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魚票號
-
2 # 科技領域每日推送
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
屬於網際網路金融(ITFIN)產品的一種。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網路信貸平臺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2016年8月,銀監會向各家銀行下發了《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不僅對開展存管業務的銀行提出了一定的資質要求,對於接入的平臺也提出了在工商登記註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完成備案登記、按照通訊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申請獲得相應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等五項要求。
最受業內關注的一條是,存管銀行不應外包或由合作機構承擔,不得委託網貸機構和第三方機構代開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結算資金賬戶。2016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釋出《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8年8月8日,全國互金整治辦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深圳市互金整治辦下發了《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資訊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P2P平臺儘快報送老賴資訊。
擴充套件資料:
P2P被禁止的十二項行為
(一)利用本機構網際網路平臺為自身或具有關聯關係的借款人融資;
(二)直接或間接接受、歸集出借人的資金;
(三)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
(四)向非實名制註冊使用者宣傳或推介融資專案;
(五)發放貸款,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將融資專案的期限進行拆分;
(七)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託產品;
(八)除法律法規和網路借貸有關監管規定允許外,與其他機構投資、代理銷售、推介、經紀等業務進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綁、代理;
(九)故意虛構、誇大融資專案的真實性、收益前景,隱瞞融資專案的瑕疵及風險,以歧義性語言或其他欺騙性手段等進行虛假片面宣傳或促銷等,捏造、散佈虛假資訊或不完整資訊損害他人商業信譽,誤匯出借人或借款人;
(十)向借款用途為投資股票市場的融資提供資訊中介服務;
(十一)從事股權眾籌、實物眾籌等業務;
(十二)法律法規、網路借貸有關監管規定禁止的其他活動。
-
3 # 人生彩票
如果發問的朋友真的是問技術,那麼回答P2P是網貸的朋友就真的很幽默啦!現在網路上英文縮寫越來越多,一個縮寫好幾個意思,搞的人暈頭轉向,但是你如果不懂幾個時髦的英文縮寫詞彙,你咋好意思說自己生活在這個資訊時代呢?
技術層面上講,第三位朋友回答是正解。P2P技術應用比較常見的形式是聊天工具,比如閒聊(那個熊貓麻將推出的聊天工具),它有個什麼好處呢,就是所有的訊息都是不需要中轉,簡單打個比喻就是,我現在想買個私人性用品啥的,還特隱私那種。那麼現在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你自己親自到門店現場買,這樣的話只有你和門店的人知道你買的啥;第二種,你可以透過網上購買這種形式,然後就有快遞給你送上門來。
如果是第二種,那你的隱私就可能洩露給第三方(雖然各大電商平臺都說你的資訊不會洩露,但實際上。。。。);所以如果你有顧慮的話,就會選擇第一種,自己去買。而p2p技術就是解決類似於第一種親自購買這種場景,保證你發出去的資訊只有被接收人才會看到,中間不會有任何環節被其他人copy或儲存,你倆要是把互發的資訊。刪除掉,就沒人再能夠找的到。
-
4 # 唫先森i
什麼是P2P
peer-to-peer簡稱P2P,即點對點技術。又稱對等互聯網路技術,是一種網路新技術,依賴網路中參與者的計算能力和頻寬,而不是把依賴都聚集在較少的幾臺伺服器上。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絡起來,讓人們透過網際網路直接互動。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互動,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線到其他使用者的計算機、交換檔案,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線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
P2P的三種模式
1. 純P2P
節點同時作為客戶端和伺服器端。沒有中心伺服器,沒有中心路由器。
2. 雜P2P
有一箇中心伺服器儲存節點的資訊並對請求這些資訊的要求做出響應。節點負責釋出這些資訊(因為中心伺服器並不儲存檔案),讓中心伺服器知道它們想共享什麼檔案,讓需要它的節點下載其可共享的資源。路由終端使用地址,透過被一組索引引用來取得絕對地址。
3. 混合P2P
同時含有純P2P和雜P2P的特點。
P2P的技術優勢
P2P網路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讓所有的客戶端都能提供資源,包括頻寬,儲存空間和計算能力。因此,當有節點加入且對系統請求增多,整個系統的容量也增大。這是具有一組固定伺服器的C/S結構不能實現的,這種結構中客戶端的增加意味著所有使用者更慢的資料傳輸。
-
5 # 快手風雲
正規的p2p平臺是撮合出借人和借款的單位或者是個人直接交意!平臺只是個銜接左用!但是,在中國,p2p被聰明的華人玩殘了,都是設有資金池,自融,假標,讓無數的出借人血本無歸!
回覆列表
一 什麼是p2p
P2P即Peer to Peer,稱為對等連線或對等網路,P2P技術主要指由硬體形成連線後的資訊控制技術,其代表形式是軟體。P2P起源於最初的聯網通訊方式,如在建築物內PC透過區域網互聯,不同建築物間透過Modem遠端撥號互聯。其中建立在TCP/IP協議之上的通訊模式構成了今日網際網路的基礎,所以從基礎技術角度看,P2P不是新技術,而是新的應用技術模式。
二 技術簡介
1.關鍵技術
P2p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環境的新的應用型技術,主要為軟體技術。
(1) 對於網際網路上眾多計算機,P2P應用比其他應用要更多考慮那些低端PC的互聯,它們不具備伺服器那樣強的聯網能力,同時對於以往的P2P應用技術,現在的硬體環境已經更為複雜,這樣在通訊基礎方面,P2P必須提供在現有硬體邏輯和底層通訊協議上的端到端定位(定址)和握手技術,建立穩定的連線。涉及的技術有IP地址解析、NAT路由及防火牆。
(2) 在應用層面上,如果兩個Peer分別代表兩家不同的公司,而且它們已經透過網際網路建立連線,那麼一方的資訊就必須為另一方所識別,所以當前網際網路上關於資料描述和交換的協議,如XML、SOAP、UDDI等都是一個完善的P2P軟體所要考慮的。
(3) 有通訊就要有安全保障,加密技術是必須要考慮的。
(4) 其他需考慮的有如何設定中心伺服器,如何控制網路規模等。
2. P2P技術與現有網際網路技術比較
目前網際網路主要技術模式是S/C方式,此方式要在網際網路上設定擁有強大處理能力和大頻寬的高效能計算機,配合高檔的伺服器軟體,再將大量的資料集中存放在上面,並且要安裝多樣化的服務軟體,在集中處理資料的同時可以對網際網路上其他PC進行服務,提供或接收資料,提供處理能力及其他應用。對於一臺與伺服器聯機並接受服務的PC機來說,這臺PC機就是客戶機,其效能可以相對弱小。而P2P技術的特徵之一就是弱化了伺服器的作用,甚至取消伺服器,任意兩臺PC互為伺服器,同時又是客戶機,即對等。
3. p2p技術嚴格的說是一種網格
網格的定義:網格是在網路之上執行的軟體基礎設施,是連線整合不同硬體系統、軟體系統、應用系統的紐帶和粘合劑。
4. P2P技術特性
(1) 既是S又是C,如何表現取決於使用者的要求,網路應用由使用者自由驅動。
(2) 資訊在網路裝置間直接流動,高速及時,降低中轉服務成本。
(3) 構成網路裝置互動的基礎和應用。
(4) 在使網路資訊分散化的同時,相同特性的P2P裝置可以構成存在於網際網路這張大網中的子網,使資訊按新方式又一次集中。
三 技術應用
p2p技術目前主要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及時通訊: ICQ 、OICQ及IP電話技術
2.檔案和其他內容共享——BT技術
現在人們已經很熟悉用BT下載資源,BT的全名,叫做BitTorren,中文譯作/位元湍流,有許多網友直取諧音,戲稱之為/變態,如抽掉貶義的色彩倒是十分形象,因為它的確是一種不同於網際網路常態的資源交流機制。作為一種革新性下載工具,BT吸納了P2P的技術優勢,簡單而有效地實現了下載壓力的分擔。BT首先在上傳者端把一個檔案分成了Z個部分,甲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N各部分,乙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M個部分,這樣甲的BT就會根據情況到乙的電腦上去拿乙已經下載好的M部分,乙的BT就會根據情況去到甲的電腦上去拿甲已經下載好的N部分,這樣就不但減輕了伺服器端得負荷,也加快了使用者方(甲乙)的下載速度,效率也提高了,更同樣減少了地域之間的限制"比如說丙要連到伺服器去下載的話可能才幾K,但是要是到甲和乙的電腦上去拿就快得多了。所以說用的人越多,下載的人越多,大家也就越快,BT的優越性就在這裡。而且,在你下載的同時,你也在上傳(別人從你的電腦上拿那個檔案的某個部分),所以說在享受別人提供的下載的同時,你也在貢獻。
3.搜尋引擎——基於p22的適應性資訊檢索系統的設計
本文提出的基於p2p的適應性資訊檢索系統的網路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系統由若干個自治的結點組成,它們按照網路架構組成一個資訊檢索網路,每一個結點都是對等的。每一個結點都由一個客戶端代理和一個伺服器端代理組成。使用者透過客戶端代理提交提問,對於每個提問,客戶端代理可根據具體情況,使用元搜尋、爬行器和轉交給伺服器端代理等三種方式的任意組合進行檢索處理,對於三種方式返回的結果文擋,客戶端代理經過合併過濾之後呈現給使用者。使用者在瀏覽結果時,透過將文件標記為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方式,向客戶端代理提交相關反饋。利用這些反饋,客戶端代理可以建立一個使用者模型,該使用者模型一方面將用於今後的結果過濾,另一方面也將用於修改使用者的原始提問,以便今後進行進一步的檢索處理。與此同時,伺服器端代理負責結點之間的通訊,它可以在接收使用者模型和相關文擋的基礎上,進行使用者聚類,並在聚類的基礎上,在具有相同或相似興趣的使用者之間實現合作式推薦和轉發檢索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