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鳶飛九天2018
-
2 # 1啊米豆腐1
到了宋代,遼金元的騎兵戰術已經非常成熟完美,歐洲步兵方陣整體上來說不如宋朝步兵方陣,宋朝方陣體系更完整,弓弩遠強於歐洲,更能對抗騎兵的騷擾。蒙古騎兵是依靠速度優勢從戰術上拖垮歐洲重甲方陣,騎兵正面衝擊重甲兵方陣是純粹找死,自己古有列陣不戰的說法。蒙古騎兵的基本戰術是,以輕騎不斷迂迴包抄騷擾重甲方陣側翼,由於步兵機動性不足,久而久之會造成陣型上的鬆散,再伺機衝擊陣型上的缺口,一旦陣型被撕開,重甲步兵就只有挨宰的份了。蒙古騎兵對付歐洲重甲兵一般都是非常有耐心的,沒有機會幾天幾夜的耗著
-
3 # 這些歷史要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大迂迴戰略!
蒙古兵學中的大迂迴戰略,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在長期的征戰中所形成的作戰韜略之一。這套戰術其實也是蒙古人與生俱來的,從狩獵中領悟的一種獨門戰術。
其運用時,於交戰前事先派出遊騎全面偵察敵情、地形,蒙古軍隊主力再憑藉騎兵的持久耐力和快速機動能力,經常越過人們難以想象的大漠、險灘、雪谷、荒原,出其不意地向敵人的深遠縱深大膽穿插、分割,並與下面進攻部隊相配合,四面包圍敵人,迫使對方迅速瓦解。
蒙古軍隊的這種大迂迴戰略能以迂為直,避實擊虛,在擴大戰爭空間的同時,能極大限度的節省兵力和輜重,加快戰爭的程序。
而歐洲的重甲兵方陣,雖然防禦力很強,但是機動性卻很差,因此很容易被蒙古騎兵極強的機動性給包抄,最終被其瓦解和衝散。
再有,蒙古騎兵都是天生狩獵高手,騎射技能相當高超。而更要命的是,蒙古弓的殺傷力是很可怕的,它是當時射程最遠,殺傷力最大的組合式弓。因此,當年蒙古弓騎兵,不僅具有極強的機動性,更具有可怕的破壞力。
因此,即便是歐洲的重甲兵方陣,碰到如此強大且戰術先進的蒙古軍隊,基本都是一場屠殺。
-
4 # Renai55ance
戰略上的前面的答案說的很完整了,我補充一個裝備上的
很多人,包括題主恐怕沒弄清歐洲重甲兵的具體情況吧,題主說的重甲兵方陣在蒙古西征的時候並不存在,那時候都是騎士老爺鹹魚突刺的時候,莽就完事兒了。波蘭老爺就是莽的時候被蒙古人風箏殘了被反推一波的。而當時雙方的裝備如何,大多數人是這麼想的:
歐洲老爺(其實這是15世紀的裝備)蒙古屌絲實際上反過來的:
真實歐洲老爺(這才是13世紀的騎士,鎖甲+皮甲+罩袍)真實蒙古屌絲(全身札甲,馬也有份)當時蒙古普遍裝備札甲,而且覆甲率遠高於歐洲老爺,札甲的防護效能高於當時的鎖甲+皮甲的搭配。裝備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了雙方的軍事差距,而當時的鎖甲並不能有效防禦弓箭,皮甲也僅僅保護軀幹,於是在蒙古人的弓箭面前歐洲老爺就是被風箏的物件,最後蒙古人看風箏的差不多了,直接反推一波,歐洲老爺就全軍覆沒了。 -
5 # 史話海說
首先遠征歐洲的不是元朝,是由窩闊臺汗發起的長子遠征,從1235年至1242年,而元朝是在1271年建立,此時遠征已結束近30年了。
首先我們重新介紹一下蒙古騎兵,一般我們認為善於騎射的蒙古騎兵應該是這樣子的:
上圖為不著甲的蒙古弓騎兵,也就是我們印象中最擅長“放風箏”的輕騎兵,這一兵種在蒙古軍隊中當然存在,但隨著蒙古的數次西征,在資源豐富與技術引進的基礎上,很快便有了下圖這樣的蒙古騎兵:
更多時候蒙古騎兵是著甲的,而且不僅僅只有騎射一種戰鬥方式,針對敵人特點的不同,蒙古騎兵近身馬上格鬥已經成為主要作戰方式。而像重甲強兵的重騎兵在蒙古部隊中佔比最高也曾達到四成。
蒙古軍隊與歐洲軍隊實質性接觸就是發生於前面提到的第二次蒙古西征,也稱長子西征。其中有兩場戰役將蒙古騎兵的特點以及戰術表現得淋漓盡至。
在遠征前期,蒙古騎兵幾乎是追著歐洲聯軍的軍報在前進,當駐紮於布達佩斯的聯軍接到蒙古軍隊的訊息時,蒙古鐵騎已經到達了城外30公里處。這種令人震驚的超強戰略機動性是由蒙古軍隊一人多馬的體制帶來的。
1241年4月9日,蒙古騎兵與波蘭的西里西亞公爵亨利率領的20000多軍隊遭遇。亨利的軍隊大約有一萬人是騎兵,而且組成複雜。蒙古人先是用輕騎兵陣前誘敵,亨利將自己的騎兵分為三部分,中央騎兵直插蒙古中軍,兩翼掩護部隊則稍拖後。蒙古輕騎兵與亨利的中央騎兵稍作接觸後便向兩翼撤退,而壓軸上場的則是蒙古的重騎兵,向亨利的騎兵集團迎面撞去,與此同時,蒙古軍預伏在戰場兩翼的騎兵部隊開始包抄合圍,並在亨利的騎兵背後施放煙火,以遮閉後方步兵的視線。在箭雨的洗禮以及重騎兵的衝擊這下,歐洲聯軍傷亡慘重。少量突出重圍逃竄,而戰場外的步兵也很快潰散,在逃亡被幾被全殲。
蒙古騎兵大破歐洲聯軍
雷格尼茲戰役是非常典型的蒙古式戰術,其實也被很多遊牧民族軍隊採用,即誘敵圍殲。
1241年4月,中路蒙軍在布達佩斯與聯軍主力遭遇。經過一誘敵與周旋,雙方最終在紹約河隔河對峙。雙方的兵力對比大概是100000對70000,蒙古軍處於劣勢。戰役中,蒙古軍對河上的一座石橋發支了佯攻,以掩護已經先期渡河的主力部隊向戰場機動。蒙軍的佯攻有效地調動了聯軍部隊,他們脫離了營地並全力投入石橋爭奪戰。蒙軍主力完成機動後對聯軍形成了包圍,最終採用圍三闕一的戰術在追擊中將艱難突圍的敵人全殲。
紹約河石橋爭奪戰這一戰中,蒙古軍隊也表現出了極強的戰役級別戰場機動能力,這同樣是由於馬多。
組合上面兩場戰役,我們大體可以得出結論:蒙古軍隊能夠戰勝歐洲聯軍,第一靠戰鬥力強悍,騎射騎戰雙一流;第二靠恐怖的機動性,無論戰略的還是戰役的;第三,有效的戰術,比如誘敵圍殲,比如戰場大迂迴戰術。
-
6 # 火器工坊
首先,元朝的騎兵壓根就沒和歐洲軍隊打過仗,大家一定清楚的分開蒙古帝國和大元帝國,這是從政體上截然不同的兩個帝國。
大蒙古國是一個部落聯合帝國,它的權力中樞是蒙古汗帳,大汗具有領導權,但是很多事情還是要看其他部落首領的意思。
而大元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中華帝國,政治上,蒙古的大汗已經是中國的皇帝,官員體制的安排完全仿照金國的中央體制來建設。也正是因為大元脫離了蒙古體制變成了中國,才失去了蒙古共主的地位。
那麼和歐洲軍隊對抗過得蒙古人是哪一支呢?就是在東歐平原上建立了欽察汗國的拔都。
事實上在蒙古西征過程中,拔都的人馬是最輕鬆的一支了。
在西亞,旭烈兀的人馬碰上了難對付的突厥人和馬穆魯克,而且還面臨著十字軍的威脅。
但是在東歐,蒙古人可以說是無人可當。
原因除了蒙古人打仗太牛逼以外,也是因為當時東歐人實在太垃圾。
根據現在史學家的考核,波蘭、日耳曼、條頓騎士團聯軍充其量只有3萬人。而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的軍隊也沒有十萬之眾。
因為當時匈牙利國王並不得貴族人心,因此貴族們對國王幾乎沒什麼軍事支援。最後只有庫蠻人派遣了4萬人參戰。加上貝拉四世本來的人馬,一共也就5-6萬人,而且以步兵為主。
當時的歐洲步兵,多是臨時徵召的農夫,頂天也就穿個布甲,能有個頭盔都是高階裝備,所以在對抗蒙古人的軍隊中,或許有重步兵,但是並不存在重步兵方陣一說。
此外蒙古大軍在擊敗匈牙利時,採用的是誘敵深入然後反突擊殲滅的戰術,對於一直在跑的步兵來說,他們都沒有機會組成方陣。
而另一個戰場上,日耳曼聯軍中的騎士一看大勢已去,便紛紛脫離戰場逃跑,根本都沒給蒙古人增添負擔。
所以對蒙古人而言,當時的東歐就是個垃圾,沒什麼艱苦卓絕的奮戰,反倒是連戰連捷的讚歌。
-
7 # 沙中土大溪水
為什麼要打?中國地方大,作戰方式一直就是大平原、大草原到大範圍到機動迂迴包抄到方法。對付歐洲到方法,簡單到說就是溜你,一直溜你,累死你了在從容過來砍。沒啥複雜的。但實際操作很難的,最關鍵到問題對於人就是後勤,這種方式可以說是幾乎無後勤,對士兵到要求很嚴格和殘酷的;可以說蒙古作戰是沒有輕傷重傷這一說到,他們到感念就兩種,能作戰和不能作戰,不能作戰的是要被拋棄的。直到現在俄羅斯本質上也是有蒙古人這一特點的。對自己都狠到人才是好戰士。這種作戰是不允許有大的傷亡的,一旦傷亡到一定程度就是全軍覆滅,所以,他們很很小心避開對自己不利到地方。西歐的多山、多半島的地形和印度悶熱天氣是不適合蒙古的,所以打到到東歐和印度就停止了。其實對中國的南方也是停止了。但在降兵降將到推動下,畢竟中國離他們到大草原太近了。所以就成這樣了,但和南宋打了將近60年。南宋很悲催,前半期和金打,後半期和蒙古打。一天也不安生。鬱悶啊。打日本其實蒙古心不正,就是為了消耗南宋投降到人。
回覆列表
準確的說,應該是蒙古騎兵。我們都知道,蒙古鐵騎遠征,最遠曾打到歐洲的多瑙河流域,更多次擊敗了歐洲的重甲兵方陣。為何蒙古鐵騎能取得如此成功呢?
第一,蒙古騎兵也有重甲騎兵,而且裝備比歐洲更為先進。一說起歐洲重甲兵,大家往往想到的是歐洲城堡內的鐵罐頭。其實在蒙古進攻歐洲的中世紀,此時歐洲重甲騎兵並沒有發展到那麼完善的地步,仍以鎖子甲為主。而蒙古騎兵也並非大家想象的全是輕騎兵。每一個蒙古萬人隊,均有一個千人的重騎兵。
大家經常看到蒙古大軍所過之處,遇到抵抗即大肆屠城。但是蒙古人屠城,有一種人是不殺的,就是工匠。所以蒙古極其重視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因此,在軍事裝備方面,蒙古騎兵的裝備是極為先進的。例如蒙古鐵騎裝備的強力的複合弓,拋石機等裝備,也就是說,蒙古大軍中的重騎兵,不帶數量並不少於歐洲重甲兵,裝備更為完善,防護功能也更好。
第二,蒙古騎兵的戰鬥意志更為強大。如同每一個剛崛起的遊牧民族一樣,此時的蒙古騎兵,意志堅定,吃苦耐勞,戰鬥力極為強大。無論怎樣先進的裝備和完善的戰術,終究還是要人去執行,此時的蒙古鐵騎正處於蒙古前所未有的巔峰時刻,他們擁有極頑強的戰鬥意志和悍不畏死的拼搏精神,再加上良好的鬥志,所以打遍天下無敵手。事實上,蒙古鐵騎所面對的戰鬥,多數都是以少勝多。
第三,蒙古騎兵的戰術先進。例如蒙古最常用戰術“曼古歹”,即假裝潰逃,誘使敵人追擊,蒙古鐵騎反身持續不斷射箭,如同放風箏一樣,利用超強的機動優勢,將敵擊潰。成吉思汗和他的將領們,在戰略戰術上,也從不因循守舊。他們很善於學習敵人的先進戰術,並化為己用。
此時的蒙古鐵騎,擁有最先進的裝備,最優秀和吃苦耐勞的騎兵,最具才華和戰略眼光的領袖和指揮官,再加上當時適應力最強的蒙古戰馬,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鐵騎,打遍天下無敵手,更是遠征歐洲,成為歐洲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