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32882885644

    以◎ 以 yǐ〈動〉(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義:用)(2) 同本義。有一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use]以,用也。--《說文》以,用也。--《小爾雅》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傳·定公十年》純以形式。--蔡元培《圖畫》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願認錯受罰);以疏間親(關係疏遠的人離間關係親密的人);以耳為目(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以指測河(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4) 使,令 [take]向欲以齊事王攻 宋也。--《戰國策》(5) 又如:以彰其慢(公開過失);以介眉壽(祝壽之詞);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6) 憑藉;仗恃 [depend on]富國以農,距敵恃卒。--《韓非子》(7) 認為,以為 [consider as ]我以日始出。--《列子·湯問》(8) 又如:以眾暴寡(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迫害人少勢弱的一方)(9) 做,從事 [do]教育事業最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的。--葉紹鈞《倪煥之》詞性變化--------------------------------------------------------------------------------◎ 以 yǐ〈名〉(1) 原因,緣故 [reason]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詩·邶風》(2) 無固定職業的人 [unoccupied person]以閒民。--《拾雅》候疆候以。--《詩·周頌》(3) 以色列的簡稱 [Israel]。如:阿以戰爭◎ 以 yǐ〈介〉(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對事物的處置俱以情告。--《世說新語·自新》以刀劈狼。--《聊齋志異·狼三則》(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強制的手段使人服從)(3) 依,按,憑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動作行為的憑藉或前提。猶言憑、根據何以謂之文。--《論語》以殘年餘力。--《列子·湯問》以我酌油知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以大中丞撫 吳者。--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以鄉人子謁餘。--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以其智力為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4) 又如:以膺大統(繼承帝位);以天自諉(聽天由命);以時(按時;依時)(5) 在,於 [in]--表示行動的時間、處所或範圍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斷刑論》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餘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記》(6) 從,自,由 [from]--表示行動或變化的起點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潛夫論》今以長沙, 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史記》(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層);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調簡(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簡,分為最要、要、中、簡四等。如山東是繁缺,安徽是簡缺,從山東到安徽,是以繁調簡);以郄視文(從縫隙裡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 以 yǐ<連>(1) 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以為後圓(為以後作打算)(2) 因為,由於 [because of]--表示行為產生的原因以貪勤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以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聊齋志異·促織》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數諫故。--《史記·陳涉世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3) 又如:以致(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果);以人廢言(由於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舊指官員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廢食(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以辭害意(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並列關係夷以近。--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載以來。--清· 周容《芋老人傳》一雞瞥來,徑進以啄。--《聊齋志異·促織》(5) 則,那麼 [then]--表示條件關係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戰國策》(6) 才 [only]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以至於寸。(才達到一寸。)--《後漢書·列女傳》(7) 表目的或結果等 [aim;target]智叟無以應。--《列子·湯問》◎ 以 yǐ〈助〉(1) 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的界限日觀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記》(2) 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整節奏微我無酒,以敖以遊。--《詩·邶風》(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語氣夫晴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戰國策》(4) 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如:可以;得以; 能以為詳細字義--------------------------------------------------------------------------------◎ 為為、為 wéi〈動〉(1) (為的本義是母猴。象形。按字,從爪,古文下象兩母猴相對形)(2) 假借為“偽”。做,作,幹,搞 [do;act;make]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王風·兔爰》子為不知,我將不墜。--《左傳·定公十二年》為善者,非善也,故善無以為也。--《管子·樞言》變化則為生,為生則亂矣。--《管子·心術上》為,施也。又,成也。--《廣雅》有客自雲能,帝使為之。--《世說新語·巧藝》為之難。--《論語》。皇疏:“猶行也。”可以為師。--《論語》人之為學。--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推為長。--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為之者較少。--蔡元培《圖畫》(3) 又如:為事(辦事;成事);為詐(作假);為薪(取薪);為善(做善事);為道(學道,實踐聖道);為頭(居首;從頭開始);為人(做人);為後(立後);為底(治足繭)(4) 製作;創作 [make;compose]造作,為也。--《爾雅》以為樂器。--《周禮·春官·典同》。注:“為,作也。”其為衣裘何?以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節用上》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俯而見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為棺槨。--《莊子·人間世》應聲便為詩。--《世說新語·文學》(5) 治理 [administer]為,治也。--《小爾雅》諸葛瑾為 豫州。--《世說新語·排調》(6) 又如:為國(治國);為政(治理國家;執掌國政)(7) 變成,成為 [become]何遽不為福。--《淮南子·人間訓》不能為禍。終為忠臣。--《世說新語·自新》而改為入。--宋· 洪邁《容齋續筆》(8) 又如:由徒為師(9) 是 [be]不為遠者小。--《列子·湯問》不為近者熱。治不病以為功。--《韓非子·喻老》謂為三橫。--蔡元培《圖畫》(10) 又如:十尺為一丈(11) 學習,研究 [study]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韓非子》(12) 種植;營作 [plant]東周欲為稻, 西周不下水, 東周患之。--《戰國策》(13) 設定;建立 [establish]。如:為法(制定法律;成為法律);為命(撰寫政令、盟會的文辭);為山(建立功業)(14) 使 [let]井渫不食,為我心惻。--《易·井》(15) 以為;認為 [think;bilieve;consider]為汝多智。--《列子·湯問》驚為生人。--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我將為無人會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經詩話》(16) 演奏 [play]。如:為樂(奏樂;作樂)〈名〉姓詞性變化--------------------------------------------------------------------------------◎ 為為 wéi〈介〉(1) 被 [by]--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不為酒困。--《論語·子罕》為鄉里所患。--《世說新語·自新》為予群從所得。--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為操所先。--《資治通鑑》悉為逆據。--《廣東軍務記》(2) 又如: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為賊所盜;為敵所敗(3) 於,在 [in]--表示時間或處所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淮南子》◎ 為為 wéi<連>(1) 和 [and]--表示並列關係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孫丑下》犀首以梁為 齊戰於 承匡而不勝。--《戰國策》(2) 則,就 [then]--表示承接關係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3) 如,若 [if]--表示假設關係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史記》(4) 或,抑 [or]--表示選擇關係助教顧良戲之曰:“汝姓何,是荷葉之荷,為河水之河?” 妥應聲曰:“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傳》《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為一日五來,為當異日也。”--《詩·周頌·思文》疏不審先生梁朝出仕,為復隱居?--《太平廣記》(5) 又如:為復(還是,抑或);為是(抑或;還是);為當(抑或;還是)◎ 為為 wéi〈助〉(1) 的,之 [of]--用於名詞性偏正結構中豈弟君子,四方為則。--《後漢書》(2) 賓語前置的標誌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 弈秋之為聽。--《孟子》(3) 附於單音形容詞後,表示程度、範圍的加深或擴大。如:大為高興;廣為宣傳(4) 附於表示程度的單音副詞後,加強語意。如:廣為流傳;更為重要◎ 為為 wéi<語氣>(1) 用於句尾,表示反詰、疑問,多與“何”相配合使用。如:何樂而不為(2) 用於句尾,表示感嘆予無所用天下為。--《莊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為(1) 為 wéi相為倚伏。--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相為應答。--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83年中法戰爭時,為什麼說法國軍隊襲擊了駐越南清軍?清朝在越南有駐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