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WK王者天下WK

    比較出名的是 嘉靖,萬曆年間的如: 夏言 楊繼盛 高拱 張居正 徐階 嚴嵩父子 李春芳 楊一清 張璁 楊慎 徐渭 武將如:戚繼光 胡宗憲 俞大猷

    還有 如明武宗時期的王守仁 明末 葉向高 孫承宗 孫元化 袁崇煥 祖大壽 等

  • 2 # 使用者3017387951926

    01

    章溢,龍泉(今浙江省龍泉市)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累官御史中丞、贊善大臣、太子贊善大夫。

    據說他生下來就聲若洪鐘,童年時期嶷然莊重,鄉井子弟慣有的那種輕佻,在他身上是看不到的。

    元至正十二年,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一股流寇從福建犯龍泉,章溢和兒子存仁一起到山中避亂。

    存仁沒藏好,被流寇所得。

    章溢心想,我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不然我就絕後了。

    於是他挺身而出,對流寇說,我兒年幼無知,我願代之。

    流寇素聞他的大名,正想重金求之,讓他當他們的軍師呢,如今不“勞”而獲,自然大喜過望。

    流寇馬上要他出主意,章溢正色道,你們也有父母妻子,何必做這種滅族之事呢!

    流寇大怒,把他綁在柱子上,用刀磨他的肋巴骨,邊磨邊說,不降者死!

    章溢冷笑一聲,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但我是不可能為不義屈服的!

    流寇更怒:你真的不怕死?

    章溢說:死有什麼可怕的,要殺就殺,要刮就刮,本人沒工夫跟你們囉嗦!

    流寇“怕”了,一直不敢加害。

    晚上,章溢設計騙過看守,尋機逃脫,逃到福建,朱元璋知道後,讓人帶著五匹帛去召他,起用為佐命勳臣。

    心中有義的人,命運不會差。

    02

    朱元璋曾專門召見大學士宋濂,問他哪個大臣好,哪個不好,宋濂回答說都不錯。

    怎麼可能都不錯,十個手指頭還不一般齊呢!

    朱元璋不死心,一再追問,宋濂想了想說,好的與臣相交,臣所以知道,不好的即使有,臣也不知道,因為臣沒有和不好的打過交道。

    自始至終,他沒有詆譭一個人。

    身在險惡的官場,誰沒有幾個仇家,即使沒有仇家,討厭之人總有一兩個吧,大老闆召見他,多好的報復機會啊,可他始終沒有對任何人趁機落井下石,這就是所謂的,人品擔當吧。

    03

    楊榮,福建建安(今建甌)人,建文二年進士,授翰林編修,歷官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

    明朝的9位好官:不是很有名,但我們應該要知道

    永樂二十二年,楊榮隨明成祖朱棣北征韃靼部阿魯臺。

    一天早上,大軍從凌霄峰出發,楊榮與學士胡廣、金幼孜結伴而行。

    到底是文人,行動緩慢的這幾人,走著走著就掉隊了,然後迷路了。

    朱棣見他們沒跟上,命宦官回去尋找。

    當時已是黃昏時分,宦官找到他們,見他們還在,就不管他們了,策馬飛馳而去。

    宦官走後,這幾個笨蛋,又在山谷中迷了路。

    又累又餓,金幼孜從馬上墜了下來,胡廣竟然不顧而去。

    楊榮翻身下馬,為他整理馬鞍、轡頭,然後扶他上馬,繼續前行。

    沒走幾步,金幼孜又從馬上掉了下來。

    和他一起墜馬的,還有馬鞍,而且摔在石頭上,摔裂了,沒用了。

    楊榮就把自己的馬讓給金幼孜,自己騎他那匹沒有馬鞍的馬。

    一個通宵過後,精疲力盡的他們,終於出了山,遠遠地看到了自己的隊伍,快馬加鞭,終於在中午時分,追上了中軍。

    朱棣大喜,慰問良久,對楊榮之義,讚不絕口,楊榮卻說,沒什麼沒什麼,僚友之分,應該的,應該的。

    朱棣說,難道胡廣不是僚友嗎,為毛他丟下你們不管,自己走了?

    楊榮所做的這件事,確實不大,做起來並不難,可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

    能夠區分君子與小人的,往往是看起來一些不起眼的小事。

    04

    曹鼐,北直隸寧晉(今河北寧晉)人,明初名臣,曾任內閣首輔,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

    任江西泰和縣典史的時候,捕盜時獲一女子,漂亮得不得了,曹鼐大為心動。

    但他心裡清楚,他不能做這種事情,因為他有自己做人的底線。

    為了熄滅心中的慾火,他在紙上寫“曹鼐不可”四字,寫了用火燒掉,燒了又寫,然後又燒掉,反覆幾十次。

    就這樣折騰了一個晚上,他始終沒碰那女子一下——終夕竟不及亂。

    給自己設定底線很容易,但能始終堅守底線不逾越的,世上能有幾人?

    05

    商輅,浙江淳安人,明朝中期名臣,曾任內閣首輔,累官至少保、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

    商輅為人剛正不阿、寬厚有容,臨事果決,時人稱“我朝賢佐,商公第一”,然而“奪門之變”後,他卻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才再度入閣。

    商輅晚年力請辭官,以少保致仕。

    商輅致仕後,大臣劉吉見其子孫多賢,感慨地說,在下與您共事多年,不曾見您筆下妄殺一人,所以您的子孫才能這樣啊。

    商輅說,不是我沒有妄殺一人,實不敢使朝廷妄殺一人。

    所謂好官,並非“管”好自己就行了。

    明朝的9位好官:不是很有名,但我們應該要知道

    06

    羅倫,江西吉安人,家貧好學,成化二年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後來因病辭歸,隱於金牛山,開門教學。

    想和他交朋友,那可不容易,因為他為人有“潔癖”,不視惡色,不聽惡聲,不穿惡衣,不吃惡食。

    對人子,他開口講孝,閉口也講孝,對人臣,他開口講忠,閉口也講忠,對當官的,開口講的是民間疾苦,閉口講的,也是民間疾苦。

    見了好人,愛之若麒麟鳳凰,見了惡人,厭惡如同見了貪婪的大豬、殘暴的長蛇,見了飢寒凍餒之人,傾家賑之也在所不惜。

    總而言之,凡是好事他都要去做,人們對他有什麼樣的評價,事之成敗利鈍,己之死生禍福,他一概不顧。

    他所交的,也都是豪傑之士,那些人都說,先生的為人,簡直如同青天白日。

    所謂“完人”,大概就是這樣兒的吧。

    07

    劉鉉,江蘇蘇州人,永樂中以善書徵入翰林,後來中鄉試,擢少詹事,贈禮部侍郎。

    劉鉉生活節儉,工資花不完,就把剩餘的工資,分給宗族,還把家裡的小米等糧食,拿出來接濟貧困的故舊,缺錢的僚友去世了,他還為其操辦後事。

    他還收養孤兒,撫養他們,教他們學文化,那些孤兒當中,後來有人當了大官。

    他手下有個病吏,孤苦無依,他很可憐他,就讓他住到家裡來。

    那人得的是傳染病,把他家人都傳染了,有人勸他打發走,他沒聽,而是積極為病人求醫問藥,後來,那人和他家人的病,都治好了。

    一個人混好並不難,難的是,混好後能像Sunny一樣“普照眾生”。

    08

    明代宗時期,一位叫楊公翥的官員,有很高的德行。

    住在京師時,他的坐騎是一頭驢。

    鄰居是一個老頭,老來得子,孩子聽不得驢叫,驢一叫,就嚇得哇哇大哭,楊公翥就把驢賣了,改為徒步。

    有一年下了很久的雨,鄰居為了排水,就在牆上挖了個洞,水流到他家,把他家淹了。

    家人想找鄰居討說法,楊公翥說,下雨的時候少,天晴的時候多,天晴的時候,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找他幹什麼呢?

    金水河橋建成後,朝廷徵召德行高尚者試涉,大臣們第一個推薦的,就是他。

    公道自在人心,人心自有公道。

    明朝的9位好官:不是很有名,但我們應該要知道

    09

    陳獻章,廣東新會人,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曾在國子監讀書,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

    有一年,陳獻章從京師回老家,與族弟乘同一艘船。

    船到廣東陽江時遇到強盜,強盜乘著小艇,攔截了他們的船,將其族弟等人的財物,劫掠而去。

    陳獻章住在船尾,強盜大概沒看到他,他朝強盜大喊,我的行李很值錢,你們把我的行李拿走,把其他人的行李,還給他們吧!

    強盜問他是什麼人,他說他叫陳獻章,強盜愣了一下,隨即舉手作禮,說,原來是陳先生,我小人不知,驚動了君子,請不要見怪,舟中之人,都是先生之友,我們怎麼能要他們的財物!

    強盜說完,盡還財物於舟,乘小艇離去。

    好的德行,就是金字招牌。

  • 3 # 使用者1477422223843

    其實要說到最著名的相國的話,在中國應該是于謙。不因為別的,因為中國的教育體系中於謙的故事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宣傳物件。從挽救明王朝於大廈將傾之際到最後含冤而死。從語文課的《石灰吟》到歷史課,我想只要在大陸上過系統教育的人都應該對於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要說到政績的話,應該還是張居正。並不是說于謙和孫承宗不出色,而是于謙和孫承宗並不具備張居正的條件。于謙做宰相的時間不長,而且處於一種政治漩渦風起雲湧的時刻,最後還在政治鬥爭中失去了性命,即使他是一位治國的良相,也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施展他的才能。孫承宗也是一樣,孫承宗的有名和主要的事蹟也都是出現在關於抗擊滿清的忠君愛國的事蹟上,關於他如何施政治國的記載其實並不是太多。他們兩位都是處於在內憂外患的時候,挺身而出,事蹟英烈的那種,但實際上,他們本身掌握有的權利並不是太大,受到各個方面的掣肘。

    而張居正不同,張居正比之其他兩位最大的一個優勢是在於,他是一位真正的手握重權的權相而且還在這個位置上呆了很多年。明神宗小的時候,軍國大事一概都由張居正決定。稱之為“太上皇”都不為過。所以他做出的改革,想推行的新政,可以很好的上行下達,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獲得生機。但張居正也正是因為這種大權獨攬的做法,才觸怒了神宗,最終落得身後悽慘的下場。

    所以,要說政績,那必然是張居正無疑。但要說到評價,那就見仁見智了。無人毀謗是庸才。每一個知名的歷史人物的背後,都是多面的。

  • 4 # XYP132

    張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漢族,幼名張白圭。明代湖廣江陵(今屬湖北省荊州市)人,時人又稱張江陵。明朝名相。他機巧善謀,治世有方:創考成法,整頓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條鞭法”,治黃整淮,修整邊防,功在社稷,垂名後世。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時宰相”之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聯4》滅霸出場不到5分鐘就被滅,為何實力削弱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