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平1125

    第一,劉邦比韓信年齡大那麼多,作為皇帝,為自己的兒子接班考慮。而韓信帶兵太強,西漢天下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能放心?

    第二,韓信長期獨立領兵,有自己的一套打仗部下和謀士。更敢收藏劉邦通緝的罪犯。

    第三,韓信居功自傲,目中無人,與朝中大部分人不和,除了推薦者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過恥與樊噲為伍之類的話。長期稱病不朝等。

  • 2 # 潘不安講究史

    韓信被殺不是劉邦或呂后心血來潮的結果,而是因為韓信之前的一系列所作所為,最終使得劉邦和呂雉對他的猜忌和忌憚,到了不得不殺的地步。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齊已聽酈生,即留縱酒,罷備漢守禦信因襲齊歷下軍,遂至臨菑。齊王田廣以酈生賣己,乃烹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請救。

    韓信滅趙後,引兵東向,準備攻齊,但未到平原時,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投降。而韓信聽信蒯通的話,繼續攻擊齊國。這導致齊王以為酈食其出賣自己,將其烹殺,自己也逃到高密,並轉而投向楚國。

    原文中注意三個字“漢王使”,說明酈食其是代表漢王出使齊國,因此齊國投降也是向漢王投降,其勢力將歸於漢王。結果韓信不顧齊國已經投降,繼續攻打齊國,這就是從劉邦口裡搶食了。更是害得劉邦早期重要謀士酈食其被活活烹殺,這是打在劉邦臉上重重的一記耳光。

    蒯通的意見實際也沒錯,但那是要爭霸天下的計謀,如果韓信有意和劉邦,項羽爭霸天下,那麼自然要把齊國納入自己的手中。但從韓信之後的表現來看,卻又沒有爭霸的雄心,行事處處首鼠兩端。但他不想,不說人精劉邦,就是他身邊的張良等人也全都不是省油的燈,怎能不從此提防韓信。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

    韓信平定齊國後,就馬上派人找劉邦討一個假王做做。當時劉邦剛好被項羽圍在滎陽,結果沒等到韓信的援兵,卻等到了韓信這個充滿威脅的要求。所以劉邦當即就罵開了:“我被項羽圍在這裡,日盼夜盼的想你來救我,結果你在那邊自己向做王!”

    不過張良和陳平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和韓信鬧翻,於是偷偷踢了劉邦腳一下,輕輕說:“我們現在局勢不利,怎麼好禁止韓信要稱王的要求?不如答應,不然真的自立或者倒向項羽,我們就完啦!”

    劉邦這時候突然醒悟,馬上改口:“大丈夫要當就當真王,當什麼假王啊!”(真影帝也!)

    但這件事,定是讓劉邦恨得牙癢癢,敢問如果是你站在劉邦的立場,想不想殺韓信?

    項羽解而東歸。漢王欲引而西歸,用留侯、陳平計,乃進兵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之。用張良計,於是韓信、彭越皆往。

    劉邦和項羽定盟約,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項羽率軍東歸,劉邦本欲西歸,結果採納張良、陳平的計謀,回身追擊項羽,並和韓信、彭越約定攻擊楚軍。結果到了集合地,韓信和彭越都沒來,劉邦因此反而被項羽擊敗,只能拒守。

    那韓信為什麼不赴約呢?劉邦又有什麼應對辦法?在《項羽本紀》中記載: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謂張子房曰:“諸侯不從約,為之柰何?”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穀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併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穀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

    原來是好處沒有到位!於是劉邦採用張良的建議,向韓信許諾破楚之後,將陳到東傅海的地方都給韓信。得到好處後的韓信馬上對劉邦的使者說:“現在就出兵!”

    如果大家是老闆,在公司發展存亡的關鍵時候,手下重要的員工以罷工要挾升職加薪。當時雖然被逼無奈同意了,但事後會怎麼處理呢?

    項羽死後,劉邦以韓信習慣楚地為由,改齊王韓信為楚王。將其從實力和威望比較高的齊地,調往了原屬項羽的楚地,實際是架空其權利。而且在其控制力比較弱的楚地,將來有的是藉口和機會。

    果然不久後,項羽的舊部藏匿躲避到韓信家,又“有人”舉報韓信造反。劉邦便藉此機會,假借遊雲夢澤,把韓信抓了起來。奪去楚王爵位,改封淮陰侯。

    實際上劉邦除了漢初的那些諸侯王,對於其他的功臣是很少殺戮的。如果韓信從此低排程日,很可能會安享晚年的。但韓信卻經常表現出怨憤,並且看不起灌嬰、樊噲等劉邦的親信大將。

     陳豨拜為鉅鹿守,辭於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弟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

    後來陳豨被任命為鉅鹿守,臨行前韓信還教唆其和自己裡應外合,一起造反。果然不久之後陳豨反叛,劉邦率兵親征,韓信裝病不跟隨,卻偷偷派人聯絡陳豨。韓信於是和家臣密謀作亂襲擊呂雉和太子,一切準備就緒就等陳豨的回覆。結果韓信府上的舍人得罪韓信被囚禁準備殺害,其弟弟便將韓信想要造反的事情告訴呂后。

    呂后得知後和蕭何商量,於是便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最後被蕭何騙入宮中殺害。

    劉邦回京後聽到韓信的死訊,史書用了“且喜且憐之”七個字概括了劉邦的心情。現在有人說殺劉邦是呂雉瞞著劉邦做的,但實際上從這七個字可以看出,劉邦可能的確不知情,但作為妻子的呂雉一定是瞭解劉邦真實的想法才會動手的。

    對於韓信的死,我猜測劉邦可能是如釋重負的。而韓信更多的是死於“功高震主”以及“矜功自傲”。

    以上文獻內容來自於《史記》中的《高祖本紀》、《項羽本紀》、《留侯世家》、《淮陰侯列傳》四篇。

  • 3 # 科普大世界

    在大漢王朝建立的過程中,韓信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漢初平定諸侯的事情至少一半都是他乾的,所以他又被後世人譽為“漢初三傑”之一,與張良和蕭何並列,然而韓信的下場卻是被呂后所誅,相對於被封侯拜相的張良、蕭何、陳平、周勃等人,韓信的結局十分悲慘,所以一直有很多人為韓信鳴不平,然而如果看韓信當時的表現,無論誰站到劉邦和呂后的位置上都會誅殺了他,換你也一樣。

    韓信在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之前一直鬱郁不得志,在項羽帳下做守門衛士時還被項羽嘲笑,但是成為劉邦的大將軍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具體的豐功偉績這裡就不說了,總之沒有他,劉邦不可能戰勝項羽,漢王朝也很難建立,但是韓信在平定諸侯的過程中也一直在效忠劉邦和自立為王之間猶豫不定,這讓劉邦對他很不放心,所以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後,劉邦將韓信由齊王改封為楚王,並收了他的兵權。

    如果從此功成身退,安安穩穩的做他的諸侯王,那麼他也不會之後被誅殺了,很可能會得以封妻廕子安享晚年,但是可能劉邦把韓信改封楚王這件事卻讓韓信深感不滿,所以他就做了一些故意像劉邦叫板的事兒,比如他組建了數量有幾千人的衛隊,有點兒招兵買馬的嫌疑,再加上楚地地方上的部隊很有可能會聽命於他,而且他還收留了項羽的就將鍾離昧,韓信做出這樣的事,劉邦怎麼能放心呢?要知道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天下皆服啊,千年難遇的軍事天才,一旦手裡有兵,誰還能控制他駕馭他?所以這是劉邦最害怕的事情,更有人跑到劉邦身邊聲言韓信要造反,這樣劉邦怎麼還能坐得住呢?所以劉邦就假借遊雲夢澤把韓信抓了起來,奪去楚王爵位改封淮陰侯,並讓他留在長安呆在自己身邊,也好隨時控制他。

    如果這之後韓信能夠老老實實的待著,對天下事和政治不聞不問,每天關門享受生活,然而韓信自恃功高,軍事能力無人能及,誰也不放在眼裡,在誰面前都擺譜,做出一副劉邦對不住他的樣子,劉邦這方面也的確理虧,所以也就忍了,所以雖然韓信有很多事都讓劉邦看不順眼,但是劉邦並沒有做對他不利的事。

    然而韓信志比天高,這時候的他卻一心想著除掉劉邦集團取而代之,當時有位叫陳豨的大將被劉邦任命為鉅鹿太守,臨行前,韓信找到了他,教唆他到了封地之後就造反,自己會和他裡應外合,這樣一舉可得天下,陳豨這個人非常佩服韓信的軍事才能,認為韓信的計劃一定能成功,於是到了封地不久後就造反了,劉邦很生氣就率兵親征,這時候韓信就裝病騙過了劉邦,暗地裡卻派人聯絡陳豨,並且和家臣密謀作亂欲放出監獄裡的囚徒,作為士兵襲擊呂后和太子所在的皇宮,然後掌握兵權挾持大臣出長安討伐劉邦,劉邦的軍事方面肯定不是韓信的對手,所以韓信這樣做的話,一舉就能掌握天下。

    韓信做出這樣的事情,換做你是劉邦和呂后,你能忍住不殺他嗎?功莫大於救主,罪莫大於謀反,換做是誰都容不下韓信了。

    韓信的這個計劃也差一點就做成了,只是他沒想到府上有僕人因為有罪怕被殺,其家人就向呂后告密了,呂后大驚,趕緊找蕭何商量,二人一致認為必須除掉韓信,於是蕭何親自找到韓信,帶他到長樂宮中,呂后早就安排好了宮中衛士,將韓信誅殺於長樂宮鍾室之中。

    後來劉邦平定了陳豨的叛亂回到長安,聽聞韓信被殺,也並沒有責怪呂后和蕭何等人,而是為韓信的死而有點高興和可惜,高興的是不用再擔心韓信謀反對付不了了,可惜的是為他立國建立了豐功偉績的一代將才就此作古,不免有些可憐。

    所以分析來看,韓信之死並非死在他的功高震主上,也不是因為他沒有急流勇退,更不是他的居功自傲,而是死在了他的謀反之心和行動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深烘咖啡真的不健康嗎?咖啡因含量更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