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鼎股戰場
-
2 # 琅琊榜首張大仙
其實市場裡,券商和莊家有一種為妙的關係,有人說莊家和券商是有勾結的,有人說是莊家利用了券商!但是無論是哪種說法,都逃不開一個最大的規律:就是有漲就有跌!
東方園林下跌最大的原因就是漲太多了,獲利了結的共識達到了一個共性的時候,就會產生下跌!主力在前期已經出貨完成,所以現在屬於主力不計成本的清倉階段,下跌是必然的!
東方園林在2014-2018年的三年裡,完成了四浪上漲,並且都有明顯的量價齊升的主升浪形態,其實中間已經有陸陸續續的機構開始撤退,而最近的大跌更是說明了撤退尾聲的訊號!在前期配合一系列利好的幫助下,機構獲得了有效的出貨,就好像業績出眾,券商評價一直看好,還有6月的MSCI利好影響!記住,高位出利好,不妙!
所以炒股一定遵循這個大原則,其他任何的訊息面,和專家意見都只是輔助作用,並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至於你說的為什麼許多分析師集體踩雷,其實我只能說你too young ,too small!分析師是靠分析領工資的,而不是靠炒股!這就好比你讓一個動物研究專家去馴服一頭獅子,那畫面一定很悽慘!
-
3 # 磚家財經
用最通俗的話解讀專業財經問題,我是沉默的投資者。作為曾經的一名不那麼“正經”的證券投資分析師,我來自爆一下力挺東方園林的眾分析師們的心路歷程吧。
嗯,今天天氣真好,碧空如洗,萬里無雲,車水馬龍,紅旗招展。好吧,新的一天開始了,收拾一下脫韁的思維,默默回到電腦前,作為一名分析師,得寫篇分析文章啦。咬筆頭(鍵盤)三分鐘......
我得挑一個業績還不錯的,這不都崇尚價值投資嗎,向老巴學習。最好還是營業收入、經營利潤都在增長的,有成長性嘛,估值可以高點。行業上有點特點的,符合經濟發展方向,最好還跟國家大政方針掛鉤的。還有,盤子不要太小吧,小盤那是遊資的菜,俺們可是券商,正宗國企!
選吧(軟體篩選若干分鐘)......啊呀,結果還有不少呢!進去看看F10(翻閱資料若干分鐘)......嘿,這個好,東方園林,各個條件都符合,業績持續增長,在手訂單超多,激動人心哪。歐耶,別的分析師都寫好了呀,尤其是寫的人還不少,有同行有大佬,我認為,具有很高的參考(抄)的價值!跟著大家走,錯了不捱揍。
以上剖析帶有一定程度娛樂性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4 # 西格瑪的化學
做一篇長文答題,適合喜歡價值投資的朋友參考,不對不足的地方請指教。
券商力挺上市公司,這是利益關係決定,有誰見過券商合力唱空一家公司?因自身職業原因人艱不拆嘛。但作為投資者,面對上市公司,要求真實,所以不能人艱不拆,必須拆。
先簡單談說一些這個行業的“破綻”。園林類的公司,過去會備受追捧,我就想不明白,這類公司哪裡值得買?這種公司,有什麼獨門絕技呢?說透明頭點,這種業務主要競爭的還是人際關係,並且,專案的金額,彈性很大,你說這專案可以5億,可是有人覺得500萬就可以完成,因此這個行業定價就是一個問題,因此也會導致營業收入真實性問題以及持續性問題。所以分析師那麼深入研究這類公司,我覺得他們挺可笑的,研究不值得研究的行業,有啥意義?分析師的深入研究又不是建議大家別買。不可思議。
當然這類公司過去確實有很大的漲幅,然而,大幅上漲並不能消除上述的行業固有屬性,而這些特殊的行業屬性,就是園林類上市公司的長期風險,總有一天會爆發。
東方園林從上市開始,我就已經將它永久列入不得購買的股票名單中。今天就將這家公司做個簡單的分析,是一傢什麼情況的公司。
東方園林的主要業務是下圖中的三大塊。
主要是透過ppp模式開展業務,屬於多方參與專案,並非獨家完成!比如,東方園林稱2017年中標50個ppp專案,中標金額715.71億,實際操作時,歸屬於東方園林的收入會有多少?這是個未知數!未來不確定!
再看東方園林的營業收入結構,下圖所示。
佔比最大的是水環境綜合治理。從2010年的0.8億增加到2017年的70億,增長88倍!原來的主營業務,市政園林,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10億增長到2017年的46億,這項業務規模翻了4.6倍。另外苗木銷售2817年也達到了3.2億。
從上面的資料看,東方園林不再是我開篇中提到的園林類公司,已經發展成了多種業務的環保類公司!環保類公司,比園林類公司更加複雜,更加無法估量!
接下來結合看看東方園林的財務,談談這家公司發行債券為何計劃10億結果只發行了5000萬。這是個重大訊號。
2017年東方園林總收入達到152.26億,其中應收賬款74.7億,大約一半的營業收入還沒收回,另外東方園林的PPP專案投資金額非常大,一共投資了60多家公司,總投入達到55.37億,其中大部分是地方建築公司。
其流動資產為240.1億,流動負債為212.93億,億,流動比率大約是1,說明流動性非常緊張,缺錢。大部分的收入與支出都是停留在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中,容易發生流動性風險,應付賬款86.1億,應收賬款74.7億,總收入152億,這樣的活,咋幹呢?看似都是幹活不給錢也不收錢的一夥人!!!這是開玩笑了,但真的容易出毛病!
公司現金34億,應付票據加應交稅費加應付利息加其它應付款加短期借款加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總共達到48.6億,另外還有短期內應付債券32億,加起來70.6億,依然凸顯流動性緊張。
東方園林的有息負債78.17億,按照5.5%的利率計算,利息負擔為4.3億,而公司淨利潤為21.77億,因大部分營業收入停留在應收狀態,因此,實際上到公司的利潤,不會超過一半,既到公司的實際到賬利潤最多11億,相對真實的利息保障倍數是2.53倍。
東方園林的現金流量表比較特別了,行業屬性明顯。
雖然確認152億收入,但實際上經營收入的現金只有103.3億,還有49億的沒有收到。主要的現金支出是投資支出,也是前面提到的對63家這一類公司投資,這種業務,比較獨特,與一般的擴建公司不太一樣,屬於大量的合作做專案,缺點就是可持續性以及可控性,資金流動性。其中2017年當期取得借款達到58.18億,這個數額巨大,是是經營收入現金一半多!!舉債有營業收入的一半多,那麼利潤率不高就可能利潤不抵利息。現金及等價物的增加,只有2100萬。
看這個現金流狀態,實際上利息保障倍數達不到2.5倍,實際利潤有重大不確定性。
這麼梳理一遍,總體印象是,雖然規模擴大了,但收款風險大,沒有特別突出有競爭力的業務,公司流動性偏緊,因此債券發行規模大縮水,債券投資人也精明瞭。導致東方園林10億債券發行結果只有5000萬。而且票面利率很高,達到了7%!可惜就是沒人要!
股價對這次債券發行非常敏感,股價從19.55直接跌到15.03,掉了4.52元,投資者損失慘重。
原來可能是市場對東方園林的成長速度十分滿意。所以,股價漲得很好,但現在到處都在重視債務違約,因此,東方園林暴露了流動性的缺陷,這時候傷害股價很厲害,要知道曾經的賽維太陽能,尚德太陽能都是能死於流動性問題。
-
5 # 梁於斤
其實市場裡,券商和莊家有一種為妙的關係,有人說莊家和券商是有勾結的,有人說是莊家利用了券商!但是無論是哪種說法,都逃不開一個最大的規律:就是有漲就有跌!
東方園林下跌最大的原因就是漲太多了,獲利了結的共識達到了一個共性的時候,就會產生下跌!主力在前期已經出貨完成,所以現在屬於主力不計成本的清倉階段,下跌是必然的!
東方園林在2014-2018年的三年裡,完成了四浪上漲,並且都有明顯的量價齊升的主升浪形態,其實中間已經有陸陸續續的機構開始撤退,而最近的大跌更是說明了撤退尾聲的訊號!在前期配合一系列利好的幫助下,機構獲得了有效的出貨,就好像業績出眾,券商評價一直看好,還有6月的MSCI利好影響!記住,高位出利好,不妙!
深賽格,我是根據雙龍戰法及時選出講解,輕鬆收穫58%以上的漲幅,恭喜當時看到筆者選股思路文章的股友及時把握住了該股這波行情。
從上圖可以看到此股的走勢是不是跟上面講到的兩隻股票類似呢,都是經過一段時間下跌洗盤迴踩底部支撐後企穩拉昇,目前該股也是再次下跌回踩支撐線附近,相信講到這裡大家都清楚了,該股後期走勢,就不在這裡多點評了,會在選股文章持續跟蹤講解。
5月25日,東方園林股票停牌,停牌前一天股價下跌8.74%,報收15.03元/股。不完全統計,4月份以來,至少有21家券商釋出了30份針對東方園林的研報,16份給出了買入評級,6份給出了強烈推薦,最高股價區間27.8元-30元。為何這麼多分析師集體踩雷?
回覆列表
上市公司東方園林近期名聲大噪,但自己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啥呢?
因為原本計劃發行10億元公司債,結果實際僅發行5000萬元,導致東方園林4天市值蒸發百億左右,公司緊急停牌“避險”。
當然踩雷的除了東方園林6.31萬股民外,還有一眾券商分析師們。
據統計,4月份以來,至少有21家券商釋出了30份針對東方園林的研報,16份給出了買入評級,6份給出了強烈推薦,最高股價區間27.8元-30元。
這個就尷尬了!這應該是一次集體的大面積的失誤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我們翻看歷史就知道,券商的這種集體誤判並不是個案!
此前,*ST保千連續29個跌停,曾創下A股最長連續跌停紀錄。民生證券兩位分析師鄭平、胡獨巍2017年發過9篇研報,9次強烈推薦買入。
2015年“股王”安碩資訊處罰後股價一落千丈,但從2014年1月上市開始,共有16家券商釋出了安碩資訊22篇研究報告。
發生這種誤判,無外乎就是兩種情況!
一種就是自身的能力問題!我們知道,一篇研報的釋出是有著嚴格的稽核程式的,包括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財務資料以及近期公司的動態都會有個詳細的調查研究。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家券商的失誤情有可原,但是數量達到20家的集體失誤,對於這個行業完全不瞭解,都是能力低下,業務素質過低,還真的說不過去!
那就是存在另外一種原因,就是因為利益的關聯,因為從從理論上說,它的研究機構應該跟它的市盈是分開的,或者是跟其他一些交易機構分開,但是我們知道事實上是很難做到分開。估計這裡面很多都是牽扯到利益輸送的問題。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證券研究機構釋出的報告及相關評級,可信度非常有限。這次的集體誤判也是再次證明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