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極品天下
-
2 # 顏二哥有言23
在北約組織之內的紛爭,應該於浪漫無關。特別是法國和德國兩國現政府在對待北約各方面的問題意見不合,難以與浪漫扯上關係。也難以與德國“嚴謹”的刻板印象扯上關係。
在我看來,應該與法德兩國領導人的所處在的不同的政治光譜有密切聯絡。
比如說,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政治光譜處於中間偏左。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政治光譜則處於中間偏右。他倆人之間自然就在觀念上,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本質上,北約是東西方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當前蘇聯解體,東方集團的“華約”已經不復存在。相對應的“北約”,不但不解散,還有東擴的趨勢。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眼裡,來自東方的威脅已經大大減少,或消失。作為‘’左派‘’新生代的領導人。他更注重民生,環保,人權等議題。忽略軍事和意識形態的議題。這也或許與他沒有經歷過冷戰時期有關吧!
而作為‘’右派‘’領導人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她雖然一直拒絕增加支付北約的費用。但並不說明她否認北約組織的重要性。特別是對德國目前安全利益的重要性。她是一個冷戰時期就生活在柏林牆另一面,一位東德的傳教士的女兒,見證了柏林牆的興建和倒塌。她內心深處應該存留著冷戰時期的記憶。她還沒有完全放下警戒,放下防範再次來自東方的威脅心防。由此,她才做出力挺北約,以防萬一的舉止。況且,北約組織的存在,可以讓德國節約鉅額的國防開支,轉而用於民生。
這就是為什麼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於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有關“北約腦死亡,無作為,缺乏協調”等等的言論,她以“我厭倦了他(馬克龍)一次又一次的打碎杯子,我一次又一次的把杯子粘合,拿起來喝茶,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等,加以針鋒相對的迴應。
其實,也可以想象,一個經歷過東西方冷戰時期的人(默克爾),與一個只在書本上了解東西方冷戰時期的人,想法是不同的。因為,前者基於經驗,後者基於想象。不在一個“頻道上”。
法國曆史上,也曾進出北約組織,如今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揚言不出席即將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北約峰會。
這意味著,默克爾和馬克龍將暫時沒“好話好說”的機會了
-
3 # 毛開雲
德國和法國,既是美國主導的北約的成員國,也是歐盟的兩隻領頭羊。最近,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北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馬克龍至少兩次表態,稱北約已經“腦死亡”,但默克爾不認同這個說法,認為馬克龍的“大膽言論”沒有必要, 即使北約有問題,北約成員國也必須團結一致。
2017年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鼓吹和奉行美國第一、美國優先,動輒退群,動輒制裁,甚至悍然發動全球貿易戰,連鐵桿盟友德國、法國也不放過。同時,特朗普不斷要求北約成員國尤其是德國應該帶頭增加“保護費”,遭到默克爾強烈反對。特朗普在多種場合公開批評德國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導致默克爾說出“歐洲國家不要再依賴美國,要自己主宰命運”的話。馬克龍與特朗普經歷短暫的“忘年交”後,大膽提出建立歐洲軍隊,對抗美國主導的北約,得到默克爾支援,卻遭到特朗普反對,於是,馬克龍也說出了與默克爾意思相同的話。德國和法國團結一心掌控歐盟,對美國說“不”。
然而,逐漸成熟的馬克龍最近鋒芒畢露,兩次說出北約已經“腦死亡”,不僅公開叫板美國,而且與德中國產生分歧。不過,這並不影響德國和法國的關係,牙齒和舌頭相好,也有牙齒咬著石頭的時候,何況馬克龍也只是說說,法國並沒有退出北約,只是希望在12月4日召開的紀念北約成立70週年上,不要被美國逼迫“保護費”太難堪。默克爾從大局出發,儘管不贊同馬克龍北約已經“腦死亡”的說法,也沒有答應美國在2024年將“保護費”提高到GDP的2%,而是稱2031年可能達到2%這個標準。可見,默克爾和馬克龍有可能演雙簧,故意糊弄特朗普。
其實,德國和法國無論在北約還是在歐盟,都存在分歧。比如,在歐盟,隨著英國“脫歐”,德國和法國成為歐盟當然的領頭雁,但是,一山難容二虎,德國和法國誰是老大、誰是老二,都是領頭羊,意見一致時好辦,意見不合時該聽誰的?又如,馬克龍提出建立歐洲軍隊,雖然默克爾支援,但兩人的想法也不完全相同,馬克龍希望歐洲軍隊脫離北約,甚至可以與北約對抗;但默克爾認為,歐洲軍隊應該是北約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對抗北約的實力。默克爾是政壇常青樹,馬克龍是政壇新銳,有點觀點不一非常正常。
客觀地說,馬克龍認為北約已經“腦死亡”,肯定是有道理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說過,北約已經過時了——馬克龍的觀點與特朗普的說法如出一轍。默克爾反對馬克龍的說法也有道理,因為歐洲目前很難真正在安全防務上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所以歐洲國家還不能、不敢脫離北約,更不敢與美國主導的北約作對。應該說,馬克龍激進一些,默克爾老道一些,所以,默克爾告誡馬克龍,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只能吃不了兜著走。而實際上,兩人在對付美國的問題上,多數時候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
中新網12月1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北約組織成員國領袖將於12月4日在倫敦舉行峰會,紀念北約成立70週年。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北約“腦死亡”言論引發軒然大波,招致德國總理默克爾等人的批評,反映出歐盟各國的路線之爭。
回覆列表
在當前的世界局勢下,歐盟必須有,而德國和法國都離不開歐盟。兩個歐盟主要國家儘管有分歧,但並不妨礙彼此的合作。同樣,彼此的合作也並不是說必須雙方之間一點分歧都沒有。
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氣質,浪漫的法華人和謹慎的德華人之間,即便是在共同為歐盟拉套車的時候,也總會出現一些不那麼合拍的情景。而這種不合拍最近在馬克龍和默克爾之間出現的似乎是有點多了。
歐盟的兩架馬車英國脫歐不止是給歐盟在添麻煩,也極大的影響了整個歐盟的團結,而美國也一直在試圖瓦解歐盟。在這種情況下,德法兩個國家無疑就成了歐盟的兩大支柱,這兩大支柱能不能更好的相互依賴,相互團結,就基本上決定了整個歐盟的未來。
德國的老政治家默克爾和法國的政治新銳馬克龍無疑都是很明顯的看到了這一點的,前段時間他們在國際場合上相互支援,一唱一和,那配合的還是相當不錯的。
2018年11月5日,馬克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歐洲不能只依賴美國,而需要建立一直真正屬於自己的軍隊。沒有這樣的一支軍隊,就不能很好的維護歐洲人的利益。如果換一種說法,馬克龍的意思就是在說:北約軍隊只不過是美華人的武裝力量,維護的是美華人的利益——如果北約維護的是歐洲人的利益,那自然就沒有再建立一支歐洲軍隊的必要了。
馬克龍的意思表達的很明白,默克爾也就很明白的對馬克龍表達了自己的支援。8天之後的2018年11月13日,默克爾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總部就很明確地表示了她對馬克龍的支援。她說道:“一支共同的歐洲軍隊將向世界表明,歐洲國家再也不會發生戰爭了。”而對於這支歐洲軍隊和北約的關係,默克爾那時是這樣認為的:建立歐洲軍隊的提議和北約框架下的跨大西洋合作可以並行進行,歐洲軍隊也可以作為對北約的一個補充。“只有一個更強大的歐洲才能保衛歐洲!”
兩架馬車開始南轅北轍但時隔一年的時間,當馬克龍還在繼續為歐洲描繪著“歐洲夢”時,默克爾卻已經不再相信那個夢了。
2019年11月7日,馬克龍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採訪時,對美國領導的北約安全準則表達了他的懷疑態度。他表示:
“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是北約的‘腦死亡’。站在懸崖邊上的歐洲需要思考自己的戰略問題,否則歐洲各國將不再掌控我們自己的命運。”
當天,默克爾在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一起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對馬克龍的言論進行了相當不客氣的批評:
“法國總統已經找到相當激烈的言辭來表達他的觀點。但這不是我對北約合作狀況的看法。他的‘大膽言論’沒有必要, 即便北約的確有問題,我們也必須團結一致。”
時間正好是一年,當馬克龍還在試圖擺脫北約的控制,建立一個更加獨立的歐洲時,默克爾已經改弦更張,不再跟隨了。在這一年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馬克龍和默克爾從配合默契到相互拆臺,這真的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德法兩國的各自思維如果我們想在未來建立一個真正的多極世界,歐盟就必不可少。一個高度依賴美國的歐盟,和一個比較獨立的歐盟,是不一樣的。只要歐盟還躺在北約的懷抱裡,繼續尋求著美國和北約的安全保護,則歐盟就只能是美國單極世界的支持者,而永遠也變不成多極世界的參與者。
從法國這方面來說,在歷史上,法國就是遊離於北約之外的國家,儘管法國也是北約的創始成員國之一,但在1966年和2009年長達43年的時間裡,崇尚自由的法國並沒有參與到北約的戰略軍事規劃之中。也許,在經過短暫的“蜜月期”後,馬克龍又要重拾當年戴高樂的政治理念,再次和北約分道揚鑣了。而這次在自己擁有了歐盟的“加持”以後,再加上美英的極大衰落,對馬克龍來說,踢開北約,歐洲大陸從此獨自決定自己的命運的宏大構想也許並不是不能實現的。
而從德國方面來說,默克爾的身體狀況近半年來似乎是出現了極大的問題,幾次在外交場合,不是“顫抖”,就是摔跤,就算默克爾極力掩飾,但真實的情況一定比她的輕描淡寫要嚴重的多。就算默克爾打算執政到2021年,但這剩餘的兩年她能不能堅持下來,還真的很難說呢。同時,德國的政壇暗流湧動,變化莫測,這可能也加深了默克爾的憂慮感和一切求穩的想法。
簡單來說,就是默克爾正在面臨著自己健康跟不上和國內政治大動盪的雙重威脅。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年紀越來越是一個問題的默克爾和年紀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的馬克龍之間,由相互支援配合默契,到相互排斥不以為然,期間經歷了很多的政治風雨,世界的、歐洲的、兩個國家自己的。馬克龍應該是在政治風雨的洗禮下變得越來越成熟了,而默克爾卻在政治風雨的衝擊下變得似乎有點力不從心了。
目前,默克爾還在極力地支撐著自己,但她的心態恐怕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優雅和從容了。這樣來看,馬克龍的頭角崢嶸和默克爾日趨保守,加上法華人的浪漫和德華人的嚴謹,就讓他們之間很難再好好說話了。
結語——馬克龍仍在堅持他的理念,去年怎樣想的,今年他還是怎樣做。而默克爾卻來了一個180°的大轉彎,“勇敢地”自己否定了自己。這樣來看,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默克爾一邊:到底去年的你是對的呢,還是今年的你是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