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致遠
-
2 # 雪鶻
這個問題問網友基本上上沒有什麼靠譜的答覆,因為隱形戰機作為大國重器,其效能資料都是高度機密,不是一般人所瞭解的。同時,一款戰機從研發成功到基本成熟,擔負作戰任務,都會進行一系列的改進,蘇57也不例外,所以說這款戰機的前景到底如何,只有俄羅斯才知道!
-
3 # 陶德中士
針對蘇-57戰機效能,西方一直對其不太看好,而且我們國內的軍迷對其也有很多不高的評價。但蘇-57戰機真的不堪嗎?
或許我們能從下面的專訪中得到一些與原來不一樣的資訊。
2018年10月16日,俄羅斯媒體俄羅斯報在對前空軍司令、時任聯邦議會國防與安全代表邦達列夫上將(V. Bondarev)專訪中,提到關於其最先進的第五代戰機蘇-57的一些新技術資料以及研發進度,以及他支援蘇-57計劃的看法 。
邦達列夫上將透露一些新的技術細節:
蘇-57在機體結構上用了複合材料,而且使用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的特殊塗層,這種塗層擁有獨一無二的化學結構;
蘇-57機上裝有6部雷達,這賦予了飛行員360度的環繞視野。另外先進的代號為“喜馬拉雅”電子戰系統所配備的感測器分佈在機身表面各處,同時還保證了機身的隱身效能。
蘇-57非常智慧化,機上的“電子飛行員”(也就是人工智慧)可以輔助飛行員完成複雜任務,即使在緊急時候也能為飛行員提供正確的處理措施,並自動執行例行性的工作,最大程度分擔飛行員的工作。
蘇-57戰機可以完成單獨作戰任務,在執行空中任務時可以將自身獲得的目標資料傳給其他飛機或防空系統,也可以從其他飛機或防空系統中獲得目標資料,機上系統可以同時追蹤60個目標,同時打擊其中16個。(能力不錯,就是不知道蘇-57能同時攜帶16枚導彈嗎)
在武器方面,蘇-57裝有口徑為30mm的9-A1-4071K機炮,另外還可以使用14種先進武器,這些武器具有隱身能力都能躲避雷達偵測。
有的專家認為Su-57不只是屬於第5代戰機,而是5+代戰機,甚至也有專家認為蘇-57可算是6代戰機。(估計都是俄羅斯專家吧,西方毀蘇-57都來不及,應該不會這樣吹捧)
邦達列夫上將還提到蘇-57戰機有很大的改進潛力,足夠持續改進半個世紀。其機上無線電系統採用開放架構很容易升級,而蘇-57還可以改裝成全自動的無人型第六代戰機。這資訊放的猛料可真不少~~~
-
4 # 白虎堂
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在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之後,終於到了可以考慮服役的時候,雖然時間很漫長,但怎麼說也是看到希望了。然而,俄羅斯國防部給出的採購訂單也很有意思:第一批訂單才購買兩架。兩架的數量,對於蘇霍伊公司而言,無疑就是杯水車薪,連研發成本都無法挽回。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蘇57戰鬥機的預期產量也將只有12架。這樣的產量和準備造數千架的F35相比,簡直是可以忽略不計了。
當然,即使情況已經如此難堪,俄羅斯也沒有放棄對蘇57戰鬥機的期望。而且俄羅斯還認為,蘇57戰鬥機雖然是一種五代機,但是它與六代機的發展有很大程度上的關聯。俄羅斯曾聲稱蘇57戰鬥機可以直接升級為六代機,用於研發蘇57戰鬥機的技術,有一部分屬於第六代戰鬥機的範疇。俄專家甚至認為,基於蘇57戰機現有的平臺技術,俄羅斯可以開發出多種空基裝置,其中也包括更加先進的未來超機動無人機。
顯然,俄羅斯不僅沒有放棄蘇57戰鬥機,反而還賦予了這種戰鬥機“無限可能性”。雖然這聽起來有些誇張,但是俄羅斯確實打算將蘇57戰鬥機繼續堅持下去。畢竟俄羅斯在這一機型的發展過程中確實投入了許多成本,現在如果要從零開始重新研發新型戰機,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俄羅斯有那樣的技術和足夠的資金,恐怕也會在新型戰鬥機的發展方面大幅落後。這顯然不利於俄羅斯的發展戰略,所以將蘇57戰鬥機堅持下去是必然的選擇。
而且,蘇57戰鬥機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俄羅斯在其服役之前率先完成了向量發動機的開發工作,因此能夠確保蘇57戰鬥機擁有一款效能更好的大推力向量發動機,而與此同時,蘇57戰鬥機專用的N036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探測400公里遠的目標,並且可以跟蹤多達62個物件。蘇57戰鬥機同時可以用內建彈倉部署武器,其可選武器型別多達14種之多。現階段蘇57戰鬥機確實面臨困境,但是這種戰機本身仍然足夠先進,有繼續發展的必要意義。
-
5 # 晨曦談兵
俄羅斯正在加緊向多個國家推銷蘇57戰機,比如——中國,以及馬來西亞。
什麼,俄羅斯要賣蘇57給我們?別奇怪,蘇57從一開始就是一款支援外銷的產品,比如其第一個合作國——印度。只是,蘇57目前的效能並不能達到到印度的要求,合作被暫時凍結;印度原本許諾的更多投資,俄羅斯暫時也拿不到了。於是,俄羅斯開始把目標放到其他國家身上。
3月26號,俄羅斯衛通社稱,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Quattroporte尤里·斯柳撒裡,向馬來西亞推薦了蘇35和蘇57戰機,並希望馬來西亞能夠購買其中一款。由於目前蘇57在俄國內只有2架實際訂單,以及另外10架計劃訂單,所以,蘇57的真實定位就很難說了。29號,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的主管克拉多夫稱,中方將在未來2年內,決定是否繼續採購蘇35,或者新型的蘇57戰機。克拉多夫稱,這是蘇57外銷的一個機會,並稱其代號為蘇57E。
俄羅斯的理想自然是美好的,但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買?如果說當初買蘇35,是因為當時中國缺乏一款單座的雙發重型的3.5代戰機(殲16是雙座的,殲11D進度比較慢),而且暫時沒有擁有向量發動機的戰機,蘇35對我們有著不少的現實和參考意義。那麼,蘇57呢?蘇57航電不如殲20,武器比殲20差半代,隱身效能更是有著巨大的差距。蘇57除了氣動設計有著自己的特點,發動機還不錯,其他的基本啥啥都不如殲20。蘇57的綜合性能,就連印度都有些看不上,何況是我們呢?
如果說目前我們還沒有4代隱身戰機,就像印度一樣,也許買了還有些意義;但問題是,我們的殲20已交付幾年,今年就要正式的批次生產了。蘇57這款戰機,就連目前還沒有隱身戰機的印度都看不上,對已經擁有更好的殲20的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也許有人會說,這就是中國對俄方的支援嘛,為了給俄羅斯輸血嘛——這種說法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相對於中俄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年的進出口總額,相對於動輒幾百億美元的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煤炭、木材等資源類物品,戰機這種3年時間才20來億美元的產品,並不能起多少作用。如果說是為了給俄羅斯軍工企業輸血,其實,我們以前長時間所做的,到底是輸血,還是“斷血”,還很難說。
1996年,中俄簽署引進蘇27生產線的協議。協議內容為,中方並將利用俄羅斯提供的戰機散件,生產200架殲11戰機。2004年前後,中方稱,殲11的效能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所以在接收了105套散件後,拒絕了後續散件的接收。也是同一時期,中方在購買了76架蘇30MKK、24架蘇30MK2戰機後,拒絕了後續24架蘇30MK3的購買。而這一切,就是源於同期殲10的服役,以及殲11B原型機的出現。
殲10一出現,就打了蘇27一個4:0
從2004到2014,這長達10年的時間裡,中方沒再買俄羅斯一架戰機。如果說,中方購買俄方20來架戰機就是給俄方輸血,那麼2004年前後斷了100架殲11合同,斷了後續的幾十架蘇30MK3的購買意願,又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扼殺”嗎?而且,要知道,從90年代中期到2008年之前,那是俄羅斯軍工企業最為困難的時候,俄方自己幾乎沒有採購一架新型戰機,全靠外銷撐著——然後就被中方給斷了兩個大單。如果說當時嫌蘇27效能不夠好了,那不是還有蘇34的嗎?後面不是還有蘇30SM嗎,為什麼不買呢?所以,“輸血”一說,可以休矣。
那麼,話說回來,對於這次的蘇57,我們是否購買還是要看我們是否有這個需求。俄羅斯目前唯一對我們有吸引力的,就是蘇57目前正在測試的新型發動機“產品30”。俄羅斯稱,該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17-18噸,比F-22的F119發動機推力還要大不少。如果是這款發動機的話,還是比較有價值的。至於蘇57這款戰機,俄羅斯願賣,恐怕我們並不想買。至於其他國家,印度最好還是能夠買了,不然用什麼呢?
-
6 # 魂舞大漠
良心話,蘇-57還是一款非常不錯的戰鬥機,畢竟有蘇伊霍的老底子在那擺著呢。目前的困難,只是受國力限制,投入不是很多,能達到現在的技術水平,堪謂功力深厚。我們說,各國戰鬥機設計,都是自家作戰思想的體現,蘇-57也是這樣,怎麼使用,賦予什麼樣的任務,俄羅斯自清楚。經濟成長不足的情況下,能有效維護自身安全就好,因此這樣的蘇-57,在本土空戰體系支撐下,可以成為制空主力,沒有問題。
●有點慢。這還是與印度合作的情況下,根本沒有研製能力的三哥,為五代機,注入巨資,本來以為,只要把錢一拿就完事,以俄的技術實力,妥妥的一點問題也不會存在,傻傻地在其一再要求下,被允許遠遠地瞄一眼,回國後大為高興,媒體一直在吹噓,FGFA多麼棒的戰鬥機啊。只是一樣,交付一直在推遲,還總在被告知要開箱子拿銀子,拿的銀子碼得很高,卻拿不到手裡。一怒一惱一任性,說不要就不要了,100億美元,像是打了一個水漂。換了任何一個,也會變得又羞又氣又惱,一直在追問,怎麼可以這樣?急的還是俄羅斯自己,勉強採購了十多架,空天軍根本不看好。研發節奏太慢,總是鼓來鑼不齊。如為樹立裝備信心,急急裝配還遠不能成熟的產品30發動機實驗,也只能驗證飛行而已。
●前景可期。弄好了沒有問題,還是能裝備一些的,畢竟有跨代的第四代發動機,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新研製的計算機,導彈等等,經過一個時期的努力,達到準四代的水平,沒有問題。世人責議它是拍扁的蘇-27,蘇-27是最好的三代,其改型蘇-35是最棒的四代,現在又經過了多年技術努力,跨入準五代,沒有什麼可值得懷疑的。縱然是個準五代,也為下一代發展探了路。
回覆列表
依本人的看法和分析,蘇57主要還是在造型設計上以及隱身塗料上存在著不足和缺陷,依據是蘇57推出的比我們的隱身飛機要早,可是這麼長時間沒有定型和生產,就可以說明某些環節出現了一時半會克服解決不了的問題,否則不會拖的這麼久並且俄羅斯軍方也不打算購置。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和分析,歡迎軍事愛好者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