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直腸癌保肛專家傅傳剛

    以下回答摘自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傅傳剛教授主編的《大腸癌100問》圖書中的第12問:大腸的哪些疾病容易演變成大腸癌?

    容易發生大腸癌的疾病統稱為大腸癌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 大腸息肉(結直腸息肉)

    結直腸息肉分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是不會發生癌變的。而結直腸息肉則容易發生癌變,絕大多數結直腸癌都是由結直腸的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的。關於結直腸息肉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係在我們將在下面幾個章節詳細描述。在大腸癌高發區,大腸息肉和腺瘤的發病率相應地也較高,它們都具有癌變的可能。對人群中結腸鏡檢查發現的腺瘤樣息肉加以切除後,經25年隨訪調查,大腸癌的發病率明顯下降。

    2.結腸血吸蟲病。

    國內外有關血吸蟲病與大腸癌的關係報道很多。調查表明,血吸蟲病的發病率和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間成正相關,血吸蟲流行地區大腸癌發病率較高。浙江省嘉善縣10個公社對血吸蟲病感染人群進行大腸癌普查,結果發現結腸和直腸癌患病率為44.19/10萬,而非血吸蟲病流行區的吉林省普查大腸癌患病率僅2.67/10萬。癌變的可能機制為血吸蟲卵在腸壁內沉積可引起慢性炎症和潰瘍,並反覆進行增生和修復,形成增生性息肉、腺瘤,最終誘發癌變。

    3.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明顯高於普通人群。在潰瘍性結腸炎病變的基礎上,隨著年份的增長,可出現粘膜的異型增生和癌變,可無息肉階段。研究表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大腸癌總的發病率約為3%-5%。潰瘍性結腸炎癌變的發生率與病程有關,病程愈長,大腸癌的發生率愈高,病史在10年、20年、40年內的癌變率分別為3%、20%、43%;與首次發病的年齡有關,發病年齡越小,最終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就愈高;與病變範圍有關,潰瘍性結腸炎的癌變率,全大腸炎為6.3%,左側大腸炎為1.0%。

    4.克羅恩病(Crohn Disease,簡稱CD)。流行病學研究認為,克羅恩病患者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4-10倍。而且發生大腸癌的年齡比一般人群早10年。大多數作者認為從炎症到癌變平均為15~20年。病程長、病變廣泛的克羅恩病發生癌變的傾向與潰瘍性結腸炎相似,兩者分別是普通人群的19倍及18倍。

    圖12-1:容易發生大腸癌的大腸疾病。

    5、遺傳性疾病

    (1)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HNPCC)。又稱Lynch綜合徵,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它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病,他們的子女患病的機率約為50%。HNPCC發生大腸癌的平均年齡為45歲,基因攜帶者患大腸癌的終生危險為80%,並且經常發生同時性或異時性大腸癌。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種由結腸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突變所致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該疾病的共同特徵是大腸粘膜上廣泛分佈大量大小不等的腺瘤性息肉,成群密集或成串排列,其數目往往可多達數百個乃至數千個。息肉自黃豆大小至直徑數釐米不等,常密集排列。息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多增大。FAP如果未及時治療,將100%發生癌變。FAP的息肉大多在30多歲時發生癌變,未治療者平均死亡年齡在42歲左右。FAP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也就是說,一旦有一個病人發病,其子女就有50%的可能性發病。所以,FAP病人的家屬需要透過結腸鏡檢查進行篩查,一旦發現出現FAP,應儘早手術切除,以免隨著時間的延長而發生癌變。所以父母中如果有一人患FAP,其子女從10-12歲左右開始就要定期行結腸鏡檢查,直到50歲為止。同時病人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應當行結腸鏡檢查,因為他們也存在發生FAP的可能性。

    對大腸癌的癌前疾病儘早干預和治療,並定期行結腸鏡檢查,有望早期阻斷大腸癌的發生和發展,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竇維龍 傅傳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花為什麼會有如此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