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許多謙0768
-
2 # 嚴師說字
紂(肘)是由織的省形“糸”和肘的省形“寸”會意而成的字。織表示編織的帶子;肘為掣肘,限止,以之為參照,用來表示馬後的皮帶子,肘即標音有會意。駕車時馬受紂,目的在掣肘馬狂奔帶來的危險。紂的本義為馬後帶。引申為牲口的後鞧,即紂棍,用於系驢馬等尾下的橫木。----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
3 # 小漢字見大歷史
紂在古代的意思有兩種:「紂」本義很中性,根據《說文》和揚雄《方言》的說法就是「馬緧」:可能是馬車上套馬的繩索。《說文》:「馬緧也。從糸,肘省聲。」 西漢楊雄《方言》卷九:「車紂,自關而東,周、洛、韓、鄭、汝、潁而東謂之䋺,或謂之曲綯,或謂之曲綸;自關而西謂之紂。但是「紂」這個名字後來漸漸變成「暴虐、荒淫的暴君」的代名詞,所以,《諡法》的解釋是:「殘忍捐義曰紂」。那麼,我將這個問題在引申一下:1、「紂」是怎樣變成「大壞蛋」的代名詞的?2、《說文》和《方言》說的「紂」的本義「馬緧」具體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
「商紂」之「罪」:層累的造成《尚書·牧誓》是伐商以前,周武王鼓舞士氣的「演講檄文」,在《牧誓》中商紂王名字叫「受」:
《尚書·牧誓》: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檄文」就是洗腦文,把敵人搞臭,可信度肯定要打折扣。
但即便是這樣,周武王歷數紂王罪狀,今天看並不是罪大惡極——不祭祀、不重用皇親國戚,連「妻管嚴,枕頭風」,這種雞毛蒜皮都算進去了,可見紂王真沒有多壞。
《尚書·成武》周武王克商以後的祭文,給自己看,誇張沒多大意義。《成武》的罪名十分空泛,大意就是說紂王是「人民公敵」:
《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丞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晉代梅氏所獻的偽古文《尚書·泰誓》三篇:除了加上上述罪狀,還加上紂王殘害「殷末三仁」的罪狀,完全就是罄竹難書了:
《泰誓·上》: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於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暱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脅權相滅。無辜籲天,穢德彰聞。《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絕於天,結怨於民。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一定要記住《偽古文尚書》不是假在內容,而是版本,並不是「孔安國版本」。雖說是偽,還是具備史料價值。
可以看出,紂王的罪名越早越少,越晚越多,而且記載不一,矛盾之處很多。
比如:紂王把孕婦的肚子挖開,這個記載多處牴牾,《呂氏春秋》說是一個平常人,《帝王世系》說是比干之妻。
是毛主席還是誰說過,被紂王殘害的說比干,以及被逼走的微子、箕子是商朝通周的「內奸」。
在周原還發現過微氏家族的青銅器,其中大名鼎鼎的《牆盤》上有周王世系,銘文顯示微氏家族非常古老,在周王朝的地位非常之高,而這個家族可以追溯到商晚周初。
這個家族是不是商代的微子的後裔還沒有定論,如果是,說明微子投靠周人以後,也照樣是「趙家人」,我們只要想一想杜聿明就行了。
關鍵爭議在《牆盤》中一個「十」形字,是「甲」還「在(才)」,如果是「甲」字,極有可能就是指的「微子」,符合殷人用天干字命名的習俗。徐中舒和裘錫圭認同這就是「甲微」,也即「微子」。當然這裡就不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了,只是說明,微子真有可能投靠周人的「內奸」。有些史料記載的紂王是一個體型健美的大帥鍋,是一個武藝高強,手撕老虎的運動健將:
《荀子·非相篇》: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史記·殷本記》:「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國家博物館的虎骨刻辭很有可能就是紂王獵到老虎以後的紀念品:
根據顧頡剛先生《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一文的考證,商紂的罪名也出現一種「層累的造成」之背離:也就是:越早罪名越少越輕,越晚罪名越多越罪大惡極,
殷紂王共有70條罪狀,都是各朝各代陸續加上去的,到戰國增加二十項,西漢增加二十一項,東晉增加十三項,而且這些罪狀越寫越誇張。
見:顧頡剛主編,《古史辨·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第二冊,上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82-93頁。綜上可見:1、紂王的荒淫殘暴極有可能是千年積毀的結果,郭沫若曾經為歷史上兩個人翻案,一個是曹操,一個就是紂王。其實,歷史懷疑紂王罪名的學者也大有人在。比如孔門弟子子夏。2、正因為這樣的千年積毀,「紂」漸漸成為「不作不死的大壞蛋」代名詞。因此,「紂」由中性的名詞變成貶義詞,就是一種「借代」的修辭手法,就跟「堯舜」代表「賢君」,「潘金蓮」代表「蕩婦」一樣。3、「受、紂」一聲之轉,古音相同,不同時代用字不一樣,純粹的假借字,區別就跟「奧巴馬」和「歐巴馬」差不多。------------------------------------------------------------------
「馬緧」曰「紂」——套馬後腿上繩索如上文所言揚雄《方言》和《說文》都將「紂」的本義解釋成「馬緧」。
「紂」是一個形聲字,從「系」從「肘」省聲(意思就是將聲符「肘」省去了「月」):
我好奇的是「馬緧」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東西呢?
《說文》對「緧、紂」是互訓的,成了典型的迴圈解釋:
緧,馬紂也。紂,馬緧也但是《說文》段玉裁註解「緧」字,引用經典文獻《考工記》鄭眾的註解:
《考工記》:必䱸其牛後。注云:䱸讀為緧,關車謂紂為緧,按亦作䋺。商王紂、古文尙書作受。根據《說文注》「緧」有個異體字「䋺」,而「䋺」和「鞧」也是一個意思: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4631、3654《考工記》是先秦文獻,肯定接近先秦稱謂,「必䱸其牛後」是《考工記·輈人》中的一句話,原文是「必緧」,這種現象在中國文獻學中叫做「異文」:
引自:《考工記圖說》,頁36《考工記》和《釋名》都指出「緧」是系在「馬屁股上的皮帶」,理解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一些背景資訊:古代馬車的構造和系駕方式的演變。
《考工記》說的「輈」就是「車轅」,單根叫「輈」,兩根叫「轅」,上面所引的那這文字,描寫的古人制作的「車轅」技術標準。
下圖是「輈車」和「轅車」,可以看出「轅車」有兩根,在工程構造上使得牲口拉車越來越簡便,一匹牲口就可以拉車,這樣降低了畜力車成本:
這個圖比較清楚一點,紅線圈的地方就是「輈」:
輈開始是直的,後來演變成彎曲,這樣的工程設計是讓馬車在上坡下坡的時候,發揮馬匹最佳效能。
引自:《考工記圖說》,頁100古代馬車各部分稱謂:
先秦商、西周大多數是「輈車」,「雙轅車」始見於戰國,普及在秦漢以後。
甘肅武威雷臺漢墓出土了很多雙轅車,都是一匹馬拉:
「馬緧」就是「牲口」連線「輈」「轅」的繩子,一般是套在馬、牛的的後大腿上。
在「雙轅車」上叫「緧」:
在「輈車:單轅車」上叫做(革引):
比如:秦始皇出土的銅車馬上這個繩子就是(革引):
在《漢語大字典》中,字頭「紂」引王筠《說文釋例》:「紂加橫木為其肩狹於馬也」
在「紂」的另一個異體字「(革紂)」中的解釋是:牲口「尾部橫木上的皮帶」:
引《漢語大字典》,頁4362說的都是一種東西,這是秦漢以後形成的一種系法:
套牛則用「軛頭」加「紂(緧)」,因為牛有隆起的肩部,所以跟馬的系法有點區別:
綜上所述,「紂」的本義「馬緧」就是「系在馬屁股上繩子」,這是中國獨有「軛靷法」所使用套馬方式,可以增加馬的牽引力,避免繩索壓迫馬的呼吸道,讓馬能更快速的奔跑。以上黑白圖片全部來自:
韋靜雯. (2012). 中國古代車的淵源探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南京藝術學院).彩色圖片搜尋自網路 -
4 # 九點半江小白
紂王名字中的“紂”其實是“殘義損善”的意思,這也是後人對他的貶損評價。《史記·殷紀》記載:“商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膂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由此可見,商紂王是個有文武才能的人,不僅才思敏捷,勇力過人,而且還頗有辯才。
回覆列表
商紂王的紂這個字,其來歷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觀點是商紂王,是周人侮辱、蔑視性的稱呼。例如裴駰《史記集解》在註解“天下謂之紂”時,就引用《諡法》的內容將“紂”當做了帝辛的諡號。第二種觀點認為,帝辛名受,而“紂”與“受”古音相同,這兩字彼此相通。第三種觀點是商人對帝辛的稱呼,辛是帝乙的小兒子,兄長為微子啟。微子啟因母親地位低賤,不能繼承王位,而辛作為嫡子被立為繼承人,后辛繼位,天下都管他叫“紂”。見《史記•殷本紀》: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而紂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紂指的是駕車馬後部的革帶,見揚雄《方言》“車紂,自關而東, 周、 洛、 韓、 汝、 潁而東謂之鞧,或謂之曲綯,或謂之曲綸;自關而西謂之紂。”而在諡法中,殘義損害曰紂,就是說紂這個字是殘暴、兇殘的意思。
不過諡法也是周之後才正式編輯和使用的。 我個人認為商紂王帝辛稱之為紂,很有可能是他在位時候並不在意稱號的嚴謹性,紂這個詞很可能就是個稱呼,但周之後為了統治者需要,就把紂這個字定義為殘暴了,畢竟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嘛。水平有限,有達人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