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炳戌易經
-
2 # 2357972
漢武帝是一個有大作為的君主,而相權與君權的矛盾在丞相這一職位出現的時候就開始了,漢武帝不想受制於丞相,想要讓自己的想法能夠繞過丞相直接去執行,他設立了內朝,架空了丞相的權力,漢武帝時期的丞相可是非常難熬的,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他可以透過丞相的廢立來展示自己的權威,鞏固自身的統治。
-
3 # 路遙lgy
漢武帝劉徹,在位五十四年之久,年號用了十一個。《史記-武帝本紀》記載,漢武帝期間一共產生十三為宰相,分別是:衛綰,竇嬰,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莊清瞿,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髦,田千秋。
除了田千秋是漢武帝給小兒子留的老臣之外,其他的十二任宰相結果都不是很好,其中七個被免職,五個死在監獄中或是畏罪自殺,被免職的也有兩個非正常死亡的。
漢武帝幾乎天生是做皇帝的大才,他下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就成了危險職業了。
先說衛綰,他是漢武帝當太子時的老師,但他沿襲的是,漢景帝時期的無為而治的思想,與漢武帝天馬行空建功立業的心思,搭不到一起,於是趁他有病,漢武帝直接讓他回家休息了。
第二任竇嬰,他是漢武帝奶奶竇漪房的侄兒。本來與漢武帝合作的不錯,不過當時漢武帝還年輕,大部權利在竇漪房那裡,她主張無為而治,由於漢武帝當時翅膀不硬,竇嬰被竇漪房拿下了。
第三任是許昌,他基本是竇漪房老太后的眼線,竇漪房讓他幹啥他幹啥,被漢武帝看不上眼,後來竇漪房去世了,漢武帝找理由把他給擼了。
第四任是田蚡,這位是漢武帝的舅舅,屬於投機商一類的人。漢武帝繼位後,母親王娡得勢,舅舅田蚡更是飛揚跋扈。後來田蚡因陷害竇嬰灌夫,得病去世。
第五任是薛澤,他還是很幸運的,在任上基本沒有什麼大事,也沒有什麼政理。也是被免職了。
第六任是公孫弘,他是一位學者當宰相是七十多歲了。最後死在了任上。
第七任是李蔡,是李廣的本家弟弟,因侵佔漢景帝的陵園用地,被判有罪,因不願接受判決,自殺而亡。
第八任是莊清瞿,由於他與御史大夫張湯之間的政治鬥爭,結果張湯自殺,莊清瞿在監獄自殺了。
第九任是石慶,此人老實,死在任上。
第十任是趙周。當時因為一百多位侯爺進獻的黃金分量不足,結果被剝奪了爵位,趙周知情不報,被捕下獄,自殺而亡。
第十一任是公孫賀,本來他是武將,曾參加打擊匈奴的戰鬥。但是他兒子因犯罪被下獄,他向漢武帝保證捉那罪犯,保兒子,結果,罪犯舉報他兒子與公主有私情,並詛咒皇帝,結果家族被誅殺。
第十二任是劉屈髦,他在巫蠱之禍中與江充一起參與誣陷太子劉據的事件,結果劉據被殺,衛子夫皇后上吊。漢武帝后來清醒過來,知道劉屈髦為李廣利和昌邑王劉髆爭取上位,結果被腰斬。
據說,漢武帝讓公孫賀當宰相時,公孫賀不想幹,因為之前沒幾個有好下場的,但是,漢武帝心意已絕,公孫賀無奈只好上任,自己說“此後殆矣”。意思就是說,從此不能安生了。
也可以看出,基本上漢武帝后期的宰相,下場更慘一些。這也能說明,漢武帝后半生多疑暴躁的一面!
-
4 # 墨梅逸清寒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秦皇漢武”一詞顯示了他在歷史上的分量,他將西漢推向一個鼎盛時期,百姓安居樂業,但是在這空前繁盛時代,卻沒有一位官員願意做武帝一人之下的丞相,甚至談“丞相”色變!
漢武帝在位期間有先後有13位丞相,分別為:衛綰、竇嬰、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田千秋。然而這13位丞相除一人託孤留任外,其他有7人被免職,其中田蚡是被嚇得精神分裂死亡竇嬰先免職後棄市,有5位死於非命,不是被迫自殺就是被漢武帝下獄治罪,這種走馬燈似的換丞相,中獎的人當然叫苦不迭,尤其公孫賀被授印時跪趴在地上涕淚橫流拒收不起,最終無奈收下說“從此危呼殆哉”!他的前任石慶更是一提告老還鄉就被通知引咎自裁,戰戰兢兢老死在丞相任職上。
之所以會這樣都得益於他們倒黴的遇上了雄才大略、精力充沛的漢武帝。在文景之治時,實行休養生息,文帝和景帝都實行無為而治,基本不參與具體的政事,這些事都是由丞相組織分工處理的,所以那時的丞相和皇帝各安其事,都過得很自在,可是漢武帝不一樣,他不滿足於只通過尚書來遙控處理政事的丞相,所以三下五除二,提拔了一批自己的秘書班子,直接架空了外庭的丞相,把大權掌握在自己手心裡,但是丞相還是有的,這樣兩者在權力制衡過程中就會經常有矛盾摩擦,漢武帝又是飛揚跋扈刻薄寡恩的個性,事情不順心時,當然後果很嚴重,隨便找個理由殺雞儆猴讓宰相來背黑鍋就很自然了!
比如有一天漢武帝突然要查官員們上交黃金的情況,查到丞相趙周發現分量不足成色也不好,趙周知道罪責難逃,直接自殺了,這其實就是武帝故意找個藉口內強皇權啊!當然也有很多是自作孽不可活,大將軍李廣的從弟丞相李蔡就是因為盜取買賣皇家園陵冢地被貶下獄自殺。丞相莊青翟也因為陷害張湯入獄自殺。公孫賀是武帝的連襟,曾跟隨武帝立下汗馬功勞,也因“巫蠱之禍”被腰斬,太子劉據都被漢武帝冤枉至死,透過這場禍亂,漢武帝成了舉目無親的孤家寡人,率軍和太子相殺的丞相劉屈氂當然難逃一死被腰斬。
伴隨著丞相一個接一個的走了,武帝的公主、太子、深愛的衛皇后,不是被自己殺了就是自縊身亡,這樣糊塗不糊塗都殺人的皇帝身邊怎麼還會有人敢做丞相呢!
晚年的武帝寫下《輪臺罪己詔》來懺悔自己的一生,也只能是逝者如斯夫,俱往矣!
-
5 # 大山坡前的coder
宰相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應該是風光無限的。可在漢武帝的手下,當宰相可真是一個苦差事,一個個膽戰心驚,有的人聽說要當宰相,竟然嚇得渾身冒汗、茶飯不思了!
也難怪,漢武帝時期的宰相換了一個又一個,前後竟達十三人之多,除了一倆個人能保全自身,幾乎沒有好下場,多數人都被迫自殺了,像田蚡、李蔡、莊青翟、趙周、公孫賀等,竇嬰、劉屈髦則被處死。
這要從秦漢時期皇權與相權之間的關係說起。 我們在影視劇上看到的明代、清代皇帝都很任性,幾乎是全國下下,什麼事兒都當家,這可是體制演化一兩千年的結果,秦漢時期,不是這麼回事兒。 漢代皇權與相權是分離的。行政事務是由宰相負責的,皇帝平時並不過問具體的政事兒。皇帝和宰相手下,各有一套“秘書班子”:皇帝手下有“六尚”,管六種事情,聽聽就覺得有點手搞笑:分別是吃飯、穿衣、戴帽、座次、洗澡和文書,前面五項都是吃喝拉雜,只有最後的“尚書”跟政事兒沾上點邊兒,這“尚書”在當時也只是管文書的小官兒,到後代才演化成了權力人物。再看看宰相手下的“秘書班子”:“十三曹”,這十三個部門管的夠全的,什麼財政、司法、交通、工、農、兵······全部政務,都管了。這兩個“秘書班子”,在皇帝那兒,叫內廷,宰相那兒,叫外朝。 按照規定,皇帝不能直接插手政府事務,並不是直接對宰相發號施令,宰相那兒自有一套辦事程式。皇帝與宰相的溝通處理事務,是有程式的,中介人是“御史中丞”,這個官兒是御史大夫的副手,而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皇帝安排什麼事情,透過尚書傳達給御史中丞,中丞彙報給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彙報給宰相,一般的政務,宰相想與皇帝溝通,也是反過來走這樣的程式。看來,日常的政務並不像電視上演的,皇帝直接坐朝堂中間當總指揮。 實際上,在漢代最高的行政長官,是宰相,皇帝還真的是“垂拱而治”,不管什麼具體事兒。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在漢代早期,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用的是黃老思想,實行無為而治,上面那一套體系很管用,即使是宰相,也不必天天折騰著搞什麼新動作,“蕭定曹隨”,照貓畫虎就行了。皇帝自然更輕鬆了。正是這樣的無為而治,才有了“文景之治”,文帝、景帝這皇帝其實還挺好當的。 到了漢武帝時期,情況大變,國家有了充足的實力,又碰上武帝這個雄才大略的帝王,要幹大事情:開韁拓土,打敗匈奴。戰爭要死人,更要燒錢,這一下子要全國動員,各個體系都要變了。這原來的政務處理體系就遇到新問題了。皇帝要辦那麼事情,總不能大事、小事都透過那個御史中丞來傳話吧。漢武帝可不是等閒人物,想辦法,擴大內庭的權力,於是在內庭設了大將軍、大司馬等職務,直接任用小舅子衛青當大將軍,去打匈奴,一下子就繞天開了以宰相為首的外朝,在他臨死時,把八歲小皇帝託付給原來的“內庭秘書”大司馬霍光,用的都是身邊人。皇帝“秘書班子”裡的尚書,權力逐漸大了起來,可以越過宰相,向外朝“十三曹”發話,傳達皇帝旨意。 儘管漢武帝擴大了內廷權力,逐步調整體制架構,但是總的制度體系是從秦朝就延續下來的,整體運作體系也不是一下子就改得了的。於是,皇權與相權之間原本就存在的尖銳的矛盾一觸即發。 要知道,這宰相的行政權力再大,在理論上也是皇帝的副手啊!宰相的官帽兒,可是皇帝給的!當皇帝的,直接插手具體政務,有程式上的不便,如果事情辦得不順,想法落實不了,就把責任一古腦地推到宰相身上,事兒是你負責的,你沒辦好,自然就問你的責,“責權利相結合”嘛。
回覆列表
首先,漢武帝渴望權力集中,加強皇權。在經過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漢朝國力達到了一個十分強盛的地步。此時的劉徹野心勃勃,希望開疆擴土、有所作為,一雪白登圍之恥。而漢朝的丞相掌握著相當大的權力,對於一心想要施展抱負的劉徹是一個巨大的掣肘。於是,便出現了宰相慘死的一個奇特現象。劉徹一邊除去不聽話的宰相,同時又不斷削弱宰相職位的權力,比如設立中朝。一邊悄悄的肅清朝堂,清除舊貴族勢力、以及外戚的爪牙。竇嬰、田蚡便是劉徹肅清朝堂的第一步。劉徹是一位十分懂得謀略的人,平衡臣子勢力以達到控制朝堂的目的。在權力的鬥爭中,莊青翟因此而亡。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徹逐漸掌握了朝堂,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開始採納董仲舒的天人學說,將皇權神化。當皇帝被擺上了神壇,任何對皇權有所不敬的人皆在劉徹誅除之內。比如妄圖討要黃田被嚇瘋的田蚡,私自侵佔漢景帝園寢被問罪的李蔡,知情不報的趙周。劉徹是一位徹頭徹底的皇帝,在面對天下之時,親情亦不在考慮之內。太子劉據被誣告之時,劉徹不經思索便毫不猶豫下令誅殺,受株連之人高達數萬,公孫賀也因而被冤死。
劉徹又是一位功利主義者,有才能的人必會高官厚祿,毫不吝惜。年紀輕輕的霍去病竟與衛青同為大司馬,以及首次以丞相之位封侯的公孫弘。但是一旦沒有任何作用的時候,便是悽慘的下場。人們只看到漢武帝雄韜武略,卻不知當時天下四處存在的寡婦村、無人照看的傷兵營。
除此之外,朝中勢力錯綜複雜、地方諸侯並立,地方諸侯與朝臣內外勾結。劉徹深知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後背不保如何去驅除匈奴?而削弱丞相權力只是劉徹前進中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