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53121943722

    語言一開始,原始詞彙都是隨機的,有單音節,有多音節,無非就是用聲音描摹世界。後來,語言發展了,人類進步了,要描繪的事物越來越多。這些原始詞彙成為了基本詞彙,也就是詞根,用於構詞。漢藏語系的早期詞彙肯定也有多音節的,先秦漢語也還有有大量連綿詞存在。

    但為什麼基本詞彙都變成了單音節,估計是非重讀音節元音系統性弱化直至脫落的結果。漢語這種語言因此變成了所謂的單音節語素語言。也就是語素大多數以單音節形式存在。漢語周圍大量的語言,與之相似。拿藏語來說,單音節形式的語素,按七世紀形成的藏文來看,大約有五六千個。然而,一門語言不可能只有五六千個詞彙對不?即便允許少量同音,單音節也無法滿足表達世界的需求你說對不?拿中古漢語來說,小韻三千餘。

    漢語不可能只有幾千詞彙就夠了你說對不?所以,這些單音節語素語言,都有強烈的合成構詞需求。其實語言都會合成構詞,比如德語就大量合成詞。但是,單音節語素語言的合成詞經濟實用,一方面音節不會多,另一方面可以彌補音節種類少的缺陷。那麼,回過頭來看,第一次單音節化,應該就是非重讀音節母音弱化脫失。這一次,其實是增加了音節種類。越原始的語言,音節形式越簡單。

    比如,原本我們有這麼一個詞:bosugurondo非重讀音節母音弱化脫失後變成:bsgrond但是這一次懶音化(不好意思,借用粵語的說法),卻成了一個導火索,導致人們傾向於將詞彙都系統性地單音節化。複雜的複子音還不夠緊密,於是再進一步縮合,變成只有“子音+流音”這種複子音存在。為啥?流音啊,響子音啊,與母音有類似的特性啊,於是,變成了:grond代償性地,丟掉的子音,變成了聲調。

    同樣,複雜的子音韻尾也不夠單音節化,還有進一步壓縮的需求,於是除了響子音、之外,只保留了不除阻的子音充當韻尾。那就是傳說中的入聲。當然,這些丟失的子音尾,也變成了聲調。後來,人們覺得入聲也不夠單音節化,因為它不夠響亮,所以韻尾只剩下了響子音,也就是鼻音和流音。親愛的,我們的普通話,就是這樣的。

    為什麼這些單音節語素語言能夠一直壓縮音節的種類數量?因為,這些語言從單音節化那天開始,就發現合成構詞產生的新詞簡單明瞭,音節也不長,經濟適用。同時,大大地擴大了造詞空間。所以音節的種類數量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單音節的語素從成詞,變成了構詞單位。縱觀整個漢藏語系語言,包括侗臺語,妙藥語,大家都是這麼一個演變軌跡。

    在中國,就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音系的簡化造成了合成詞的增多。其實,這是倒因為果,像德語那樣的語言都有大量合成詞。合成詞產生內動力在每種語言中都一樣,因為要表達的概念增多了。

    而漢語這種語言,音系越來越簡化,導致同音的語素越來越多(總會有一個臨界點,語言會自我找到平衡,以現時的統計來看,在詞彙這一層,普通話的同音詞比例,跟英語差不了多少),其實從一開始單音節化,就已經決定了要把這條路走下去。

    人類語言都有懶音化的傾向,但是,原始漢藏語在第一步,懶得過頭了,以至於產生了整體單音節化的需求,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上型電腦沒有寬頻,還可以用哪些方法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