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島cy

    柏拉圖式的愛情 強調的是精神戀愛 大意是 只要心中想著自己已愛的人 並不要和他或她在一起 心中也快樂 單相思也是差不多叫柏拉圖 所以不會長久。

  • 2 # 睿讀西遊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愛情觀,追求心靈溝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與蘇格拉底式愛情是同義詞。柏拉圖式愛情根植於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傳統和同性戀愛風尚。

    柏拉圖式愛情常常指不存在於肉體的只發生在靈魂之間的愛情,它純粹美好如近乎透明的水晶,常被奉在理想的聖殿上,它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會意,它是茫茫人海中唯一之靈魂伴侶。然而都8012年,現在這個時代還需要只談一場精神戀愛的愛情嗎?

    柏拉圖式的愛情只存在於偉大的靈魂中。在不談論完全沒有肉體關係的前提下,(並非沒有而是存在的可能性極小),這裡所談而是偏向於靈魂之間的交流,薩特和波伏娃之間的愛情可以稱得上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婚姻於他們來說只是可有可無的制度祭品,那種在智識上的交流碰撞,三觀上的無比契合對於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摒棄了世俗上的一切,拋卻了生活瑣碎的牽絆,他們的靈魂無比契合。

    小波與銀河等等在精神上無一不是如此。他們會選擇在漫漫人生道路上的僅有的一個靈魂上的伴侶,得到了是幸運,沒有得到也是命運的安排,但是從未停下探尋的腳步。 熱烈的愛情是靈與肉的結合。靈魂之間的碰撞固然是更高等級的一種精神追求,然而若失去了兩個人朝夕相處耳鬢廝磨的親密感,對於一般人來說,無異於懸空的玻璃橋脆弱而毫無支柱。

    孔老夫子就曾經講過,吃飯談戀愛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人性。對於大眾的飲食男女來說,愛情是一餐飯一疏食,吃飯和睡覺是缺一不可的,對於他們來說更喜歡清晨醒來睜開眼睛看見對方,一起手挽手去超市買生活必需用品,一起去花卉市場買花來靜待它開放,一起攜手看雨水看夕陽,這時日常生活的豐盈帶給他們充沛的滿足,如果日常生活中只是交流些宏大敘事的東西,人很容易陷入虛無主義,這也是平常男女所期待的凡俗的小幸福。

    對於現代女性要五官也要三觀。不難發現現在的女人在選擇配偶或伴侶上已經不把經濟條件外貌長相列為第一考慮的因素,她們更多地把談不談得來掛在嘴邊,把三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每當分手出現時,理由有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三觀不合。在職場上佔據一定地位的女人不把男人看成她的物質庇護所,更多地把對方看成可以交流溝通的物件,他一個眼神她就知道是什麼意思,這是一種勢均力敵的較量,是一種思維火花的碰撞,是兩個人之間舒服的相處方式,這樣互相待著不累,心靈至為放鬆。

    華人最講究中庸之道,常常不會把事物二元對立起來,不會說只要這個不要那個,或者非此即彼這樣的絕對性,只要靈不要肉太過苛刻,這是普羅大眾凡俗飲食男女絕不會輕易接受的,因為它只存在於高階的靈魂中。只要肉不要靈未免失之輕浮飄蕩,如無根之浮萍。而聰明的現代人知道,愛就包括所有,它是醒時常交歡,它是醉後談人生。

  • 3 # 天天向上奮鬥速度

    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馬西里奧·斐齊諾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最早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係。

    柏拉圖(前427-前347年)柏拉圖出身於雅典一個大貴族家庭。據說他的名字源於他的寬額頭,真實名字卻被人淡忘了。柏拉圖出生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青年時期受過良好的教育,接觸到當時的各種思潮。

    柏拉圖20歲拜蘇格拉底為師,跟他學習了10年,直到蘇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處死。老師的死給柏拉圖以沉重的打擊。他同自己的老師一樣,反對民主政治,認為一個人應該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農民只管種田,手工業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參與國家大事。蘇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對平民政體的成見。他說,我們做一雙鞋子還要找一個手藝好的人,生了病還要請一位良醫,而治理國家這樣一件大事競隨便交給什麼人,這豈不是荒唐?

    老師死後,28歲至40歲,先後到過埃及、義大利、西西里等地,他邊考察,邊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城,想說服統治者建立一個由哲學家管理的理想國,但目的沒有達到。返回途中他不幸被賣為奴隸,他的朋友花了許多錢才把他贖回來。

    柏拉圖到雅典後,一邊教學,一邊著作,他的學園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不懂幾何學者免進"。這個學園成為古希臘重要的哲學研究機構,開設四門課程:數學,天文,音樂,哲學。柏拉圖要求學生不能生活在現實世界裡,而要生活在頭腦所形成的觀念世界裡。他形象地說:"劃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觀念,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留存下來。"柏拉圖深知學以致用的道理,按照他的政治哲學培養了各方面的從政人士。

    柏拉圖許多著作,多數以對話體寫成,常被引用的有:《辯訴篇》、《曼諾篇》、《理想國》、《智者篇》、《法律篇》等。

    理念論是柏拉圖哲學體系的核心。他認為物質世界之外還有一個非物質的觀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實的,而物質世界是不真實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我們可以以美為例來理解柏拉圖所說的感覺世界、理念世界和人的思想認識三者的關係。柏拉圖認為:世間有許多類的事物,當你判斷它是否為美時,心中必然已有了一個美的原型,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來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個絕對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無法與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過是對後者的一種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卻只有一個。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如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樣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了各式各樣的房子,有了綠色的理念才有了世間的綠色……顯然,他的理念論是客觀唯心的,根本的錯誤在於抹煞了客觀世界而把假想當成了真實。

    柏拉圖認為人的知識(理念的知識)是先天固有的,並不需要從實踐中獲得。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斷投生。人在降生以前,他的靈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一旦轉世為人,靈魂進入了肉體,便同時失去了自由,把本來知道的東西也遺忘了。要想重新獲得知識就得回憶。因此,認識的過程就是回憶的過程,真知即是回憶,是不朽的靈魂對理念世界的回憶,這就是柏拉圖認識的公式。他還認為,這種回憶的本領並非所有的人都具備,只有少數有天賦的人即哲學家才具備。因此,他肯定地說:除非由哲學家當統治者,或者讓統治者具有哲學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則國家是難以治理好的。這種所謂"哲學王"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國的支柱。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他認為,國家就是放大了的個人,個人就是縮小了的國家。人有三種品德:智慧、勇敢和節制。國家也應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統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衛國者;三是有節制之德的供養者。前兩個等級擁有權力但不可擁有私產,第三等級有私產但不可有權力。他認為這三個等級就如同人體中的上中下三個部分,協調一致而無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謀其事,在上者治國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亂,就達到了正義,就猶如在一首完美的樂曲中達到了高度和諧。

    其實,柏拉圖心中至善的城邦,不過是空想的烏托邦。他認為:理想的國家縱然還不能真實存在,但它卻是唯一真實的國家,現存各類國家都應向它看齊,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應爭取相似。這就是柏拉圖對他的理想國家所持的態度。柏拉圖在文藝、美學等方面,也有成套的理論主張。他的"對話"妙趣橫生、想象豐富,依此他完全有資格被列入古代文學大師之列。然而,他卻起勁地貶低和非難文學家及詩人,他認為,一切文藝家的作品,歸根結底是模仿別人的仿製品。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華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髒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物件結合。

    有愛無性,強調精神相交;亦有遠距離戀愛的一層意思(因為離開的遠,自然就有有愛無性)。傳說柏拉圖當年就是這樣同情人相愛。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而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古希臘人認同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

    愛情,無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

    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面時,又發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

    老師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裡,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 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其間同樣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今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錯過了後,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

    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麥田和樹林,只走一次,不能回頭。要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麥穗和大樹,你必須要有莫大的勇氣和付出相當的努力

    柏拉圖式的愛情最高尚,最美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開水喝多了對身體好,喝過多了對肝臟不好,到底是喝還是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