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書畫賞析
-
2 # 無聊到巔峰
單論頂尖作品,自然是宋詞。但如果說整體水平的話,清詞不論從作者之數量、題材之豐茂,比宋詞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之前有個關於通志堂)詞水平高低的問題,被我朋友@陶短房(同時也是詩詞圈中公認的頂尖水平) 指出來說,我對於納蘭性德的填詞水平評價過高(我給的評價是準一流),並亦與其他幾位內行朋友對於清詞有些探討。但由於記錄因為儲存失效沒有儲存下來,同時我自己也細看了《清名家詞選》(作為定庵吹的我來說,除了龔自珍別家的詞我基本都不怎麼看的)之後也有所得,這裡就與諸位分享一下。
說清詞比宋詞水平高。首先我們談到的是一個【耐讀性】的問題。
宋詞宋詞耐讀嗎?實際上大部分並不耐讀。這麼說可能會傷害到一些人的玻璃心,但事實正是這麼殘酷。北宋詞題材極其窄,無非是士大夫的生活情趣、離愁別恨。說句好聽的就是藝術特點一脈相承,說難聽點就是千篇一律(《蝶戀花》(亂紅飛過去鞦韆去),被入歐陽修詞集又入馮中正詞集就很能說明問題了),這些名家都如此,何況別家。所以談北宋初期的詞,一般都只能講“多用比興手法,以抒情見長,風格綺麗,蘊藉含蓄”。而這期間,唯一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就只有范仲淹,寫邊塞、寫政治,氣象開闊、渾厚。但由於這段時間文人們對於【詞】的定義就是要【風格綺麗,蘊藉含蓄】,所以範公並沒有帶起潮流。按陶公的話說就是“如果不是看著范仲淹的文壇地位,估計文人們都要指著他的罵‘粗人糙詞’,但因為是范仲淹,所以大家估計就只好捏著鼻子說‘範公豪放了’”
當然,北宋末周邦彥的詞是耐讀的,不但耐讀而且還最為正宗。但他的詞不但耐讀,甚至於前幾遍都可能看不懂他的章法,所以一般人是讀不下去的。而後南宋諸家,有吳文英、姜夔、張玉田等人的詞也是能讀的;辛棄疾能讀,但學他的人空泛叫囂,能讀的卻也並不多。
宋詞大浪淘沙之後的作品尚且如此,如沒有流傳之作可作何想?
清詞反觀清代二百八十年中,詞人輩出,遠超元明兩代,直逼兩宋。雖然這時候詞的音樂性已經喪失,但也正因成為‘不葺之詩’的原因,使得文人們更用心於內容、文字上技巧和表達,並使得【詞】的地位上升到比近《風》、《騷》的高度。同時各門各派又各開法門,遞主詞壇,蔚為大觀。總觀即為陽羨、浙西、常州三派。
浙西之前,有顧貞觀、曹貞吉、毛奇齡、陳維崧等數十人都是很能打的,其中陳維崧最能打;浙西派則以朱彝尊為首,附翼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龔翔麟等人;常州詞派以張惠言為首,下附張琦﹑董士錫﹑賙濟﹑惲敬﹑左輔﹑錢季重﹑李兆洛﹑丁履恆等人。清末則有蔣春林,龔自珍等人又橫絕一時。
當然,清代不僅僅是詞人數量大,單就詞作而言,也是取材豐富,內容多變:有顧貞觀與納蘭性德的‘以詞代書’;也有陳維崧的‘就地取材’等等。雖然浙西、常州兩派多有弊病,依然有好手在,至於清初清末家國動盪,更是情感豐茂。
總言總而言之,清詞雖無有所謂的‘千古名篇’,但絕對算的上是‘詩詞中興’,直追兩宋,甚至在內容、題材上超過宋朝。同時,清詞也是為【詞】畫上了一個非常圓滿的句號,亦是千年詞學的總結束時期。
如說清詞不行的,真該去看看《清名家選集》,還覺得不行的,那就告別詩詞吧。
-
3 # 一往文學
"清詞中興"是近代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提到的:"以言夫詞,清代固有作者,駕元明而上"清代詞體復興,是在元明兩代衰微的基礎上重新繁榮的。清詞的水平就作品數量而言,大大超過宋代,同時在理論方面和藝術技巧細微功夫也有所發展,但作品的整體藝術水平與思想深度不及宋人的境界。
數量眾多經過元明兩代的沉寂,詞在明清易代之際擺脫柔靡,出現中興氣象。首先就體現在眾多的詞作上。清代號稱"詞的中興",並非虛譽。詞自宋代進入高峰,元明兩代,急劇衰落,名作絕少。至清代,詞人紛起,詞派繁多。無論作品創作、詞調研究、理論建樹、詞學發展包括詞籍整理,都取得了相當成就,超過元明,直逼兩宋。據《全清詞》編纂者撰文介紹:
今存清代詞人、詞作之多,超越前代甚遠。僅以清初順治、康熙二朝為例,既得詞五萬餘首,詞人逾二千一百。完全有把握推定,一代清詞總數超過二十萬首以上,詞人多至一萬之數。
開拓詞境晚清詞學大家文廷式認為"詞的境界,到清朝方始開拓。"朱孝臧認為清詞"獨到之處,雖宋人也未必能及。"(葉恭綽《全清詞鈔》序)。宋詞的繁榮和成就有多方面的表現:首先是全社會普及,上至皇帝填詞譜曲,下到"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夜話》)。其次是新創詞調大量出現,多達千餘種,且形式非常多。其三是較之唐代,詞的思想內容突破了狹義的言情範圍,"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到清代,詞的境界被更大的開拓,清初三大家之一的陳維崧用詞來反映重大的社會現實,表現民生疾苦:〔賀新郎〕《縴夫詞》寫出了清初為鎮壓南方人民的反抗,從長江下游抓縴夫運兵西去,使當地人妻離子散。把重大社會題材寫入詞中,是一個壯舉,開拓了詞的表現領域,提高了詞的社會地位。清中期詞人賙濟(1781-1839)要求詞作能夠反映現實生活,發揮社會功能,而不僅僅是個人感情的抒寫。
流派眾多清詞發展大體分為清初,清中葉和清後期三部分。
清初詩人大多能詞,詞作者極多。詞壇流派紛紜,迭現高潮,出現了以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三大家"為代表的"中興"局面。陳維崧是陽羨派的領袖,學識淵博,性情豪邁,才情卓越,他作詞師法蘇、辛,使豪放詞大放異彩,其《迦陵詞》集存詞1629首,416調,居古今詞人之冠。浙西詞派開創者是朱彝尊,他博通經史,工詩詞古文,尤長於詞。朱彝尊的詞,宗法南宋,以姜夔、張炎為圭臬,提出詞的功能"宜於宴嬉逸樂,以歌詠太平"。清詞振興的碩果是著名的滿族詞人納蘭性德,《飲水詞》存詞300餘首,納蘭詞真摯自然,婉麗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運筆如行雲流水,任由感情流出筆端。他還吸收李清照、秦觀的婉約特色,鑄造出個人的獨特風格。
清中葉又有張惠言開創常州詞派,他反對把詞當做"小道",力圖提高詞在詩壇的地位,使詞與風騷同科。
清後期詞壇流派更為紛繁,除了人多勢眾的常州派繼續主盟詞壇之外,清初的陽羨派、浙西派均有餘響。追隨納蘭的詞人,亦有很大的聲勢。
境界不及宋詞清詞雖然在數量,派別上遠超宋詞,但是思想境界有時又略顯狹隘。如陽羨派領袖陳維崧風格豪放,師法蘇軾,辛棄疾,但比辛詞抑鬱悲哀更重,因生活沉重,沒有蘇軾的灑脫曠達。又如浙西派朱彝尊標舉清空醇雅的風格,但是也限制了創造天地,給浙西詞派帶來堆填弄巧的風氣,因此他的詞大都有精巧有餘而沉厚不足的缺憾。同治年間譚獻說:"自錫鬯、其年出,本朝詞派始成。顧朱傷於碎,陳厭於率,流弊亦百年而漸變。"正是浙西派日漸式微,繼起的浙派詞人厲鶚注重形式上的音律美和辭藻美,但缺少身後的現實內容。浙派詞人從朱彝尊到厲鶚,內容漸趨貧乏,一味追求詞句精工。文廷式評論說:"自朱竹垞以玉田(張炎)為宗,所選《詞綜》,意旨枯寂;後人繼之,尤為冗漫。"此後的詞人更是一味模擬,詞格不高。之後的常州派雖然對詞的藝術有著新的嘗試和開拓,取得了新的成就,但他們依然挖掘不出新的意境,仍只能回到傳統此詞人的框架之中。
回覆列表
山花子•春恨
明 陳子龍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鐘。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蝶化綵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
清詞中興:(1)陽羨詞派:清初詞派,此派的創始人是陳維崧, 主要作品有《湖海樓集》、《迦陵詞集》等。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陳維崧最為突出,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
滿江紅
清 陳維松
席帽聊蕭,偶經過、信陵祠下。正滿目、荒臺敗葉,東京客舍。九月驚風將落帽,半廊細雨時飄瓦。桕初紅、偏向壞牆邊,離披打。今古事,堪悲詫。身世恨,從牽惹。倘君而仍在,定憐餘也。我詎不如毛薛輩,君寧甘與原嘗亞。嘆侯嬴、老淚苦無多,如鉛瀉。
(2)浙西詞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詞派,影響深廣。創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稱之。主要作品有《曝書亭詞》。另一位大家是厲鶚,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湖船錄》等。
桂殿秋
清 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憶舊遊
清 厲鄂
溯溪流雲去,樹約風來,山翦秋眉。一片尋秋意,是涼花載雪,人在蘆崎。楚天舊愁多少,飄做鬢邊絲。正浦漵蒼茫,閒隨野色,行到禪扉。忘機,悄無語,坐雁底焚香,蛩外弦詩。又送蕭蕭響,盡平沙霜信,吹上僧衣。憑高一聲禪指,天地入斜暉。已隔斷塵喧,門前弄月漁艇歸。
(3)常州詞派:張惠言,為常州詞派之開山,著有《茗柯文編》。
水調歌頭•春日賦示楊生子掞五首其一
清 張惠言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閒來閱遍花影,惟有月鉤斜。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飄然去,吾與汝,泛雲槎。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難道春花開落,更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
中晚清詞三鼎足:項廷紀《憶雲詞》、納蘭性德《飲水詞》、蔣春霖《水雲詞》…都非常的有名!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 · 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琵琶仙
清 蔣春霖
天際歸舟,悔輕與、故國梅花為約。歸雁啼入箜篌,沙洲共漂泊。寒未減、東風又急,問誰管、沈腰愁削。一舸青琴,乘濤載雪,聊共斟酌。更休怨、傷別傷春,怕垂老、心期漸非昨。彈指十年幽恨,損蕭娘眉萼。今夜冷、篷窗倦倚,為月明、強起梳掠。怎奈銀甲秋聲,暗回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