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畫畫

    一、家長過於嚴厲,孩子出門後自我放縱案例一:多年前,我有個男學生,( 我們暫叫他“小章” )父母都是工廠的工人。這孩子長相好,腦子接受能力也不錯,常常讓初次接觸他的人喜歡上。然而時間接觸長了之後,你會發現每當打上課鈴後,他常常是頭髮溼漉漉地進教室,不是水,全是汗。起先以為是男孩子調皮,就多次勸告,然而收效不大。隨著年級的升高,他活動時的危險動作也就越來越多。有一次,他突然在樓梯上將另一男同學推到,導致那位同學後腦有淤血。當我到他家家訪時發現,他家住廠公房(平房),很小。與家長和鄰居的交談中知道,這是一個在家非常聽話的孩子,不高聲說話,甚至說話還有些結巴。與他奶奶的交談中得知,孩子的父母對生活現狀不太滿意,巴望孩子能透過學習改變一切,於是孩子到家後學習完不可以出門玩,不可以看電視。孩子的媽媽性格急躁,孩子一旦出現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為就會遭到訓斥和打罵,有時暴躁的母親甚至手邊有什麼,就抄起什麼傢伙向孩子扔去,也不管那扔去的東西是否帶來危險後果,一旦出現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為就會遭到訓斥和打罵,所以孩子在家很文靜,很乖巧。案例分析:小章的嚴厲型的父母常以強制型的方式,較多地限制孩子的行為,使得孩子在家沒有心理放鬆的時間。到了學校,逃離了父母的監管,他覺得自己自由了,可以痛痛快快地放鬆自己了,玩得滿頭大汗可以說是他的一種心理宣洩。因為父母對孩子不計後果的打罵,使得孩子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事情。因此,當他推樓梯上的同學,當時也一定不會考慮到什麼後果。二、家長過於嚴厲,導致孩子愛說謊案例二:剛剛送走的一批畢業生中,有位小徐同學,是一位家庭條件比較好,父母也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孩子,然而完全可以學好文化知識的他常常不做作業,常常考試成績倒數,更為嚴重的是愛撒謊。只要犯了錯誤,在老師目前是老老實實認錯,但一到家長面前,馬上改口。常常讓家長誤認為老師錯怪了他孩子。小徐同學的一張成績較好的試卷可以用來代替成績差的試卷讓父母籤幾回字,一次給父親籤,一次給媽媽籤,謊言讓全家皆大歡喜。一次錯誤之後,我要打電話戳穿他的謊言,他留著眼淚苦苦央求:“求求你了,爸爸會打死我的!”直到老師讓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小徐寫下所犯錯誤,他父母親眼見到後才轉變了對老師的看法,才知道兒子說謊的嚴重程度。案例分析:小徐父親以“痛打”的方式對待犯錯誤的兒子,使得小徐不敢告訴家長真實的學習情況,更不敢將學校犯的錯誤如實的講給父母聽。於是,他開始說謊了。在初次說謊後,他發現謊言帶給他不一樣的結果,因而說謊的次數多了起來。他又從說謊中發現表面嚴厲的父母不善於與老師溝通,對自己的謊話十分相信,因此他的謊話越說越多,越說越圓滑。歸根究底,是嚴厲而又輕信的父母給了他撒謊的肥沃土壤。三、父母過於嚴厲,導致孩子不自信案例三:班上有個女生,眼睛亮閃閃的,說話口齒清楚,很討人喜歡。一段時間的接觸後,發現她課上很少舉手發言,即便想發言,也總是手時而舉、時而放,還不是地用眼睛去瞟另外一位同學。做數學題時,握著的筆遲遲不寫,還常常要看看身邊的同學作業本。經過觀察、談話發現,她是會做數學題的,語文課上的問題也思考了,答案常常也是正確的,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她的爸爸對她要求比較高,要她每次全對,不然會很不高興。用孩子的話說;“我爸爸就喜歡我考100分。”案例分析:父親的高標準、嚴要求,使得這個女生在回答問題前,在下筆寫數學得數前,會不由自主地問自己:“我答的對嗎?”“我算的對嗎?”對答案准確率的不確定,導致這位女生不敢舉手了,不敢下筆了。她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變得焦慮起來了,不自信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嚴厲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把事情做好,能將來有出息。然而他們的嚴格要求做過了頭,導致孩子見到這樣的家長,心裡就有些畏懼,心理也就發生了一些變化。跟孩子講道理,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循循善誘,認真冷靜地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今後孩子再犯錯誤時,就會如實地大膽地講給家長聽,求得家長的幫助,使自己減少犯錯誤的機會,每個家長都應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 2 # 老秦1949

    我雖已退休,但在我的教學生崖中經常有家長說你對孩子嚴管,我沒意見,不聽話打屁股,咱們應按法規管才對,如果你真打了他的孩子,他照樣找麻煩,說讓嚴管不過是想讓你重,視罷了。

  • 3 # 燕舞春來

    家長讓老師對他的孩子要嚴格,其實表達的僅是望子成龍的願望,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讓老師嚴厲訓斥甚至更嚴厲的懲罰。與其說家長不知道如何嚴厲要求孩子,還不如說捨不得嚴厲要求孩子。老師如何嚴格教育學生,不能聽家長的,要依法執教,依規管理。具體說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紀律方面嚴格要求。守時守紀,認真作業,是學生的基本要求。老師要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

    2.學習方面嚴格要求。認真學習是學生的本分和本職。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使全體同學認真態度學習。

    3.習慣方面嚴格要求。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人生。老師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方面要嚴格要求學生。

    4.品行方面嚴格要求。教育的目標是使每一個學生成人、成才。先學會做人,成才才有意義,才能真正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所以,老師對學生品行(如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等)要嚴格要求。

  • 4 # 郝峰濤

    《高考一小步,教育一大步》

    人的成長規律決定高考形式,而非高考決定人的成長。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希望培養出大師級的人才: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二: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三: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論四:人是以“中心”發展為模式,即以某一學科為核心發展,進而帶動相關或相近學科的學習,而強迫性均科發展實際是去“中心”化,知識學會了,但是孩子的“中心”卻喪失了,最後連同興趣、方向和高度一塊埋葬。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鴨式和應試觀,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高考的一小步,將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學生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競爭有限的職位,更是創造全新的事業,唯有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這是復興的希望。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優科專才的佐證:

    1,蘇霍姆林斯基: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應當使人更為擔心的,倒是門門成績優秀但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給教師的建議》(第69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版)

    2,偏科的普遍性,不是壞事,是優科的普遍存在。所謂的天才,只是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優勢為中心的存在:他們博覽群書,皆以優勢為中心,而非漫無邊際的學習知識。

    4,民國大師的特點:偏科偏文(胡適、錢鍾書、季羨林、吳晗等數學很不理想);學歷低(齊白石,啟功,巴金,華羅庚,沈從文,梁漱溟等),在那個教育貧乏的時代卻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優科自學是一個重要特徵,現代教育應該從中汲取力量。

    5,愛因斯坦: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所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6,許多偉大的人物,成績有時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齡發現方向後,才奮發有為:牛頓、托爾斯泰、馮特、丘吉爾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與其“拔苗組長”,不如靜待“雨後春筍”。

    7,2012諾獎莫言,小學五年級輟學: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8,2014諾獎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我們心中都能感覺到教育中的問題,除了無能為力,還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觀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轉變,教育模式的改革,縱然任重道遠,也當砥礪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男孩當眾犯錯,家長該不該當眾打罰孩子,正確處理方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