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壺清茶一抹清香
-
2 # 邳蘇
內容上的作用:文章的內容是指文章的主要意思,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1)在文首 總領全文、開篇點題; (2)在文中 為下文……埋下伏筆;為……作鋪墊。 (3)在文尾 畫龍點睛、點明主旨……,深化主題,突出中心……,總結全文、篇末點題等等; 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結構上的作用:文章結構是指對材料的組織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現形式,是文章思路具體的外在表現。 葉聖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這就是說,只有弄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真諦,可見理清思路,對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在文首 引出下文……; (2)在文中 承上啟下,起過渡作用;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照應前文……; (3)在文尾多是前後呼應或首尾照應, 呼應了……,照應了……,呼應開頭……,照應上文 …… 當然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資料、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物件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絡。這種聯絡,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裡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例項: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物件,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複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準,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準,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裡用了不只一個標準,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準,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資料。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資料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併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透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複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回覆列表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確切生動。它透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係、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下面是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供參考。方法/步驟
1/10分步閱讀
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如(中國石拱橋)把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對中國建設石拱橋歷史的悠久、成就的傑出作了說明。
2/10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徵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
3/10列資料: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又說服力的依據。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數字說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10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如《人類的語言》一文將鸚鵡、猩猩的“語言”與“人類的語言”作比較,得出“只有人類才有真正的語言”的結論。
5/10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這是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的一種方法。6/10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不瞭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
7/10畫圖表:有些事物的關係抽象而複雜,僅用文字說明還不能使讀者明白,這就需要附上示意圖,或按比例精確繪製圖,如產品設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等。有時,被說明的事物專案較多,也可制定統計表,將有關數字分別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瞭然。
8/10作詮釋:這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物件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並且解釋的物件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9/10摹狀貌:就是透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有助於把被說明的物件說得更具體、生動。如《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樣的說明顯得十分生動、活潑。
10/10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下定義:準確、簡明地說明事物的本質
2.分類別:有條理、更細緻、清楚地說明事物
3.列數字:更準確、更具體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4.舉例子:真實、具體地說明事物
5.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6.作比較:強調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徵
7.引用:真實可信、強調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徵
8.摹狀貌: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9.作詮釋:解釋說明事物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