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學神君
-
2 # 喜提娛與樂
這種情況也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有的人難過時要大吃一頓,有的人卻茶不思飯不想。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
傷心難過時,看些傷感的電影或文字,就像在面前立了一面鏡子,可以看見整個自己,看清眼角湧出的淚珠,看到體內砰砰跳動的心。
傷心難過時,人更容易進入電影或文字的情景,與電影或文字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感同身受。更容易面對自己所處的困境,從而解脫出來。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事實上,面對困境,面對危險,才是解決問題之道。大吃一頓,不吃不喝,只是逃避而已。
-
3 # 今天的過去式
這個不一定吧,每個人排解傷心難過的情況會很不同的。不一定是傷心難過的時候看傷感電影或者傷感文章會不難過的。
1、很多人傷心難過的時候看一些快樂的,搞笑的電影或者文章,很快就會不難過了。快樂的,搞笑的電影或者文章會把人帶入另一個境界,相當於轉移人的思想狀態了,暫時忘卻了悲傷的事情。
2、也有可能悲傷的時候看傷感電影或者文章會不那麼難過,我分析是因為看傷感文章或者電影的時候會陷入一個比較,俗話說得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往往電影或者文章所表達的傷感會比現實中你遇到的傷感大的多,你在看這些的時候就會進行比較和自我安慰,比如我這點不算什麼之類的。
不知道我分析的對不對,但我傷感的時候通常會用第一種方式才能減緩傷感,大家呢,第二種方式的少吧。
-
4 # 神仙也瘋狂
人生難免起起落落,有悲有喜,有春風得意也有失落傷感,高興時需要與人分享,失落時同樣也需要傾述,需要宣洩。做到不悲不喜境界的又能有幾人。
很多人失落傷感之時往往喜歡獨自一人默默承受,這時會選擇去看一些悲催的影視劇或傷感的文章,看著看著發現自己沒那麼陰鬱了,心情竟慢慢好了起來。
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道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看悲情色彩的電影能讓人更快樂,原因就是悲情的電影看時能讓人想到自己和身邊的人,進而改善情緒。這類電影多以永恆的愛情為主題,會讓觀眾觸景生情,想起自己的親朋好友,感激頓生。或者就是一般悲情電影主人公都是悲催的要命,觀眾一看,哦,原來還有比我更倒黴的,我這點挫折算個球。同理看悲苦的文章亦是如此。
-
5 # 胖子愛分享
你確定傷心難過的時候看一些傷感電影或者傷感文章就不那麼難過了?看看喜劇不是效果更好嗎?好吧,如果真的有這個效果,那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看傷感的電影或文章,隨著劇情一起傷心,在觀看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過後就可能會沒那麼難過了。
第二個可能是看著傷感電影或者文章,覺得自己傷心原因比起電影裡或者文章裡的劇情顯得有點小題大做,所以就沒這麼難過。
這兩個原因都是我自己的猜測,畢竟傷心難過的時候要麼想靜靜,要麼就試試出去運動運動,看傷心難過的電影不是最佳選擇吧。
-
6 # 生活diy小竅門
這個可不一定!本人以為在傷心的時候看一些傷感電影,容易體會到電影中情節所表達的情感。使人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心情就會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越傷感。哪我們幹嘛不可以看一些比較輕鬆愉快的電影呢?再說了,研究表明:看悲傷的電影,容易使人發胖哦!
-
7 # 小九讀書
這是人性,總是喜歡把自己的遭遇去和別人來比較。當你比別人好時你內心會有一絲慶幸,如你別人不好時你就會變得更加難過。所以我們看的電影還是文章都是屬於,心理雞湯安撫心理。這樣我們就可以會感覺心裡舒服了很多,因為你所以看到的電影或文章比起你的遭遇,可以說不值一提。這時候你的心理突然就發現輕鬆了許多。
-
8 # 光影豆瓣醬
為什麼看了傷感電影或文章就不難過?難道是大家說的;看見你難過,我就很開心?或者是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雲居然也在流淚!還是;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偶聽簫聲咽,長使淚沾巾。
如果看了傷感電影或文章就不難過了,那你就是矯情,不是難過!難過的人還有心思去看難過的電影?樹上落片葉子在跟前,都覺得這特麼都是我心境的寫照啊,家裡沒電了,這特麼全世界和我過不去啊。
所以難過的人,一般暗自神傷,或是找開心的電影或段子轉移注意力,或是拉個密啥的不管人家啥情況,巴拉巴拉倒苦水兩噸在說。
用思想家的話說,難過分三個層次:
普通的難過 (不開心)
哭天嗆地的難過 (悲)
毫無聲息的難過 (痛徹)
我們來一層一層講難過的程度
魯迅的文章裡,阿Q被人奚落被人嘲笑,以至於後來掉了腦袋。讀者看了難過,阿Q成為一個常被探討的悲劇人物。但阿Q自己只是有些不開心,用精神勝利法就把自己的不開心打發了。
這樣的人物還有一個王寶強飾演的《樹//先生》,(個人覺得是寶強演的最好的一個角色)一個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的底層小人物,被愚弄被欺凌,被時代拋棄。處處想隨著社會的腳步,卻處處弄巧成拙,倉皇失措,小人物有一套自我的精神法則,如阿Q一樣,內心裡演繹了一遍自我強大的情節出來,於是就不那麼難過了,生活中我們多數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張藝謀電影《歸來》; 陸焉識流放二十年後終於回到了那個破敗的家,家中一切陳設依舊,,可物是人非,妻子馮婉瑜受了刺激早已認不出處眼下這個等待了二十年的男人,馮婉瑜在風雪中等待著她心中的二十年前的良人,而那個良人就站在她的身邊,陪她等待,這種悲傷就屬於神色不動,內心刀割。人還是那個人,心卻永遠無法聚在一起。
《忠犬八公的故事》——曾經歡蹦亂跳的小八,身形傴僂的,一身厚厚的、髒兮兮毛髮,從鐵軌步履蹣跚的走到火車站門口,日復一日只為了等待它早已把它忘記的主人,而這種等待就如一個人痴情半生,雨雪風霜留守在荒島,世界歡歌笑語,來來往往,而你只有自我期許的等待,何等悲傷。
所以,傷心難過還有心情看難過的電影與文章就不傷心,頂多是瑣事的不開心而已,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用人話說;別給我扯犢子了!
-
9 # 電影不迷路
三點心理原因:同感理解,悲情寄託,引導參考。
同感理解當你是經歷的傷心之事,無論是起因、過程、結果中的那個方面與你看的電影或文章有某些類似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電影或文章的主人公與自己產生共鳴,或者說是作者能有與自己相似經歷或感受,才會寫出這樣的電影或文章,你的內心感覺得到了最貼切的理解,悲傷的心也會得到最大的安慰。
悲情寄託當一個人經歷傷心難過的情感歷程時,會下意識的尋求傾訴之人或寄託之物,這樣也可以有效的將糾結的情感毒素排解出去,而此時同樣悲傷的電影故事或文章情節讓你覺得沒有任何芥蒂,它不會因為你的不堪經歷而待你異樣,因為你們都表達出來的情感一致,所以,悲情故事是悲情最好的寄託之物。
引導參考當你傷心欲絕,當你心如死灰,當你失去理智,你此時的情感十分激動,腎上腺素飆升,理性思維已經完全紊亂,無法有自己的判斷,所以這時相似經歷能給你帶來的不單單是理解和寄託,更重要的是你覺得能從中找到正確抑或是可以參考的做法,引導你走出這樣一個情感紅區。
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
10 # 影視BB機
首先我覺得傷心難過的時候,你看一些傷感電影會不那麼難過的話,那麼只能說,還真的印證了一句話:看到別人過的也不好,那我就放心了。
因為傷心的電影,真的不適合在傷心的難過的時候看,首先會感同身受,你會不自主的把自己代入進去,難過的片段會再次衝進腦海裡,一般來說,會使自己更加難過。
難過的時候,個人覺得還是看幾部輕快歡樂一點的電影吧,《你丫閉嘴》、《逃學威龍》、《憨豆特工》這幾部都非常歡快,蠻適合難過的時候看。
最後,傷心難過的時候誰都會有,但是不要一直壓抑著,嘗試著去接受它,人生一輩子,不能總苦著,時間,會讓一切都會過去的,加油!
回覆列表
人們在處於傷心或者難過的狀態時,都會有一個“起因”。我們便會帶著這個“起因”去一直尋找答案,或者是尋找慰藉。
透過文字文字能帶給人無限的遐想,這也是其的魅力所在,很多人讀書都會不知覺的把自己代入到書中的場景,時而欣喜、時而悲慼、時而憤怒、時而傷痛。也就是這個過程,放佛經歷了一場無法觸及又與我有關的人生和故事。比如事業失意時,讀一些自傳你會發現這個世上不止你一個人在遭遇著磨難和失意。文中一字一句的吐露和描述似乎敞開了故事背景和畫面場景,令我們身在其中,有時又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矯情。
讀到一段“與你有關”的文字是,像遇到一位良師益友,像和一位老朋友在安慰你,又像在和你談心,甚至你把它當做了一位親人在“傾述著”你的不快。現實中的我,
透過影視影視能給人帶來直觀的感受,雖然沒有文字那般能使人遐想,又限制了場景和人物的想象,但假如影視內容恰恰表達了生活中或者我們曾遭遇過的故事時,這時的“演員”便又成為了你把“傷心”寄望的物件,透過一個具體的人物活生生的在這個世上,之後的你不管他是否有著和你一樣的經歷,但只要你看到他放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這個影子有時會填充到你心底那片最柔弱的部分。
透過談話其實讀文章和看影視,能起到作用的無非都與你所經歷的有關,才能觸動到你。最直接的方式是,事業失意時找一本勵志類的書籍,感情失意時找一部勵志類的感情戲,無助焦慮時找一個閨蜜或鐵磁傾述一番,哪怕這番話並沒有具體提及到你的隱私,只是根據這個“傷心的隱私”引發出的一個問題去索引一些相關現象進行深入討論,都能讓你暫時解開心結。而這三個無非圍繞這四個字“與你有關”。
也許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生活過的燦爛、開心、樂觀,但往往我們經歷的生活總是那麼殘酷;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那個受害者,但往往我們給他人造成了同樣的傷害;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委屈,卻不曾關心那個“傷害”你的人在黑夜中也曾流過的無助的眼淚。
我們的傷心和難過全部源自於人性中自我保護的本能,我們太在意自己的得失和付出了,甚至毫無道理的去進行比較和算計。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類已“小蝌蚪”的姿態開始步入“宇宙時代”。即使我們還未曾談及宇宙的毫毛,但我們的想象力在慢慢變廣,雖然貧窮會限制我們的想象力,傷感也能限制我們的想象力。
有句臺詞是:然而他胸懷宇宙。心懷宇宙,人的心境不應該更豁達和寬廣嗎?即使免不了世俗的煩惱,但不往前走,你還能怎樣?胸懷著宇宙的豁達,珍惜身邊的事物,本分的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擁有、失去、永恆,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