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陌落花閒

    誰提出的這個問題?......

    《紅樓夢》是一部小說,不是深奧的文史典籍,它並不難讀。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巔峰,它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它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爭議作品。個人認為,對這樣一部優秀著作,使用“有色眼鏡”、“理性解讀”等字眼不妥。

  • 2 # 山會長

    我認為,要確保對紅樓夢的理性解讀,至少應做到如下兩點。

    1、站在《紅樓夢》所寫朝代的時代背景中去解讀。不過,關於《紅樓夢》所寫的朝代,眾說紛紜,不能確定。基於此,應站在作者所處的時代去解讀。《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生於清朝康熙年間,成長於雍正年間,中晚年處於乾隆時期,跨三朝,祖籍南京,家庭中道被抄家,從此敗落,晚年幼子夭亡。環境決定思想,這些時代處境,必然會影響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小說內容,需要結合這個去解讀。譬如,需要認識到賈府被抄,是曹雪芹家被抄的的翻版。

    2、需要站在中立或獨立的角度去解讀,不要攙雜個人喜好或恩怨。為此,需要遵循正道,何為正?正是辯證,是適宜、合理、有道理。也就是說需要遵循正的原則去解讀它,譬如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在封建社會,在等級和家族勢力的干涉下,必然是一個悲劇,這是由當時的社會現實決定的。

    總之,我們需要認真解讀《紅樓夢》,甚至要多次研讀,而在研讀時,應該遵循以上兩點,如此才能把握其中的真意,才能解其中趣味。

  • 3 # 使用者愛在他鄉的季節

    如何看待和解讀《紅樓夢》,這就取決於讀者自己的觀點和心態了,我們不是學者,不是權威專家,更不要說去研究它,我們只是讀者,有人因喜歡《紅樓夢》而讀,有人是為好奇去讀,有人是,別人讀了我也讀。第一次看《紅樓夢》是很吃力的,要想看懂真得讀上幾遍。

    我們不能在色眼鏡中去看《紅樓夢》,有色眼鏡是片面的,偏見的,它不利於古典文學的傳承和發展,如果真是這樣,只有把《紅樓夢》當成禁書來封殺了,那才是文學史上的悲哀,作為古典名著,它是一部人類興衰的血淚史。我們只是讀者,只能去其糟粕,留其精髓理性的解讀才是道理。

  • 4 # 不著調先生

    魯迅先生說《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這說明要想全面的理性的研讀紅樓夢,確實很難。 不得不說,紅樓夢中確實有易學部分,淫亂部分,纏綿故事和排滿情緒,以及宮闈秘事等。但這些都是為曹雪芹服務的。它們是組成紅樓夢的零部件。這些各方面的零件組成了一個近乎完整的封建社會。

    身處封建社會的曹雪芹有他的侷限,但他也有他超前的現代意識。比如他老早就預見到了封建社會的必然倒臺。但這一結論卻是出自他輪迴論和宿命論的思想。這就要求我們怎麼理性看待宿命輪迴在事物的正常發展規律中的存在感了。 再有,他對女性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遭受的不公平深感痛心卻又無奈。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眾丫鬟小姐對她又極為厭惡甚至取笑她。這也是不公平,可人們已經習慣適應並愛著了這種不公平,這叫曹雪芹情何以堪啊。 所以理性辯證地讀紅樓夢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即能跳進去,又能跳出來。又瞭解封建社會,更瞭解現在社會,還有深諳馬列主義辯證法。 啥也不說了,為了這個目標,努力吧!

  • 5 # 義暱暱

    《紅樓夢》難讀?是難以讀懂,難以理解吧?初讀《紅樓夢》,那是當小學生時,父親安排我曬穀的美差。我躲在樹蔭下看《紅樓夢》,看幾頁,然後赤腳把谷改變一下睡姿,從原先的由南向北踢兩條腳印,改變為由東向西踢兩條腳印。很多字不認識,很多處意思不懂,仍硬著頭皮看下去。路過的家鄉耆老看了我手中拿的書,狐疑地看我一眼,然後說:“看了紅樓會說話,看了水滸會打架。你小小年紀,看得懂嗎?”我羞澀地一笑:“我看書是為了不犯困,不然睡著了,谷沒曬乾,倒被雞子麻雀吃了。”耆老嘿嘿一笑道:“只怕是拿讀書作幌子,不想去放牛吧!?——讀讀也好,也不好,你讀吧!”他說完就走了,我至今也不知道他說的讀了又有什麼不好?

    讀初中時,某個暑假又看了遍《紅樓夢》,對整個故事有了個比較連貫的瞭解。但是,卻產生了惱恨作者的怪念頭。主要有兩點恨,一是哀斯不幸怒其不爭,寶玉作為作者的化身不敢作不敢當,不跟賈母爭取,不與王夫人抗衡,偏要跟林黛玉結婚,看她能把他咋地?偏要晴雯做妾又能怎樣?我還將這種恨轉移到我父母身上,揚言將來我的婚姻我要自己做主,誰也不許干涉,干涉我也不聽,我會很惱火。父親說:“父母都是為了子女好,哪為之干涉?現在不興包辦婚姻,將來你大了找媳婦,要是沒本事,只怕求父母包辦還來不及呢!”我細想也是,所謂干涉婚姻,有得選才談得上干涉,沒得選溼涉又怎麼樣?寶玉不讀書有錢,他選誰關我屁事,恨他幹什麼?二是恨作者,每次涉及到場面二人以上時,就東向坐西向坐,誰挨著誰坐,煩死了,該不是為了賺稿費故意寫長,簡直是王媽媽的裹腳又長又臭!等到我參加了農村宴席,看見東家讓支配先生講規矩,誰坐上席,誰又和誰坐一頓折騰,我還懷疑謬種流傳,都坐在一個桌上吃一樣的菜,麻不麻煩?後來發現首席的菜先上,依親疏貴賤長幼尊卑秩序逐步再上,上來的菜也是先放在上宴,上宴先動筷子其他人再動筷子,才慢慢理解了作者。

    讀大學時又看了遍《紅樓夢》。不過沉浸在那裡面的風花雪月之中,主要關注裡面的詩詞,學唱主題曲,還飽含深情地用笛子演奏枉凝眉,常幻想著若自己是寶玉,如何反叛,如何成就甜蜜溫馨的愛情,對《紅樓夢》本身隔膜了,大約是跳出了作者的情感圈子,反其道而行之吧!

    參加了工作,也結了婚,看了一些人和事。待看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後,又看了一遍《紅樓夢》,對作者以及其中的人物又有了全新的認識。一切都是天意,善惡美醜賢愚之間的恩怨情仇,都有其自身的邏輯。存在是合理的爹,鬥爭是合理的媽,愛和恨是他們的孩子。但只有愛,才能讓人不累且成為人類一分子!

  • 6 # 夏瞄淺談

    其實要讀《紅樓夢》並不需要什麼理性的理解,紅學不就是建立在各路專家學者自己的臆斷猜測上面的麼,然後自己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蛛絲馬跡和證據來證明自己的猜想。

    其實《紅樓夢》講的故事也不是特別深奧,第一回裡便說了:

    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

    簡單來說就是記錄錦衣紈袴子弟,幼時所見所聞的行止,見識出眾的閨閣女子。

    再說說難讀的問題。

    書中所折射出的社會狀況、政治面貌等更深層次的東西我覺得如果你不是專門做學問的話,不需要太刻意去領悟,多關注人物和情節。如果能讀完幾遍,自然就會開始注意其他方面。所以才說首先要讀完。

    再說語言上的問題。誠然這本書的語言和現行普通話存在一定差距,這是成書年代較早導致的後果之一。但是它和我們課本里所學的文言文是不一樣的。

    《紅樓夢》的第一回裡摘一句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異,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

    《紅樓夢》實際上有點偏向於白話文,就算是小學的文言文,在語言上也比《紅樓夢》要難懂一些。

    當然,紅樓夢裡也有和現代漢語差別很大的地方,但是很多東西可以查嘛。比如有一句“楓葉聚雲根”,這個雲根是山石的意思。

    紅樓夢說到底,終是一本長篇通俗小說。理應作為雅俗共賞的讀物,被人們普遍閱讀,不應該把它當成多難讀的曲高和寡的聖潔天書,這樣是不對的。

  • 7 # 聚眾之力點亮未來

    如果你讀《紅樓夢》時是把它當做紅學專家的研究物件在讀,那確實很難,似乎每一句話你都要想想作者是不是在對映什麼啊?暗喻什麼啊?但如果你單純把它當成一部小說來讀的話,那就不難讀了。至於你說的理性解讀,我認為理性本身就是一個帶有感性的論調,同樣都是對寶黛愛情的看法,你說出來可能別人覺得就是感性的,換一個人說出同樣的看法可能就會被認為是理性的,所以我覺得想讀就讀,讀了就好,不必非要強調理性。

  • 8 # 紅硯齋詩詞

    第一次讀《紅樓夢》,大概是在初中剛剛畢業的時候,那個時候,總覺得它是一部充滿了各種神奇,或者是帶有某種巨大的誘惑的一部書,囫圇吞棗的一股腦讀下來,簡直一頭霧水,除了對幾個人物的命運覺得可惜之外,沒什麼感覺,並沒有發現其中的那種神奇與誘惑,或者說是並沒有找到自己之前期望的東西,有些莫名的蕭索或者是說不清的失落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自身的經歷,偶爾會從某種感慨裡,想到這部書裡面某些片面的、或者是散落在記憶裡的某些畫面。

    好多所謂的大家名流,對《紅樓夢》這部書進行所謂的“解讀”,“批閱”,甚至腦洞大開,說書裡的某人、某事,就是影射當時的某人,某事,並且說的神乎其技,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無非就是藉此炒作自己而已,最少也有蹭熱度的嫌疑。

    《紅樓夢》首先是一部包羅永珍的社會百科全書,它所曩括的各種文化,無論是從美食、醫學、保健、運動,抑或是官制,星學,曆法,文學等等,都有值得我們去做縱深研究的,同時它也是一部充滿理性的批判和高深的理學的書,在此之外,作者以近似於白描的手法向世人揭開了一部滾滾的歷史和淹沒的傳奇。也隱喻了深邃的禪理。在得與舍之間,作者給了每一個讀者相同的選擇機會,只是,有些人能險險的從中跳出,而有些人,卻始終不能夠從貪痴裡悟透。正如學者所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繁華的興替是歷史的必然,人性的昇華是經歷的結果,賈氏的墮落只是整個封建腐朽的縮影,而內中主角人物的最後歸宿,與其說是一種解脫,倒不如說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江南曹氏造織廠,當時名重天下,這一切都來自曹氏先祖與前朝皇帝的特殊關係,時過境遷,至作者這一代,恩寵已經不復當年,加上日盛人多,難免會生出些與法紀倫理相駁的事件來,久而久之,偌大一個家族,就此墮落,想來令人唏噓!

    而《紅樓夢》這部書,正是作者對其親身經歷的一種深深的懷戀與感悟,在當時的社會,不容許他如此大張旗鼓的鞭撻社會種種弊端,只能作為某種被列舉的“禁書”,而人們的思想,確實無論如何都無法“約禁”的,這越發使得這部書對當時社會衝突的程度,傳聞這部書當時在坊間刊刻流傳的時候,就有過好多少女因書跳樓事件,足以說明這部書的魅力。

    任何一部小說,一段歷史,都需要用理性的心態來解讀,每一段歷史和事件,都不應該被某些人披上神秘的外衣,尊重歷史與作者,也尊重所有所有的讀書人,真的希望少一些所謂的專家、大家、名家,還給文學界一片真實的天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蠟筆小新》中風間和小新之間有哪些感人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