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哥是前衛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而武則天既非“正統”,又是女人。因此,在最“權威”的“正史”史料裡,就完全和根本否認了她的政權合法性。正確評說武則天,難就難在史家舊觀念的堅定不搖,難就難在“正史”史料的惡意歪曲和詆譭。時至今日,史學陣地開放好轉,但“正統”史家們的心中仍對武則天懷有偏見,對中國唯一女人皇帝仍不恥或不屑探討著述。

    武則天既已打算當皇帝,她的氣魄宏偉,想象力充沛,就決定在自己坐殿稱皇前,就建起明堂來。使拋開諸儒,讓她的“北門學士”議論建築設計和明堂制度,而“北門學士”也缺少這種想象力。所議的地點,她就不同意。按諸儒說,明堂應建在國都的南面,三里之外、七里之內的丙已之地。

    武則天認為距離朝堂太遠,朝會、祭祀都不方便。她想了想,便下令拆毀乾元殿,就在該殿基礎了建明堂。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個建法,她又找和尚薛懷義設計、施工、監工,讓他一個人全包。垂拱四年二月下令拆毀乾元殿,到年底即宣告完工。

    薛懷義向她奏報明堂竣工。武則天率領群臣參觀新建的明皇,大家一見,無不為之驚歎再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寬三百尺,三層建築,寓意天、地、人;下層法四時,各隨四時之色;中層法時辰,為十二室十二時辰;頂層圓蓋,象徵上天,築九條龍捧之;明堂頂點站立著一丈多高的鐵鳳,用黃金塗飾,金碧輝煌,凌空欲飛;明堂正中是十人圍抱的巨大木柱,上下貫通;最下層基礎部分修築鐵渠,以通雨雪之水。整座建築巍峨高聳,富麗堂皇,極為壯觀。後來,李白見之感嘆不已,曾寫下名篇《明堂賦》。

    武則天看後,心中異常興奮,她為薛懷義的想象力,設計和辦事能力所震驚,尤其那隻凌空向天的金鳳,更覺設計人投合女皇帝心理的深意,她當即賜名為“永珍神宮”,並立即宣表大宴群臣,赦天下,讓老百姓到明堂參觀。特封建築人薛懷義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

    因明堂落成已是年末,籌備大典來不及。武則天至明年新春,在明堂舉行盛大典禮,正月乙卯朔日(即大年初一),是新一年的開端,武則天在明堂舉行祭天大典,大宴群臣。即時,她穿上皇帝的兗冕服,腰帶上佩著三尺長的大圭,手執二寸長的鎮圭(這都是先帝王的象徵),向上帝祭祀。她持圭行初獻禮,讓李旦行亞獻禮,太子行終獻禮(顯然她已在群臣面前表示自己是皇帝)。

    先祭昊天上帝,次祭高祖、太宗、高宗,再祭魏王武氏彠,再祭五方大帝。祭畢,武則天登上則天門,向百官和百姓宣佈改元“永昌”,大赦天下,次日,武則天仍著帝王服接受百官朝賀。大年初三日,她在明堂布政維新,頒佈永昌新政。隨後再接連大宴群臣。

    本來還有到南郊祭祀天帝的活勸,既立明堂,把祭天、朝群臣的活動放到一起在明堂舉行。所以,三次活動集為兩次活動。這兩次大型祭祀活動,全照皇帝規格主持進行,絲毫不因自己是女人羞羞答答,她就是利用如此盛大典禮宣告自己已是一國之君。

    為祭昊天上帝,她又親筆撰寫《享昊天樂》十二首,御明堂,朝群臣,是這次祭天改元維新的高潮和中心活動。武則天為御明堂親撰《明堂樂章》十一首和《武氏享先廟樂章》一首,

    先德謙冠昔,嚴規節素超今。奉國忠誠每竭,承家至孝純深。追崇懼乘尊意,顯號玷徽音。既迫王公履請,方乃俯遂群心。有限無由展敬,奠醑每闕親斟。大禮虔中典冊,蘋藻敬薦翹襟。

    上述詩篇仍反覆感謝上天對她的寵遇,虔誠祭祀,以表對天帝的忠心。同時祈求她的軍隊神武,武功達四境,狼煙不起,人民得到和平,“遠安邇肅”。還求上帝保祐年年五穀豐登,“紅粒方殷歲稔”,百姓幸福。還向上帝表達她的改元維新主張,以為因循守舊沒有出路,她的新政令可以“宏規則天地”。祈望改元維新後,能“君臣德合”、“千官肅事”,就可以達到“萬國朝宗”,“永昌帝業”了(原文作者:小毛看古朝)

  • 2 # 被打扮的歷史

    在中國古代,統一中國的除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外,其他的大一統王朝的都城都位於北方,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當上皇帝稱“南面稱尊”。武則在天天授元年,也就是公元690年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建立武周,是中國古代唯一被承認的女皇帝,因此武則天南面稱帝就是登基做皇帝的意思。至於為什麼叫做南面稱帝,大致原因如下:

    南面稱帝的說法是歷史遺留的習慣

    關於中國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的說法,在很多古籍裡面都有記載,如在《易·說卦》中就有記載: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在《論語·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可見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已經是以坐北朝南為尊位了。而皇帝作為真龍天子地位尊貴,接見自己的臣子,都是坐北朝南,顯示君臣尊卑有別,因此有南面稱帝的說法。

    中國大一統王朝大都建都於北方,導致坐北朝南為尊位

    自有中國歷史朝代夏商周開始,大一統的王朝,除明朝外都在北方建都(後來明成祖發動靖康之難,稱帝后也將都城遷到了北方)。整體來看,大一統王朝的中國的皇帝都是生活在北方的,面南稱帝,預示著皇帝坐擁整個中國,盡在掌握之中,後來坐北朝南就有一定的尊貴意識了。

  • 3 # 君子世無䨇

    中國傳統是以北為上,為尊的。尊者坐於北,稱臣者則裡於南,所以一向有南面而王的說法,就是說稱王稱帝的人是坐北朝南的。

  • 4 # 歷史熱知識

    武則天作為歷史上唯一且正統的女皇帝,其經歷堪稱傳奇。出身於官宦家庭的武則天於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年僅十四歲的她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皇宮,封為“才人”賜號“武媚”後世之人稱其武媚娘。在入宮的十二年裡沒有得到李世民太多的寵愛,但是在李世民病重期間卻與太子李治(後來的唐高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後來在李治登基後,把武則天從感業寺(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與沒有子女的妃嬪在感業寺出家為尼)接回皇宮。工於心計的武則天很快就打敗了李治身邊的寵妃蕭淑妃得到李治的寵愛。後來李治借立武則天為皇后的事沉重的打擊了以長孫無忌等官員為首的關隴集團,實現了君主集權這時武則天也逐步開始成為李治政治上的“戰友”武則天也逐步從後宮走到權力核心幫助病弱的李治處理朝政。

    後來唐高宗李治駕崩後,武則天經過一步一步的謀劃終於在公元690年登基稱帝。改唐為周大赦天下,改元天授。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位女皇帝,登基後發展科舉打壓門閥勢力,整頓吏治,提拔人才,重視農業,輕徭薄賦等為政舉措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綜上所述,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從後宮起步經過謀劃最後當上皇帝這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所以在她登基大典上她要南面稱帝,要天下以她為尊臣服於她。(在封建社會女性真的特別不容易,還是現在好男女都平等)

  • 5 # 南朝居士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出自《易經.說卦傳》。

    意思 :古聖先王坐北朝南而聽治天下,面向光明的Sunny而治理天下。

    古代帝王都是坐北朝南,面對群臣的,所以南面就是稱帝了

    而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表示臣服於人。所以北面就是稱臣了。

    石勒評價劉邦,“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至於為什麼君主坐北朝南,因為古代都城裡的皇宮都是在子午線上,而皇帝的位子又在宮裡中心線上。

    當然,因為我們在北半球,而且都城都在北方,你看古人造房子也是坐北朝南吧,

  • 6 # 果笑說歷史

    武則天南面稱帝的意思就是指:武則天住在坐北朝南的房子裡,坐在面朝南的龍椅上治理天下。

    《周易·說卦》中說道:“聖人面南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講得是當太陽處在正當中位置上時,而帝王坐北朝南沐浴在Sunny中,就是面朝著光明治理天下,這被稱之為大吉利,天朝好運勢的象徵。

    坐北朝南,順應天道

    一般古代皇帝身邊有“道佛儒”或者奇人異士相隨,他們從帝王活著應該住、坐在哪裡,一直到死後埋葬在哪裡都會有安排。坐北朝南,順應天道也是這些人遵循的原則。

    南面稱帝,北面稱臣

    古時候,南面被看作為王者,北面看作為臣服。按五行八卦的說法,作為九五之尊的天子,想要讓天下人臣服,住要住在面朝南的地方,坐要坐在面朝南的位置上。故而,無論是大臣們每日朝見君王,還是私下被君王召見,都是帝王坐在面朝南的位置上,大臣南面而坐。

    武則天南面稱帝的意思應該就是這樣。

  • 7 # 古來今往

    古代中國大部分的皇帝都會選擇定都北方,首先便不得不提那個玄之又玄的古代“風水學”,真龍天子必然要選擇龍脈(即山脈)之處,而中國的龍脈起源於位於西北的崑崙山,從風水上來講,北方是能昌運國盛的寶地。而北高南低的地勢特點不僅符合華人心中“人往高處走”的傳統觀念,而且這樣的地勢易守難攻,可以構築起強大的防禦體系,更好得保衛山河。從政治上來說,一直以來北方的政治氣息比較濃厚,相比而言南方在這方面開發得比較晚(直到北方遊牧民族騷擾的痛苦不堪,才向南轉移)。而從經濟上來說,貧瘠的土地和稀少的人口嚴重製約了皇帝邁向南方的腳步,而土地比較肥沃的北方則成為了香餑餑。

    而作為唯一女帝的武則天,卻選擇了南面為王,放棄了長安城,來到了洛陽。

    首先是政治方面的原因,長安城首先作為李姓勢力的聚集地,其對武則天的反對聲音最響、力量最大,作為一個狠辣的人、一個有心機的政治家,她當然想擺脫李氏反對勢力對她坐穩皇位的阻力。而圍繞長安城,則是連原來李氏都有所忌憚的壟斷著一部分經濟政治的世家大族,他們也會成為武則天推行自己改革方針的阻礙。因此,如果遷都,選擇離長安政治圈子相對來說有點距離的洛陽,則有利於武則天去培養屬於自己手下的人,能更順利的幫助她穩坐皇位。政治上的考量大多是顯得比較“自私”的,但是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然後就是“是否能吃得飽”的問題,雖然處在“八百里秦川”的長安糧食眾多,但是也架不住人多能吃啊。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長安不僅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百姓貴族,而且有大量來做生意的西方商人,這樣巨大的人口,讓大唐長安城的糧食儲備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並且幾乎每年在減少,而一旦碰上天災,便無法吃飽,唐皇族帶著老老少少到洛陽覓食給武則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洛陽的糧食產量雖然沒有“八百里秦川”這麼豐裕,但是也有自己無與倫比的優勢,那就是它強大的交通,這可以讓洛陽從其他地方得到糧食補給。

    總而言之,武則天遷都洛陽的原因並不是膚淺的害怕蕭氏和王氏的招魂,而是綜合經濟政治以及多方面的考量,從後來看來,這次的遷都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武則天南面為王的決策是正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悲慘世界黑幫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