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海
-
2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南宋王朝保不住半壁江山還真不是南宋的主要責任。傳統的教科書裡總是強調南宋積貧積弱,任用主和派,奸臣當道,腐敗無能,歷史不是可以那麼簡單貼上幾個標籤的,它有一些不得已的選擇。宋朝是唐代末期藩鎮割據,唐中央尾大不掉,大權旁落,五代十國,有兵就是草頭王的混亂中走出,如何防止軍閥亂政割據就是宋王朝統治者當務之急,重文輕武就是必然的選擇,包括岳飛冤案都和此有關,至於貧弱就是一個大謬誤,宋朝的經濟驚豔世界,就是南宋的半壁江山所創造的GDP也佔當時全世界的60%(北宋時佔80%),唐朝時都是農業立國,北宋南宋都是工商立國,工商稅佔總收入的70%以上,明朝近三百年稅賦收人從未超過一千萬兩白銀,就是在七八百萬兩間徘徊,南宋達一億多萬兩,這個標準清朝洋務運動之後才達到,整個朝代存活期間不殺大臣,沒有規模稍大的農民起義,宋江,方臘那種農民起義只算得上是群體事件...說了這麼多,南宋為什麼保不住半壁江山?這跟中華北方魔咒有關,翻開一部中國歷史,北方草原蠻族對中原漢文化的威脅始終貫穿始終,先有西戎北狄,匈奴,後有突厥,鮮卑,再後來的遼國,金,蒙古在北方虎視眈眈,對抗北方草原蠻族是漢民族永恆的噩夢,以致後來明朝對峙的女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峙的前蘇聯...南宋的運氣特差,它當時對峙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蠻族蒙古大軍,這個滅國就在須臾之間,佔領地球陸地表面積三分之二的蒙古人,南宋表現在當時算是最好的了,和蒙古攻取歐洲各國望風而降不同,南宋抵抗蒙古達五十年,其中數次大敗蒙古虎狼之師,打死蒙哥大帥,讓成吉思汗都不得不對漢人刮目相看,崖山一役,陸秀夫揹著小皇帝和幾十萬大軍投海而死,之後再無中華,和以前的改朝換代不同,這次是真正的亡天下,苟活下來的都是低眉順眼,媚顏奴骨之徒,之後建立的朝代再無央央中華那些浩然正氣,上層知識分子犬儒主義盛行,底層百姓麻木不仁,往後的華人再無顏面批評南宋人...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蒙古人作為13世紀的“上帝之鞭”,他們的攻戰守具,往往能奏奇效;而西夏、金國、大理、南宋,還有西方的一系列帝國、王朝、城邦等在蒙古人的進攻下,總是進退失據,陷入了滅亡的境地。
南宋王朝的覆亡,有很多偶然因素,也是南宋君臣戰略決策失誤的必然,更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規律的體現。中國歷史上,每個王朝的建立都號稱秉承著天命。在兩宋時期,所謂天命已留給漢民族300多年卻沒有能夠一統華夏故地,由此形成了各種歷史變數,少數民族紛紛獲得壯大的機會,登上了歷史舞臺,終至於南宋崖山一戰而漢民族精英盡毀。
偏安東南的南宋王朝,經濟實力確實強大,而且人才濟濟,在戰爭期間,湧現出很多忠臣良將。如果單純以紙面資料分析,實力強大的南宋王朝斷然不會滅亡,甚至南宋王朝應該有著天選之命一統寰宇。所以,紙上得來終覺淺,懇請老師劃重點,南宋王朝的滅亡,有著複雜的內外因素。
其一,國家性格:防禦戰略,失去先機。
兩宋王朝堅持的“守內虛外”的國防策略,在沒有穩固的軍事實力的前提下,給了少數民族發展壯大的契機,使得漠北民族交替強大,以宋朝之富強,與之對耗了300年,猶以滅亡告終。
宋朝的國防策略並非不可取,其原因在於宋朝並沒有將中原王朝對遊牧帝國的核心優勢——鹽鐵之利完全壟斷。同時,兩宋300年並未建立起能夠對有遊牧帝國雷霆一擊的軍事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宋朝只能頑固地選擇防守的策略,發展出了很多實用的防守武器裝備,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鐵桶江山,所謂固若金湯。可是,饒是城堅池深,可在戰略上已失先機。蒙古帝國以機動兵團縱橫馳突,將戰場擺在宋朝境內,不管戰事結果如何,宋朝的經濟發展飽受戰火摧殘。而且,世界上哪兒有攻不破的要塞呢?一年攻不破,兩年呢?十年呢?
除了經濟上,防禦戰略還會形成最為嚴峻的凝聚力問題。
蒙古機動兵團客軍作戰,死生之地,一旦兵敗,可能會造成嚴峻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所以蒙古人作戰意志頑強,求戰心切,且在各個戰場上互為支援,有效聯動,造成宋軍在各個戰線疲於應付。可是反觀宋軍方面,主場作戰理應氣勢高昂,但是卻因宋朝發達的商品經濟,多數高官大員都過上了繁華富貴的生活,反而缺少了視死如歸的勇氣和魄力。一旦戰場不利,見死不救者有之,倉皇而逃者更甚,在氣勢上反而遠遠比不過客場作戰的蒙古軍隊。
更是由於防禦國策的原因,使得宋朝的發展方向傾向於內部權力的爭奪,而非對外擴張。所以,這種內部的傾軋,使得宋朝即使人才濟濟,也因為內部互相掣肘、彼此為難,甚至是政治鬥爭的你死我活,將很多優秀的人才排擠到戰場上做無謂的犧牲,逼迫很多優秀的將領逃亡敵方陣營——我們常說的宋朝政治腐敗,所謂的結黨營私,其根源就在於保守防禦的國策。
如此,與蒙古帝國的戰事遷延日久,宋朝因為立國時的既定國策形成的國民心理文化基礎以及歷史慣性,在經濟上持續失血、政治上保守、軍事上不和造成的氣勢低沉,即使在蒙古軍隊的強大壓力下,宋朝短暫出現君臣一心共御外辱的團結局面,也終究是曇花一現,最終回到了內部傾軋的老路上去。
其二、外貿斷絕:惡性通貨膨脹。
宋朝的商品經濟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為發達的,宋朝也是比較少見的不抑商的朝代。南宋王朝穩固了形勢後,由於土地日益侷促,更是大力發展遠洋貿易。這些來自對外貿易的收入,佔據了南宋朝廷的歲入的相當大部分。南宋中期,國庫歲入一億緡,其中15%以上來自對外貿易。
旭烈兀西征之後,傳統上與南宋進行遠洋貿易的國家都被蒙古人給摧毀了,原本富庶繁華的巴格達也稱為了一片蠻荒之地,“海上絲綢”之路實際上已經被切斷了,南宋最為重要的財路因此被中斷。
南宋後期,國庫歲入只有6000萬緡,其中四川一地的稅賦就達到3000萬緡。然而在幾經戰火摧殘後,四川土地荒蕪,人口離散,最終南宋的這一財富重地,被蒙古人徹底摧毀,南宋的防禦戰線被迫東移到重慶一線。
由此,南宋國庫財富收入日趨減少,但是國防壓力卻驟然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南宋依然沒有改變其兵制。
由於宋朝政策相對文明,從宋太祖立國以來,朝廷實行募兵制。這種兵制極大考驗著國家的財政實力。在南宋中期之前,以其龐大的經濟規模,還能夠應付的起。到了外貿被切斷,四川被摧毀的南宋中期以後,以江東區區之地,再難供應募兵制所需之錢糧,各地兵員還是緊缺。以襄陽前線為例,在岳飛統領時,就已定下30萬兵的員額,但是到呂文煥晚年,此處兵丁實有7萬人。這當中當然也有呂文煥等將領私自截留朝廷兵餉中飽私囊的原因,也有朝廷為供應前線軍需已難以為繼的現實背景。
在宋度宗時,丞相賈似道為了改變南宋日益窘迫的財政問題,頒佈執行了一系列的財政改革措施,比如在準備金不足的情況下發行紙幣“會子”。結果,原本期望的經濟改革適得其反,造成了惡性通貨膨脹,經濟已近崩潰,南宋朝廷的財政瀕於破產。此後,南宋朝廷兵無戰心,官無死志,不堪一戰。直到朝廷覆亡,蒙古人摧枯拉朽,南宋人才想起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然而,國家行政機構被擊毀,“宋末三傑”已經難以組織起成體系的抵抗了,南宋敗亡,已成定局。
南宋王朝的覆滅,殊為可惜,其中有很多曲折離奇的故事。很多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難以一言而定。如以呂文煥為例,此被當做南宋擎天柱,被皇帝寄予厚望,皇恩浩蕩。此人也不負眾望,大小百戰,捷報頻傳。然而此人卻結黨營私,排擠同僚,歧視北人,逼走劉整,使南宋抗蒙大業形勢為之崩壞。在最後數年坐鎮襄陽時,沒有戰略遠見,同意蒙古人在襄陽設立榷場,以至於被蒙古人暗度陳倉,包圍了襄陽城。呂文煥死後極具哀榮,他在臨死前,還在不停哀嘆:“壞國家事者,我也!”
比如,宋末三傑的挽救危亡,也多次出現嚴重的戰略失誤,使得南宋別立朝廷,延續國祚的可能性也沒有了。
然而,儘管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在國家崩壞之際,這些人沒有屈膝事敵,最後求仁得仁,是為民族英雄,只是他們大勢所趨,非個人才智所能逆天而為,不能以今人的上帝視角苛責之——何忍之,何敢之?
-
4 # 雪天雪晴
買買買。
收買了大遼再收買西夏。
開始還對外稱歲幣,對內稱“歲賜”。
好歹還能跟耶律家稱兄弟。
後來出來個更猛的,把老家給端了。
搬家之後還可以,繼續買,買,買。
但不能跟完顏家稱兄弟,只能自稱“侄子”。
再後來,出來一個更更猛的,
人家根本沒看上你那點銀子。
人家連你沒拿到的西藏雲南都拿了,人家要的就是你那點不到半壁的江山。
所以,買不成了。
-
5 # 陸棄
整個宋朝,持續了三百多年,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了。自秦始皇開始的封建社會帝制時代,除了兩漢四百多年,也就是宋朝可與之匹肩了。
至於南宋為什麼沒有保住半壁江山,原因很多,試分析一下。
第一,客觀上,南宋遇到了歷史上最厲害的對手。蒙古軍團,在中國歷史上戰鬥力能超過他的,幾乎沒有。不只南宋,包括金國、西夏、中亞各國,東歐各國,哪個國家是蒙古人的對手?這麼強大的軍隊,南宋抵擋了半個世紀,而且重創蒙古大汗,已經創立抵抗之最了。
第二,南宋繼承了北宋的治國策略,重文輕武,軍事防禦戰略。岳飛那麼強大,生生讓自己的朝廷給整死了,南宋朝廷既希望軍人們抵禦外侮,又恐怕軍人們黃袍加身,所以能和就和,能不打就不打。只要為了促成和平,哪怕自毀長城,也在所不惜。這種策略,極大地削弱了南宋軍事將領的抗敵積極性。
第三,南宋是在北宋亡國的基礎上建立的,本來基礎就薄弱。而且,南宋的皇帝,基本上沒有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苟安之輩居多。因為皇帝的昏庸,重用一些奸邪之輩,謀害忠良,誤國誤民。後期南宋又是幾個小皇帝當政,從而造成短時間內君臣團結,一但有緩便互相傾軋,在客觀上造成無法抵禦蒙古強大的軍隊。
第四,南宋後期在經濟上也陷入了嚴重困難,外貿斷絕。從而軍需難以為繼。最終造成亡國的下場。
回覆列表
外有強敵而不修武備。有奸邪,又亂殺武將。時間流逝,慢慢磨合所有問題,最終爆發。一個王朝的興衰更替。尤其自身特點,又有時代背景。中國歷史上,都是一個時代,一個時代,不斷興衰。南宋既不特殊,也不特別。用毛主席的話來說,他逃不出歷史週期律。
當所有的問題透過時間的沉澱,慢慢的沉澱,最後積重難返的時候,就是一個朝代走向滅亡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