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凡平淡平靜
-
2 # 夢圓的金窩
張居正在政務上算一個開拓者和革新者,一條鞭法如果認真執行下去,大明也許真的還能再輝煌一陣子,至少抵住後金的進攻應該不是太難,或者說在制度上完善以應對 後來的那次北方地區的饑荒,那麼農民起義的規模也會小很多。崇禎不至於吊死煤山大明這麼悲慘的滅亡。
討厭的但是來了,張居正在,一條鞭法執行還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貫徹,但是張居正死了,萬曆立刻反攻倒算,不是就說張老師做得不對?那這個令管理討厭的新法要之何用?
萬曆的親媽李太后出身商人世家,精於算計。在萬曆小的時候政務一直依託張先生,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張先生負責,這沒毛病。可是萬曆可以自己親政的時候,李太后仍然認為孩子太小,張先生老成穩重,就還由張先生負責吧,這樣的張先生很累。。。所以勞累成疾,人為的被縮短了壽命。
張先生教萬曆要勤儉節約,不好女色,做一個對朱家天下有用的人才!
可是萬曆卻透過渠道得知張先生排場嚇人,女色?怎麼可能不存在?萬曆的心裡是崩潰的,我TM才是皇帝啊!
據說萬曆小時候還被張先生嚴厲訓斥過。樣子很不好看!而且還被李太后接著訓。這事真的很沒面子。
等到萬曆親政,張先生去世了,正好言官彈劾張居正,多年積壓的情緒一次性爆發,感性戰勝了理性!多年的聖賢詩書禮儀週數全沒有效果。我就是要為所欲為一次!我就是為所欲為!
-
3 # 三觀粉碎機
張居正沒有對不起萬曆,而是太對得起大明,或者說為了推行新政太過於“不擇手段”,這使得張居正一死,他為改革的所作所為就開始反噬自己的功勞,這其中就包括萬曆帝所受的壓抑。
是不是覺得有點繞?有點摸不透,好,接下去我們就詳細說說這裡面的邏輯是什麼。
萬曆的爺爺嘉靖是一位非常強勢的皇帝,而萬曆的老爸嘉慶卻是一位資質平平的甩手皇帝,再加上萬歷的老媽李太后同樣是一位非常有主見的女性,這就導致了萬曆生來非常乖巧的性格。換句話說就是萬曆自己有想法,有主見,卻非常怕自己的母親,同時也怕嘉慶的“託孤之臣”,這些人都是看著萬曆長大,從其10歲繼位並盡心輔佐,經歷了大明三朝風雲的能臣、權臣,比如司禮監太監馮保、大學士高拱、高儀,當然同時還有張居正。
最直接的證明就是萬曆帝從小就害怕馮保、還不敢直二高一張的姓名,每每都是叫“先生”,到萬曆元年張居正當上內閣首輔,萬曆帝的稱呼就變成了“元輔張先生”。
其實到這裡我們可以想想,萬曆元年的朱翊鈞才不過10歲,他懂什麼?可以說什麼都不懂,這一切背後都不過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在遙控罷了。而且不得不說,李太后家教做的實在太好,朱翊鈞即使出生在帝王之家,也沒有養成囂張自大的性格,反而非常尊師重道。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沒有自己的想法。
於是,當我們從萬曆帝的視角來看的時候。就發現張居正為了推行自己的新政,大權獨攬整個大明王朝,他利用自己的職位在朝野上下安插自己的人手,比如說眾所周知的戚繼光;他排場巨大,鋪張奢侈;他和馮保聯合,以李太后做後臺架空萬曆;他枉顧祖訓,連自己生父去世也不守孝……
於是我們的小萬曆等啊等啊等,從十歲等到十九歲,終於等到自己成年親政,同時也終於等到張居正去世,自己終於可以不用再受權臣束縛了。那麼親政後的小萬曆第一件應該要做的事,就是宣佈自己對這個國家的完全掌控權,並貶低權臣,以此昭告朝野,自己才是大明的主,而不是張居正。
雖然嚴嵩和張居正不能相提並論,但是在對朝廷的控制上,張居正在整個大明首輔裡面都是空前絕後不下於嚴嵩的,這樣的權臣,不管是做了再怎樣的好事,都註定不能留下好下場。
-
4 # 日常刷下線
對政治家的不瞭解和醜化是根本問題,老張是個小學生級別的改革者,無能又自大!唯一可以說的上的就是他是個先驅者,再就是有個考成法。其他就剩下愚蠢了!看看一鞭法!這是明朝滅國法律之一。類似於慢性毒藥!他把原來透過實物稅和勞務稅範疇的稅費全進行了貨幣化!僅僅解決了稅收實物稅轉貨幣的麻煩,方便了朝廷坑害了百姓。問題在於以什麼時候和地域的糧食價格和勞務價格作為衡量標準。由於國家商業運作是市場經濟體系的一部分!國家在面臨災荒和豐產年份的糧食價格不相同的差價很大,地域問題也是。定價又不會即時變動!農民的實際稅率不是由年產出的多少決定的7稅1或15稅1了變成固定稅。再加上火耗和糧食在相對集中時間投入市場進行交易。造成價格進一步降低。稅收總數在開始執行期間可以做到增加,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種地就是虧本逐步深入人心。大量農民開始放棄土地進城打工。土地在流轉過程中脫離國家監管。稅收就開始劇烈減少,再加上進城務工人員增加。而商業又不繳稅,稅收更是無從談起!這樣的改革現在還有人在吹是正面的,真是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打擊張居正,是因為萬曆要推行自己的改革他看到商業的蓬勃興起可以透過商業稅來貼補農業稅。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張居正留下保守派集團怎麼辦?逐一在朝廷內清除,這打擊面太廣!把已經死了的張居正鞭屍一下可能是當時最優選項了!
-
5 # 一點點歷史
張居正的一生無疑是非常成功的,23歲以二甲第九名的身份被選為庶吉士,開啟了仕途,42歲入閣,不到50歲就成為內閣首輔,由於萬曆年幼再加上李太后的信任,張居正可以說是明朝最有實權的首輔。
張居正掌權期間推行的“萬曆新政”使得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得以續命,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他是唯一一位在生前授予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明朝文官,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停朝以示哀悼,並追贈上柱國,諡號文忠。
事情發展到這裡一切都很正常,可是沒過多久張居正就遭到彈劾被萬曆下令抄家,並剝奪了張居正生前的一切爵位,從榮耀的巔峰到險些被開棺戮屍,張居正為何讓萬曆如此痛恨。
我們得從多個方面來分析這件事
首先從萬曆的性格來看
萬曆十歲即位,到二十歲時張居正病逝,在這十年時間內萬曆皇帝始終被張首輔壓制,這段時間正式一個人的叛逆期,由於張居正的功高震主這段時間的萬曆實際上既惶恐又憤怒。
萬曆雖然是張居正從小教大的,但是隨著萬曆對於君臣之禮概念的逐漸形成,對於張居正的態度也由尊重,無奈,轉為了憤怒,這一切都為張居正死後遭受的待遇埋下了伏筆。
再看一些野史中提到的萬曆生母李貴妃和張居正的關係。
前幾天看《大明王朝1566》其中李貴妃對於張居正的充滿了欣賞和曖昧,其實關於二人的關係在民間早已傳的沸沸揚揚。
李太后出身卑微沒有深厚的家庭背景,母憑子貴當上了太后,在我看來李太后和張居正更像是同盟關係,他們二人互為靠山才使得張居正的權力有了極大的提升。
張居正本人也有諸多不妥之處
據傳當時有人為了討好張居正特意贈送了一副對聯“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 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面對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張居正竟欣然接受,足見其張狂程度。張居正對於萬曆的要求非常嚴格,但是自己卻比較放縱,生活非常奢侈,據說張居正出門的排場比皇帝還大,轎子都是32人抬的。
在我看來張居正時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而他雖然於社稷有功,但是很多做法已經超越了君臣之禮,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不斷積累導致萬曆心中對於張居正的恨意不斷加深,張居正死後萬曆爆發式的發洩也就情有可原了。
-
6 # 小南史
萬曆十年,幹了整整十年內閣首輔,大明朝說一不二的,真正權利的掌握者張居正猝然倒下了,
十年的改革讓府庫能跑馬的大明朝開始有錢了,糧倉也豐滿了起來,這是他的功勞,但為什麼還是遭到了清算,咱不談其他,不管他觸動了誰的利益,或者是改革著沒有好下場等等原因,咱就說一點,就明白為什麼會在死後不久就遭到清算。
相權大於皇權
我相信據說後來萬曆皇帝是有過後悔,我也相信萬曆皇帝在聽聞張居正身死之際是悲傷的,因為張居正不僅是一個首輔,更是一個嚴師,甚至像一個慈祥的父親一般替萬曆皇帝承擔著一切風雨,這樣的人突然去世就像後背的大山突然倒下了,給他上諡號,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這些都是真心的,等所有一切都辦完了,萬曆坐到龍椅上時,估計他又笑了,從這一刻起,這龍椅上的他才是大明朝的主宰,才體會到皇權之下皆為螻蟻的感覺。
人很容易被一時的情緒所左右,“一時衝動”是許許多多案件發生的關鍵因素。等情緒退卻,大家都後悔自己是個傻子,萬曆皇帝也不會例外。
當了十年說一不二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影子無處不在,當他處理政事的時候,有張居正的影子,想出去走走也有張居正的影子,甚至回到內宮都能看到張居正的影子,人不想活在另外一個人的影子之下,那就只有徹底戰勝或者毀滅一個人。
但是張居正已經死了,自己還拿不出帝王氣概?他只能剝奪了張居正的諡號,朝中大臣嗅到了皇帝的心思,報復隨之而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會說老年的萬曆會曾有一絲後悔。
其實說白了,張居正這個首輔的相權大於了當時的皇權,萬曆皇帝被壓制的厲害,又不能反抗,萬曆大權在握之時難免會有“一時衝動”。衝動之下什麼事情都會做出來,因為他能做,而且沒有制約。
回覆列表
叛逆和恐懼心裡!!!
萬曆皇帝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厭惡張居正,張居正在萬曆年幼時把持朝政,與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連成一線,得到萬曆皇帝生母李太后的全力支援。萬曆初年外朝和內廷都由張居正一手掌控,萬曆帝是實實在在的傀儡,張居正對萬曆要求甚嚴,萬曆皇帝從小就十分懼怕張居正。就像身上壓著一塊大山,十分不舒服。這對一個皇帝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不可思議!但是張居正活著的時候萬曆皇帝並沒有什麼想法!
張居正病死後,萬曆皇帝終於掌握了大權,渾身輕鬆起來,這時他並沒有清算張居正的意思,畢竟張居正是自己的老師,古人對尊師重道是很看重的。而且一個死人不會對皇帝產生怎麼大的威脅。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死後,開始親政掌握大權,迫切希望在朝臣中建立自己的威望,張居正改革損害了許多人的利益,大量政敵開始清算張居正,把大量罪名安到他頭上,萬曆皇帝也戰勝內心的恐懼同意了對張居正的清算。張居正是能臣直臣,但不是廉潔奉公之臣,加上老父去世奪情之事,張居正名譽掃地!後世褒貶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