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江閣一道人
-
2 # 寧靜觀世界
4月6日,朴槿惠“閨蜜干政”案,被南韓法院以濫用職權、收受鉅額賄賂等18項罪名,一審判決24年監禁和180億韓元罰款。
根據韓檢方起訴書中所述,朴槿惠與崔順實共謀,脅迫三星、樂天及SK等大財團,向崔順實掌控的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轉入了460億韓元。向崔順實外甥女運營的體育英才中心轉入433億韓元(實際到位298億韓元)。
在此之前,崔順實因干政貪腐等20項罪名,已被南韓法院判處20年監禁及罰款180億韓元。
6月14日,南韓檢方又以朴槿惠“收受國情院36.5億韓元賄賂”為由,加判朴槿惠12年監禁。這樣,檢方對朴槿惠起訴書有關受賄累計金額已高達近800億韓元。僅國情院受賄一個案子,就被檢方指控貪汙受賄36.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200萬)。
6月15日,南韓國情院三名前院長因在朴槿惠在位時給青瓦臺“進貢”,分別被判3年及3年半的監禁。
而之前三星太子李在鎔也因為繼承經營權行賄,被南韓法院判決兩年半的監禁(後緩刑)。
那麼,檢方的起訴書是怎樣解釋朴槿惠犯罪所得錢的去處?據國情院三位前院長供述,他們是因為無法拒絕青瓦臺代表的所求,而青瓦臺代表的所求是代表了朴槿惠的需求,所以迫於無奈每月“進貢”,由最初的5000萬韓元到最後漲到了1億韓元,再後來就逐漸將“進貢”看成是一種“慣例”了。
根據南韓檢方起訴書中的指控,檢方懷疑朴槿惠這筆“進貢”所得款項的去處,是設立了一個專項秘密資金,其中部分由外人保管,另外一部分用於了個人平時生活通訊費用等的支出。
然而,在南韓檢方前去拘留所傳喚與質詢朴槿惠這一案件時,遭到了朴槿惠的拒絕回答。根據南韓檢方起訴書中關於朴槿惠與崔順實“共謀”所得還是個人所得,根據南韓憲法規定,索賄所得去處即便沒有收入自己囊中,也要按照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
儘管二審時,國選律師集體認定朴槿惠沒有利益所得,受賄罪不應該成立。但是,朴槿惠仍舊是“三案”疊加,面臨的是比24年監禁更加嚴厲的判決。
朴槿惠人生坎坷,造就了她對人的極度信任與不信任。而當朴槿惠置於權利巔峰時,身邊的朋友閨蜜窺視的卻是與她的權利共享的財富所得。
用“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來形容此時的朴槿惠是恰如其分的。
-
3 # 何由之
南韓檢方於朴槿惠2017年3月10日,遭到憲法法院批准議會總統彈劾案後的3月30日拘押了朴槿惠。31日凌晨法院批准逮捕朴槿惠。66歲的前總統21天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位前總統成了“監下囚”。這中間與受賄,濫權,洩密等涉嫌犯罪分不開,都與“閨蜜”崔順實捆綁在一起。
檢方的指控朴槿惠受賄一方有三個人,崔順實,安鍾範(青瓦臺秘書)。涉嫌行賄單位和個人:三星集團,現代,SK,樂天,韓華集團等;資金流入K體育財團,M財團;檢方指控最高募捐是朴槿惠和安鍾範強迫捐款774億南韓,崔順實和朴槿惠共謀受賄和強捐443億韓元。根據檢方起訴朴槿惠和崔順實的罰款都是1185億韓元,是從三星,SK,樂天受賄592.28億韓元為證據(受賄金額的2倍罰款)。而法院判罰是180億韓元(三星李在鎔捐款給“馬術培訓學校”77.9億韓元)而認定滴!
那麼,朴槿惠涉嫌國情院上供門案的36.5億韓元。檢方起訴書:2013年至2016年9月國情院三個院長,每月以現金5萬韓元到2億韓元交與青瓦臺財務秘書實施受賄;且保管在一個密室的保險櫃裡;檢方調查和懷疑:1,建立秘密基金會;2,給親信發紅包;3,支付與崔順實的交流的電話費;4,打針;5,個人按摩保健;6,支援崔順實的服裝店,說服裝店只有朴槿惠一個顧客;7,購買二手別墅支付房款等等!
但是,國情院三位院長均供述,資金用於國家,盧武炫,李明博都有先例。盧武炫最後不了了至;李明博承認但不說出具體用途;朴槿惠純粹不搭理,乾脆沒有接受檢方的調查。這中間有什麼天大的秘密嗎?
三位院長供述:於國家安全有關,又是現金交割,這就很奇怪了,而且沒有任何賬目記錄。朴槿惠曾經透露:涉及國家機密,那麼,只有一個解釋,就是與駐韓美軍高層有關,可能涉及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
按南韓刑法規定,受賄1億韓元起刑5年,可6月8日檢方提刑量判朴槿惠受賄36.5億韓元,判12年監禁,80億韓元的罰款,追繳35億韓元的建議。這又是為什麼呢?
-
4 # 劉愛源
南韓政府彈劾罷免總統朴槿惠,去年至今,南韓政府民眾百萬燭光聚會。逮捕審訊,南韓政府地方法院開庭審理朴槿惠"親信門 干政"上庭上百次,一審量刑,朴槿惠南韓政府總統,罪名全部是南韓政府總統府檔案中找出來"證據"。南韓政府總統檔案"證據"卷宗送達南韓政府地方法院。一審判刑根據檔案中十項判朴槿惠24年有期徒刑,罰款180億韓元。南韓政府地方法院凍解朴槿惠全部動產不動財產。南韓政府地方檢察廳檢察官指控朴槿惠受賄南韓政府國家情報院每月總統補貼。自然"起訴"南韓政府中級法院,開庭審理,那證明南韓政府地方檢察廳檢察官有"證據"證明朴槿惠"受賄"錢的去向。才能證明朴槿惠受賄。二十一項指控並不代表犯罪,南韓政府地方檢察廳檢察官必須拿出來"證據"錢下落。等南韓政府地方檢察廳檢察官查到朴槿惠"受賄"錢去向也許朴槿惠病。。。。。。
-
5 # 阿佩呀
朴槿惠被韓檢起訴求刑的21宗罪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涉及到她的貪汙受賄。朴槿惠這個罪名的出現,是衡量和坐實她,是不是一個貪汙受賄腐敗的人!有沒有證據呢?
朴槿惠是不是一個貪汙腐敗分子?對於朴槿惠自己來說,一個60多歲的人,一個三無女要那麼多錢幹啥?安安穩穩的退休回家,養老金的錢每年就有合人民幣130萬元,還不夠她花嗎?朴槿惠是貪汙腐敗分子,到底是真的假的?有什麼證據?
朴槿惠僅僅因為“國情院受賄案”,被韓檢起訴求刑案子來說,韓檢指控她在上臺執政後一個月,就開始向南韓情報院索賄,每月從5000萬韓元,到2億韓元不等,共計索賄達38億億韓元。實際花掉36.5億韓元(合人民幣2300萬)。
朴槿惠涉及貪汙國情院的錢,有證據嗎?錢花到哪去了?
韓檢起訴書寫到,南韓情報院院長元世勳等三任院長,對於給青瓦臺的朴槿惠行賄供認不諱。行賄理由均為,“沒有擋住青瓦臺的要求”。行賄時間,從2013年3月到2016年10月。行賄金額共計38億韓元。
韓檢起訴書關於朴槿惠貪汙受賄金額,花銷去向認定,朴槿惠共計從國情院貪汙受賄38億韓元。實際花掉36.5億韓元。韓檢調查人員在青瓦臺密室金櫃裡發現1.5億韓元現金沒有動用。所以認定朴槿惠犯罪所得為36.5億韓元。
朴槿惠青瓦臺總統府秘書室主任鄭虎成,財務秘書李在萬,國務秘書安峰根三人承認,青瓦臺確實接到,國情院每月遞交的“情報院上供的錢”,用途為朴槿惠自己掌管使用。每筆支出有朴槿惠簽收手續。
韓檢調查發現,“國情院受賄案”所貪款項,一是,主要用於朴槿惠閨蜜崔順實家用及個人私用。崔順實家裡打掃衛生人員的工資,住宅物業費,按摩,甚至個人手機,手機電話費等等均在支出之內。二是,給手下的秘書們發紅包。三是,給崔順實為朴槿惠一個人開的服裝店支付所有的開銷。
朴槿惠對“國情院受賄案”的指控貪汙受賄一事,透過律師柳榮夏向外放風說,“朴槿惠確實花了國情院的錢,但是,她的部下告訴她說,花這個錢,不存在法律上的問題,以前的總統都花過這個錢,而且,朴槿惠沒有把這個錢用於私用。”
朴槿惠只是透過律師柳榮夏向外放風,而不是用此話在法庭答辯。因為這個話要是發表在法庭上,就會作為朴槿惠對抗法庭審理的證據。只能透過放風說說而已!
按照南韓刑事法律規定,貪汙受賄十億韓元以上的人,就可以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官員,公務員則可以加重2--3倍以上的刑期判處。朴槿惠被韓檢認定貪汙受賄36.5億韓元,法院判決12年有期徒刑,好像不多!似乎有法外開恩之嫌。這也正應了那句話,官官相護有牽連!
朴槿惠僅僅國情院受賄案,所涉及金額達人民幣近2300萬元。朴槿惠執政從2013年1月25日開始,到2016年10月19日爆發“親信干政”醜聞。共計執政44個月。平均每天花掉合人民幣1.8萬元左右。就是南韓三星太子李在鎔,恐怕也得甘拜下風。
-
6 # 文韜武略64
樸慬惠之所以貪腐,問題還是出來崔順實身上,好似一人的崔順實為達到自己一私之利,很好的利用了總統這個朋友。南韓的經濟就那幾家大公司撐著,崔順實基本都有染,如果沒有樸慬惠做為後盾崔順實什麼也做不了。本來一人一身輕的樸慬惠並不需要很多錢,自己又沒有公司,無非花的錢就是把自己的窩收拾的好點,給自己打扮多花點,就憑這些不足以構成她去犯罪。檢方要想查出錢的出處,還得從崔順實和各大財團下手。現在貪腐是實事,崔順實所犯的罪行也都於之有關,不容置移。樸慬惠案就是南韓社會政治鬥爭的縮影,南韓人做事很絕,以反映在很多問題上。就樸慬惠身體年齡狀況現在對一切也都無所謂,現在檢方大的方向已定,對朴槿惠翻案已不可能,朴槿惠唯有好好認罪,老實服刑,就她身體狀況最後也不可能將牢坐穿,保外就醫的可能性很大。
回覆列表
根據韓方起訴書所提供的訊息來看,朴槿惠在任職期間,與其閨蜜崔順實共收取賄金達592億韓元之多。那麼這些錢都是從哪來的呢?
朴槿惠的閨蜜崔順實,以個人(不一定非得是她自己)名義成立了playground廣告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並暗中示意或直接要求這些財閥為公司的運營注入資金。於是,在雙方這樣一種互相心領神會的互動中,大量的韓元源源不斷地流入到了崔順實和她的黨羽的腰包當中。而這些錢不是用於購買奢侈品,便是用於投資其他產業(包括海外),崔順實等依靠著朴槿惠的庇護,實現了自己一夜暴富的夢想。
(崔順實被捕的場景)
崔對產業的投資與為公司前路的謀劃,離不開對市場資訊及時地掌握,而由於青瓦臺內部各種機要檔案大都要經其審閱,從而給她創造了良好的前提。因此,毫無疑問的是,正是崔不計後果的斂財,斷送掉了樸的政治生命。我們不能說樸的下臺是罪有應得,但樸為自己得結局,難道不應該負有一定責任嗎?
參考文獻:《韓檢方起訴朴槿惠》湖南日報2017.4.18
《從朴正熙到朴槿惠——韓式政治宿命》 三聯生活週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