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詩歌
-
2 # 鳥窩裡的貓妖
在野外,獅子老虎能壽終正寢的機率非常非常低,絕大多數的大型掠食動物都是由於捕獵失敗被獵物反擊、跟同類競爭失敗、被天敵攻擊、飢餓或感染嚴重傳染病而死亡的。衰老本身會加大上述原因的可能性,所以野外的獅子老虎基本沒有自然老死的,年紀大了無法捕獵活活餓死的倒是有。而大自然裡總不乏各種善於發現食物的機會主義者,比如禿鷲、烏鴉、蒼蠅、葬甲等等。它們一旦發現屍體會迅速聚集,把屍體吃掉。正因為有它們的存在,大自然裡才不會堆積大量屍體,不會滋生更多的病原微生物,也不會有各種惡臭。當然,一些不那麼挑剔的掠食動物,比如鬣狗等等發現了屍體也會不客氣地來享用一下,畢竟新不新鮮都是肉,填飽肚子是大事。
食腐動物被稱為大自然的清潔工,它們自身通常會有著超乎尋常的免疫力。哪怕食物不那麼新鮮,它們吃了也不會輕易生病。當然,它們自己死後也會被別的動物吃掉。
大自然就是這樣進行著各種物質和能量轉換,並且保持一個動態平衡。
-
3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野生獅子、老虎很難壽終正寢——像人類一樣老死,它們大多因疾病、受傷或者飢餓而死。當它們死亡時,微生物開始分解其組織併產生氣體,這就是屍體膨脹的原因。然後昆蟲來了。 通常首先出現的是蒼蠅, 蒼蠅在死去的獅子、老虎嘴、鼻子和眼睛裡產卵。
孵化出來的幼體是蛆,它們吃掉嘴、鼻子和眼睛周圍的軟組織。 蛆在屍體內四處移動,以腐爛的肉為食,傳播酶,幫助屍體變成粘性物質。蛆能夠全天候不間斷地同時進食和呼吸。而第一階段的蒼蠅幼蟲大約有2毫米長,當它在第三階段並離開屍體時,就變成了一個20毫米的蛹,是其初始長度的10倍。蛆能在七天內吃掉屍體的60%。
稍後,會出現甲蟲吃掉屍體的面板、毛髮和軟骨。 鬣狗、禿鷲、烏鴉、狼和野豬等食腐動物也會吃掉屍體。在適當的條件下,禿鷲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吃掉一頭獅子屍體上的肉,只剩下骨骼。 關於是什麼吸引昆蟲到腐爛的屍體上,我們知之甚少。微生物分解屍體時釋放的氣味可能是這種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儘管屍體這個話題可能令人毛骨悚然,但死亡和分解是自然過程,在生態系統的執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營養物質被用來誕生活的動物,當它們死亡時,營養物質返回到環境中。
-
4 # 獵奇動物社
老虎和獅子都是食物鏈最頂端的食肉動物,它們在生境中沒有天敵,所以,按理說老虎和獅子都能夠正常的自然死亡。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的就是意外,可能一次捕獵的失利受傷會讓獅子或者老虎受傷,而受傷對於食肉動物來說很可能有意味著死亡。因此,並不是每一頭獅子和老虎都能“壽終正寢”。那麼,除去意外死亡的情況,獅子老虎在自然界中的死因是什麼呢?它們死後是否會被吃掉呢?我們簡單地來聊一下這幾個問題。
在開始我們說過,獅子、老虎也會因為受傷而死亡,而受傷的原因不止是捕獵一種,作為兩種具有極強領地意識的食肉動物,與其他食肉動物競爭以及與同類的競爭(領地之爭)等等,都可能是導致它們受傷的原因。
而且雖然獅子和老虎同屬大型貓科動物,但是二者的習性不同,因此也就導致了二者死亡的原因也有較大的差異,所以,下面我們分開來說一下兩種動物在自然條件下的死因。
獅子之死獅子的死亡從出生就已經開始了。一般情況下,母獅一胎可以生下2-4只幼崽,由於奶水不足以及先天性的一些因素的影響,獅子幼崽能夠成功活到1歲的只佔50%。到了1歲之後,獅子開始跟隨母獅慢慢的學習狩獵技巧,在此期間,由於幼崽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它受傷死亡的機率很小。
到了2-3歲左右時,獅子進入亞成年,此時雄性和雌性會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道路,雌性會一直留在獅群中,而雄性則是會被驅逐出獅群,原因也比較簡單,就是獅子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的一種生存手段。被驅逐後的雄獅由於缺乏單獨的生存經驗,所以在流浪的生活中,有超過一半的雄獅會被淘汰掉(意外死亡,包括與同類戰鬥、捕獵受傷等等)。
等到流浪雄獅5歲以上時,通常活下來的就是強者了,而且也經過了大自然的洗禮,它們已經具備了挑戰其他獅王的能力。此時,流浪雄獅就需要選擇一個獅群的雄獅進行“獅王之戰”,這場戰鬥關乎生存和繁衍,所以雙方會拼盡全力,這樣受傷的機率(而且是重傷)就會大大增加。“成王敗寇”,失敗的一方就會失去獅群的控制權,而且在獨自面對生存的挑戰,如果此時受傷,很可能就會讓自己喪失與其他食肉動物對抗以及捕獵的能力,最終死亡。
由於獅王的更替是一直在進行的,所以只要是流浪的雄獅,不是剛成年就被獅群趕出來的,就是落敗的年邁雄獅。對於年邁雄獅來說,它們活不了太久,因為鬣狗群是最喜歡“欺軟怕硬”的,如果它們發現年邁或者受傷的雄獅,它們大機率會進行圍攻,並且將雄獅吃掉。即便是運氣好沒有遇到斑鬣狗群,它們也會因為年邁無法捕獵,最終餓死。
但是,相對來說雌獅就好過很多了,因為它們從出生到死亡都不會離開獅群,它們的死亡一般就是外出狩獵時意外受傷,或者是“壽終正寢”了,因為即使年邁的雌獅,族群中的年輕雌獅也會照顧它們。等它們老死之後,會有自然界中的“分解者”,比如禿鷲、鬣狗等食腐動物來將屍體分解掉。
總的來說,獅子的自然死亡(受傷不是自然死亡)呈兩極化,雄獅大都是餓死的,而雌獅大都是老死的,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是病死的。雖然它們生前威風凜凜,幾乎沒有動物敢招惹,但是死後,還是有動物來吃它們的,最常見的就是禿鷲和鬣狗。
說完了獅子,我們再來說一下老虎相比較獅子,老虎的自然死亡要簡單一些,而且沒有雌雄的差異。老虎屬於獨居動物,雖然公虎的領地通常與母虎有一定的重合,但是不同公虎間的領地是沒有任何重合的。因此,老虎的種內之戰,通常是公虎與公虎、母虎與母虎之間的,而且它們的戰鬥通常以驅逐為主,很少像獅子“獅王之爭”那樣爆發生死大戰。因此,來自種內的淘汰相對較少。
而且老虎的棲息環境內,雖然也有狼群,但是從來沒有過狼群獵殺成年老虎的記錄,相反,老虎(東北虎)會主動的清理領地附近的狼群,所以狼群威脅不到老虎。
老虎的捕獵靠的是偷襲,而且捕殺的獵物大都小於自己的體型,所以受傷機率也比較小。
在老虎的生境中,唯一能夠威脅到它們的就是棕熊了。根據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簡稱WCS)對西伯利亞地區的東北虎與棕熊的觀察發現,在春季,棕熊有0.5%的食物構成是東北虎,只不過這些老虎大都是幼虎,當然也有少量的母虎。
除了戰鬥因素外,其他的老虎大都是病死或者自然老死的。病死和自然老死的老虎是不會被同類吃掉的,因為老虎只吃鮮肉,而且狼群從來不敢在老虎的領地內覓食,所以,狼群也不會去吃老虎的屍體。不過,老虎死亡後的氣味可能會引來棕熊,因為棕熊是會吃腐肉的,當然這個機率也不大,因為除了食物匱乏時,棕熊和老虎都是各自規避對方領地範圍活動的。
因此自然死亡後的老虎屍體大都會慢慢的腐爛,然後迴歸自然。
總結老虎和獅子的自然死亡大都是因為年邁或者受傷失去捕獵能力而餓死或者是病死的,不同的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分解者太多了,所以獅子的屍體有禿鷲鬣狗等食腐動物來消化,而老虎的生境中缺少大型的分解者,所以老虎死後,屍體會慢慢的腐爛。正是因為這樣,在野外看到的老虎屍體大都是完整的,而看到的獅子屍體大都是殘缺不全或者已經被啃到剩一副骨架的。
-
5 # 董江波
如果不是生活在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區裡,老虎獅子自然死亡的機率,非常之低。大部分,都是在捕獵,或者打鬥中死亡的。它們死後,就會成為別的食肉,甚至食腐動物的食物。
第一,捕獵中死亡,這個以雌獅為主。很簡單,因為雄獅根本不捕獵。捕獵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我們看看各類雌獅的捕獵影片就會發現,在捕獵當中,尤其是捕殺大型食草動物之時,雌獅經常出現被挑到空中摔死,被角刺死,被踏中腰部死,各種意外死亡。
這種死亡,雖然不足以造成獅群的衰落,但每年,一個獅群,總有那麼幾隻,甚至更多的雌獅,死於捕獵中。
這是獅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這些死去的雌獅,往往被鬣狗、花豹、禿鷲等食肉食腐動物,吃得一乾二淨了。
第二,雄獅搶地盤而死,流浪雄獅互相打鬥而死。一個雄獅,或者兩隻,甚至幾隻雄獅統治一個獅群的時間,如果能有三五年,就算很長了;如果達到更長時間,那就是奇蹟了。
因為,雄獅幾乎每個月,都會遭受到外來流浪雄獅的挑戰,如果它敗了,那就得離開獅群,開始流浪,那幾乎也就意味著,這隻失敗的雄獅,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而流浪雄獅間的互相打鬥,也比比皆是,沒辦法,為了爭奪被獅群壓縮的生存空間,就得互相撕殺。
這些死去的雄獅,往往被同類雄獅吃掉大半,剩下的,也被鬣狗、花豹、禿鷲等食肉食腐動物,吃乾淨了。
第三,新的獅王,會咬死上代獅王的未成年後代,並吃掉。原因很簡單,新的獅王,只有把獅群裡未成年的小獅子全部咬死吃掉,雌獅們,才會開始生下它的後代。
而快要成年的亞成年雄獅,新的獅王,為了避免在打鬥中受傷,往往會把他們驅趕走,這些亞成年雄獅,就會成為流浪雄獅。
第四,另外說一說老虎。因為老虎是獨居動物,而且是由雌虎撫育小老虎的,雄虎一般情況下,不會撫育小老虎,而是任雌虎和小老虎,在它的地盤範圍內活動,它提供一定的保護。
因此,不管是雌虎和雄虎,要麼是在捕獵中不幸死亡了,要麼就是成年老虎之間造成的打鬥,而死了。
老虎死亡後,如果是被同類殺死的,那肯定是同類先吃,之後是森林內的狼、狐狸、花豹、鬣狗吃,很多時候,熊和野豬,也會來吃。
說真的,雖然獅子和老虎是陸地動物食物鏈的頂端,攻擊力強大,但它本身,也是有一定死亡率的,它死亡後,大部分身軀,也會成為它所吃的食肉動物的食物。這,就是自然的規律。
回覆列表
雄獸生存能力比不上雌獸,狩獵能力差。
比如獅子,雄獅為10歲,出群後就餓死。母獅為14歲以上,可以在群中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