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 修飾文辭;作文;亦指文辭或修飾文辭。 "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 修辭本義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儘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 所謂好的表達,包括它的準確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並且是符合自己的表達目的的,適合物件和場合的得體的、適度的表達。修辭運用語言(包括它的書面形式即文字)的特點,同時也受語言特點的制約。 漢語“修辭”這個詞語,最早見於《周易 乾 文言》的“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一語中。在這句話裡,“修辭”是“修理文教”的意思(唐 孔穎達注:“辭謂文教,誠謂誠實也;外則修理文教,內則立其誠實,內外相成,則有功業可居,故云居業也。”)與人的修業有關,不是今天“修辭”這個詞的意思。在現代漢語裡,“修辭”這個詞從字面講,可理解為“修飾言辭”,再廣義一點又可理解為“調整言辭”。 修辭,狹義上就指語文字修辭;廣義上包括文章的謀篇佈局,遣詞造句的全過程,同時也包含語文字修辭。 “修辭”從概念講,有三重含義: 一指運用語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規律(即“修辭手段”); 二指說話寫作中積極調整語言的行為活動(即“修辭活動”); 三指修辭學或修辭著作。 三種含義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聯絡。即修辭規律存在於修辭活動中,修辭規律和修辭活動都同是修辭學研究的物件。 修辭的這三個含義表現在話語中就是: ①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應該用什麼修辭才好呢?(修辭方法) ②我最不會修辭,你別問我。(修辭活動) ③李老師是專門研究修辭的。(修辭學) ④小張買了一本《修辭》。(修辭著作) 修辭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有密切的關係。受漢民族文 化傳統的影響 ,漢語修辭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廣;漢語修辭以整齊、對稱為主,以參差錯落為輔;漢語修辭有虛寫和實寫之分,在語言表達中有意識地運用虛實觀點,取得某種效果,這是漢語修辭的又一個特點。漢語修辭古今一貫的主導思想是要為表達內容服務。 漢語的語素以單音節為主,詞以單音節和雙音節為主,而漢語又是非形態語言,沒有詞形變化的約束。這兩個特點,決定漢語修辭具有以下特徵: ①語言單位組合靈便。 ②非常容易組合成音節數目相同而結構上平行的語句,通常稱為對偶。並且很容易押韻。大量運用整齊押韻的語言結構是漢語修辭的特色之一。 ③漢語裡陸續出現並且積累了數量可觀的四字成語,這些成語中絕大部分富於顯著的修辭效果。 ④運用漢字的特點還產生了若干特殊的修辭技法,如迴文、頂針、諧音雙關等。編輯本段修辭手法列表 現在可知的修辭手法(修辭格)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比喻[分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復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較喻(強喻)、譬喻、飾喻、引喻]; 白描,比擬(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頂針、聯珠),對比,對仗(對偶、隊仗、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 ----------------------------------------------------------------------------------------------------------- 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比擬、借代、拈連、誇張、雙關、映襯、移就、對偶、排比、錯綜、仿詞。
修辭 修飾文辭;作文;亦指文辭或修飾文辭。 "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 修辭本義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儘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 所謂好的表達,包括它的準確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並且是符合自己的表達目的的,適合物件和場合的得體的、適度的表達。修辭運用語言(包括它的書面形式即文字)的特點,同時也受語言特點的制約。 漢語“修辭”這個詞語,最早見於《周易 乾 文言》的“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一語中。在這句話裡,“修辭”是“修理文教”的意思(唐 孔穎達注:“辭謂文教,誠謂誠實也;外則修理文教,內則立其誠實,內外相成,則有功業可居,故云居業也。”)與人的修業有關,不是今天“修辭”這個詞的意思。在現代漢語裡,“修辭”這個詞從字面講,可理解為“修飾言辭”,再廣義一點又可理解為“調整言辭”。 修辭,狹義上就指語文字修辭;廣義上包括文章的謀篇佈局,遣詞造句的全過程,同時也包含語文字修辭。 “修辭”從概念講,有三重含義: 一指運用語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規律(即“修辭手段”); 二指說話寫作中積極調整語言的行為活動(即“修辭活動”); 三指修辭學或修辭著作。 三種含義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聯絡。即修辭規律存在於修辭活動中,修辭規律和修辭活動都同是修辭學研究的物件。 修辭的這三個含義表現在話語中就是: ①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應該用什麼修辭才好呢?(修辭方法) ②我最不會修辭,你別問我。(修辭活動) ③李老師是專門研究修辭的。(修辭學) ④小張買了一本《修辭》。(修辭著作) 修辭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有密切的關係。受漢民族文 化傳統的影響 ,漢語修辭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廣;漢語修辭以整齊、對稱為主,以參差錯落為輔;漢語修辭有虛寫和實寫之分,在語言表達中有意識地運用虛實觀點,取得某種效果,這是漢語修辭的又一個特點。漢語修辭古今一貫的主導思想是要為表達內容服務。 漢語的語素以單音節為主,詞以單音節和雙音節為主,而漢語又是非形態語言,沒有詞形變化的約束。這兩個特點,決定漢語修辭具有以下特徵: ①語言單位組合靈便。 ②非常容易組合成音節數目相同而結構上平行的語句,通常稱為對偶。並且很容易押韻。大量運用整齊押韻的語言結構是漢語修辭的特色之一。 ③漢語裡陸續出現並且積累了數量可觀的四字成語,這些成語中絕大部分富於顯著的修辭效果。 ④運用漢字的特點還產生了若干特殊的修辭技法,如迴文、頂針、諧音雙關等。編輯本段修辭手法列表 現在可知的修辭手法(修辭格)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比喻[分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復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較喻(強喻)、譬喻、飾喻、引喻]; 白描,比擬(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頂針、聯珠),對比,對仗(對偶、隊仗、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 ----------------------------------------------------------------------------------------------------------- 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比擬、借代、拈連、誇張、雙關、映襯、移就、對偶、排比、錯綜、仿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