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uixuezhaofeng
-
2 # 西涼宣撫使
烏克蘭兩位總統候選人波羅申科和澤林斯基在此次烏克蘭大選前後都奔赴歐洲訪問,而二者選擇的都是法國而不是德國,作為歐盟雙核心的兩個國家,烏克蘭兩位總統候選人之所不選擇德國而選擇法國,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其實作為歐盟雙核心,法國和德國現在是十分盡責的,兩者的影響力也沒有誰更大的區別,尤其是二月份《亞琛條約》簽訂之後法德的歐盟核心作用更加同步提升。而一直以來,法國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和歐洲政治大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是很大的,而德國縱然是歐盟經濟火車頭,但是政治影響力始終偏弱。如此看來,波羅申科和澤林斯基急急忙忙跑去法國也就情有可原了。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這麼緊張,烏克蘭首要面對的是如何拉攏歐盟和北約的軍事安全、政治立場保障,而經濟發展更是可以放到烏克蘭加入北約或者歐盟之後再考慮的問題,而歐洲政治影響力上的代表最好的除了法國還有誰?
-
3 # 馬克觀察
見德國的默克爾是4月12日上午,見法國的馬克龍是12日下午,作為歐洲主要領導國家的法德兩國的重要程度已經從波羅申科的訪問記錄當中顯示得明明白白。而且默克爾在會見波羅申科時,不但高度讚揚了此次烏克蘭的大選,而且對波羅申科在大選前的改革給與了高度評價,還引薦自己的接班人德國基民盟主席卡倫鮑爾與其進行深入交談,可見熱情度之高。
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熱情迎接波羅申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見波羅申科之前,先行接見了烏克蘭總統候選人澤連斯基。馬克龍與澤連斯基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對話後,才接見從德國匆匆趕來的波羅申科,雙方雖然都較為熱情,但討論的只是主要圍繞諾曼底會議成果與烏克蘭問題。
從波羅申科和澤連斯基雙方各自先行訪問的物件來看,已經體現了未來在烏克蘭局勢當中兩人對於法德兩國的偏向性。而德國接見波羅申科,法國則選擇雙方都見,其實也更顯示了法德兩國在歐洲事務上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競爭的微妙關係,都在力求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主導作用以增強在歐盟當中的話語權。
從目前烏克蘭第一輪大選澤林斯基領先波羅申科十多個百分點來看,儘管眼下波羅申科使勁渾身解數,但仍然很難挽回頹勢,一旦澤林斯基獲勝,押對寶的法國或將在未來的烏克蘭問題當中起到主導作用。
-
4 # 江淮聖手
法國與德國都是歐盟的領頭羊,但是法國扮演著設計師一角,而德國則被稱為會計師,可見法國在歐盟中的主導地位要略勝於德國。
另外,法國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是主權獨立國家,法國在多年前不允許美國駐軍,並在3月份接過“燙手山芋”——埃航波音失事飛機黑匣子,足以證明法國非同凡響的影響力,儘管後來主動放棄了調查權。
而德國不僅不是安理會理事國成員,境內還駐有美軍,這表明德國在主權獨立上還不完整,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比法國稍遜一籌。
鑑於此,波羅申科和澤連斯基都去法國訪問也就不足為怪了。
3月31日,烏克蘭大選結束,澤連斯基以30.24%的支援率高居榜首,而波羅申科僅有15.95%,兩人將於4月21日展開最後角逐,如果不出意外,澤連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將毫無懸念。
就在第二輪大選即將到來之際,兩位候選人都徑奔法國而來,說明他們對法國的重視程度。
澤連斯基和波羅申科都主張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如果能得到法國的支援,那麼未來成為兩大組織的成員將指日可待,何況法德“異體同心”,要是法國同意,德國還會拒絕嗎?
-
5 # 高峰軍事觀察
國際外交的確是講規則的,有些時候還是潛規則。烏克蘭的大選的兩位終極候選人將在4月21進行最後的PK,勝者將成為下一任烏克蘭總統。所以法國和德國在接待兩位烏克蘭總統候選人時,時間點和順序都會被吹毛求疵地品評,以求從中找出一點厚此薄彼的噱頭炒作一番。
而實際上,烏克蘭現任總統波羅申科和第一輪得票率最高的候選人澤林斯基,並不是同時出現在法國,並根據發放的安排覲見馬克龍的。波羅申科是在12號上午抵達德國,先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並就北約、歐盟以及烏克蘭大選問題交換意見。當天下午波羅申科又馬不停蹄地趕赴法國會見馬克龍。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澤林斯基會晤)
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見波羅申科之前,已經會晤了澤林斯基。從時間點上看,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的安排都不失外交禮節,絲毫看不出有厚此薄彼的意思。需要強調的是,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盟主導大國,對於烏克蘭和東歐的安全穩定都高度關注,因為東歐局勢與歐盟的安全和未來發展方向密切相關。
在4月21日最後結果揭曉和新總統履職前這段時間,波羅申科還是烏克蘭的法定總統,法國和德國還要以正確的姿態與他打交道。再說波羅申科雖然在第一輪大選中暫時落後於澤林斯基,但第二輪仍有扭轉乾坤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波羅申科的第一任期內,他推動以立法的形式給烏克蘭的國家戰略定調---不惜一切代價加入北約和歐盟。這是澤林斯基短期內無法改變方向的。所以不管是德國還是法國,都沒有在波羅申科和澤林斯基身上兩頭下注的必要。因此更不存在法國還是德國好客的爭議性問題。
-
6 # 超然視野
烏克蘭第二輪大選正迫在眉睫,不過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選票排名前兩位的澤林斯基,和波羅申科最近的競選新聞卻有點冷清,難道是澤林斯基領先優勢明顯,穩坐下一屆烏克蘭總統大坐?還是別的切莫情況發生,讓這兩位的總統競選讓媒體喪失了興趣?
不過本題目的描述是不正確的,烏克蘭現總統波羅申科在訪問法國之前,是訪問過德國的,而澤林斯基同時出現在法國,先於波羅申科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會晤,明顯的透漏著別的意思,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挖寶實力派澤林斯基?冷落當權派波羅申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此簡單的!
以兩人目前的支援率,不論是誰最終能夠問鼎下一屆烏克蘭總統大坐,都將是一個備受國內其它政治人物制約的弱勢總統,這樣的結果只會是讓烏克蘭政治階層陷入長期內鬥,而難以形成有效的決策機制!
在歐盟內部,德法互為表裡,德國是歐洲的經濟核心,而法國則是歐盟的名義領袖,尤其是對歐盟外部事件,一般的都由法國出面,而德國則退居幕後,實際上這是德法二戰後不同的身份決定的,德國作為二戰發起國和戰敗國,戰後一些能力受到制約,也不方便做一些衝到火線的事情,而法國作為二戰戰勝國,更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尤其是戴高樂主義在法國已經深入法華人的骨髓,傲嬌的高盧雄雞極願意成為舞臺上的明星,而不是臺下運籌帷幄的幕後英雄!
-
7 # 橋本看日本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從烏克蘭的立場看,德國雖然是歐盟國家,也是北約成員。但是,從亞努克維奇被推翻之後,德國的立場並不是站在目前烏克蘭一邊,而是對俄羅斯的所作所為給予很多的理解。如烏克蘭開展對東部分裂州的作戰中,遭遇當地的頑強抵抗,最終甚至烏克蘭的部隊被包圍,烏克蘭政府向北約歐盟發出求援,這時默克爾前往莫斯科與普京會談,在會談中,默克爾並沒有表現出強硬,而是對俄羅斯進行安撫後才提出實現停火的要求,但是這樣的停火來得很晚,最終烏克蘭精銳被殲,因此烏克蘭方面認為德國沒有盡力。
其次,現在德國與俄羅斯之間正在推進北溪2號,也就是俄羅斯未來的能源管道將不再從烏克蘭經過,而是從波羅的海運往德國,這樣的作的結果,就是過去過境烏克蘭的能源將直接運送到德國,節省中間成本,並且烏克蘭將不再獲得任何的中間運輸費用,這樣做不僅對烏克蘭經濟打擊,也讓德國與俄羅斯走得更近。德國不顧美國的警告,一直堅決推進這個專案,讓烏克蘭對德國不滿。
德國是歐盟的錢袋子,無視德國或者忽視德國都沒有好結果。但烏克蘭與德國目前的關係談不上融洽,而德國反對與俄羅斯為敵,因此烏克蘭未來的領導人來到德國,德國領導人不會給他們好臉色,因此不去德國是明智的選擇。
-
8 # 諶人
4月12日,烏克蘭兩位總統候選人訪問法國,被馬克龍分開招見。顯然是為了尋求歐盟對他們執政烏克蘭的認同和支援。
德國才是歐盟的主心骨,默克爾譽成為“歐洲大媽”。兩位總統候選人當然渴望德國支援。但是,不是默克爾不好客,而是他們不敢去!德俄關係密切曖昧。誰敢此刻去見默克爾,誰就會惹上“通俄”的嫌疑。
特朗普公然吼叫“德國已被俄羅斯控制、俄華人已被俄羅斯俘虜”。話說道這個份上,烏克蘭兩位總統候選人那還敢去德國訪問在英美因“間諜中毒案”極端妖魔化俄羅斯、發起大規模驅逐俄外交官國際行動中,德國頂逆風宣佈;俄羅斯仍然是世界有重要影響力國家,德國要與俄羅斯發展保持務實合作關係。
默克爾訪問烏克蘭,試圖說服波羅申科支援同意北溪2專案建設,這無異於在幫普京策反,與特朗普對著幹。
德美因增加北約軍費問題正各執一詞對立,已吵到威脅要散夥的氣頭上。
這種背景下,只有投靠北約、鐵心反俄才能當烏克蘭總統的候選人,怎敢去柏林與默克爾商議國是?誰敢去覲見默克爾,誰就與疑心、嫉妒心強烈的特朗普結怨,誰敢去?
誰敢示好德國,就會引發總統候選人試圖透過默克爾牽線搭橋,要向普京妥協投降的嫌疑。誰還敢去?
法國是歐洲“老二”。要一心加入歐盟的烏克蘭領導人,有必要與他套近乎。馬克龍雖然也和特朗普打嘴仗,但與默克爾不同,他跳不出特朗普手心。覲見馬克龍,不會過分傷刺特朗普。
回覆列表
歐洲中等國家的兩位總統競選者,在離決選一週多前後腳訪問法國,這也算是國際關係的一個奇觀!
越過默克爾的德國,擁抱法蘭西馬克龍,那是浪漫勝過務實,選舉勝過經濟。
巴黎之行,放明瞭看重法國今後在歐盟的主導地位,是對馬克龍的認可;其次,烏克蘭入歐盟是兩人最關心的,因為進北約路漫漫,入歐盟最實際,能從法國得到指點甚至某種承諾,對競選勝利是大禮;再次是安全,英國受累脫歐,德國軍力不舉,只有Continental大國法蘭西還算靠譜,他對克里米亞與東烏的態度和建議,法國對普京的底線,在俄烏之間的作用,都是兩人最想得到的;最末一條是經貿合作,也就是個意向。
與法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相比,德國外交上還是“矮了一頭”,加之默克爾素來對俄懷柔,與俄天然氣管道合作威脅烏利益,所以此時訪徳恐怕要得負分。而且默克爾沒有下一個總理任期,她在歐盟與德國的地位均相對削弱;今後經貿合作來日方長,況且當下德國不會給兩人任何承諾。
大選投票前的最後出訪,兩位烏克蘭候選人鍾情法國還算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