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淚偷垂半島花開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句既通俗,又帶有很強哲理性的成語。說它通俗,是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文化程度如何,幾乎沒有人沒有聽說過它,使用過它。說它哲理,是因為在它短短的八個字裡面,蘊藏著我們人類豐富深刻科學的行為準則。

    雖然使用廣泛,但是因為其帶有深刻哲理性的內涵,所以,對於不同理解能力的人來說,隨著對這句話的理解方式程度不同,他對每個人的影響方式程度也就有所不同!由此,給每個人造成的人生得失,也就有所不同!

    “謀”包含了兩部分的內容。其一,是指我們的思維,也就是我們想、思考的過程。其二,是指我們的行為,也就是我們做、實踐的過程!

    我們人類具有其他一切物質所沒有的一種運動能力,相互作用的能力,就是我們的思維能力。我們在運動或做事情的時候,會根據我們要達到的目的,結合我們自身的情況以及我們周圍的客觀實際環境情況,先用我們的思維規劃出我們的種種計劃,然後根據這些計劃來實施我們的行為,這些計劃的周密性、客觀性、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能否以正確的行為方式來進行我們的實踐,同時也決定了我們最後能否達到我們的目的。

    思維能力每個人都有,而且是看起來很容易的事情,其實要在實際生活當中,要想真正發揮它的巨大作用,正確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所存在的客觀環境,是不斷運動、發展、變化著的,是非常非常複雜的,我們的思維再縝密,總有想不到的地方,總有認識不足的方面,總有跟不上變化的時候,不是有那麼句話麼,計劃跟不上變化!所以要想讓我們的思維始終跟上客觀事物的運動變化,正確反映、把握住客觀事物的運動規律,一方面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我們不能自我僵化我們的思維,不能拘泥於過去的條條框框,對於出現的新情況,問題,要遵循一條原則:一切,讓思維說話!

    在有了相當的計劃以後,做,或者說實踐,是我們又一個重要的環節。如果說因為客觀事物是不斷髮展變化著的,我們的計劃很難做得細緻全面,完全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話,那麼做、實踐,實際上比計劃更難。這個難,往往不是指這件事情本身所具有的難度,因為事情難做,所以我們做不成。這個難,是指我們在實際生活當中所時常遇到的,來自我們自身內部的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擾。我們往往從思想上知道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我們該怎麼做,我們也能那麼做,但是我們卻偏偏不那麼做,為什麼呢?因為影響我們人類行為的,除了我們的思維,還有很多其他型別的心理因素。

    “謀”所體現的,是一件事情的過程,是我們人類的實踐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人類用我們的思維與行為來共同完成,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來完成的。思維與行為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缺一不可。我們要達到我們的目的,“謀”是首要的,必須完成的步驟。只有努力的,不斷的去“謀”,我們才能為我們的結果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為結果的實現創造出必要的條件。

    那麼,是不是隻要我們“謀”了,或者說我們也努力、不斷去“謀”了,我們所希望的事情的結果,就一定會在我們預定的時間內達到我們的願望、理想呢?按道理應該是!但是,因為這裡有“天”的因素的影響,這個結果是什麼,我們怎樣來看待這個過程與結果,下面我們就來看這個“天”字。

    “天”字裡面,也包含著兩方面的含義。

    第一,按照原來字面上的意思,這個“天”,基本是指世上的事物,是獨立於我們人類作用能力之外的,我們人類不可抗拒的,不能認識和把握的,是帶有唯心主義色彩的宿命論的一種觀點。它含有我們人類的一切行為結果都是事先上天安排好了的這麼一種錯誤的意思。這是這個“天”字的侷限性的一面,應該批判和拋棄。

    第二,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天”字的含義,和“運氣”二字的含義相同,也就是說,結果當中,有“運氣”成分!或者說結果是由“運氣”來決定的。此話雖然通俗了一些,但包含著正確的道理成分。從理論上來解釋,所謂的“運氣”,也就是那些不確定發生的,對我們不利的因素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發生,沒有影響、破壞我們的計劃,而過程中的一切,都在預定時間內按照我們的“謀”變成了現實,結果,達到了我們的目的而已!

    “天”實際上是一個無窮的概念,它包含著世間事物的發展、變化,我們人類對它的把握,只可能相對近似於它,不可能絕對等同於它!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這樣!那麼,在我們所需要的結果決定因素當中,既有我們思維與行為的努力實踐因素,還有我們所不可能想到做到的一些對我們不利的其他因素,而不管我們的思維與行為多麼的接近實際情況,也不管我們所沒有考慮到的不利因素多麼的渺小,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這兩種因素交叉相互作用當中來發生髮展的!

    有時候,我們感覺我們已經掌握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規律,但實際上,由於我們的思維能力有限,有一些對事物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重要因素隱藏著,而我們並沒有發現它,所以,當我們所做的事情失敗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很意外:為什麼我們按照規律辦事,還會失敗呢?其實,這就是我們思維的有限性,行為的相對性,客觀世界的複雜性相矛盾的表現,是很正常的。

    有時候,我們也確是掌握了事物的主要客觀規律,而當我們按照它來辦事的時候,我們也會受到失敗、挫折,為什麼呢?因為那些很小的矛盾,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忽然間發生了大的變化,並引起了一些其他方方面面因素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我們也並不一定能及時發現,所以,當我們還按照原來的計劃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失敗!

    這種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實際上也就是客觀存在不斷運動、發展、變化的特性,我們思維與行為能力的相對性,它們就構成了我們“天”的合理的那一部分內容!也就是“合理”的“必然”的導致我們失敗的那一部分內容!而當這些內容在預定時間內正常思維與行為程序中沒有出現大的偏差的時候,我們就取得了成功。

    所以我們在理解、認識這個“天”字的含義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來理解、認識它,它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能夠正確理解、認識“天”與結果的關係,也才能在實踐中正確對待過程與結果的關係,才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經典成語,讓它成為我們謀取事業成功的座右銘!

    “人”“謀”是過程,“天”“成”是結果;“人”“謀”在前,“天”“成”在後;先有“人”“謀”,後有“天”“成”;有了“人”“謀”,在預定時間內不一定有“天”“成”;但終歸會有“天”“城”;但沒有“人”“謀”,絕不會有“天”“成”!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成語告訴我們,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正確對待,正確處理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一件事情的最後結果,能不能達到我們事先所希望的目的,重點在過程,也就是“謀”!只有認真的“謀”,踏實的

    “謀”,反覆的“謀”,堅持不懈的“謀”,我們才能夠少走彎路,甚至不走彎路,我們才能夠消滅、克服一切擺在我們面前的看得見以及看不見的種種不利因素,我們才能夠將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化。

    我們“謀”了,努力的、盡力的“謀”了,可能由於我們“謀”的先天始終都可能有的不完整性,使我們在預定過程與時間內遭受意想不到的失敗。但是如果我們不“謀”,不去努力、盡力的“謀”,我們對待“謀”字的態度是膚淺與潦草,做事情馬馬虎虎,簡簡單單,得過且過,不注重過程在成功中的重要性,不去艱苦的營造過程,總是幻想天上掉餡兒餅似的取得預想結果,像賭博那樣去碰運氣,瞞天過海的去要結果,等待蒼天的恩舍,那麼等待我們的,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有所謂的“成”,而只有無情的失敗!

    “謀”是“人”的事情,“成”是“天”的事情,把眼睛盯著“謀”的人,他的成功會一個接著一個!而把眼睛盯著“天”的人,失敗是他的家常便飯!因為他把注意力,用錯了地方!他違背了客觀規律!

    “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這是現如今常聽人們談論的一句話。其實我想這句話的重要意義在於給人以自信,鼓舞我們去奮鬥、去爭取、去拼搏,寫下人生最壯麗的詩篇。但是,要真正仔細想一想,認真觀察一下現實,反覆推敲推敲,就會發現,這句話原來就是錯的,正確的答案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若是隻有美好的夢想是難以成功的。

    一個人本來就是偶然地稀裡糊塗地來到這個世界上,誰都不可能事先擬定誕生計劃,無論小時候樹立什麼樣的理想,想當工程師、教授、科學家也罷,想當畫家、作家、詩人也好,那只是你自己的美好夢“想”,最後為你安排工作的是別人,不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並不是說人生一點主動權也沒有。我只是說,人生的主動權是十分有限的,人們常常體味到的是身不由已,想幹的事不能幹,不想幹的事幹不完,人的一生,總是處於被動之中。要說主動,僅僅只是相對而言。

    人生的被動狀況是客觀存在的,懂得了這個被動並非自我放棄,憑天由命,而是樹立一種人生的達觀態度,不應由於自己命運不濟而怨天尤人,也不可自漸形穢,妄自菲薄。積極做好自己的事情,儘量少給人生留下遺憾。也正如那句名言所以說的那樣: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必然要遵循自然規律,那就是人生也在進行著不斷的自我否定。當自己晚上睡不著覺回憶往事的時候,往往感到過去的自己是那樣的愚蠢,那樣的傻、那麼無聊,似乎覺得現在的自己和原來的自己截然不同。但事實上,你在別人眼中,過去和現在沒有什麼兩樣,你還是你。這就出現一個問題,我們到底信別人還是信自己。

    本來嘛,別人看自己和自己看自己往往走兩個極端,別人總是用不變的眼光看你,你的印象在別人的大腦中形成後,往往不易改變,即使你真的判若兩人了,由於思維慣性的作用,別人也很難接受。其實,很多人即使不寫稿也有這種心態,過於喜歡現在的自己,而鄙視過去的自己,從而走入形而上學的怪圈。這就應了哲人的那句名言:認識自己是一件最難的事情。

    人活到土埋半截了才明白:“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沒有滿足,就沒有歡樂。平常都說“知足常樂”,可到頭來就是不知足。人往往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知道珍惜,而對自己設計的所謂宏偉藍圖心馳神往,這本來就是本末倒置。當你換一種目光,看到自己的富有,那麼你就會找到真正的幸福,我們這個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當然,知足的實質是樂觀態度,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人生追求,而那種小富即安,滿足現狀,不求進取的消極人生態度是永遠不可能常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天國真的是天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