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爾吉文德

    如果對漢語言文化有系統的研究,深刻的認識,結論一定是博大精深。如果對漢語言文化只有膚皮潦草的認識,結論註定是繁複蕪雜。

  • 2 # ZHANGRUPlNG

    題主:有人說漢字語言文化博大精深,而有人認為漢字語言文化繁複雜亂,你怎麼看?

    我的觀點是偏向於前者,漢字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有相反的看法,繁複雜亂,則是對漢字語言文化知之不多,沒有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絡而已。

    1.從燈謎的角度來看,漢字語言文化博大精深。

    多少相思舊夢中,打一字。

    終生念伊減姿容,打一字。

    萬紫千紅,徐妃格,打化學元素六種。

    風雨空中雁陣斜,打一字。

    少小離家老大回,打漢字一,又打中藥名六味。

    飛流直下三千尺,打少數民族名四個。…

    解析以上六則燈謎吧。謎底分別是:壹;一;鉻銪鈽銅鎂銫;佩;夭,生地,童便,獨活,白頭翁,當歸,熟地;高山/水/景頗/壯。

    ①多少,+和-,士,相思扣豆,相思豆,舊夢,夢,夢之中取冖。謎底“壹”就猜出來了。

    ②終生,取生的最後一筆,一,念伊,字音yi,伊和一同樣來唸,減姿容,一字同減號很像喲。三重扣,“一”是謎底。“終生念伊減姿容”,此情也深,此情也專,這麼長時間因思念她人也消瘦了,根本想不到還可以做字謎一猜呢。

    ④謎底“佩”字,亻叫雁陣斜,風空中,不要X,雨空中,不要四點,再整合即可。誰又能想到寫景的句子“風雨空中雁陣斜”,可以完扣一個“佩”字呢?

    ⑤第一重,猜字。少的小字離了家,就留下一撇,給誰呢?老“大”回來了,大字添一撇,“夭”字搞定。第二重,六味中藥名來表述此唐詩一句,“生地/童便/獨活,白頭翁/當歸/熟地”,您認為“少小離家老大回”,是這種意境嗎?

    ⑥中華民族,除了漢族之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如高山族丶水族丶景頗族丶壯族等,高山上的水(瀑布)瀉下,其景頗為壯觀,用“高山/水/景頗/壯”,來表述,說成唐詩一句,首選“飛流直下三千尺”。

    以上方方面面的內容,無一處不體現漢字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卻並非雜亂無章。

    2.從對聯的角度,也能看到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煙鎖池塘柳,炮埋鎮海樓。據說清朝的乾隆皇帝也留下好聯,十個字可能有些出入。上聯,五字偏旁含金木水火土,下聯五字偏旁也含金木水火土,只是順序不盡相同。再看詞性,鎖/埋為動作,池塘與鎮海為地域名,都相對。平仄上也合格,包括第二四字換韻,聯句之尾上仄下平,都做到了。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3.從詩詞的角度,看漢字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其一,從七絕的角度分析,平仄韻律把握得很好。平平中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每句第二四六字,總是交替換韻,“仄平仄”或“平仄平”。第一\二\四句,都有韻腳,間jian,還huan,山shan,且都是平聲字,統一的韻尾,押an韻。而第二/三句後三字,平仄平與平仄仄,又有微弱的區別,第四句則和第三句平仄上完全相反,一環環相扣,七絕才能熟練運用。

    其二,這四句也可以設定各類謎目,供燈謎愛好者猜射。第一句⑦摘頂格,打建築用品一,2字,謎底是“籬笆”(離巴)。第二句⑧打物理名詞一,2字,謎底是“轉速”。第三句⑨可打近代報名一,另打樂器一,謎底依次是“《申報》/長號”,後一個利用了號字的多音,號叫與號子。第四句⑩打一鐘錶零件,“快擺”是正底。這些看似繁複雜亂,但經過整理,有了好的謎目,全詩成謎,拍案叫絕。

    最後,再品《清明時節》的古詩,改編成詞成舞臺劇,賞“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異同,……您還認為漢字語言文化就那麼膚淺,那麼繁複雜亂嗎?

  • 3 # 月牙chaotian

    雜亂確實有,如祇有剩骨,古人用別字取代寫成止有剩骨,簡化字中把祇簡化成只,就應寫成只有剩骨,但古文中仍寫作止有剩骨,而且現在仍用不止等詞,如腦猝中意為腦部突然中風,現有些仍寫成我腦卒中,我認為在古漢語中應當取消古人的錯別字,讓後代們不再理解通假字這是一大進步,大家以為如何?

  • 4 # 嚴師說字

    漢字就是漢字,漢字具有“自定義”功能。我們只有從漢字的字形和字音看到的漢字的本義,才是全等形,不是相似性。任何對字的解釋都是相似形。相似就容易失真,就容易理解錯誤。

    漢字是透過什麼進行自定義?是透過字形、字音進行自定義。這種“自定義”是由字形組合的意義,如女和子結合為“好”,女指女人,未婚女子,子指男子,男子的美稱,新郎,男女結合為美事這個字的背景圖是“新婚之夜”,所以結婚的祝詞常用“百年好合”。有的解釋女人生孩子為好,女人生孩子在醫術不發達的過去,是生與死的搏鬥,俗話講“孩生日娘難日”,還有好(四聲-喜愛)生孩子的嗎?生孩子那是女人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沒有喜好的,生孩子對於四聲“好”你沒法解釋。只有把女和子的結合,看成“新婚之夜”,才可能通解好和好(四聲)。它的讀音來歷是擬聲,模擬男女新婚之夜發出的激情之聲。還有字音補充的意義,如孝和夊結合為教,借“校”聲來補充教的意義;結合造字的背景(場景),依據造字的規律巧妙結合,確定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每個漢字。先說這個“漢”字

    漢(悍)“漢”是由“漢”簡化而來。這個繁體“漢”是有水和難(難)的省形組合的,漢水經過崇山峻嶺,艱難流出,出來後洶湧澎湃,來勢兇猛,讀音借“悍”表示強悍。漢水出,荊州浸(jin),就是說的漢水的兇猛。漢高祖劉邦滅秦後始封為漢王,後從漢中起兵滅項羽建立西漢王朝。漢朝建立初期,對匈奴採取綏靖國策,到漢武帝轉守為攻,於是又產生了一個“㵄 ”字,由水(大海)、大(廣大)、或(區域)組合的,意思是從長城到大海的廣大區域居住的這個民族極為強悍,很難征服。因漢武帝不斷地發動對匈奴的反擊戰爭,長城外的遊牧民族把我們的華夏民族的人稱為“漢人”,這就是我們大漢名族的來歷。“ 㵄 ”是西漢時期產生的文字。後來就把漢水的“漢”和 漢武帝時期造的“ 㵄 ”族的“ 㵄 ” 合流為“漢”。後來簡化為現在我們用的“漢”字。簡化的也很有道理,用“又”取代“難”,又是手的變形,友好中“友”的省形,讀音借“優”,取“右手優於左手”作參照,來比喻這個靠近大海的民族漢族強於西北的少數民族,同時也喻意大漢民族與西北少數民族友好,手牽手。漢字是發展的、與時俱進的,也是民族團結的文化基礎,祖國統一的基石。接下來接著說“字”

    字(孳) 字上面的寶蓋頭“宀”讀(mian ),是房屋的歸類符號,是家的省形,表示家;下面是“子”,指小孩子。以“家中生子,傳宗接代”作類比,表示“文中生字,傳承文明”。如:“日是文,月是文,日與月合在一起就生了一個兒子叫“明”,稱之為“字”。獨體為文,合體為字。“明”這個字明顯有父母“日”和“月”的基因,因為天上地下,最明亮的莫過於日月。字的讀音是怎麼來的?文與文結合可以生字;文和字結合也可生字;字和字結合也可生字。就像人繁衍生息一樣,借孳生的“孳”音,說明文字也像人類樣,繁衍、孳生。漢字是記錄漢語、傳承中華文明的系統文化符號。

    2.“漢字”名稱(楷書)的由來

    中華文字,簡稱華文。從甲(甲骨文)、金(金文)、篆(篆書)、隸(隸書)到楷(楷書)形體的演變,是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影響。甲骨文、金文產生於部落聯盟的商、周時期,文字的形體是約定性的,不是統一規定的,如水“ ”、“ ”。以角形、曲形筆畫為主,結構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是典型的象形文字。篆書分大篆和小篆。大篆產生於周朝,小篆是秦始皇“書同文”的書體,文字形體有嚴格的規定,不可隨意亂寫。在秦始皇的功績中,本人的觀點是他統一文字的功勞超過他統一中國。沒有文字的統一,就沒有我們泱泱大中華,就像現在的歐洲,即使有個歐盟存在,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字,永遠也是四分五裂的。篆書是用圓曲形的線條圍繞而成的書體,有明確的重心,筆勢向內包圍,反映了是以皇權為中心的思想觀念。篆書難寫,實用性差。源於戰國時期的隸書,具有“蠶頭燕尾,重心向外擴張”的特徵,反映的是諸侯爭霸,向外擴張的思想觀念。隸書呈扁平形,筆畫呈波浪式的書體,打破了篆書圖形式結構,使文字走上了筆畫書寫的道路。但依然保留了圓弧形、尖頂形的筆畫,書寫的順序也沒有嚴格的規定。隸書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是由象形到筆畫過渡的文字。

    兩漢時期,易學研究的盛行,文字發生了質的變化。受易學思想的影響,文字的圓形筆畫逐步被現在“漢字的八畫”取代。受易學“蓋天論”影響,漢字字形過渡到我們現在看到的方塊字。特點就是“方正端莊、結構平穩、重心聚斂、筆勢向心”。到魏晉時期,基本定型,也就是我們現在用的楷書,及正書。在易經八卦影響下,產生了漢字的基本筆畫—八畫(點、橫、豎、撇、捺、折、彎、鉤)。有這八畫構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的漢字。每個筆畫都具有特定的意義。這裡我舉兩個簡單的字“元”和“無”,來說明下漢字的產生是怎樣受易經八卦影響的?。

    元(圓)、無(無)(這個兩個字上面的都有兩橫,這兩橫都代表陰。在易經的八卦爻符中,一橫為“陽”,兩橫“- -”為陰。元中的兩橫“二”意思是指母親的陰道,兩橫下面的“兒”,是人的變形,指不會走的嬰兒或者說小孩子,這個字的圖畫場景是嬰兒從母親的子宮陰道出來的過程。孩子出生,正常順產是頭先出,所以“元”有開始的意思,如常說“從頭開始、元月、元旦、元年等;頭是圓的,讀音借了“圓”的音,元的本意是人頭,如可衍義為元帥、元首、元勳等。無上面兩橫“二”代表陰,指陰間,下面也是人的變形,指躺著的人,死人,以“人入陰間”表示人死如燈滅,什麼也沒有了,借“無”聲表示人死什麼也不知道了,即無知。所以,易經是漢字產生的理論基礎。

    從秦始皇統一文字,到兩漢時期開始用筆畫代替象形,定型於魏晉時期,通行於現在的楷書文字,就叫漢字。漢字是華文發展的高階形態。是世界文字史上唯一一脈相承的表意文字。是世界文字史上唯一與時俱進,萬古長青的文字。華文的形體演變,是我們華夏民族對宇宙、自然、社會、科學認識發展的體現。

  • 5 # 語之助

    其實除了這兩種看法,還有第三種更顯“辯證”的觀點,認為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正表現在雜亂複雜上。比如古代文言中的虛詞“之乎者也”之類,時實時虛,詞性很不固定,用法變化極多,根本沒有什麼規律,所以對先秦經典的理解,也就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有的語言學家就此總結說,要在這種表面的混亂中找到真正含義,這正是漢語的微妙之處,要好好體會。

  • 6 # 木子159956605

    不能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就認為是繁複雜亂。中華文字遠勝於外國任何語言文化。我們讀的世命名著大都是中文版的,是因為中文能夠翻譯得準確而且惟妙惟肖。而中國的四大名著任何一種外國文字則無法準確翻譯,更不用說體會其中真實含義。十個諾貝爾文學獎也抵不過一部紅樓夢。華人不可妄自菲薄,中國正在興起,為自已的祖國加油。

  • 7 # 氣吞萬里如猴

    大道至簡,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漢語確實很繁瑣,但現在已經逐步向簡化發展。比如簡化字,它就是符合這個規律的;比如普通話,它也是符合這個規律的。放眼未來,如果在不影響功效的前提下,文字和語言還要繼續簡化,那些網路語言文字就是前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鼻塞流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