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風一刻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同名的還有樂隊名稱以及電影名稱。

    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被應用到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特別是航海上。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有一個逐漸發展過程。成書年代略晚於《夢溪筆談》的《萍洲可談》中記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針的記載。文中指出,當時只在日月星辰見不到的時候才使用指南針,可見指南針剛開始使用時,使用還不熟練。二十幾年後,許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有類似的記載:“惟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到了元代,指南針一躍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儀器了。不論晝夜晴陰都用指南針導航了。而且還編制出使用羅盤導航,在不同航行地點指南針針位的連線圖,叫做“針路”。船行到某處,採用何針位方向,一路航線都一一標識明白,作為航行的依據。

    指南針的發明是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結果。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了磁的性質,並試圖更多地應用這些性質。傳說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時,有一宮門是用磁鐵製造的。如果刺客帶劍而過,立刻會被吸住,被衛兵當場捕獲。這樣的故事還很多,《晉書.馬隆傳》記載馬隆率兵西進甘、陝一帶,在敵人必經的狹窄道路兩旁,堆放磁石。穿著鐵甲的敵兵路過時,被牢牢吸住,不能動彈了。馬隆計程車兵穿犀甲,磁石對他們沒有什麼作用,可自由行動。敵人以為神兵,不戰而退。東漢的《異物志》記載了在南海諸島周圍有一些暗礁淺灘含有磁石,磁石經常把“以鐵葉錮之”的船吸住,使其難以脫身。

    魏晉南北朝時,中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已有了很多認識。就連當時的詩人曹植在矯志詩中也用了“磁石引鐵,於金不連。”的句子。可見他也瞭解磁石的性質。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提出了磁力測量的方法,他指出:優良磁石出產在南方,磁性很強,能吸引三、四根鐵針,使幾根針首尾相連掛在磁石上。磁性更強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鐵針,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陶弘景不僅提出了磁性有強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測量方法。這可能是世界上有關磁力測量的最早記載。 中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的研究和認識是指南針發明和發展的基礎。

    指南針在古代主要被堪輿家們用於相宅相墓,同時也被用於航海及其他。正是這後者對人類社會進步發揮了巨大作用,因而指南針才得以躋身於古代四大發明的行列。中國典籍記載指南針用於航海,始於宋代朱彧1119年寫的《萍洲可談》,書中寫道:“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之後,類似的文獻層出不窮,這表明在航海活動中,指南針普及得相當快。這一發明後來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對歐洲的航海業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序,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 2 # 彩風一刻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同名的還有樂隊名稱以及電影名稱。

    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被應用到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特別是航海上。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有一個逐漸發展過程。成書年代略晚於《夢溪筆談》的《萍洲可談》中記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針的記載。文中指出,當時只在日月星辰見不到的時候才使用指南針,可見指南針剛開始使用時,使用還不熟練。二十幾年後,許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有類似的記載:“惟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到了元代,指南針一躍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儀器了。不論晝夜晴陰都用指南針導航了。而且還編制出使用羅盤導航,在不同航行地點指南針針位的連線圖,叫做“針路”。船行到某處,採用何針位方向,一路航線都一一標識明白,作為航行的依據。

    指南針的發明是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結果。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了磁的性質,並試圖更多地應用這些性質。傳說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時,有一宮門是用磁鐵製造的。如果刺客帶劍而過,立刻會被吸住,被衛兵當場捕獲。這樣的故事還很多,《晉書.馬隆傳》記載馬隆率兵西進甘、陝一帶,在敵人必經的狹窄道路兩旁,堆放磁石。穿著鐵甲的敵兵路過時,被牢牢吸住,不能動彈了。馬隆計程車兵穿犀甲,磁石對他們沒有什麼作用,可自由行動。敵人以為神兵,不戰而退。東漢的《異物志》記載了在南海諸島周圍有一些暗礁淺灘含有磁石,磁石經常把“以鐵葉錮之”的船吸住,使其難以脫身。

    魏晉南北朝時,中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已有了很多認識。就連當時的詩人曹植在矯志詩中也用了“磁石引鐵,於金不連。”的句子。可見他也瞭解磁石的性質。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提出了磁力測量的方法,他指出:優良磁石出產在南方,磁性很強,能吸引三、四根鐵針,使幾根針首尾相連掛在磁石上。磁性更強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鐵針,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陶弘景不僅提出了磁性有強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測量方法。這可能是世界上有關磁力測量的最早記載。 中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的研究和認識是指南針發明和發展的基礎。

    指南針在古代主要被堪輿家們用於相宅相墓,同時也被用於航海及其他。正是這後者對人類社會進步發揮了巨大作用,因而指南針才得以躋身於古代四大發明的行列。中國典籍記載指南針用於航海,始於宋代朱彧1119年寫的《萍洲可談》,書中寫道:“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之後,類似的文獻層出不窮,這表明在航海活動中,指南針普及得相當快。這一發明後來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對歐洲的航海業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序,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實主義美術是怎樣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