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浪子風情豪客
-
2 # 風雅宋
世間有許多東西,能夠心會神通,卻難以語達言明。
追求確定性和明晰性的學者,在面對這些東西(或稱現象)時,也應保持謙遜的態度,恰如海德格爾所提倡的,應該保持沉默,傾聽便可,而不要妄圖談論它們。
然而,總有一些夸父或者西西弗斯式的人物,忍不住進行嘗試。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就是其中之一。他覺得有必要給“人”下個定義,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人是直立行走的兩足無毛動物。”
[柏拉圖,蘇格拉底弟子,亞里斯多德之師,被譽為“古希臘最大的哲學家”]
結果,他的一位調皮的弟子拎了只拔光羽毛的公雞,故作恭敬地請教老師:“這就是您所謂的人嗎?”
何為詩歌何為非詩?這個問題,與什麼是人什麼是非人一樣,能夠意會心知,卻難以準確解說的。
不學如風雅君者,今天冒著被人譏諷的危險,概括談下詩歌與散文在語言方面的區別。
首先,詩歌的語言更為凝練,攜帶的資訊量更大,散文語言相對鬆散,內含資訊量較小。
詩歌的語言更富質感,更有分量,彷彿密度較大的船,航行海面上,而海水中卻有很大一部分船體。而散文的語言則要清淺些,它相似航行在江河中的木船,大部分都浮在水面,藏在水下的船體要小很多。
其次,詩歌的語言更為多義難解,散文的語言相對明白單一。
詩歌的語言,更富有暗示性,接近於謎語。
散文的語言,相對直白些,像是某些出家人宣稱的那樣,是“不打誑語”的。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纂,並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詩》(共71冊),收錄兩宋詩人9200多人,作品200000首左右]
第三,詩歌語言,跳躍性較大,散文語言跳躍性相對較小。
詩歌的語言如瘋狂的小馬駒,醉酒的袋鼠,極富有彈性和野性,無拘無束,語句之間的跳躍性較大。
散文的語言如沉靜的老黃牛,酣睡的樹懶,從容自在,卷舒自若,卻張弛有度,有種秩序在其中。
第四,詩歌多為韻文,常押韻,音樂性更強,散文語言的音樂性相對較弱。
詩歌詩歌,可以歌唱者之謂也。詩歌同源,詩最初很可能是歌曲的歌詞。歌曲的節奏性強,韻在其中。詩歌是記載極致狀態的,有種律動的迷狂在。
散文散文,蕭散自然之文也。散文是不加修飾的人生記錄,世態日記,散文脫卻了神秘,不須韻律,自然直陳而已。
第五,詩歌特別是抒情詩,篇幅較小,語言相對簡省,散文篇幅可長可短,語言的節制性較低。
相對而已,詩歌更為精緻,需要雕琢打磨,像是精金美玉,千般切磋,萬種琢磨後,才能成品。精品的最突出特點便是節制,數量節制,體量節制,因此,多短小精悍。
散文則是日常用品,隨物賦形,隨緣取用,無暇雕琢,不必雕飾,修短隨化,繁簡隨宜。
[曾棗莊、劉琳先生主編的,由四川大學古籍所整理點校的《全宋文》,共有360冊,2006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
然而,當詩歌和散文聯姻,孕育“新生”時,詩歌和散文的界限,就被打破了。這時,所謂的詩歌和散文語言的區別,往往不再奏效。
中國古代的楚辭體作品,有時被視作詩歌,被收於《全唐詩》《全宋詩》之類的斷代詩歌總集中。有時則被視作散文,收錄於《全唐文》《全宋文》等總集之中。
比如,蘇軾謫居黃州期間所作的《黃泥坂辭》,既見於《全宋詩》,又被《全宋文》收錄。
與楚辭體作品類似,中國古代的銘、誄、贊、頌和偈語,也是介於散文和詩歌之間,身份不甚分明。因此,也常被斷代詩文總集同時收錄了。
[亞洲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期間,與林徽因、徐志摩的合影]
而諸如印度詩人泰戈爾、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和中國現代作家冰心的散文詩,則亦如“楚辭體”作品,雖然常被視為詩歌,然而,很多人則以散文視之。
最後,分享泰戈爾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之作《吉檀迦利》中的一段文字給大家:
我旅行的時間很長,旅途也是很長的。//天剛破曉,我就驅車起行,穿遍廣漠的世界,在許多星球之上,留下轍痕。//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旅客要在每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我的眼睛向空闊處四望,最後才合上眼說:“你原來在這裡!”//這句問話和呼喚“呵,在哪兒呢?”融化在千股的淚泉裡,和你保證的回答“我在這裡!”的洪流,一同氾濫了全世界。更多人文精彩解答,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
3 # 花千樹之萬國來朝
我來答一波,不拽詞,少用典,“尋章摘句老鵰蟲”,儘量通俗易懂一些。
詩歌與散文在語言上是有區別的。
1、詩歌的語言要求更高一些。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一般來說,對應詩歌體裁要求,則詩歌的語言需要凝練含蓄,形象生動,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幾個共同特徵。
也就是說,詩歌對語言的要求非常講究。古代的詩詞歌賦,很大一部分是在用來唱的,所以說韻律上要朗朗上口,節奏感鮮明。
詩歌的語言美,特別體現在經典古詩詞上。
經典古詩詞在用詞和意境的設計上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可以說我輩窮畢生精力也無法企及。
手錄兩首,對古代詩詞特別是唐詩宋詞表達由衷的敬意: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永遇樂·落日熔金(李清照)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2、相對而言,散文對語言的要求,就寬鬆得多。散文,是一種寫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形式靈活寬泛的文學體裁。有說明的,有議論的,有記敘的,有夾敘夾議的,政論文也是一種散文。包括一些科普性的科技論文,其實也算是散文的一種。
散文種類繁多,所以說語言上確實是百花齊放式的。
3、我認為,到了近代和現當代,文學藝術流派紛呈,五四期間白話入詩的革命,現代詩歌形式的革新,對詩歌的語言要求,已經沒有那麼嚴格了。當然,好詩還是要講究語言的。
在一流作家的手裡,詩歌的語言運用,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已經不受古詩語言的平仄格律等限制,更不受語言本身雅俗的限制,一樣能夠起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另外,還出現一種叫“散文詩”的東西,比詩歌的凝練上要散一些,用語有詩味;跟散文比,它的意境上空靈一些,韻律語調更和諧一些。說到底,還是精短的、有著內部韻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本質上應該還是屬於詩歌大類。郭風、林莽寫得好一點。
請看下兩首。
詩人手筆,一句“不須放屁”入大雅之詞,氣魄宏大,石破天驚,絲毫無害詞意。
《念奴嬌·鳥兒問答》(潤之)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
揹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
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再看看,垃圾派詩人的詩,寫得非常另類,但是細細領悟,還是有詩的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屎的奉獻(徐鄉愁)屎是米的屍體
尿是水的屍體
屁是屎和尿的氣體
我們每年都要製造出
屎90公斤
尿2500泡
屁半個立方
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
莊稼一支花
全靠糞當家
別人都用鮮花獻給祖國
我奉獻屎
-
4 # 詩詞書院
語言,主要由三個元素組成,即語音、語詞、語法。在這也可按這三個元素展開簡述:
一、語音
有韻為詩,無韻為文。
詩歌是供朗讀的文體,注重聲情,講究節奏、韻律。格律詩更有規範的平仄標準。
散文是供閱讀的文體,講究辭情。好的散文也注重節奏的把握,但對韻律則沒有要求。
二、語詞
詩歌語詞要求精煉、形象。詩注重意象,喜借物象寄託情感,講究含蓄,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中國傳統詩歌更有完善的意象、典故體系。
散文往往直率陳述,直抒胸臆。但在創作實踐中,在語詞方面散文與詩歌區隔並不嚴謹,時會相互融合,例如,古詩詞中的很多典故便源自散文,反之,散文也常會借用詩詞中的意象。對於現代詩來說,因其一直處於創作實踐中,風格多樣,難以一言盡述。
三、語法
詩歌最大的特點是分行。在語法上靈活多變。經常不肯受邏輯和語法規範的約束,依形象思維構句,時有悖於常理之語,跳躍性也是詩歌的一大特點。
散文受漢語語法規範約束。依邏輯思維行文構句,雖可形散而神聚,但亦要自然流暢,散中見整。用語優美,感情真摯,清新自然。
散文和詩歌在表現形式上也是有很多共通之處,這非本答主題,就不展開了。
回覆列表
關於現代詩歌與抒情散文的潛心創作及深層探索?這是隸屬文學理論分析或專題研究的語言系統學科的範疇。總體上概述為詩歌及散文的主題構思及創作方法。抒情言志,是創作者感悟人生,透過語言文字來形象表達詩歌或散文的典型人物,社會形態,風土民俗。從洞察秋毫,體驗生活的實際出發,傳播與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國粹的社會正能量,世紀同行舞龍人,神州圓夢喜迎春。詩歌力求短小精練,散文意境唱響心聲!!初學創作者切忌不可把詩歌寫成散文,也不要把散文寫成詩歌!!專題學習,各取所長。因勢利導,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