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呂明星聚集地
-
2 # 呂明星聚集地
一、因果定律
厚道,才有厚報
原文: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瞭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又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淺釋:佛家有句話叫“凡夫畏果,菩薩畏因”,果必然從因來,想要或不想要怎樣的果,必須從因上著手,或積或斷。智者懂得修善因,而不求果,因那是水到渠成的事,積德的真諦不過就是積善因。凡夫不修善因卻求善果,註定是虛妄一場、徒勞無功,任你求神拜佛、一擲千金,不可能達到的。能看清這點,靠的是智慧,怎樣去做,也是區分智者和愚人的分界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個一直有爭議的話題,因為大家見多了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事情,究竟該不該信?對此佛教和道教給出的答案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儒家給出的答案則是《易經》裡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善惡之報極有可能是報在家人、家庭和家族上的。
你得罪了人,別人可能報復你的父母妻兒;你施恩於人,別人對你的父母妻兒也常常抱有感激,願意回報;這點屢見不鮮,誰都感受過,可見是非常可靠的。所以別的暫且不論,僅憑這點,也足以作為人們深信因果的理由了。
況且,我們不說因果報應,只談人品和厚道——恐怕任誰也會承認人品好、厚道的人,更容易有好的人際關係,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更容易走得遠吧?而人品好和厚道,正是一種善人的人格。
二、吸引定律
你相信什麼,就會發生什麼
原文: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
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
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淺釋:《周易》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的心念與環境、遭遇的相互吸引,不僅有著心理學上的原因,更有著物理學上的原因——萬事萬物從根本上都是一個個場,而先天存在著相互感應、物以類聚的趨向。所以你想擁有怎樣的生存環境和人生際遇?先要從成為這樣的人開始。這絕不是迷信,而是實實在在的天道和宇宙定律。
現在流行“正能量”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而真正的正能量,不只是去靠近正能量,更是自己生產正能量,自己成為一個正能量的人,因為這是從自我的根本處著手。只有自己是一個正人君子,才能真正的走正道、得正報。
更進一層,吸引定律還可以升級為深信定律——你深信一件事,不論這件事是好是壞,往往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道理不過就是吸引定律的深化,聽起來玄乎,說白了就是告訴了我們兩個字的重要性——信念。
所謂心誠則靈,心誠,就是深信。一個深入骨髓的信念,就如同生物學上的基因,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只不過信念是逆向的——反過來徹底地改造一個人。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一大原則。
三、放鬆定律
越是求,越得不到
原文: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
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把目標瞄準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
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準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淺釋:人心最大的妄念是什麼?以為越思考越聰明,美其名曰有思想;越謀劃越接近成功,美其名曰謀略。於是人的腦子總也閒不下來,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甚至不擇手段,都是這種心態的副產品。
但是全錯了,而且是搞反了。有思想和謀略的人,充其量只能算中等人;上等人,恰恰什麼都不想。
這其中的玄機便是:但凡你想、你要、你求,你就是被侷限的自我所束縛和困住的,格局永遠大不了,甚至越來越小。而一旦你不去想,放下所有的心念,這個時候佛家所說的“自然智”就會生起。何為自然智?就是精神的場與宇宙的場合一,同頻共振。這時你的大腦就從一部只會加減乘除的計算器,升級為一臺可以雲計算的量子計算機,可以超效率、複合性地處理海量資訊,並直接從宇宙中獲取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智慧。
《周易》所說“神無方而易無體”,就是指的這種狀態。“唯變所適”則是其功用,也就是道家的“萬變不離其宗”“順勢而為”,王陽明的“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如此,才能足以應對萬變,什麼事都可化解,進而什麼事都能做成。
道家言“求而不得,不求而得”,老子又言“無為而無不為”,道理也在這裡。出世與入世的圓融,這就是核心的樞紐。唯無慾無求者,方可謀天下,他順應的只是天道、承接的只是天命。
四、當下定律
心境變,處境即變
原文: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
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
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於調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五、80/20定律
心能篤定,成功便是一定
原文: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
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量變才能到達質變,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的,因為能堅持的人總是少數的)。
應得定律
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原文: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七、間接定律
不懂給予,不成大事
原文: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透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透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透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八、寬恕定律
人最該寬恕的,是自己
原文: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麼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這點非常重要。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需要寬恕的物件,是你自己!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請先真誠地懺悔並保證不再犯,然後——請寬恕自己。內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你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負責定律
你只需對自己負責,天自會對你負責
原文: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回覆列表
一、因果定律
厚道,才有厚報
原文: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瞭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又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淺釋:佛家有句話叫“凡夫畏果,菩薩畏因”,果必然從因來,想要或不想要怎樣的果,必須從因上著手,或積或斷。智者懂得修善因,而不求果,因那是水到渠成的事,積德的真諦不過就是積善因。凡夫不修善因卻求善果,註定是虛妄一場、徒勞無功,任你求神拜佛、一擲千金,不可能達到的。能看清這點,靠的是智慧,怎樣去做,也是區分智者和愚人的分界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個一直有爭議的話題,因為大家見多了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事情,究竟該不該信?對此佛教和道教給出的答案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儒家給出的答案則是《易經》裡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善惡之報極有可能是報在家人、家庭和家族上的。
你得罪了人,別人可能報復你的父母妻兒;你施恩於人,別人對你的父母妻兒也常常抱有感激,願意回報;這點屢見不鮮,誰都感受過,可見是非常可靠的。所以別的暫且不論,僅憑這點,也足以作為人們深信因果的理由了。
況且,我們不說因果報應,只談人品和厚道——恐怕任誰也會承認人品好、厚道的人,更容易有好的人際關係,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更容易走得遠吧?而人品好和厚道,正是一種善人的人格。
二、吸引定律
你相信什麼,就會發生什麼
原文: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
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
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淺釋:《周易》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的心念與環境、遭遇的相互吸引,不僅有著心理學上的原因,更有著物理學上的原因——萬事萬物從根本上都是一個個場,而先天存在著相互感應、物以類聚的趨向。所以你想擁有怎樣的生存環境和人生際遇?先要從成為這樣的人開始。這絕不是迷信,而是實實在在的天道和宇宙定律。
現在流行“正能量”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而真正的正能量,不只是去靠近正能量,更是自己生產正能量,自己成為一個正能量的人,因為這是從自我的根本處著手。只有自己是一個正人君子,才能真正的走正道、得正報。
更進一層,吸引定律還可以升級為深信定律——你深信一件事,不論這件事是好是壞,往往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道理不過就是吸引定律的深化,聽起來玄乎,說白了就是告訴了我們兩個字的重要性——信念。
所謂心誠則靈,心誠,就是深信。一個深入骨髓的信念,就如同生物學上的基因,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只不過信念是逆向的——反過來徹底地改造一個人。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一大原則。
三、放鬆定律
越是求,越得不到
原文: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
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把目標瞄準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
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準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淺釋:人心最大的妄念是什麼?以為越思考越聰明,美其名曰有思想;越謀劃越接近成功,美其名曰謀略。於是人的腦子總也閒不下來,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甚至不擇手段,都是這種心態的副產品。
但是全錯了,而且是搞反了。有思想和謀略的人,充其量只能算中等人;上等人,恰恰什麼都不想。
這其中的玄機便是:但凡你想、你要、你求,你就是被侷限的自我所束縛和困住的,格局永遠大不了,甚至越來越小。而一旦你不去想,放下所有的心念,這個時候佛家所說的“自然智”就會生起。何為自然智?就是精神的場與宇宙的場合一,同頻共振。這時你的大腦就從一部只會加減乘除的計算器,升級為一臺可以雲計算的量子計算機,可以超效率、複合性地處理海量資訊,並直接從宇宙中獲取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智慧。
《周易》所說“神無方而易無體”,就是指的這種狀態。“唯變所適”則是其功用,也就是道家的“萬變不離其宗”“順勢而為”,王陽明的“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如此,才能足以應對萬變,什麼事都可化解,進而什麼事都能做成。
道家言“求而不得,不求而得”,老子又言“無為而無不為”,道理也在這裡。出世與入世的圓融,這就是核心的樞紐。唯無慾無求者,方可謀天下,他順應的只是天道、承接的只是天命。
四、當下定律
心境變,處境即變
原文: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
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
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於調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五、80/20定律
心能篤定,成功便是一定
原文: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
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量變才能到達質變,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的,因為能堅持的人總是少數的)。
應得定律
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原文: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七、間接定律
不懂給予,不成大事
原文: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透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透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透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八、寬恕定律
人最該寬恕的,是自己
原文: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麼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這點非常重要。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需要寬恕的物件,是你自己!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請先真誠地懺悔並保證不再犯,然後——請寬恕自己。內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你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負責定律
你只需對自己負責,天自會對你負責
原文: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