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者青青
-
2 # 菸袋李
想問一下題主,現在的閱讀量怎麼樣?一年能到100本嗎?
如果沒有,我不大建議你聽名家的一些觀點。
首先啊,梁曉聲先生主張讀閒書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非常不合適。
快速閱讀領域也是如此。
沒有閱讀量的快速閱讀就是耍流氓!放在讀閒書上也是如此!
讀書分基礎,分段位,分層次題主讀過一本暢銷了60年,再版無數次的講讀書方法的書嗎?
它的名字叫《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裡講了3種讀書方法,基礎閱讀(就是我們常規的閱讀,能讀明白,知道每個句子是什麼意思)、檢視閱讀(瀏覽腰封、封面、推薦語、序言、目錄等等,快速閱讀整本書,瞭解書籍的框架和作者行文思路)、主題閱讀(為了快速解決一個領域的問題,然後找大量相關的書籍,進行集中閱讀和處理,整理知識框架,填充細節,快速和全面掌握一個領域80%的知識)。
要是沒有具備基礎閱讀的能力,很難實現檢視閱讀,沒有閱讀量的基礎也很難像一些大神一樣實現有效的主題閱讀。
那大神門為啥要呼籲大家使用主題閱讀呢?
因為主題閱讀確實有效,是經過很多人類實踐總結出來的,大眾普遍認可的方法。但是如果我們連一句話的意思都沒讀懂,何談快速閱讀,挑去書中的重點呢?
所以主題閱讀有用,但是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也不適合每一個段位。
為啥很多大家,甚至是一些靠讀書變現的職業讀書人也提倡讀閒書呢?
因為他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方法論、底層原理、知識框架,他們要用這些閒書來補充自己的視野,屬於提升類的閱讀。
就好比很多考試裡的附加題,基礎知識已經拉開不了差距,也沒有什麼挑戰了,無聊了當然得做點附件題,讓自己開心一下。
什麼是閒書,如何定義的?我接觸的對書籍分類的一本書,是郝明義老師的《越讀者》,他把書籍根據需求和屬性分成了 4大類。分別是主食閱讀、美食閱讀、蔬果閱讀、甜食閱讀。
主食閱讀 :生存需求的閱讀:為了尋求人生在職業、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直接解決之道;(對於有學業、職業、專業壓力的人,特別需要) 美食閱讀 :思想需求的閱讀:不求針對人生的現實問題尋找解決之道,而是思考這些問題或現象的本質,旨在幫助我們體會人類生命和思想深處的共鳴;(諸如,文學、哲學、科學、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書 — 經典永遠是最重要的) 蔬果閱讀 :工具需求的閱讀,旨在幫助查證閱讀過程中不瞭解的字義、語義、典故與出處;(字典、百科全書、地圖等工具書) 甜食閱讀 :休閒需求的閱讀,就是為了娛樂、消遣而閱讀。(例如,漫畫、武俠、推理、羅曼史類小說、寫真集、八卦內幕等)如果按照這個分類的話,閒書應該歸在第幾類呢?
第4類?
不完全是,每個人做閒書的定義不同,個人揣測梁曉聲先生所講的閒書有可能是第二類美食閱讀,主要是滿足思想需求的這一類。可以不是嚴肅的世界名著,也可以是有意義的志怪小說。
目的就是為了拓展視野,陶冶情操,激發靈感。
別說是在大作家的眼裡,就算是一些稍微有些學歷,比如高中老師這一類人群他們是絕對不會把一些漫畫或者沒水準的武俠作品叫作書的。
我們要不要讀閒書當然要!
現在市面上有一種說法叫——“功利性讀書”。
簡而言之就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讀書,透過快速閱讀快速解決問題。
我們不要去評判這種方法好與不好,其實以現在大部分人讀書的情況來看, 這樣的閱讀恐怕極少解決真正的問題,讀的好的,寫個稿子賺點稿費應該是沒問題。
知識這個玩意如果不經過實踐轉換成能力,根本不值錢。
如果讀書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那讀再多的書,理論上來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但是為什麼還是要提倡讀閒書呢?
因為要開拓視野,要學習一些經典作品裡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比如讀《三體》,我們可以暢享在未來世界裡
比如讀《小王子》,我們可以悟出很多哲學的道理
比如讀《活著》,我們會對生命有更深刻的感悟
這些書對於現在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功利性讀書法是不是就算是“閒書”,當我們有時間和精力或者是有意願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去讀並且感悟?
但是也還是要分場景
比如眼下需要寫一篇閱讀方法的稿子,你看1000遍《長安十二時辰》也寫不來不是?
所以,讀書分類別,但是分階段和場景。
-
3 # 退休升活
閒書並不閒,正如餘華所言:《沒有一種生活是可惜的》。換言之,沒有一種書是閒的。閒與不閒,在於讀書人能否與他產生共鳴,是否有心靈的碰撞,情感可以掀起波瀾。所不同的是,有一個層次問題。低層次的,偏好於那些應景式的報刋雜誌和網路資訊,常常在得到一時的心滿意足甚或泡沫之後,卻很少收穫厚重的學識融入"閒“中。而他一旦接觸了較高層次甚至於深奧的中外經典名著,那就是另一種飽含才學的"閒”了。當然,任何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智慧才華的長進,是有所區別的。天資聰慧者,悟性好進步快,反之遲頓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永遠處於較低層次的"閒書"當中。
好在,萬事萬物都有好中差之區別,人也就有了高貴、低下之分。但是,人人都要生活,人格個個平等。這好比"你當你的官,我搬我的磚","人類都在地球村,只是命運各不同”而已!
-
4 # 潛移默化育兒
作家梁曉聲提倡讀書。他說,聽音樂,看電影都是放鬆,讀閒書也是。
讀閒書是和功利無關的,它是一種自覺的讀書行為,是最親民的一種娛樂形式,隨時隨地,不擾民,不勞神。無論男女老幼,無論地位高低,皆可找到自己喜歡的書。閒書讀多了,可以使我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提升我們的修養和素質,淨化我們的靈魂,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是讀書人的最高境界。心胸豁達了,還有什麼能難得倒我們呢?
-
5 # 銀老頭54
贊同梁曉聲的觀點。他把涉獵深廣、博學雜閱,用兩字概括為閒書,十分入木。閒書應是指在正常學習階段和社會工作必須所學、所用的書本知識外的其他書知識。在閒餘儘量多讀多學習點其它書籍和知識,無論是政治、歷史、軍事、天文、地理、文藝、國內外小說乃至流言、八卦,都儘可能去涉獵。不但能聊解無餘、消磨時光,更能從中獲得樂取,汲取更多、更廣泛的知識和經驗,也會提高思想境界,擴充套件胸懷和社會生活、工作的品質。
-
6 # 詩詞中的陽光雨露
書到用時方恨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看到這幾句話我們就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了讀書的好處,讀書的好處太多了,讀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作家梁曉聲主張讀閒書,其實梁曉聲的真實意思就是讓人們要多讀書,讀各種各樣的書,不要挑剔,就如同吃飯一樣,要均衡,這樣才能夠有利於身體健康,才能夠茁壯成長。
著名作家梁曉聲為什麼主張要多讀閒書呢?梁曉聲是一位啥樣的人呢?在中國文壇提起梁曉聲那可是如雷貫耳,甚至來說梁曉聲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文壇的大哥大,是一位領軍人物。梁曉聲經歷豐富,曾經在北大荒度過了難忘的七年知青歲月。大家都知道,知青的日子很苦呀,那個年代當過知青的都收穫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也成為了梁曉聲以後創作的不竭的力量源泉,為梁曉聲的創作提供了最豐富的素材。
梁曉聲的成才之路就充分說明了要多讀書的道理。高中畢業後,梁曉聲在黑龍江參加了七年的勞動,因為他愛好寫作,參加了文學創作培訓班,為自己爭取到了成長的機會,在培訓班期間,梁曉聲創作出來了小說《嚮導》,並發表在報紙上。因為這篇小說,梁曉聲得到了復旦大學老師的認可進入了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習,從而改變了命運。復旦畢業之後,梁曉聲正式開始了文學創作,先後創作出來了《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師恩難忘》、《年輪》等經典作品。如果梁曉聲不讀書,怎麼可能有這樣的成就呢。
梁曉聲的成功帶給人們的啟迪,值得深思。梁曉聲讓人們多讀閒書,就是讓人們有更多的精神食糧,精神的富有是真正的富有。開卷有益這是永遠的道理,讀書能夠改變命運。只要是有空閒的時間,就翻開書籍看一看,哪怕是看了一頁書,也能夠收穫一些知識,也能夠明白一些道理,這就是收穫。林語堂說:“愛讀書的人靈魂都會優雅起來。”愛讀書的人能夠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愛讀書能夠讓自己氣質優雅,讓自己舉手投足之間都有魅力。我也是一個很愛看書的人,各種書都愛看,看雜誌這樣的書的時候,感覺很放鬆;看經典名著的時候能夠明白一些深刻的道理;看情感類書籍的時候能夠給自己帶來感動,這就是書籍的力量。
-
7 # 瘦水
梁曉聲老師所言,要讀閒書。真的有“閒書”嗎?其實不然。閒要從什麼角度看,本專業以外的書,都可視做閒。讀一些“閒書”涉列本職以外的眾多領域,豐富智識面,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儲備認知世界的能量.增加人生感悟,開拓人生之路,大有用處!
-
8 # 敢說敢為的梁平
梁曉聲是中國著名作家!也是一位頗有爭議的現代人物。可見名氣不小!梁曉聲與蔣子龍賈平凹是同一代作家。在"文革"結束初期,"百花齊放"初始,梁曉聲等作家早已坐不住了,手中的筆已經搖搖欲式,惟恐在那個剛結束動盪的年代,特別是經受過文化領域遭難時期的作家,想寫而不敢寫的心情是何等的痛苦。而梁曉聲卻是一個敢"寫"的人,他寫了很多在當時頗受爭議的文章(無需一一道來)。在"文革"末期他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從此開創了中國文化大開放的時代!
-
9 # 洛溪翁
本問題不涉及對梁曉聲先生本人及其作品的評介,僅就其讀閒書的主張而言,是個好主張!古人說過"開卷有益",就是這個意思。所謂"閒書",凡與自己學業、專業沒什麼關聯的書都可叫”閒書",因而其範圍內容因人而異。廣泛涉獵各類閒書,一是可滿足個人閱讀獵奇的興趣,二是有利開闊視野,知識儲備更廣博。但書籍浩如瀚海,茛莠不齊,而個人時間精力有限,所以還要有所選擇,讀書中還要注意識別精華與糟粕,尤其是年輕人。如透過讀閒書既能愉悅心身,又能獲取知識,真正是開卷有益,何樂而不為呢!
回覆列表
梁曉聲(網路圖片)
梁曉聲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他的《人世間》長篇小說獲得今年茅盾文學獎,很值得慶賀!
梁先生的小說看的不多,對於他主張的“讀閒書”還是頗有感慨的。
我覺得他主張的“讀閒書”是很有道理的。這個閒書其實並不閒,而是從中能夠悟出許多道理,許多平時自己覺察不到,理解不透的問題,對於自己的文學創作是十分有利的。
梁先生說的“閒書”,就是博覽群書,在群書中,所謂的“閒書”中博採眾長,然後,在慢慢地縮小範圍,集中目標,去挖掘,思維,消化,變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主題思想和寫作風格,無論從人物塑造個故事情節結構上,以及寫作藝術手法上,都會表現出與眾不同。
梁曉聲小說《人世間》(網路圖片)
例如,這次梁先生獲獎的《人世間》很值得稱道,通篇感覺這部小說是受了《聊齋》的影響。
《人世間》開篇寫道賣冰棒的老婆婆撿了兩個孩子,一個孩子是姐姐,後來成為書中主人公,還有一個男孩雙目失明,後來成為出家的高僧。
梁先生對此很誠懇地說:“我在寫的時候確實感覺到,老婆婆形象塑造是受《聊齋》中那些好的狐家老婆婆的影響,而少年的文學形象受《聊齋》中那些善良的狐少年的影響。”這是梁先生的心裡話,也是他主張“讀閒書”所獲得的成就。我們這樣去想,還會感覺梁先生主張“讀閒書”奇怪嗎?肯定不會了。
《聊齋志異》(網路圖片)
我很贊成梁曉聲先生“讀閒書”的主張,只有博覽“閒書”,才能從中悟出許多新意識,新感覺,新思維,新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