的風光都是短暫的,不管多強壯的雄獅都逃不過被挑戰者擊敗的命運。而戰敗的雄獅一般會身受重傷,堅持不了幾天就會死亡,或者被草原上其它動物殺死。雄獅的王位爭奪戰和人類歷史上的王朝更迭非常相似,血腥慘烈程度也毫不遜色。不同的是,人類帝王為了爭奪和鞏固王位不惜手足相殘,甚至殘害自己的後代,而地主雄獅不會殺死自己的後代,會趕走即將成年的兒子,而女兒可以留下,但有的母獅也會選擇離群。一般來講,母獅可以終生留在獅群裡,同一個獅群裡的母獅都有血緣關係,她們關係親密,默契度極高,合作捕殺大型獵物。母獅的壽命比雄獅長很多,有些母獅一生會經歷數任獅王,堪比隋朝蕭皇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母獅才是領地真正的主人,而獅王只是過客。因此,獅王是靠打下來的,只有最強壯的雄獅才有能力成為獅王並維持統治。但雄獅的巔峰期很短,只有幾年,一旦獅王體能開始下滑,挑戰者就會出現。雄獅的鬃毛就是身體狀況的展示板,鬃毛濃密顏色又深的雄獅身體狀況最好,也最具威懾性。
回覆列表
幼年期這個時期大約2年左右,這個時期的雄獅一直生活在獅群受到獅群庇護,所以大部分時間裡幼年雄獅都是遊手好閒,即使參加群體捕獵都是打醬油的角色,這個時期,由於長期依賴獅群的雄獅,此時的雄獅十分脆弱,並不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流浪期
等到幼年雄獅到了2歲左右就成為亞成年雄獅,此時它們的族群長輩會將族群裡的年輕雌獅留下,雄獅全部趕出族群,讓它們外出獨自闖蕩;
離開族群的年輕雄獅,一般都是在離開之前尋找一個同伴,有些雄獅也會在流浪的過程中尋找一個同伴。總之通常情況下在外流浪的雄獅都是兩隻。
2-3年的流浪生涯雖然苦,但是讓這些年輕雄獅學會了如何捕獵,如何跟同類搏鬥廝殺,如何抵禦其他動物的攻擊等等,是使它們具備了更為實際生存能力,應對一切的能力,同時大部分雄獅在這個時期具備了挑戰其他族群獅王的能力。
獅王期充滿活力的年輕雄獅,經過時間的磨礪,在他們擁有了挑戰所生活區域獅王的實力,它們會不斷透過挑戰獅王。通常情況下,開始會的時候會失敗,但是它們會不斷的挑戰原有獅王,直到戰勝老獅王成為這個獅群新獅王。
擊敗了老獅王將其趕走,不代表它們可以成為真正的獅群獅王,勝利的獅王首先會將老獅王的所有後代殺死,或者將亞成年的雄獅趕走。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新獅王殺死老獅王的後代,就是為了徹底掌控整個獅群。
新獅王殺死了小獅子,有兩個目的:
其一:雌獅才會重新發情重新跟新獅王結合,才會在極短的時間了為新獅王生下更多的後代,要知道每個雄獅控制一個獅群只有2-3年時間。
其二:只有小獅子死亡之後,雌獅才回重新接受新獅王,預設新的統治者,否則整個獅群都會一直跟新的統治者對抗,這種內部不團結的獅群其他雄獅很容易趁亂渾水摸魚,狀況對新獅王十分不利。
殘酷的大自然,雄獅要成為獅王極為艱難,因為流浪雄獅數量要遠遠超過獅群數倍,雄獅要想擁有獅群以及自己的後代必須時刻面對其他雄獅的挑戰,激烈的競爭使得雄獅在20多年的生涯裡,只能佔有一個獅群僅僅只有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