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文高叟

    我認為,對這句話應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是指行大道者,首先自身應該有個天下為公的態度,具體地講 就是要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只有這樣才能使大道得以順利實施。另一方面是指大道之行會出現什麼結果,具體地說 ,是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我認為這只是中國古代儒家人的一個理想社會罷了,也就是現在說的消滅貧窮。其實,這也只是古代讀書人的一廂情願,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任何一位統治者也絕對做不到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因為他們始終認為,普天之下茣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濱。連整個國家都是他個人的私有財產,何來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也更不可能出現所謂的天下為公的大好局面了。我看這只不過是讀書人所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而已,並無半點實際意義。更值一提的是,後來的歷朝統治者,獨尊儒術,就是妄圖借用儒家的這些美麗言辭來欺騙勞動人民,從而達到他們維護統治地位之目的。

  • 2 # 檢音釋光

    本不想惹、但看到說“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樣住孔子大老爺的面上抹金,我就氣,不免要說二句,以正視聽。孔子不可能有如此大道為公之論。因為他老先生不知大道乃宇宙之道,更是對公不明,因為當時強權霸道只有君王權貴的奴隸統治,何來公呢。只存老子提倡自然大道,大道自然而棄自我,天地人道一統。道是指人只所為應服人道而於天道一體。天道的形成是宇宙總能量的必然規律,就是你的自我只是夠物質微量粒小的最小單位,你不管怎麼自我自私但你必須得服眾宇宙的順(陽)向總體漩轉,即月亮圍著地球,地球圍著太陽,太陽圍著銀河,銀河群體圍著宇中心盤漩。這是大道也是人道,從螞蟻到皇帝都是順應彼此生存發展之陽路而為。這裡的公是即生存發展的順時進發之路(指正.陽.為公)而不是儒家書中所臆造的天下人為你私化佔有落後害人損人的一統權貴社會。這是大家必須理清的文化概念。正確認清儒家文化人和文化所本身涵蓋的真實意思,不要一味崇孔儒而失了真理。(如人道中:佔權.佔利.佔資原、分配不公、美國俄的核武器等都是違人道即天道的.嚴重不公反向自亡。)

  • 3 # 一來一往一二三

    大家知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出於《禮記》。這一段話的全原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主要是在描述“大同”社會的理想場景。簡單而言,就是用“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個當時的當政者都能耳熟能詳的道理,來提醒當時的當政者若想實現“大同”社會的理想狀態,就要學習、借鑑“大道”的做法。

    簡單而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中的:

    “大道”是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生成、運動、變化、發展的總指揮和總能量。就是《道德經》之所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在這裡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生成、運動、變化、發展的總指揮和總能量取字為“道”,取名為“大”,故而其名字為“大道”。

    “行”是指“大道”的施行。

    “天下”是指全天下,即整個宇宙,全世界。

    “公”是指公平、公正、公開。

    因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句話是在講:大道的施行,對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公平、公正、公開的。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偏向。舉例說明:當燦爛的Sunny照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的時候,其對鮮花和毒草給予同等的照耀。絕對不會對鮮花多給點兒溫暖,對毒草少給點兒溫暖。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置於描述大同社會理想狀態的段落之首,意在告訴當時的當政者,若要實現大同社會的理想狀態,在制定並施行治國安邦的大政方針時,要學習、借鑑大道的做法,對天下各種人都要盡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最大限度的享受政策的紅利。

    初淺認識,請方家指正。

  • 4 # 喬冠鈞的商業乾貨

    大家好,我是喬冠鈞。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出自西漢禮學家戴聖編著的《禮記·禮運》。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意思為: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

    這裡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且各盡所能,也表達了寄託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恰好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陶淵明也通過桃花源敘述出了大同社會的風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一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二是人人都能安居樂業,三是人人都珍惜勞動成果,卻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但是現實社會與儒家所倡導的“大同”思想還是相矛盾的,所以拿現實社會與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盜竊財物、作亂、打架鬥毆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爾取之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而“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模式

    古往至今,由戰爭的年代到現在和諧的法治社會已經有很大的改變了,但一個國家永遠都要更強,往更好的方向去發展,公民也期待社會是更加溫暖和諧美好的。

    雖然呈現了主觀目的,但是儒家思想其中的“大同”和“天下為公”社會理想,卻是兩千多年前古代聖賢留給全人類的思想財富。

  • 5 # 洛書圖解周易

    孔子《禮記》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其實是夫子對恆卦的領悟:

    雷火豐:火為明示規則(其錯卦為坎水——為陰謀智治),雷為依法治國,故謀閉而不興

    洊震:離火上爻為圍城,轉陰為雷為坦誠為遺物,上雷為取之有道為不拾,故曰外戶而不閉

    澤雷隨:雷為分工,澤為協作,雷為長男,故曰男有分

    澤風大過:風為各得所欲,澤為利益均沾,風為長女,故曰女有歸

    地雷復:雷為權利,一陽置地如糞土,無心爭權奪利——不必藏於己

    水雷屯:水為見義勇為,爭先恐後,有膽義之與比——不必為己。

    大家還有疑問嗎?

    老子天長地久章也是解讀的恆卦,有興趣者可試著代入洛書卦圖解讀

  • 6 # 方中員外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即天道,公即無私,全句理解為,如果效法天道,那麼全天下的人都不能有私心,因為天道自然,無知無慾,其義理本是至公而無私。萬物乃天地自然所生,人居其一,奈何離道,理應從之。

    儒道立道統,修身正己,踐行天下,體悟自然。成”天人合一”者,”禪讓”為天子,替天行道,德化蒼生,解民苦厄,功成身退之時,天下皆謂我自然。

  • 7 # 7799胡楊

    能說上話的,都會說,

    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目的說,

    什麼天下,大道?一天換一帝,與這些人沒關係,他們分秒必爭是利益。

  • 8 # 亮亮25252743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禮運篇》:“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之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選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實現一種大同的理想社會。 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裡。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只有實現天下為公,徹底剷除私天下帶來的社會弊端,才能使社會不斷向前,充滿光明,人人得到幸福。

  • 9 # 丁善道

    《道德經》是兩千五百年前的聖哲--老子留給後人的一部傳世之作,書中有一句:“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就是告訴我們,人若有了公心,命運自然會變好,要讓人們永遠記住:一切為公,為了天下!

    李嘉誠初涉商海之時就在心中發出大願:“讓天下人都富貴起來”!比爾蓋茨在開創微軟之初也在心中發出一個巨集願:“要讓天下人人都擁有一部電腦”!秦始皇打拼天下靠得也是一句莊嚴的口號:“為了天下”!

    “富翁”的“翁”字上面是個“公”,下面是“學習”的“習”字,“翁”就是告訴我們“要天天學習有公心”。“翁”不僅是長壽翁的“翁”,也是不倒翁的“翁”,更是代表“羽翼豐滿的公心”。中國古人把如何富貴、如何轉運、如何變命的玄機用文字昭示後人,用文字告訴我們該如何用心的力量獲得幸福。

  • 10 # 有話少說

    哪來什麼天下為公啊?禹以後父傳子,天下為家。禹之前禪讓制,天下為公,可五帝讓來讓去還是自家人,只不過不是父傳子而是在族中選拔合適的人而已,家族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買的房子,在沒交房以前,你去工地上看過嗎?(樣板間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