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鴻瓷器鑑賞
-
2 # 袁海英696969
其實百度一下這個回答就知道,建水紫陶的制泥工藝了,建水紫陶製作又叫做鎮漿制泥,然而,很多朋友不知道,這短短的四個字,包含了複雜而費時的八道工序:取料、醒料、選料、配料、碎料、淘洗濾漿、濾泥、醒泥。雖然我們之前也介紹過,但是為了更多的陶友瞭解這個過程,我們再次為大家作詳細的介紹。
一、取料
取料是燒造建水紫陶的基礎工作。在傳統的製作條件下,原料的出處與泥料配兌比例和成品品質有直接關係,因為,與磚紅壤性紅土共生的各色陶土原料外觀質量和色澤並無明顯區別,但品質成分卻可能存在差異,陶土原料中矽、鋁、鐵、鉻含量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導致陶品質量和呈色的變化。為保證陶品質量,有的藝人固定原料的出處,並堅持自己挖採,以挑選自己熟悉的優質土料。當地人將未經處理過的陶土原料稱“生泥”
二、醒料
生泥"含有一定水分,為中度溼潤,須曬晾乾燥至手捻為粉末狀才能使用,否則,“生泥"不易搗碎,在淘洗濾漿過程中容易產生泥核。將低度溼潤狀態的"生泥"曬晾乾燥的過程稱為醒料。
三、選料
在塊狀的"生泥”中,含有少量的砂粒雜質,選用前必須將砂拉雜質挑揀乾淨方可使用。
四、配料
配料的比例憑經驗因人因時因燒製要求而定。取自不同地點的土料,品質成分不同;醒料時間長短,也會使土料中的矽、納、鉀等成分產生細微變化,改變土料性質。配料時要根據成品燒製要求,針對土料的不同特性確定配製比例。
五、碎料
為保證不同土料能充分調勻,碎料對必須將不同顏色的土料混放在一起同時搗碎。碎料要做到土粒均勻,最大顆粒一般不超過蠶豆粒大小,才能在淘洗濾漿過程中不產生泥核。
六、淘洗濾漿
將碎土料倒入盛有水的大型容器中,容器中水與碎料的比例為三比一。
碎土料倒入容器時應邊倒邊用木棒攪拌,切忌一次倒入而不能讓土粒浸泡均勻。碎土自然浸泡五至六小時後,待土粒充分稀釋沒有泥核,然後作再次攪拌。攪拌的過程既是讓土粒充分稀釋的過程,也是讓土料中不同物質成分充分調和相互融入的過程。
待確認土粒充分稀釋成為漿狀,即可將漿料透過100至200目網篩濾入另外的容器中,漿料中的砂粒和雜質被過濾清除,只留下純淨的泥漿繼續浸泡。如此反覆地浸泡、攪拌、過濾四至五次後,才完成建水紫陶泥料的淘洗濾漿過程。
七、濾泥
濾泥分兩個步驟,一是讓泥漿在密封狀態下自然沉澱,先將淘洗後的泥漿倒入乾淨的容器中加蓋,讓其在密封狀態下自然沉澱,沉澱過程中要不時地去除浸出的水分。
經過自然沉澱的泥漿為糊狀,水分約佔30%左右,還不具備造型條件。
濾泥的第一個步驟是將糊狀的泥料倒入石膏製成的容器中濾除水分。石膏容器的濾水效能極好,可將漿糊狀泥料中20%的水分濾除。濾泥的過程要注意保證石膏容器乾燥乾淨,以免石膏受溼脫落混入泥料內要用透氣乾淨的東西遮蓋好容器,不讓其他雜質汙染泥料。待泥料濾水至膏狀時,即可小心取出,除去泥料表皮雜質,密封放置待用。
八、醒泥
剛製備好的泥料泥性較暴,當地人將剛制好的泥料稱為“生泥”。“生泥”中的水分和固體顆粒的分佈仍然不均勻,比較活躍的顆粒元素變化會產生細微的結構變化,這樣會降低泥料成型時的可塑性,若直接用來製坯,坯體在乾燥和燒成過程中收縮不一致,容易導致陶坯分層、開裂或變形。
陳腐能夠消除以上可能出現的問題。“生泥”經過陳腐後,泥料中的水分和顆粒會自然分佈均勻,存在於泥料中的有機物透過發酵或腐爛會產生出腐殖酸,使泥料鬆軟而增強可塑性和穩定性。陳腐的過程稱作“醒泥”。其方法是將生泥堆放在室內陰涼處,覆蓋上濾布或塑膠薄膜,濾布要保持水分,讓生泥在密封狀態下,處於陰涼恆溫的條件自然陳腐,時間一般為3個月以上,而且時間愈長泥性越穩定。陳腐過的泥料柔軟均勻,未經陳腐的則軟硬不均,有經驗的拉坯工經手便知。
整個泥料製備過程費時費工,操作繁雜。要想保證陶器質量,就要在泥料製備時認真對待。好的藝人講究用好泥,好泥料才能做出來。
-
3 # 巴蜀藏居
其實百度一下這個回答就知道,建水紫陶的制泥工藝了,建水紫陶製作又叫做鎮漿制泥,然而,很多朋友不知道,這短短的四個字,包含了複雜而費時的八道工序:取料、醒料、選料、配料、碎料、淘洗濾漿、濾泥、醒泥。雖然我們之前也介紹過,但是為了更多的陶友瞭解這個過程,我們再次為大家作詳細的介紹。
一、取料
取料是燒造建水紫陶的基礎工作。在傳統的製作條件下,原料的出處與泥料配兌比例和成品品質有直接關係,因為,與磚紅壤性紅土共生的各色陶土原料外觀質量和色澤並無明顯區別,但品質成分卻可能存在差異,陶土原料中矽、鋁、鐵、鉻含量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導致陶品質量和呈色的變化。為保證陶品質量,有的藝人固定原料的出處,並堅持自己挖採,以挑選自己熟悉的優質土料。當地人將未經處理過的陶土原料稱“生泥”
二、醒料
生泥"含有一定水分,為中度溼潤,須曬晾乾燥至手捻為粉末狀才能使用,否則,“生泥"不易搗碎,在淘洗濾漿過程中容易產生泥核。將低度溼潤狀態的"生泥"曬晾乾燥的過程稱為醒料。
三、選料
在塊狀的"生泥”中,含有少量的砂粒雜質,選用前必須將砂拉雜質挑揀乾淨方可使用。
四、配料
配料的比例憑經驗因人因時因燒製要求而定。取自不同地點的土料,品質成分不同;醒料時間長短,也會使土料中的矽、納、鉀等成分產生細微變化,改變土料性質。配料時要根據成品燒製要求,針對土料的不同特性確定配製比例。
五、碎料
為保證不同土料能充分調勻,碎料對必須將不同顏色的土料混放在一起同時搗碎。碎料要做到土粒均勻,最大顆粒一般不超過蠶豆粒大小,才能在淘洗濾漿過程中不產生泥核。
六、淘洗濾漿
將碎土料倒入盛有水的大型容器中,容器中水與碎料的比例為三比一。
碎土料倒入容器時應邊倒邊用木棒攪拌,切忌一次倒入而不能讓土粒浸泡均勻。碎土自然浸泡五至六小時後,待土粒充分稀釋沒有泥核,然後作再次攪拌。攪拌的過程既是讓土粒充分稀釋的過程,也是讓土料中不同物質成分充分調和相互融入的過程。
待確認土粒充分稀釋成為漿狀,即可將漿料透過100至200目網篩濾入另外的容器中,漿料中的砂粒和雜質被過濾清除,只留下純淨的泥漿繼續浸泡。如此反覆地浸泡、攪拌、過濾四至五次後,才完成建水紫陶泥料的淘洗濾漿過程。
七、濾泥
濾泥分兩個步驟,一是讓泥漿在密封狀態下自然沉澱,先將淘洗後的泥漿倒入乾淨的容器中加蓋,讓其在密封狀態下自然沉澱,沉澱過程中要不時地去除浸出的水分。
經過自然沉澱的泥漿為糊狀,水分約佔30%左右,還不具備造型條件。
濾泥的第一個步驟是將糊狀的泥料倒入石膏製成的容器中濾除水分。石膏容器的濾水效能極好,可將漿糊狀泥料中20%的水分濾除。濾泥的過程要注意保證石膏容器乾燥乾淨,以免石膏受溼脫落混入泥料內要用透氣乾淨的東西遮蓋好容器,不讓其他雜質汙染泥料。待泥料濾水至膏狀時,即可小心取出,除去泥料表皮雜質,密封放置待用。
八、醒泥
剛製備好的泥料泥性較暴,當地人將剛制好的泥料稱為“生泥”。“生泥”中的水分和固體顆粒的分佈仍然不均勻,比較活躍的顆粒元素變化會產生細微的結構變化,這樣會降低泥料成型時的可塑性,若直接用來製坯,坯體在乾燥和燒成過程中收縮不一致,容易導致陶坯分層、開裂或變形。
陳腐能夠消除以上可能出現的問題。“生泥”經過陳腐後,泥料中的水分和顆粒會自然分佈均勻,存在於泥料中的有機物透過發酵或腐爛會產生出腐殖酸,使泥料鬆軟而增強可塑性和穩定性。陳腐的過程稱作“醒泥”。其方法是將生泥堆放在室內陰涼處,覆蓋上濾布或塑膠薄膜,濾布要保持水分,讓生泥在密封狀態下,處於陰涼恆溫的條件自然陳腐,時間一般為3個月以上,而且時間愈長泥性越穩定。陳腐過的泥料柔軟均勻,未經陳腐的則軟硬不均,有經驗的拉坯工經手便知。
整個泥料製備過程費時費工,操作繁雜。要想保證陶器質量,就要在泥料製備時認真對待。好的藝人講究用好泥,好泥料才能做出來。
1245粉絲 · 7514贊
搜尋
兒童陶泥製作教程
陶泥製作方法
化工壺快速鑑別影片
怎麼用土自制陶泥
陶泥價格
建水紫陶價格大概價位
回覆列表
下面給大家說說紫陶陶泥製作需要哪些工序:
1、泥料選擇
建水有一片五彩山,五彩山上有五色土,各為紅、黃、青、紫、白五色陶土。
2、泥料拼配
陶人們把泥料收集好之後敲打成末,按不同的比例混合配在一起(這就是江湖上傳說的各家祖傳的獨特的配方),它直接影響到陶的質感、陶色。如溫度高,燒出的黑色有墨黑、藍黑,配方不好的就會出現灰黑灰黑的,名曰:霧朦朦、灰朦朦。建水陶中還有白陶,白陶一般配方就沒有紅陶複雜,但配方終究是配方,各家都不同。
3、泥料發酵
泥料配好之後就可以放在大缸裡“洗澡”了,為什麼說是洗澡呢?因為在缸裡,陶人們要將陶土不斷攪拌,然後舀掉漂在上層的漂漿(因為上層是顆粒比較小、比較細膩的)用篩子過濾,過濾完之後的再換更細的篩子在過濾,如此反覆3、4道之後,已經細膩到像牙膏一樣,就放在大缸裡醒泥、發酵,等到需要時就可以拿出來完成它們的使命了。
4、揉著泥料
經過過濾、篩選之後的陶泥,要想成器必先勞其筋骨,像揉麵一樣,直到揉到“腰痠背痛手抽筋”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加工了。(揉泥,是為了讓泥結實有脛骨,也是讓泥中不要殘留氣泡,不然燒出來形成氣泡這件作品就會留下遺憾)
5、製坯造型
揉完之後的泥就可以製坯了,這個工藝隨著建水紫陶的發展,現在的方器也使用拍泥片這種造型工藝。
6、精修粗坯
精修就是把多餘的拱出來的泥修掉,修坯可是一道技術活,在拉坯完成拉出大體形狀後,有一道初修,修成陶人要的器形,修出那股子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