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慶廣飄

    不能,成為眾矢之的成為胤礽第二,可能更慘!太子被廢之後所有人都有了機會,一旦眾人沒了希望必定群起而攻。必須保持各方勢利平衡,以保證權力的和平過度。

  • 2 # 農民看笑話

    康熙晚年廢太子以後,遲遲不立太子,一是在尋找合適的人,另外是明白再立太子那就是個漩渦!康熙的太子被廢的原因不只只是這個位置搶眼,而是誰上去誰倒黴!惦記這個位置的阿哥們好幾個,他們的黨羽遍佈朝野!

  • 3 # 紅雨說歷史

    首先康熙廢太子之後並沒有立胤禛為太子的打算,所以提出的假設不是很成立的,康熙兩次廢太子,第1次廢掉太子以後,康熙最比較中意的人選應該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只是八阿哥太過鋒芒畢露,惹得康熙不歡喜,康熙廢太子以後,他不僅自己來積極的擴大自己的勢力,還依靠著道士張明德為自己相面,說將來必有富貴。後來這個事情被大阿哥報告給康熙,康熙把道士張明德凌遲處死。大阿哥其實也是康熙皇帝十分重視的一位人選,畢竟他作為大皇子,二皇子第1次被廢,那他作為長子就是最有可能繼承帝位的人。康熙讓大阿哥親自監視廢太子胤礽就是對他最大的重視。但是大阿哥不顧兄弟情義,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向康熙進言,要除掉廢太子,惹得康熙厭惡。後來和太子交好的三阿哥胤祉向康熙進言,說大阿哥用魘鎮詛咒太子,康熙一怒之下將其幽禁。

    其實康熙心中對於太子胤礽還是有一定的愧疚,畢竟胤礽剛剛出生的時候,他的母后,也是康熙最喜歡的皇后就難產而死。再加上八阿哥的勢力日益龐大,康熙讓眾臣舉薦新太子的時候,以佟國維,馬齊,鄂倫岱為首的朝廷首輔大臣都舉薦八阿哥胤禩。康熙,於是就決定復立廢太子胤仍和八爺党進行抗衡。但是復立的太子胤礽並沒有讓康熙十分滿意,而且胤礽的冷血也讓康熙十分不滿,甚至讓康熙一度懷疑一人胤礽會因為當太子太長殺了自己,所以胤礽最終第2次被廢。

    胤禛是從太子第二次被廢以後凸顯出來的,太子第二次被廢以後,胤禛並沒有像其他的阿哥們表現的特別積極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範圍。他保持的信念就是自詡天下第一閒王,低調有內涵,康熙要封他為雍親王的時候,他親自上書推遲,讓康熙提升自己的其他兄弟不是自己。

    康熙廢掉胤礽以後,身體大不如前,胤禛十分孝敬的在康熙身邊照顧康熙,而且和自己的競爭對手八阿哥胤禩,三阿哥胤祉關係都很不錯。暗地裡胤禛還和康熙晚年最器重的兩個大臣隆科多和年羹堯關係十分交好。四爺黨可以說是阿哥朋黨中最低調的一個。正是胤禛的低調成功“騙”過了康熙“騙”過了他的競爭對手。

    假如第二次太子被廢以後,康熙真的立胤禛為太子,那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首先,那時候胤禛的勢力並不強大,他們有太子33年來積累的勢力那麼強。第二八爺黨和三爺黨的實力不可小覷,尤其八阿哥胤禩的黨羽,幾乎能夠抗衡康熙,三阿哥胤祉周圍一堆讀書人掌握著當時天下文宗和輿論中心。十四阿哥胤禵作為大將軍王,在西北建功立業,威望日益增加。如果康熙這時候貿然立一個低調的皇子為太子,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朝局動盪,阿哥們肯定就會為太子登基時候奪位作出充分準備,局面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天下大亂。尤其是如果因為立太子讓其他阿哥的勢力聯合起來,逼宮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第2次廢太子以後不立儲,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沒有立,每一個阿哥就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將來新皇登基的時候,平穩登基的機率就更大。

  • 4 # 有得觀史

    康熙廢太子胤礽後,老大胤褆被圈禁,如果按順序排,應該排到三阿哥胤祉,康熙要直接立四阿哥胤禛為太子,不合規矩,會帶來一大堆麻煩,結果一定差強人意。

    三阿哥胤祉是個文藝青年,身邊聚著一堆文人,個個文藝範十足。但是搞文藝和搞政治不搭調,胤祉政治上很幼稚,甚至很傻很天真,他在康熙廢太子並圈禁大阿哥後,在康熙面前提到過自己想當太子,可是康熙沒搭茬,胤祉也就打消了念頭。

    胤祉好說話,並不是說康熙可以撇下老三,隔著凳子立老四胤禛。胤祉和胤礽關係好,第一次廢太子後,胤祉知道自己當太子無妄,就向康熙狀告大阿哥胤褆鎮魘太子,因此大阿哥被圈禁,胤礽被複立為太子。太子第二次被廢后,胤祉仍不放棄,始終在尋找機會讓胤礽復位。可見,胤祉自己當不當太子沒關係,但他支援的是胤礽,不會同意讓胤禛當太子。

    大阿哥胤褆和廢太子胤礽都被圈禁,胤祉沒有犯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不管胤祉適合不適合當皇帝,康熙都得立他為太子,不立胤祉,他就會對康熙不滿意。而且胤礽所謂的過錯也是康熙想像出來的,沒有實際證據。康熙要立胤禛為太子,胤礽也不會滿意。

    如果康熙說這是選賢任能。能力這東西很難衡量,胤褆認為自己最有能力,胤礽也覺得自己最有能力,胤禩更覺得自己最有能力,康熙選誰當太子,其他皇子都會不滿,他們也許對康熙沒辦法,但是他們可以對康熙所立太子群起而攻之。

    康熙立胤禛為太子實際上就豎起一個靶子,其他皇子都把他當作目標。有人會說,康熙可以保護他。實際上,當康熙立胤禛為太子之時,就已經把自己置於不義之地,成了眾皇子心中的“偏心父親”,康熙對皇子的掌控力就大大降低,能不能保護了自己都很難說,更別說保護胤禛了。

    胤礽是嫡長子,按嫡長子繼承製是合法繼承人,就這還受到其他皇子的擠兌。八阿哥胤禩是公推太子,也出現了斃鷹事件,皇子間的鬥爭是激烈的,康熙必須慎重對待。

    康熙要按嫡長子繼承製來,就必須立胤礽為太子,按公推制必須立胤禩。立太子無論按什麼制度都輪不到胤禛頭上,康熙立胤禛就是把自己和胤禛放到火上烤。康熙要立胤禛為繼承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立遺詔,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

  • 5 # 步武堂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

    康熙朝後期,太子胤礽兩次被廢,但是在兩次廢太子之後,康熙都沒有馬上要把四阿哥胤禛立為太子的想法,而在自知時日不多的時候,康熙已經沒有膽子再立什麼太子了,選擇遺詔傳位,既是明智之舉也是無奈之舉。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在歷史上,康熙朝的太子胤礽都是兩次被廢,被廢的原因電視劇和歷史記載不盡相同,我們也不必糾結於具體的原因,但需要清楚的是太子兩次被廢的核心背景不完全不同,並且兩次被廢之後的朝廷的政局和諸皇子的表現也不同。

    總的來講,太子第一次被廢是比較倉促的,而第二次被廢則是康熙深思熟慮的。

    太子的第一次被廢,有太子自己不規矩,不檢點甚至是對康熙心存抱怨的因素,也有太子胤礽和康熙之間發生了具體矛盾的結果,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太子被人陷害(魘鎮)。

    在電視劇當中,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六年到四十七年間的一系列所作所為讓康熙對太子的表現越來越厭惡越來越不信任。

    追繳國庫欠款,太子胤礽居然就是最大的欠款戶,賣官鬻爵太子胤礽做的是“肆無忌憚”,作為分管刑部的屬理朝政的太子,竟然是刑部“買賣人命”案的主使,而在陪同康熙熱河狩獵期間和康熙的妃子偷情被康熙抓個正著。

    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的太子胤礽。

    史書記載,還是在康熙四十六年前後,太子胤礽和康熙之間的矛盾也有了一定的積累,而大阿哥胤褆等在康熙面前不斷的打小報告也是給康熙和太子胤礽之間的關係雪上加霜,加上恰好康熙很喜愛的十八阿哥病重,太子胤礽的滿不在乎的態度,讓康熙非常的不滿和厭惡,而這個太子胤礽居然晚上偷偷的靠近和窺視康熙的營帳,這就幾近於準備謀反或者刺殺。

    總之,康熙憤怒了,他廢黜了太子,但這一次的廢黜是康熙一時的憤怒導致的,並非深思熟慮的結果。

    既然是一時衝動,就必然有一個問題繞不過去,那就是繼任的儲君是誰?

    在這個問題上,康熙並沒有成熟的想法或者理想的候選人,更為麻煩的是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幾乎所有自認為有機會登上儲君之位的皇子都粉墨登場開始了太子之位的明爭暗鬥,這樣的局面其實是康熙並沒有充分預料到的。

    但無論如何,在這個時期四阿哥胤禛並不在康熙太子人選的考慮範圍,也就是說胤禛並沒有入圍。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四阿哥胤禛的師爺鄔思道對於這一點看的就非常清楚,所以他為四阿哥胤禛選擇了舉薦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的明智之舉。

    面對你爭我搶的混亂局面,康熙對貿然的廢掉太子開始明顯的後悔,加上由於皇子們爭奪太子之位的互相揭發檢舉,康熙感到自己大概是有點冤枉了太子。內疚的情緒加上諸皇子的奪嫡之爭讓康熙很快的打定主意穩定局面,而穩定局面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復立太子。

    因為這個太子之位給誰都不合適。

    而到了太子第二次被廢的時候,康熙基本上已經認定這個太子不配成為未來的皇帝了,這一次被廢就不是“意氣用事”,而是相對的“深思熟慮”了。

    太子是不能用了,但是哪個皇子可用還是一個問題。康熙也許覺得經過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對有奪嫡念頭對太子之位有覬覦之心的包括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和八阿哥胤禩的打擊,奪嫡之爭也許會有所收斂,但是事與願違,第二次廢黜太子之後的奪嫡之爭比第一次還厲害。

    這個時候,八阿哥胤禩依然賊心不死,而四阿哥胤禛也已經基本上羽翼豐滿,加上一個因為封了大將軍王而自認為對儲君之位志在必得的十四阿哥胤禵,已經日薄西山的康熙發現他已經基本上沒有控制這幾個實力強勁,羽翼豐滿的皇子們了,這個太子無論給誰都會引起朝局的大的動盪,甚至有可能引起內亂,內戰。他的兒子們有可能會因為這個太子之位棄他於不顧同室操戈,這個場面康熙絕對不敢想象,所以他最終決定不再冊封太子,而是選擇“遺詔傳位”。

    這種情況下,即使康熙到最後時刻下定了把大位傳給四阿哥胤禛的決心的話,他也不敢立刻冊封四阿哥胤禛為太子,因為在那個時候,這個四阿哥胤禛的實力和勢力都沒有達到可以控制局面的地步。

    八阿哥胤禩的黨羽眾多,在朝在野的支援率就是經過了打擊也還是很高,胤禛一旦成為太子,就有被孤立被算計甚至是被陷害的可能。

    而儘管是遠在西北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手裡有二十萬虎狼之師,起兵勤王或者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殺回京城,那可就出了大麻煩了。同室操戈刀柄相見甚至是“三足鼎立”互相爭鬥殘殺的局面就極有可能出現。

    估計想到這些,康熙會後背發涼。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閉眼之前穩定局面,遺詔傳位至少會在他活著的時候讓任何一個皇子都不敢輕舉妄動,即使是出現朝局混亂,也只能是自己的身後之事了,他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一代雄主康熙,晚年被自己的兒子們逼到連太子都不敢冊封的這個程度,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兒子太多太優秀,不一定是好事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企業號航空母艦與日軍赤城號相比,誰略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