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號文創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巴黎的幾大沙龍中展出,並多次獲獎,這不僅提高了他的藝術聲望,還為他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併成為拿破崙三世及其皇后歐仁妮的御用畫師。

    布格羅接受了嚴格的學院派古典主義教育,並自然而然地轉化成個人的創作風格。他在羅馬畫院學習繪畫期間,得以看到義大利的古典精品,並瞭解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而這正是他多年來一直渴望看到的。布格羅藝術道路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作品中努力將熟記於心的古典繪畫規範和透視學與自己的實地觀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善於抓住日常生活及戲劇的場景,塑造不失尊嚴的普通民眾形象,表現了他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內心的不安。1871年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給社會帶來的戰亂以及法華人高漲的愛國熱情,讓布格羅感同身受,並透過《農婦》這樣的作品把它展示出來。

  • 2 # 詩詞與美文欣賞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紀中後期法國學院派的代表人物,生前集多種榮耀於一身,死後卻多受詆譭,藝術地位急劇下降,甚至被從19世紀歐洲美術史上剔除。直到1984年巴黎大皇宮舉辦了布格羅大型回顧展,其嫻熟的技巧和唯美的畫面為法國乃至全世界所震驚。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段被人為遮蔽的歷史,開始客觀研究布格羅和其他學院派畫家留給人類的藝術寶藏。

    布格羅於1825年出生在法國西部海邊的拉羅謝爾,從小就頗具藝術稟賦。1846年,年輕的布格羅入法朗索瓦·愛德華·皮特(Françoise edward Picot)繪畫工作室學習,同年,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巴黎國家高等美術學院,在那裡接受了學院派系統的繪畫訓練。1850年,獲得夢寐以求的羅馬大獎,得到了去羅馬學習4年的機會,學習觀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優秀作品,奠定了他日後以古典藝術為標準的創作風格。1854年,他回到巴黎,先後獲得多項官方大獎,聲譽和影響力如日中天。1856年,與瑪麗·內利蒙夏布隆(Marie-Nelly Monchablon)結婚,1868年已是3個孩子的父親。幸福的天倫之樂,讓他創作了大量描繪母愛的作品。然而幸福總是那麼短暫,1872年他先後失去了愛妻和3個孩子,這種非常人能接受的打擊使布格羅一度消極到了極點,生與死成為他追問的難題,表現在藝術上就是作品主題走向了更宗教化和哲理化。1896年,71歲的布格羅和他的學生,美國肖像畫家——伊麗莎白·珍妮·加德納(Elizabeth Jane Gardner,1837-1922)結婚。1905年春天,80歲的布格羅心臟病復發,幾個月後這位一生追求完美與理想化的法國藝術巨匠與世長辭。

    布格羅的繪畫恪守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傳統藝術,他崇尚拉斐爾,深受拉斐爾筆下柔美女性形象的影響,同時研究安格爾對線條的運用,承襲了文藝復興以來的古典主義,創作出了無數精彩、唯美、典雅的藝術作品。作品《天使之歌》描繪3個天使為睡夢中的聖母子演奏音樂的場景。這應該是傳統的聖經題材,但布格羅的作品有著其截然不同的風格特徵,其運用學院派的造型特徵讓聖母子和天使從未如此真實地呈現。他們如同人世間確實存在一般,或可以說這如同相機拍到的真實場景。3個天使的塑造真實可信,柔美婀娜的姿態相互呼應,纖細的手指在琴絃上撫動,彷彿一首空靈優雅的美妙音樂緩緩地奏出,如春風般撫慰著聖母子的夢,也讓欣賞者陶醉在這美輪美奐之中。聖母子一定做著甜美的夢,因為他們表情是那麼地祥和與舒然。聖母的裙裾是典型的布格羅慣用的藍色,深沉而又神秘,白色的頭巾與天使衣裙和翅膀一樣的聖潔。畫面採用圓形的構圖,前面兩個天使深情地注視著聖母子,把左右兩個半圓結合在一起,聖母坐在古希臘的柱頭上,也體現出布格羅對古典主義的熱愛與崇尚。

    布格羅是位多產的畫家,一生創作了826張作品,對於以嚴格的古典寫實手法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來說,可謂數量驚人。其藝術作品主要有三類題材,一是嚴肅的歷史、宗教、神話題材,二是溫柔安靜的女人體,三是樸素唯美的鄉村人物,對於這些不同的題材,布格羅都以無可挑剔的技法和造型手段,傳達一種永恆高貴的美。但他從未真正地涉足針砭時弊、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也正因為他對題材的這種選擇,他被現代藝術的追隨者們抨擊為“假古典主義的色情藝術”。

    在19世紀的法國,繪畫革命風起雲湧,各種流派迭出不窮,布格羅卻依然堅守著“學院派”的規則,謹守著古典主義的傳統,竭力維護著自己的官方地位和身份,而終其一生。歌德說,在時間的繪畫長廊中,一度不朽的東西,將來總會再次受到人們的重新溫習。今天,人們已經開始重新關注最為直觀的藝術——“美”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對於布格羅這樣只潛心於創作“美”的畫家,人們開始給予客觀的審視。

    1850年,學院舉辦以"歷史和神話"為主題的繪畫創作,布格羅的油畫作品《芝諾比亞在阿拉克斯河邊被牧羊人發現》"Zenobia Found by Shepherds on the Banks of the Araxe"獲得羅馬大獎的獎學金Prix de Rome(一個美術獎項),4000法郎的獎金加上La Rochelle拉羅謝爾市的600法郎補助他與其他羅馬大獎獲獎者到羅馬的Villa Medici (美第奇別墅,法蘭西學院的義大利所在地) 留學進修四年,這使他得到了更正規系統的繪畫訓練,在那裡布格羅有機會接觸並研究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大師的原始名作。同時布格羅也廣泛遊歷了義大利的許多城市和農村,這段時期的經歷奠基了他日後的風格與主題。

    他成功的名言是:我經常告訴我的學生們,人們必須尋求美和真,必須使作品達到極致。只存在一種畫,就是能把毫無瑕疵的美和完善呈現到人們眼前的畫,如同委羅內塞和提香的作品一樣。

    從整體上來說,在完美的和諧中,一個天生的藝術家必須具備特別自然的本性,對視覺形態和色彩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和自發的衝動。如果一個人缺乏這樣的感覺,他就不是藝術家,並且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朝著繪畫這種方向努力對於他來說就等於在浪費他自己的時間。而這種特殊的感覺和能力是透過研究、觀察和實踐才能獲得的;它可以透過不斷的工作而得到改善,但是藝術的天分終究還是一個人天生所固有的。首先,一個人必須全身心地熱愛自然,花一些時間去學習研究和讚美它。一切事物都來源於自然,包括植物,樹葉,草葉等都可以是無限和豐富的凝思主題,對於藝術家來說,即使是漂浮在天空的雲彩也有它獨特的形態,這種靈感幫助他思考,給予他快樂。"--阿道夫·威廉·布格羅

    布格羅的繪畫,從早期較為嚴肅和憂鬱的大型宗教歷史場面,逐漸轉向輕鬆明亮,人物較少,更具世俗性的內容,如母與子、牧羊女、農婦、浴女和小孩等,作於1851年的《兄弟之愛》Fraternal Love (1851) 即是這一轉變的開始,他並且不斷地重複了那個母性主題。

    那些充滿了濃厚的鄉村風味和田園情調的畫面中,在樹林、田野或牧場的背景上,穿著白色的襯衫,單色的罩衣,帶著花的或格子圖案的方形披巾,赤著腳的農村姑娘,就"好像神話中的公主,由魔杖變為鄉下人後成為他畫面中的模特兒"。那些穿著義大利地方服飾,像公主和天使般的婦女和小孩的形體,雖然被美化和理想化了,但仍然還是顯得十分真實和世俗化。

    也許就是這種把宗教內容世俗化,把農婦美化和理想化的處理手法,溫馨嫵媚,略帶一絲淡淡哀愁的氣氛和情調,精緻細膩的畫風和完美無瑕的技巧與當時觀眾的趣味十分一致,使他的畫深受英國,尤其是美華人的青睞。然而,就是這種過於完美,"機械"和"光滑"的畫風,加上與當時時髦的現代藝術在趣味上的格格不入,不免使他成為激進的印象主義派畫家、現代藝術家和評論家攻擊嘲笑的物件,作為一個傳統藝術的衛道士,保守的學院派的"首領"和所謂"平庸輩中的大師",布格羅勢必成為現代藝術的犧牲品。

    但是可幸的是,歷史最終仍然還是對布格羅及其作品的藝術價值作出了某種相對比較客觀和公正的評價,許多博物館重新把他的畫從儲藏室裡拿出來公開展覽,他的繪畫作品被複制,印成畫冊、明信片、掛曆、書籍的封面乃至商店的購物袋,阿道夫·威廉·布格羅(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再度成為最受大眾歡迎的19世紀畫家之一。人們在他的畫面中,可以看到某種訴諸於感官和理性,遠離當代生活的永恆的美麗。

    "布格羅的藝術是個極好的範例,"--弗里昂納·E·威斯曼Fronia E. Wissman在她的專著"Bouguereau"《布格羅》中說,"它反映了藝術家的期望,與那些職業藝術評論家和因喜歡而購買藝術品的人的反應之間,自始至終存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把神話故事納入奇幻的選題,奇幻的疆界將可以延伸至更深隧的時代,也更能表現出一脈相承的悠遠歷史;或許也可以觀察西洋藝術發展對於奇幻畫作的影響。

  • 3 # 畫淘淘書畫藝術

    我是畫淘淘書畫我來回答

    西方的油畫講究寫實,用油墨堆積而成。要求畫的越像越好,連頭髮絲都要根根看得見。衣服上的毛線都能看到細緻入微方為最上品。配圖如下:

    由於這種畫細緻入微,畫這樣子一幅需要花很長時間,短則兩三個月,長則三五年時間。可以說是非常的複雜,這樣的作品一個畫家一輩子也畫不出很多。

    油畫普遍看起來厚重,層次感比較強。因此畫一幅好的油畫非常的難得。

  • 4 # 心有靈犀2019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會碰到一些美麗溫馨,充滿生活情趣的生活場景,就看誰能注意或捕捉到這樣的畫面,並用繪畫藝術的的形式表現出來,這點讓法國學院派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做到了。

    他的作品在巴黎的幾大沙龍中展出,並多次獲獎,不僅提高了他的藝術聲望,還為他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併成為拿破崙三世及其皇后歐仁妮的御用畫師。

    1825年出生於法國拉羅謝爾的威廉·布格羅,他筆下的女性活色生香、嫵媚至極,他筆下的兒童天真純潔、可愛至極。在閱覽他一張張充滿靈動有生氣的孩童畫面時,以及觀賞他鄉間叢林的女神,仙女,婦女和農村姑娘等恬美的人物時。

    那閃耀生命力的眼神、優雅的姿勢及夢幻式的畫面,以及精緻細膩的畫風和完美無瑕的技巧,令我深深地沉醉了!給我帶來了戶外的春光明媚,以及Sunny般的心情,跟隨著他的畫面,漫步在鄉間的樹林中!

    布格羅認為,藝術作品就應該歌頌勞苦大眾,表現他們的高傲與尊嚴,又能讓人們看到他們內心的純淨美。他一生堅持完美,他的名言是,必須尋求美和真,必須使畫作達到極致,把毫無瑕疵的美呈現到人們面前!心有靈犀願意和他的畫作一起,在塵世間共同尋覓真善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王杯和西甲冠軍已拿下,對於巴薩和梅西來說,這是一個成功的賽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