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花亭雜談
-
2 # 詩詞書院
當下想學寫詩詞的人越來越多,那麼究竟應該從學寫古體詩開始,還是先學寫格律詩呢?或者寫那種更容易點?
當下對古體詩的定義較寬,除傳統的古體詩外,基本上將所有不依格律創作的仿古詩,都歸入古體詩。因此,如果僅是抱著娛樂心態去寫的,就寫古體詩吧,要求沒有這麼多。
但是,如果以寫好為目的,那學寫古體詩的難度要比學寫近體詩大。所以我的建議是,初學者宜從近體詩入手。
原因很簡單,近體詩有法可依,而古體詩則沒有成體系的創作方法供你學習。毫無疑問,有方法一定比沒有方法易學。而我們之所以覺得近體詩難學,只是還不得其法。
例如近體詩要講平仄格律。什麼是平仄,不得其法時會覺得很深奧,但要掌握平仄分辯,最多也就是一節課的事。而對於如何在合平仄的基礎上成句,也有很成熟的訓練方法,而不論構句、謀章,近體詩也都有法可循。只要掌握了這些方法,基本就能寫出近體詩。當然要寫好近體詩,則和要寫好其他文體一樣,非經長期努力不可。
當下學寫詩詞,最讓初學者困惑的是沒有人指點,往往不知道自己寫得怎樣,存在些什麼問題。在自媒體平臺,能寫出教人寫詩文章者很多,能幫你分析習作,指出問題者則很小。
說句老實話,不論學寫古體詩,還是學寫格律詩,單靠自學還是有點難度的,也會走很多彎路。我以前也說過很多次了,學寫詩主要是靠創作訓練達成的,但你訓練時寫出的句子,假如沒有人幫你指出問題所在,訓練的效果也就打了不少折扣。
這也是我還不敢開展創作訓練輔導的原因,告知訓練方法很簡單,發組文章就可以了,但要批改作業則需要花大量的時間。
在學習中,遇到些什麼問題的,也可以隨時在回覆中問我,我一定知無不答。
-
3 # 梧桐樹邊羽
當然是寫古體詩容易了。
我們先看一下知識大概。中國詩歌三大種類: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詞牌和現代歌詞我們放在一邊,只看詩歌三大類別的異同。
現代詩,顧名思義,就是用咱們日常使用的普通話成文,重在感情渲染,讓作者的心中所想抒發出來激發讀者,達到通感。文字結構需要技巧,但是遠遠小於作者感情投射的重要性。
近體詩,又稱格律詩,是在古體詩的基礎上使用平仄格律系統,對仗,押韻,起承轉合的一種固定文體。在格式上是死的,更加像是高層文人的一種文字遊戲,在有規則的表達中抒發自己的感情和意志,這些規則自然會牽制住許多自由、浪漫的思緒表達。從唐代格律成熟之後,近體詩到宋代越發精緻,更多的用於說理諷諫,再無大唐飛歌的氣勢。
古體詩,中國從有節奏的韻文開始一直到今天普通話近體詩普及之前,除了格律近體詩之外的所有詩歌,統稱古體詩。
為什麼談古體詩和格律詩的難易,咱們要把現代詩扯進來?
因為古體詩就是文言系統下的現代詩。
現代詩不用看平仄,沒有各種限制,古體詩也沒有。現代詩可以轉韻,甚至不押,古體詩也可以。現代詩情感充沛,肆意西東,古體詩也一樣。唯一區別就是文字系統,現代詩以普通話為基礎,意向構建為現代文學,而古體詩的用詞是文言文系統,意像構建為古樸大氣蒼涼的古代情境。
那麼相對應近體詩,有沒有現代詩中的“格律詩”呢?也就是類似於把文言系統的古體詩精細化、格律化形成格律詩,我想應該是有很多詩人在做嘗試的。每隔一段時期,就會有新的流派、新的格式出現,但是由於普通話的普及,現代文學的世界複雜性,很難出現唐朝那種近體詩一出現就得到天下文人認同以及官方推廣的局面。
所以現代詩的精細化、格律化基本上不會得到認同。
我們學習寫古體詩,需要的是文言知識和古代意象構建。文言知識大家初高中就已經打好基礎,古代意象那就幻想唄,看市面上所謂的古風、玄幻基本上就是這種思維下的作品,內容是空想水平,文言是初中水平,出來卻大行其道。
雖然很差,但是他們寫的東西從文體上來說,就是古體詩。
只不過是垃圾古體詩罷了。這也沒什麼,幾千年來精品詩多,被淘汰埋葬的垃圾古體詩更多。
可如果我們要學習近體詩,首先也需要文言知識和古代意象構建。也就是說首先得打好寫古體詩的底子,然後再去學習平仄、押韻、對仗、文法,沒有一定的耐心和興趣,很難有人堅持到後面。
雖然這個過程並不難,如果高考要考,保證人人高分。正因為現代人寫詩大多是抒發自己感情,對平仄格律詩的需求很低,所以不是興趣非常濃烈的人,就會覺得為了這麼些沒什麼實際用處的知識浪費時間不太值得。
所以很多人認為遵守平仄格律的近體詩難。
寫古體詩容易,因為不過就是文言版的現代詩,你對自己負責就好。
近體詩稍微難點,因為有平仄格律的鐐銬等著你呢。沒興趣的,不寫也罷。
-
4 # 老街味道
問題:現代人,寫古體詩容易,還是寫近體詩容易?
前言無論什麼詩體,寫出優秀作品都很難。但是從入門學習的次序來說,古體詩相對簡單,近體詩會難一些。
一、古體近體的差別1、古體詩押韻簡單
可以用鄰韻,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作為近體詩,這首詩平仄沒有問題。
但是2、4句押韻必須同一個韻部, 【紅:一東】 、【宗:二冬】 出韻。作為古體詩就沒有問題。
2、古體可以用平韻也可用仄韻,近體詩必須用平韻
古體可以用平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可以用仄韻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近體詩必須押平韻: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3、古體詩可以換韻,如王勃《滕王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前四句和後四句的韻腳不是一個韻部,也不是鄰韻。
近體詩除了第一句可以用鄰韻外,2、4、6、8必須用一個韻腳,當然也不可以換韻。
4、古體詩不講究平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上、頭出律,近體詩有標準的格律句式,不符合就是出律,古體詩就無所謂。
5、古體詩不需要對仗
古體詩可以不對杖,近體詩絕句可以不對杖,但是八句以上近體詩必須中間聯對仗。
6、近體詩必須是齊言詩,古體詩可以是長短句
近體詩每句字數必須一樣。古體詩可以齊言也可以雜言,例如李白的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二、學詩從古體學起,但是必須學近體古體詩相對簡單,能押韻,語句通順即可。對於受過基礎教育的人來說很容易。
學詩從古體學起,但是不會作近體詩就不能算入門,所以明白古體詩以後,就要開始學習近體詩,明白如何對仗、押韻、粘連、平仄協調。
先學近體絕句,再學五七言律詩,然後學習依譜填詞。
這是正常的學習順序。熟練了近體詩的格律以後,再開始學習句法變化、章法的安排等等。
結束語題主問:現代人,寫古體詩容易,還是寫近體詩容易?
當然是寫古體容易。但是無論哪一種詩體,寫好卻都不容易。
-
5 # 乒乓球804
寫詩容易,但您要想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姓名,那太難了!
如果文史無名,充其量您也就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罷了,豈有他哉?
回覆列表
現代人寫古體詩稍微容易一些,而寫近體詩就非常難的。我在大學中文系開設《古代漢語》(王力主編,共四冊),教材中就具體講到古體詩和近體詩的概況,而教授講的內容,某些地方,我當時有的地方還是似懂非懂的。古體詩是與“近體”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騷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押韻可平可仄,可以句句押韻,也可隔句押韻。
例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這首古體詩比較簡單通俗易懂 :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而近體詩也叫今體詩,是在古體詩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在唐朝達到巔峰。相比於比古體詩,近體詩多了很多限制。
近體詩,它有很多限制,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就是句數、每句的字數、押韻和平仄、對仗、格律。對於這些限制,也可以說古體詩要講規則的。 另外,近體詩只有五言、七言。每句的字數為五個字或七個字,五個字的稱為五言、七個字的稱為七言。格律詩有四句的、有八句的,四句的稱為絕句、八句的稱為律詩。五言的四句稱為五言絕句,七言的四句稱為七言絕句。同樣五言的八句稱為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的八句稱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下面我來列舉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錦瑟》詩為例:
《錦 瑟》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是一首七律,用的是平韻,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和七八句平仄聲相對,第二聯(頷聯)與第三聯(頸聯)對仗工整,第二句與第三句、第四句與第五句、第六句與第七句平仄相協(粘),就是上面所說的“韻聲粘對”均符合格律詩的要求。所以這是一首合格的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