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菊花使者林國樂醫生

    癌症基因篩查發現某癌症為高風險,會一定得這個癌症嗎?答案是不一定的。

    說到癌症基因篩查,不能不提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朱莉透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是BRCA突變基因的攜帶者,提示她有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風險。於是,她在2013年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術,在2015年又接受了預防性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術來減少自己的癌症風險。

    我們不得不佩服朱莉勇敢的決定,但是我們也需要對這一事件進行客觀的解讀。其實,無論基因檢測還是預防性的手術,這些控制癌症風險的措施雖然有效,但並不適合所有人。

    相信朱莉這一特殊的個案是經過了相關專家基於她個人、家族史的慎重評估,她自己也在手術的利弊和相應的風險的天平上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但是,每個人的情況很不相同。

    其實,到目前為止,基因檢測的意義也只是大概齊提示你癌症風險高不高,具體在哪裡,好提前去預防,並非一定得癌症。這就好比我們在高速路上開車,經常會遇到一些指示牌:事故多發路段,請謹慎駕駛。而基因檢測就是告訴你你的癌症高發路段在哪裡,請做好預防工作,爭取安全透過,但並非在這裡你一定會發生事故。

    就拿朱莉檢測的BRCA基因為例。BRCA基因突變確實與乳腺癌和卵巢癌密切相關。但是,大部分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病例是散發型的,只有不到10%的乳腺癌和不到15%卵巢癌是呈現家族遺傳性的。普通人大可不必為了遠房親戚中出現一個癌症患者而驚慌失色。雖說BRCA突變基因攜帶者發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增加,然而這並不代表有了這個基因突變就一定會得癌。研究表明,有BCRA1基因突變的人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是55~65%(的確很高),但攜帶者還有約40%左右的可能性不會發病。

    基因檢測確實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一些癌症的高危人群,但它只是癌症風險評估和預防的一個方面,而且這些基因突變在人群中出現的頻率並不高,在不同種族之間也存在差異。因此,癌症基因篩查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常規接受這樣的檢測。在檢測之前,首先要了解種族、既往腫瘤病史、家族中近親患有某種癌症的病史,對這些資訊進行綜合分析,然後才能確定哪些人真正需要檢測。

    癌症基因篩查不能提供一個絕對的癌症風險的結論。陽性的結果不代表一定會發生癌症,更無法說明什麼時候癌症會發生。檢測結果如果是陰性的,也不代表就高枕無憂了,如果從此對生活方式放棄自律,好的生活習慣也不堅持了,體檢也不重視了,日後也有可能因為後天的因素而罹患癌症。

  • 2 # 基因與健康

    癌症是一種復雜性疾病,由易感基因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兩者缺一不可

    癌症基因檢測發現某癌為高風險,表明攜帶有較多的癌易感基因。但如果僅有易感基因,癌是不能形成的,必須有外在因素即環境因素加入才可導致癌形成。

    例如肺癌易感基因主要是代謝酶基因。大多數的化學致癌物在體內需要生物轉化過程啟用或解毒。處於代謝中心地位的細胞色素P450家族可將前致癌物活化為終致癌物。CYP酶家族中有CYP1A1、CYP2A6、CYP2D6、GYP2E1等多型,它們是肺癌重要的遺傳易感性因素。CYP1A1編碼的芳烴羥化酶主要啟用菸草中以苯並芘為主要代表的多環芳烴類化合物谷胱甘肽-S-轉移酶為細胞內II型解毒,能催化外源性化合物和內源性活性氧自由基與谷胱甘肽結合,形成水溶性化合物排出體外。谷胱甘肽-S-轉移酶分為功能缺陷型功能型缺陷型導致機體解毒能力下降。王德全等研究發現,吸菸且GSTM1缺陷者發生肺癌的危險性大大增加,提示這兩者的聯合作用會明顯增加肺癌發生的風險。

    DNA修復基因也是肺癌易感基因菸草燃燒釋放煙霧中的致癌物進入體內後,可經代謝活化而損傷DNA。DNA修復基因在修復損傷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DNA修復能力存在個體遺傳多型性,修復能力低下與癌症風險增高有關

    如果某人不幸先天攜帶有上述肺癌易感基因,不要害怕,只要不吸菸,杜絕外界環境因素的介入,患肺癌的機會會大大降低。

    另外,一些癌症是遺傳性的,呈現家族聚集,主要是因為個體出生時即帶有某種抑癌基因突變,這樣的個體很容易發生第二次突變,從而患癌。例如遺傳性乳腺癌是因為BRCA1和BRCA2基因突。通常只有一個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不會患癌,只有兩個複製突變細胞才惡性轉化。所以如果基因篩查發現有一個基因突變,患癌的風險會升高,但不是說一定會患,因為只要第二個複製不突變,就不會得癌。那麼怎樣才能讓第二個複製不突變呢?我們知道基因突變多是由環境因素導致的,所以只要規避環境有害因素,就會降低基因突變風險

  • 3 # 醫患家

    要明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基因篩查或者基因檢測。基因檢測在人的染色體、基因或蛋白質中尋找特定的遺傳突變。有害的突變可能會增加人罹患癌症等疾病的機會或風險。腫瘤的發生受到遺傳背景(基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總體而言,遺傳突變被認為在約5至10%的癌症中起作用。基因檢測是在體液或組織樣本進行的,通常是血液。

    目前被評估認為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的基因有:BRCA1、BRCA2(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和男性前列腺癌、胰腺癌)、TP53(乳腺癌、軟組織肉瘤、骨肉瘤、白血病)、PTEN(乳腺癌、甲狀腺癌、子宮內膜癌)MSH2、MLH1、MSH6、PMS2、EPCAM(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腎盂癌、胰腺癌、小腸癌、肝膽道癌、胃癌、腦腫瘤和乳腺癌)、APC(結直腸癌、結腸息肉)、RB1(視網膜癌、松果體瘤、骨肉瘤)、MEN1(胰腺癌)、RET(甲狀腺癌)、VHL(腎癌)。

    什麼樣的人應該考慮腫瘤基因檢測呢?有個人或家族病史提示遺傳性腫瘤風險;測試結果明確,可以充分解釋;有助指導未來的醫療保健。

    腫瘤基因檢測的意義在於以下三點:第一,基因檢測結果陽性預示可能有遺傳性腫瘤、未來發展為某些腫瘤的風險增加、基因可能來自父親或者母親並可能增加受檢者孩子的患病風險;類似於遺傳諮詢,基因檢測的結果是否意味著腫瘤的存在,必須依賴於進一步的實驗室、影像學測試及臨床分析。第二,在年輕時查出腫瘤的高危基因,也提供了以下可能:透過藥物或透過手術切除“高危”組織來降低風險;改變個人行為(如戒菸、多鍛鍊、吃更健康的飲食)來降低風險;產前基因檢查可能會影響是否繼續懷孕的決定。植入前測試可以指導醫生決定將哪一個胚胎進行子宮植入。第三,腫瘤基因檢測和分型,還可以影響其治療方式。目前,許多腫瘤治療的靶向藥物需要明確的基因檢測結果。

    那麼,攜帶有腫瘤易感突變的人總是得癌症嗎?不,即使受檢者存在腫瘤易感突變,也不一定意味著會患上癌症。還有其他因素影響這些易感突變的表現。一個因素是遺傳模式,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X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腫瘤易感突變屬於隱性遺傳,則通常不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然而,他們可以將改變的基因傳遞給孩子。除此以外,有些腫瘤易感突變只在一部分人群中發生影響,類似於這些基因“在表達能力上有所不同”。於是,是否發病、疾病的嚴重程度都可能因人而異。

  • 4 # 腫瘤專科醫生

    現如今,所謂的基因檢測遍地開花,不只是用於指導癌症治療,也被宣傳用於癌症篩查,也就是癌症風險篩查。這種檢測靠譜嗎?基因檢測提示某癌症為高風險,一定會得這種癌症嗎?

    癌症領域,基因檢測的主要應用還是在指導靶向和免疫治療的選擇,以及復發風險預後判斷,對某些遺傳相關的癌症風險檢測也有一定的價值,但後者被宣傳誇大了,有濫用之趨勢,需要警惕。

    基因檢測提示某癌症為高風險,一定會得這種癌症嗎?當然不是!是否癌症高風險人群,有兩類人群:一類環境因素高危人群,比如吸菸者為肺癌高危人群,酗酒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為肝癌高危人群,高危型HPV感染者為宮頸癌高危人群。另一類就是遺傳相關的高危人群,這個需要透過問診,瞭解家族患癌情況,並藉助於基因檢測來進行綜合判斷。但並不是說,基因檢測提示為某癌症的高風險,將來就一定會得癌症,只能說將來得癌症的風險比一般人可能更高,需要更重視。當然,某些基因的攜帶者,可能將來患某種癌症的風險非常高,比如,美國著名女影星安吉麗娜•朱莉攜帶有一個“缺陷”基因BRCA1,她將來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較高,為了降低這種風險,她進行了雙側乳腺切除手術,她得乳腺癌的可能性也從87%下降到5%,後來她又進行了預防性卵巢輸卵管切除術。

    當然,預防性手術還是比較極端的,可以做為一種極高風險時的備選,但一般不推薦這樣做。遺傳性高風險者,一方面要盡力減少或避免環境致癌因素,包括遠離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另一方面要做好早診篩查,而預防性的手術僅有極個別情況下視情況而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對待男生表現出哪些態度時,證明男生想追她已經沒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