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風雲歌壇

    無論什麼音樂,都有一個時代的烙印,音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由於多媒體的廣泛使用,音樂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1:中世紀時期的音樂

    中世紀是歐洲封建社會最主要的階段,宗教勢力強大,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政體,教會反科學、反人道的黑暗統治,使藝術發展受到了極大壓抑,音樂發展非常緩慢。但因為教會對音樂教化作用的重視,此時期宗教音樂得到了一定發展。 中世紀的宗教音樂基本為單聲部的齊唱,也有齊唱與獨唱、對唱的等形式,以格里高利聖詠為典型代表,音樂理性、平緩、無情緒變化,呆板而單調。戲劇中的人聲演唱形式多樣。世俗音樂多反映民間生活和愛情,較為生動豐富,但不是此時期音樂的主流。 教會音樂,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可以想象是純粹的聲樂。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得以發展起來的。

    2:文藝復興時期音樂

    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尼德蘭樂派的出現開始,逐步擴充套件到全歐洲。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宣傳從本質上關心人和人的價值,主張藝術表現人的情感,強調人的偉大和巨大潛能。在此階段,大量世俗音樂廣泛流傳,貴族階層地位上升,僱傭專門音樂家不再是教會的專利。音樂逐漸脫離宗教音樂的單純教化功能,而重新以表達人的情感作為根本為目的。復調音樂發展,器樂演奏作為獨立表演形式的出現,改變著人聲在音樂中的主導地位,成為此時期音樂發展的重要成就。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開始以表現人的情感為主要目的和內容,風格優美、和諧、華麗、音色純淨。

    3:巴洛克時期音樂

    巴洛克時期,宮廷成為音樂文化的中心,貴族可以組織個人樂隊,城市出現民間音樂機構和團體,市民音樂生活愈加豐富。 數字低音的出現,平均律的確立,大小調體系的建立,和聲功能體系的形成,使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開始從單一樂思、沒有強弱起伏情緒變化的單聲部旋律,向多聲部、音樂出現對比、和聲概念確立以致形成主調音樂過渡。 歌劇的創立是巴洛克時期最突出的音樂成就。而器樂與聲樂此時在音樂生活中平分秋色,奏鳴曲體裁形成,器樂合奏形式出現;古鋼琴、小提琴逐漸成為器樂演奏中的主要樂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尚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音樂理性、優雅、均衡、純淨、旋律的反覆出現缺少對比與起伏。

    4:古典主義時期音樂

    在資產階級革命興起與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歐洲中產階級逐漸走上政治舞臺。中產階級以人為本的思想意識,積極向上、富於革命精神的面貌,極大影響了音樂家們的創作傾向和風格。崇高、樸素、完美、和諧與莊嚴,民族民間音樂與世俗音樂素材的採用,以及音樂發展中戲劇性的追求、奏鳴曲式的完善與交響樂形式的確立,成為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發展的突出特點。其中,奏鳴曲式結構以對比統一,作為器樂作品音樂發展的基本原則,強調了音樂的複雜性、豐富性、突出了音樂發展中內在矛盾衝突與解決的關係,為交響樂等所有大型器樂作品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此時,音樂會的普及,職業音樂家地位的改變,作曲家帶有個人屬性的創作風格,使音樂的專業化程度與在大眾中的普及程度同時得到提高,進而推動了歐洲音樂走向輝煌。

    5: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

    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整個歐洲,上層建築的革命進一步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與之相應,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潮的興起,是歐洲音樂文化也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 浪漫主義將情感作為音樂表現的主要內容,更注重音樂旋律的的歌唱性。抒情、自由、詩意、充滿個性的音樂風格,與富有色彩的情緒渲染以及音樂的民族性,成為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因此,藝術歌曲、鋼琴抒情小品等善於表現個人情感的音樂體裁在此時得到很大發展; 交響樂與歌劇也更加註重人物的內心情感描寫和抒發。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強調了自我表現和風格的個性化,富有表現的目的與主題,民族主義與異國情調,標題音樂,富有表現的音色,豐富的和聲,力度音高與速度範圍的擴充套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體現了個人的情感與抒發。

    6:近現代時期音樂

    世界進入20世紀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之間開始有機會平等地進行全面的文化對話。20世紀音樂最突出的特點,是它對以往音樂傳統的顛覆和創新。各民族地區的本土音樂,開始堂而皇之地與西方主流音樂並列,歐洲音樂中心的概念從此動搖。 20世紀音樂的特色,在音色,和聲,傳統調性體系的改變,呈現出了20世紀音樂風格的多元化,多樣性的特點。

    7:中國民族音樂

    民族音樂就是祖祖輩輩生活、繁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從古到今在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上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而廣義上,中國音樂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聲調式特徵的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一般分為五大類,即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器樂。

    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間歌曲之分。

    民間歌曲中又分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長歌及多聲部歌曲等不同的體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區、民族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點。

    國古琴曲《流水》曾被美華人刻成曲碟用衛星發到太空,可見傳統音樂在國外也頗受吹捧。我們應該向世界推薦的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文化。

  • 2 # 聚氺軒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片土地上也存在著悠久的音樂歷史。有據可考的中國音樂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而在這漫長的八千年裡,中國音樂也在不斷髮展。在經歷了緩慢發展、逐漸繁榮、多元素融合、故步自封、重新發展的各個階段之後,如今的中國音樂型別、內涵更加豐富。下面就由亞洲音樂來告訴你中國音樂發展的三大階段吧。

    一、古代音樂

    中國最悠久的音樂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2001年在中國河南省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用鶴骨打孔製成的七孔骨笛可以說是現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現在大量出土的同時代的陶壎、骨哨預示著當時的人們就已具備基本的音樂需求。根據現存文獻的記載,當時人們主要透過音樂表達對農業生產的描述,以及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其後出土的夏、商、西周等時代盛行的鼓、編鐘、磬等都說明中國有極其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那個時期中國音樂以五聲音階為主,其後才逐漸出現了七音樂器和作品。到了漢代,國家開始建立專門蒐集、編制音樂的政府部門“樂府”,後來“樂府”一詞逐漸演變為帶有音樂性的詩歌體裁。在之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絲綢之路的出現,西域文化傳入中國,中國傳統音樂被注入了新的元素。但總體來說,漢代以前,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是非常緩慢的。隋、唐時期可謂是中國古代音樂的巔峰時期,由於國泰民安、國家富足,人民開始重視起精神文化的發揚,音樂成了他們生活、娛樂的主要專案。同時,隨著多元文化的滲入,唐代音樂非常繁榮,音樂教育也開始萌芽,甚至出現了許多音樂教育機構,如梨園、教坊、大樂署。中國傳統音樂傳至清代,民間普及程度已非常高。在這一時期,社會上既有高雅音樂又有民間小調,地域音樂特色異彩紛呈,民族音樂形式種類豐富多彩。既有北方的山東大鼓,又有南方的浙江道情;既有漢族秧歌,又有維吾爾族木卡姆。總體上,中國古代傳統音樂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唐朝、清朝兩段高峰已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成就,不論是各種音樂的種類還是所表達的音樂內涵,都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音樂歷史中的瑰寶。

    二、近現代音樂

    從十六世紀起,西洋音樂開始傳入中國,以獨立形式存在於中國宮廷。十九世紀末,隨著中國沿海口岸被迫開放,洋人大量湧入,西洋音樂在中國大規模傳播,民間開始吸納西洋音樂元素,形成中西結合的特色音樂曲風。二十世紀初,許多留洋音樂家陸續回國,在國內演奏歐洲古典音樂作品,傳授西方音樂基礎知識,西方音樂在城市內大受追捧,其現象在上海最為顯著。三十年代,上海許多歌舞廳開始演奏中西結合的新音樂,留聲機裡時時傳出有中國傳統音樂旋律的西洋爵士音樂。這個時代,傳統音樂與西洋音樂大肆碰撞,相互結合再創作出膾炙人口的通俗音樂。當時國內已有電影產業,隨著電影公映,人們的娛樂生活得到滿足,電影音樂也在群眾中流行起來。當時較為出名的流行音樂《天涯歌女》《漁光曲》均是出自電影主題曲。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音樂另一大分支當屬革命歌曲。當時正經歷著抗日戰爭的祖華人民渴望著能夠表達他們內心憤怒與鬥志的音樂作品出現。處在特定的歷史時代,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國內音樂家們開始創作表現時代背景,喚起民族共鳴的革命歌曲,其中許多作品,如: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仍收錄在現今青少年音樂課程教材中。其中蘇聯歌曲對這一時代中國音樂的影響巨大。革命歌曲中不僅有在西洋音樂基礎上填詞創作的作品,也有改自傳統民歌的革命作品。這個時代的音樂風格強烈,特徵明顯,十分具有時代特色。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中國實行文化大革命,西洋音樂曲目被全面禁止,國內主要音樂形式只有以《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革命樣板戲。由於缺乏藝術豐富的藝術形式,也缺少音樂創作的包容環境,這個時期中國音樂創作可以說是停滯不前的。儘管這一階段中國與外國在音樂交流方面行動為零,國內許多音樂形式也被禁止,但“樣板戲”在京劇與西洋樂器的結合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三、當代音樂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國開始走改革開放的道路,人們思想逐漸放開,世界各類元素湧入國內,中國流行音樂開始結合世界上的各種音樂風格、創作理念和技巧方法,產生了有新的風格的作品。同時,隨著中國音樂“走出去”,中國民歌開始受到世界範圍的關注。維也納金色大廳每年都會在中國春節期間舉辦中國新年音樂會,中國民歌歌手也常常出現在世界級的交流演唱會上。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音樂一直緊跟著歷史的步伐。從八千多年前開始,音樂就成了華人民表達對勞作的讚頌、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暢想的最佳載體。同時在紛繁歷史的變遷中,在地域文化的交融中,中國音樂也一直慷慨地包容著各種音樂元素、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因此形成了中國多母音樂文化的現狀。但音樂歷史的腳步並非穩步前進,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當下,中國音樂的發展經歷過緩慢發展、百花齊放、引入西洋音樂、禁止西洋音樂、“樣板戲”、更加開放等過程。對這些階段的研究有助於我們對中國音樂發展的瞭解。

  • 3 # 風雲歌壇

    無論什麼音樂,都有一個時代的烙印,音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由於多媒體的廣泛使用,音樂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1:中世紀時期的音樂

    中世紀是歐洲封建社會最主要的階段,宗教勢力強大,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政體,教會反科學、反人道的黑暗統治,使藝術發展受到了極大壓抑,音樂發展非常緩慢。但因為教會對音樂教化作用的重視,此時期宗教音樂得到了一定發展。 中世紀的宗教音樂基本為單聲部的齊唱,也有齊唱與獨唱、對唱的等形式,以格里高利聖詠為典型代表,音樂理性、平緩、無情緒變化,呆板而單調。戲劇中的人聲演唱形式多樣。世俗音樂多反映民間生活和愛情,較為生動豐富,但不是此時期音樂的主流。 教會音樂,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可以想象是純粹的聲樂。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得以發展起來的。

    2:文藝復興時期音樂

    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尼德蘭樂派的出現開始,逐步擴充套件到全歐洲。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宣傳從本質上關心人和人的價值,主張藝術表現人的情感,強調人的偉大和巨大潛能。在此階段,大量世俗音樂廣泛流傳,貴族階層地位上升,僱傭專門音樂家不再是教會的專利。音樂逐漸脫離宗教音樂的單純教化功能,而重新以表達人的情感作為根本為目的。復調音樂發展,器樂演奏作為獨立表演形式的出現,改變著人聲在音樂中的主導地位,成為此時期音樂發展的重要成就。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開始以表現人的情感為主要目的和內容,風格優美、和諧、華麗、音色純淨。

    3:巴洛克時期音樂

    巴洛克時期,宮廷成為音樂文化的中心,貴族可以組織個人樂隊,城市出現民間音樂機構和團體,市民音樂生活愈加豐富。 數字低音的出現,平均律的確立,大小調體系的建立,和聲功能體系的形成,使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開始從單一樂思、沒有強弱起伏情緒變化的單聲部旋律,向多聲部、音樂出現對比、和聲概念確立以致形成主調音樂過渡。 歌劇的創立是巴洛克時期最突出的音樂成就。而器樂與聲樂此時在音樂生活中平分秋色,奏鳴曲體裁形成,器樂合奏形式出現;古鋼琴、小提琴逐漸成為器樂演奏中的主要樂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尚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音樂理性、優雅、均衡、純淨、旋律的反覆出現缺少對比與起伏。

    4:古典主義時期音樂

    在資產階級革命興起與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歐洲中產階級逐漸走上政治舞臺。中產階級以人為本的思想意識,積極向上、富於革命精神的面貌,極大影響了音樂家們的創作傾向和風格。崇高、樸素、完美、和諧與莊嚴,民族民間音樂與世俗音樂素材的採用,以及音樂發展中戲劇性的追求、奏鳴曲式的完善與交響樂形式的確立,成為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發展的突出特點。其中,奏鳴曲式結構以對比統一,作為器樂作品音樂發展的基本原則,強調了音樂的複雜性、豐富性、突出了音樂發展中內在矛盾衝突與解決的關係,為交響樂等所有大型器樂作品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此時,音樂會的普及,職業音樂家地位的改變,作曲家帶有個人屬性的創作風格,使音樂的專業化程度與在大眾中的普及程度同時得到提高,進而推動了歐洲音樂走向輝煌。

    5: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

    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捲整個歐洲,上層建築的革命進一步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與之相應,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潮的興起,是歐洲音樂文化也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 浪漫主義將情感作為音樂表現的主要內容,更注重音樂旋律的的歌唱性。抒情、自由、詩意、充滿個性的音樂風格,與富有色彩的情緒渲染以及音樂的民族性,成為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因此,藝術歌曲、鋼琴抒情小品等善於表現個人情感的音樂體裁在此時得到很大發展; 交響樂與歌劇也更加註重人物的內心情感描寫和抒發。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強調了自我表現和風格的個性化,富有表現的目的與主題,民族主義與異國情調,標題音樂,富有表現的音色,豐富的和聲,力度音高與速度範圍的擴充套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體現了個人的情感與抒發。

    6:近現代時期音樂

    世界進入20世紀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之間開始有機會平等地進行全面的文化對話。20世紀音樂最突出的特點,是它對以往音樂傳統的顛覆和創新。各民族地區的本土音樂,開始堂而皇之地與西方主流音樂並列,歐洲音樂中心的概念從此動搖。 20世紀音樂的特色,在音色,和聲,傳統調性體系的改變,呈現出了20世紀音樂風格的多元化,多樣性的特點。

    7:中國民族音樂

    民族音樂就是祖祖輩輩生活、繁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從古到今在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上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而廣義上,中國音樂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聲調式特徵的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一般分為五大類,即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器樂。

    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間歌曲之分。

    民間歌曲中又分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長歌及多聲部歌曲等不同的體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區、民族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點。

    國古琴曲《流水》曾被美華人刻成曲碟用衛星發到太空,可見傳統音樂在國外也頗受吹捧。我們應該向世界推薦的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文化。

  • 4 # 聚氺軒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片土地上也存在著悠久的音樂歷史。有據可考的中國音樂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而在這漫長的八千年裡,中國音樂也在不斷髮展。在經歷了緩慢發展、逐漸繁榮、多元素融合、故步自封、重新發展的各個階段之後,如今的中國音樂型別、內涵更加豐富。下面就由亞洲音樂來告訴你中國音樂發展的三大階段吧。

    一、古代音樂

    中國最悠久的音樂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2001年在中國河南省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用鶴骨打孔製成的七孔骨笛可以說是現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現在大量出土的同時代的陶壎、骨哨預示著當時的人們就已具備基本的音樂需求。根據現存文獻的記載,當時人們主要透過音樂表達對農業生產的描述,以及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其後出土的夏、商、西周等時代盛行的鼓、編鐘、磬等都說明中國有極其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那個時期中國音樂以五聲音階為主,其後才逐漸出現了七音樂器和作品。到了漢代,國家開始建立專門蒐集、編制音樂的政府部門“樂府”,後來“樂府”一詞逐漸演變為帶有音樂性的詩歌體裁。在之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絲綢之路的出現,西域文化傳入中國,中國傳統音樂被注入了新的元素。但總體來說,漢代以前,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是非常緩慢的。隋、唐時期可謂是中國古代音樂的巔峰時期,由於國泰民安、國家富足,人民開始重視起精神文化的發揚,音樂成了他們生活、娛樂的主要專案。同時,隨著多元文化的滲入,唐代音樂非常繁榮,音樂教育也開始萌芽,甚至出現了許多音樂教育機構,如梨園、教坊、大樂署。中國傳統音樂傳至清代,民間普及程度已非常高。在這一時期,社會上既有高雅音樂又有民間小調,地域音樂特色異彩紛呈,民族音樂形式種類豐富多彩。既有北方的山東大鼓,又有南方的浙江道情;既有漢族秧歌,又有維吾爾族木卡姆。總體上,中國古代傳統音樂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唐朝、清朝兩段高峰已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成就,不論是各種音樂的種類還是所表達的音樂內涵,都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音樂歷史中的瑰寶。

    二、近現代音樂

    從十六世紀起,西洋音樂開始傳入中國,以獨立形式存在於中國宮廷。十九世紀末,隨著中國沿海口岸被迫開放,洋人大量湧入,西洋音樂在中國大規模傳播,民間開始吸納西洋音樂元素,形成中西結合的特色音樂曲風。二十世紀初,許多留洋音樂家陸續回國,在國內演奏歐洲古典音樂作品,傳授西方音樂基礎知識,西方音樂在城市內大受追捧,其現象在上海最為顯著。三十年代,上海許多歌舞廳開始演奏中西結合的新音樂,留聲機裡時時傳出有中國傳統音樂旋律的西洋爵士音樂。這個時代,傳統音樂與西洋音樂大肆碰撞,相互結合再創作出膾炙人口的通俗音樂。當時國內已有電影產業,隨著電影公映,人們的娛樂生活得到滿足,電影音樂也在群眾中流行起來。當時較為出名的流行音樂《天涯歌女》《漁光曲》均是出自電影主題曲。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音樂另一大分支當屬革命歌曲。當時正經歷著抗日戰爭的祖華人民渴望著能夠表達他們內心憤怒與鬥志的音樂作品出現。處在特定的歷史時代,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國內音樂家們開始創作表現時代背景,喚起民族共鳴的革命歌曲,其中許多作品,如: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仍收錄在現今青少年音樂課程教材中。其中蘇聯歌曲對這一時代中國音樂的影響巨大。革命歌曲中不僅有在西洋音樂基礎上填詞創作的作品,也有改自傳統民歌的革命作品。這個時代的音樂風格強烈,特徵明顯,十分具有時代特色。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中國實行文化大革命,西洋音樂曲目被全面禁止,國內主要音樂形式只有以《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革命樣板戲。由於缺乏藝術豐富的藝術形式,也缺少音樂創作的包容環境,這個時期中國音樂創作可以說是停滯不前的。儘管這一階段中國與外國在音樂交流方面行動為零,國內許多音樂形式也被禁止,但“樣板戲”在京劇與西洋樂器的結合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三、當代音樂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國開始走改革開放的道路,人們思想逐漸放開,世界各類元素湧入國內,中國流行音樂開始結合世界上的各種音樂風格、創作理念和技巧方法,產生了有新的風格的作品。同時,隨著中國音樂“走出去”,中國民歌開始受到世界範圍的關注。維也納金色大廳每年都會在中國春節期間舉辦中國新年音樂會,中國民歌歌手也常常出現在世界級的交流演唱會上。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音樂一直緊跟著歷史的步伐。從八千多年前開始,音樂就成了華人民表達對勞作的讚頌、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暢想的最佳載體。同時在紛繁歷史的變遷中,在地域文化的交融中,中國音樂也一直慷慨地包容著各種音樂元素、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因此形成了中國多母音樂文化的現狀。但音樂歷史的腳步並非穩步前進,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當下,中國音樂的發展經歷過緩慢發展、百花齊放、引入西洋音樂、禁止西洋音樂、“樣板戲”、更加開放等過程。對這些階段的研究有助於我們對中國音樂發展的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參加自考?自考文憑可以考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