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樓蘭都護

    青樓一詞,原來的意思是用青漆粉飾之樓,指的是比較華麗的屋宇。但由於華麗的屋宇與豔麗奢華的生活有關,不知不覺間,青樓開始與娼妓聯絡起來,唐代以後,青樓泛指煙花之地。

    自古代起,青樓就是一個讓男人流連忘返的地方。現在提起“青樓”二字,還讓人腦中浮現出曖昧不清的朦朧之意。

    青樓對男人有著無窮的誘惑力。沒有逛過的,估計也想過,沒有逛過、沒有想過的至少也對之好奇,想了解的慾望也是少不了的。

    古往今來,好男人愛上妓女的例子也不少,還有不少愛得極其瘋狂,為其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許多文人對妓院特別鍾愛,樂此不疲。

    宋代的有個著名詞人柳永,就是被宋仁宗剝奪做官權力,奉旨去填詞的那位。恨不能就把家安在青樓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那裡寫出來的。柳永描寫妓女的離愁別緒的《雨霖鈴》,堪稱千古絕唱: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白居易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個憂國憂民的“正面形象”。他也的確為人正直、為官正直。在杭州為官,臨行時帶走一把土,後悔了好多年,以為有損清高之名,但到了老年之時,身邊還有兩個“尤物”樊素和小蠻,樊素善歌,小蠻善舞,詩人曾以“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詩句稱讚她們的藝術天資。

    別說文人無行,皇帝老兒也好不到哪裡去。皇帝肯定不缺少一流的女人,後宮佳麗三千,個個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超級美女,可有很多皇帝還是喜歡逛窯子,最著名如宋徵宗,有的皇帝還是死於在妓院染上的梅毒,最著名如同治。

    老百姓就更熬不住了。春秋時齊國丞相管仲大人廣開窯子,兵強民樂。漢光武帝劉秀軍中普設營妓,使青壯年競相從戎,忘卻生死。至於自己有三妻四妾還去找小姐的更比比皆是,有人說,無論王朝更替、時代變遷,唯一一項經久不衰的行業就是性產業。

    為什麼青樓有這麼大的魅力?答曰:因為壞女人是高超的催眠師。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妓女的魅力或誘惑力到底在哪裡。

    1 獵奇心理

    逛妓院,找妓女可以滿足男人的獵奇心理。獵奇心理是指人們對於自己尚不知曉、不熟悉或比較奇異的事物或觀念等所表現出的一種好奇感和急於探求其奧秘或答案的心理活動。簡而言之,獵奇心理就是:對別人不讓你去做的事想要去做,要看個究竟,並且好奇心特大。

    獵奇心理也與禁果效應有關。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禁果不一定甜,但就是因為這“禁”字,惹得人們心馳神往,情不自禁。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資訊隱瞞住不讓別人知道,越會引來他人更大的興趣和關注,人們對你隱瞞的東西充滿好奇和窺探的慾望,甚至千方百計透過別的渠道試圖獲得這些資訊。

    我們常說的“吊胃口”、“賣關子”,就是因為受眾對資訊的完整有著一種期待心理,一旦關鍵資訊闕如就會在受眾心裡形成接受空白,這種空白進而引發對被遮蔽的資訊的強烈渴求。

    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人行道上放了一隻大木桶,木桶外面寫了一行字:“不許偷看!”而實際結果是,幾乎所有路過的行人都會停下來看個究竟。而裡面放置的原來是啤酒。心理學家就是想為這啤酒做廣告的。鋪天蓋地的廣告沒人看,放到木桶中的啤酒倒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就是有效利用了獵奇心理。

    被古代讀書人視為最大趣事的有兩宗:一是“紅袖添香夜讀書”,二是“雪夜閉門讀禁書”。《紅樓夢》、《金瓶梅》,都因為是禁書而紅遍全國。

    禁書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有政治色彩的,主要是反當時政權的。另一類就與性有關了,因有違道德而被禁。禁書裡所描寫的“性”本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但人們在聽見這個詞時,會不由自主地感覺到下流、可恥。

    這與古代的社會教育環境有關。在古代,對性諱莫如深,羞於啟齒。性被視為一種禁忌。然而,如果對一件事情不加以充分說明而簡單地禁止,就會使人的好奇心更強,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追根究底去發現事物的真相,才能使人們的心理獲得平衡。

    從古至今,上青樓這件事或從法律層面,或從道德層面,或同時從這兩個層面都為社會所不容,都屬於禁果。如前所述,正因為被禁,人們去品嚐它的慾望反倒來得格外強烈。強烈的慾望會帶來極大的興趣,極大的興趣又會引發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當注意力高度集中之後認知範圍狹窄、理智控制變弱,於是,便全身心地一頭紮了進去。

    2 感官刺激

    所謂良家女子的穿著打扮力求端莊,“暴露”是她們的忌諱。而妓女的打扮則力求美豔,勾人魂魄。在一項實驗中,讓被試者凝視一張難以引起興趣的中性照片,研究小組記錄下他們的腦部血流圖。接著把圖片換成被試者情人的照片,再測量血流量,結果發現男人跟女人的反應不一樣。男人很明顯受到了視覺的刺激,而女人們對性格更感興趣。

    在男性實驗物件中,發現比較活躍的腦部區域,跟視覺刺激的整合有關,在女性實驗物件中發現比較活躍的腦部區域,跟記憶回想有關。如果聯絡到性,男人更喜歡視覺刺激,脫衣舞娘這個古老的行當,就很能刺激男人的性慾望。因此,妓女的穿著打扮對男人起到了刺激感官的作用,在這種高強度的感官性刺激下也會讓人進入催眠狀態。意識的控制力減弱了,使人心猿意馬,不能自已。

    3 本我釋放

    在男女之事上,妓女除了更加專業,會完成一些“高難度動作”,能給男人更好的生理滿足之外,她們在思想上、在行為上也更為開放。這可能是令男人最為著迷的。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認為這種“本我”是追尋快樂的,是避免痛苦的,是無意識、無計劃的,是一種本能。它完全不懂什麼是價值,什麼是善惡,什麼是道德。

    只知道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超我,指的是泛道德、倫理角度的“我”。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環境,尤其是道德規範、社會取向等的影響下,作用於本我的結果。“超我”遵循著道德理想原則。透過良心懲罰違反道德標準的行為,使人產生內疚感。自我,指的是“自己”這個意識的覺醒,是人類特有的自我探尋的開始。自我遵循著現實原則。它既要滿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違反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法律的行為。

    中國古代的道德觀使每個人都有一個龐大的超我。歷史上,一位淑女一隻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就要將它砍掉(今人看來,不是大腦進水了,而是大腦發洪水了)。應當說,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男女們,被異性拉下手應該是很愜意、很舒服的體驗,然而龐大的超我是不允許的。於是,我們的本我集體飢餓。人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用在了與本我作鬥爭上,但是本我的能量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到了潛意識中。

    當男人與妓女在一起時,妓女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風情萬種,無所拘謹,恣意所為。他們在一起可以做最“不堪”的動作,可以說最“下流”的語言。這不僅讓男人得到生理上的極大滿足,更是調動了男人潛意識中壓抑已久的那些負面的情緒和特質,那些不被社會規則所接納的慾望、觀念、行為噴薄而出,在心理上釋放出壓抑已久的本我能量。

    本我有了一次最充分的張揚機遇,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不必為自己的本我感到焦慮。這是何等的痛快!這至少能部分解釋一個現象,為何妻妾成群者,甚至擁有後宮三千佳麗的皇帝也要去妓院。

    與此相對的是,在舊中國,夫妻在結婚之前互不相識。父母根據雙方的家庭條件為子女訂婚,一切以理性為標準。雙方在掀起了蓋頭的那一刻才看見未來一輩子的生活搭檔。結婚也是履行做子女的義務,完成傳宗接代的神聖使命。

    在婚姻中,不一定有愛情可言。很多女人在未出嫁之前對男人一無所知,在結婚時也毫無心理準備,糊里糊塗地上了床,生了一大把孩子。男人往往認為這個女人很好,但就是沒有感覺,也提不起激情和興趣。

    另外,在受過良好教育的淑女們面前,男人不斷得到的提示是要求他上進、積極、寬容等成家立業所需的優良品質。雖然也在一起做愛,但就在這做愛的過程中,也不會忘記“發乎情,止乎禮”的信條。戴著這樣的鐐銬去做愛,感覺確實不爽。

    總之,古代的中國夫妻,婚前少了一個戀愛的過程,婚後也缺乏激情的奔放。相反,很多男人在青樓的“壞女人”身上找到了愛情的感覺,因為他們共同遵守的原則是感性,甚至是感官。

    他們之間,有戀更有愛!於是,歷史上歌頌男子與妓女之間愛情的作品數不勝數。而且留下悽美愛情故事的女子,也以妓女居多。

    妓女愛上男人的例子也不少,其中也不乏可歌可泣的故事。

    著名的法國小說《茶花女》中的主人公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窮的農村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她喜愛茶花,成為紅極一時的茶花女。她風流倜儻,與很多社會名流有結交但沒有付出過真心。有很多社會名流為她而傾家蕩產,身敗名裂。

    阿爾芒與這些社會名流相比,是一個前途未卜的窮青年。但是他在見到瑪格麗特第一眼時,已經深深地愛上了瑪格麗特。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爾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並常到瑪格麗特的朋友尼賽特家裡聽他們講瑪格麗特的事情。瑪格麗特卻從未給予他過多的關注。其中有這樣一幕成為故事的轉折:

    一天夜晚的宴飲後瑪格麗特舊病復發,一個人獨自咯血。阿爾芒看見她憔悴的樣子深情地握住了她的手,向她表白了。阿爾芒的淚水落在了瑪格麗特的手上。

    這一刻打動了瑪格麗特。她立刻接受了他的示愛。從此她開始為這個年輕人放棄了家產和奢華的生活。後來為了他的前途不惜犧牲自己的愛情、名譽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在被誤解中,瑪格麗特絕望地死去。一個每月要花費十萬法郎、每天數點著奢侈品的女人被阿爾芒的眼淚打動了。阿爾芒的眼淚調動了她的潛意識,從而發現了他們之間潛意識中相容的東西,一場相互的催眠就在這一刻發生了。

    她在眾人面前強作歡顏,將悲傷壓抑在內心。阿爾芒的眼淚激發了她潛意識的力量。潛意識中的愛是非功利、非理性、沒有任何交易性質、無私的,也是最真摯的,由潛意識激發的愛情力量也是最強大的。

    這樣的愛,驚天動地!

    這樣的愛,刻骨銘心!

    這樣的愛,人們無法拒絕也不會拒絕。

    在這樣的愛面前,道德、世俗、理性統統可以拋在一旁。

    誰能擋得住這樣的誘惑?沒有!

  • 2 # 快樂小張哥

    古代青樓為什麼文人墨客總喜歡去,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應該按常人的一般認知去看,可能一般的人去青樓都只是為了消遣找存在感,但是文人墨客他們去青樓我覺得他們不是去消遣,因為古代青樓的女子不是所有都是墮落的,有的女子賣藝不賣身,所以文人墨客都是衝著她們的才藝去的,如果她們不是出身不好也有可能成為才女,俗話說得好才子配佳人。去青樓的文人墨客也有大部分是因為不得志才去煙花之地去排解苦悶。

  • 3 # 理解的椅子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不是很美?如果說他是描寫古代秦樓的,你一定不要驚訝,因為在唐宋,大約有超過2000首的詩詞描述古代青樓。古代文人多不堪?其實不是,那是因為古代文人家庭大都不幸福。

    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結婚前基本都不認識,對於對方高矮胖瘦美醜一無所知,品性脾氣也只能媒婆那兒得的,雙方根本就沒有感情基礎可言。再加上女子無才便是德,古代女子大多不讀書。文人墨客都是滿腹經倫,情感豐富。沒有了共同語言,又沒有感情基礎,以唐宋文人那狂放不羈的性格,是無法忍受的。

    再者,古代的封建禮教束搏夫妻間的歡娛。古代要求女子笑不露齒,連笑都不能痛快,一點都不可愛呀。還要女子三從四德,就連吵架你也找不著物件!萬惡淫為首,夫妻間的那點事,只能是為了傳宗接代,似乎找不到一點樂趣。

    再來看青樓。那些女子為了迎合客人,大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吹拉彈唱,無一不曉。再加上膚如凝脂,楊柳細腰,小鳥依人,活脫脫的就是一個可人兒!此消彼長,文人多對青樓趨之若鶩了。

    文人愛青樓,並非文人下賤,而是文人沒有可愛之人。

    男女之間的情愛,就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堵是堵不住的。封建禮教就堤壩,順而導之,方能不讓它氾濫成災。這對我們現實的社會很有借鑑意義。

  • 4 # 路之意

    一談起青樓,現在很多人一定覺得是淫穢骯髒的場所,去那裡的男人也一定不是好東西,尋花問柳,能做什麼好事。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最早的青樓原指豪華精緻的雅舍。在古代文獻中,關於青樓的記載多不勝數,例如邵謁《塞女行》:“青樓富家女,才生便有主。”

    剛開始的青樓與妓院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而青樓中的女子也不乏才貌雙全之人,她們一般都是藝伎,擅長唱歌跳舞、吟詩作對,只賣藝不賣身,當然出場費用一般也並不便宜。一般來這裡的也都是富貴家的公子哥,文人墨客,有著一定的素質,行為也比較尊重。

    古代文人墨客有那麼多地方可以去,為何偏偏青睞於青樓呢?除了喝酒,他們去青樓一般還能做這些事。

    一、科舉屢次不中或官場失意,借酒消愁,逃避現實

    古代的青樓之所以在詩中、文獻中有廣泛的記載,不乏其中的這些落魄的讀書人,官場失意之人的青睞,他們通常來這裡就是借酒消愁,逃避現實,例如:柳永、杜牧,柳永去世後,還是這些煙花女子為他捐錢安葬。

    有些人問,那為什麼不去酒館或者在家裡,非要去青樓呢?

    在古代,文人相輕,但他們卻又十分愛好面子,如果整天在酒館喝得爛醉,被別人讀書人看到豈不是要被笑話,所以他們基本不會選擇酒館。而在家裡則更不行了,古代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為道德標準,家中的妻子很難理解丈夫酗酒的行為,搞不好還會在一邊碎碎念,所以他們寧願選擇青樓那疏解心中的愁苦,而青樓的那些女子,一般都有著一定的才藝和文化,她們或多或少能理解他們的行為,再者不理解在一旁彈彈琴對他們來說也算是一種安慰。

    二、純粹過來欣賞歌舞,吟詩作對

    事實上,青樓中的女子不乏因家道中落而被迫賣藝的大家閨秀,她們不僅有顏值和氣質,更難得的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子們不僅可以在此吟詩作對,還能欣賞到女子的才藝,算是一種不錯的精神享受吧。

    三、朋友間的聚會、交際應酬

    一般青樓都裝修都比較典雅,建築也比較講究,可以看過現在酒店裡的包間,朋友們在此聚會、商談要事,還可看到藝伎們的表演,算是一種高階交際場所了。

    當然也有不少登徒浪子到青樓就是為了尋歡作樂的,到了唐朝時期,青樓同時具備藝伎和娼妓的功能,事實上也代表著青樓的沒落為真正的煙花之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虎8plus藍芽鑰匙怎麼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