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人子艮

    那必定要提到于謙。當時的大明皇帝50萬大軍御駕親征,結果土木堡戰役,皇帝被俘,全軍覆沒。這個時候弄不好就會亡國,是于謙內立新帝穩固國本,外解北京之圍使國家遠離險境。不僅如此,他還迎回被俘的太上皇抱住了大明的顏面,還不僅僅如此施行新政使國家中興。這還都不是最讓人敬佩的,最讓人敬佩的是,他為人剛直,心裡只有天下的百姓,做任何事情心裡只有公正這一把尺子。所以他有時候看起來不近人情甚至不講兄弟情不講親情,甚至不怕得罪皇帝。因為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因為他的心裡只有國家,想做萬世楷模,他的成就比岳飛要大的多。

  • 2 # 日慕鄉關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這句話出自卞毓方先生所著的《文天祥千秋祭》,用以祭奠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中華歷史上能擔得起這兩句話的當然不止文天祥一人,試舉兩例:

    (1)于謙

    如何評價一個好官,恐怕沒有固定標準,但說到于謙,真的找不出太大毛病,不抽菸不喝酒不燙頭,不貪汙不腐敗不弄權。

    天下太平的時候,人家兢兢業業;天下大亂的時候,人家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實事求是的說,沒有于謙,“土木之變”後大明朝將亡於瓦剌之手,中原陸沉要提早一百多年,是他,保住了大明疆土;是他,保住了朱家江山;是他,維護了漢人政權的穩定;是他,讓漢人免遭瓦剌毒手;是他,成就了郭德綱!

    他的能力、忠心,在當時,無人可及。

    更可貴的,人家不貪功,不濫權,換任何一個人,早就加封自己做什麼大將軍大司馬之類的,不說貪汙腐敗,至少網路黨羽,權傾天下,為自己留條後路。

    但于謙沒有。

    英宗回來後,吵吵著復位,于謙縱然不情願,卻也沒有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阻攔,最終把命也搭上了,可能有人會說他愚忠,但其對國家百姓的赤誠之心,可謂天日昭昭。

    如果大明能多幾個于謙,焉能毀於家奴外敵之手。

    (2)曾國藩

    比起于謙的忠勇,曾國藩就圓滑多了,但要說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曾剃頭也算夠格。

    天平天國運動,一度曾被定性為偉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洪秀全成了英雄。時間長了,大家都明白,天平天國其實就是一小撮神棍用宗教名義所煽動的暴亂,毫無進步可言,如果讓他們做了天下,比之大清,壞百倍千倍。

    這一點,曾國藩當時就看明白了,他在《討粵匪檄》中說的很清楚: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

    但人家曾剃頭就高明多了,都是讀書人,我們只會讀書,人家是經世濟用。率先在老家招募“鄉勇”,為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後來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湘軍一路打進天京,把個天平天國徹底剷除。挽救了大清朝,也挽救了中華文脈。

    還有,曾國藩一家大大賺了一筆!

    所以說:立功立德立言,人家一樣不落,都做到了,說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真不為過。

    當然了,中華五千年,英雄輩出,能當此任的不在少數,就不一一列舉了!

  • 3 # 三七配紅花

    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情很多。

    比如三國時的曹操,讓東漢政權又延續了25年。

    東漢末年,十常侍禍亂宮廷以後。何太后為了平亂,召來董卓,董卓帶著20萬部隊消滅了宦官集團,如果他這個時候再回到西涼的話,那當然是最好的事情,沒想到董卓把持了朝政。為了討伐董卓,十八路諸侯聯合進攻京城。董卓雖然被幹掉了。但是這時候東漢的江山也完蛋了。各路軍閥蜂擁而起。荊州劉表自立,江東孫,四川劉焉自立,漢中張魯自立。,河北山東袁術袁紹自立。西涼馬騰自立,另外還有公孫贊,陶謙,孔融也自立。一時間漢家江山煙塵滾滾。四分五裂,百姓流離失所。軍閥之間的攻戰導致幾千裡沒有人煙。這個時候曹操出現了。他保著漢獻帝。逐步的統一了北方。消滅了地方的軍閥和豪強。人民過上了安穩日子。讓漢朝的最後一個年號“建安”又維持了幾十年。不管後來如何。從當時的情況看。曹操對東漢是有存亡續絕的大恩的。如果沒有曹操出現。真不知道這些軍閥會打到什麼時候。人民可就受盡苦了。曹操的出現,讓天下快速的統一。對國家對人民都是有打工的。所以曹操受到後來偉人們的稱讚。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那就是曾國藩。

    當清朝的統治到了最腐朽的時候。太平天國起義就爆發了。一時間太平軍攻克中國南方的絕大部分地方。連那些準備侵略中國的西方列強。也暫時停止了他們手中的小動作。開始坐山觀虎鬥。連他們也認為太平天國很有可能就會成功。預備拋棄清政府和太平天國合作。

    清政府這時候已經到了存亡的關頭。曾國藩這個人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湧現了出來。他本來不是官員。但是因為辦團練辦得好。拉出了一支能打仗的隊伍。並且百折不撓屢敗屢戰。最後活生生的把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給鎮壓了下去。讓清政府又一下子緩過了勁來,又活了40多年。假如沒有曾國藩這一幫人。咸豐皇帝可能就會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了。

    我們舉的第3個例子是一幫人,包括岳飛,吳階,張俊。

    當北宋被金華人滅亡以後。正是我上面提到的這些人。在江南地區。依託長江天險。給南宋築起了一道屏障。如果沒有這些人的支援。送有可能根本就不會存在。宋朝也就150年就結束了。正是由於有了上面的這幫人的鼎力輔助。南宋小朝廷又支撐了150多年。

  • 4 # 史學微末

    第八諸葛亮。

    諸葛亮早年聯孫抗曹,並且在赤壁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後又奪荊州、益州,得漢中,建立蜀漢。在劉備死後,託孤諸葛亮,他鞠躬盡瘁為實現興復漢室而努力。一人之力運籌帷幄,讓虛弱的蜀漢政權出現一絲復興的希望。

    第七謝安。

    他出身名門,有功但不自傲,氣度非凡,被稱為“有雅量有膽識”的政治家,他的膽識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面對前秦的百萬大軍,他沒有自亂陣腳,以八萬兵力大敗苻堅八十萬,成就了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第六岳飛。

    在南宋被金軍打的悽慘無比之時,橫空出世的岳飛給南宋帶來了希望。在極難的處境之下,他一生參戰數百次,所向披靡。憑藉自己的能力保住南宋半壁江山,使得南方的國民免遭屠殺,也保住了當時南宋的經濟和文化。

    第五田單。

    他本是齊國無名小官,帶領即墨人民抗擊燕國名將樂毅長達5年,始終未被攻破城池,並是連環計讓樂毅逃到趙國。之後,他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城池70餘座,被拜為安平君。

    第四郭子儀。

    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大廈將傾,如若不是大將郭子儀,中國的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他以花甲之年帶兵打仗,為唐朝打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在中國歷史中,只有他不負“忠武”的封號。

    第三張居正。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作為內閣首輔的他實行了一系列的新政,而這場改革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深遠最成功的改革,岌岌可危的明朝龍脈才得以保住。

    第二于謙。

    明英宗與70萬大軍被俘,多虧了于謙親自督戰,危難之時拯救了明朝,怎奈皇帝誤信讒言將其冤殺。

    第一毛澤東。

    中國近代遭遇了百年恥辱,國家生死存亡之刻,他帶領著人民軍隊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如今中國又重回世界之巔,還是要感謝毛主席當年的貢獻。

  • 5 # 小奔說史

    最有名的,就是明朝的于謙。

    我們先把時鐘撥回到1449年8月,看看于謙所面臨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大明王朝的皇帝被敵人俘虜、精銳野戰部隊覆沒、很多大臣提議南遷。

    這一年的6月,蒙古瓦剌太師也先屢次入侵明朝邊境,明英宗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朝邊境決戰。明軍剛到達大同就接獲太監郭敬的密報,得知瓦剌已做好準備,明軍立即從大同班師東返,計劃從居庸關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襲擊,大同、宣府 接連失守。

    8月13日,明軍狼狽逃到土木堡,而瓦剌軍緊追不捨。第二天,蒙古軍隊趁明軍移營救水時,發起進攻,結果是明英宗被俘,四朝老臣張輔、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郎丁銘、王永和以及內閣成員曹鼎、張益等五十餘名隨行出征的文官武將戰死。

    明成祖朱棣留下的精銳野戰軍隊全軍覆沒,最為精銳的皇帝直轄的中央軍隊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亦隨之毀於一旦,“傷居半,死者三之一,騾馬亦二十餘萬,衣甲,兵器盡為胡人所得,滿載而歸。”

    侍郎徐珵說星象有變,應當南遷,一下子得到很多人的附和。

    後來實際來看,明軍完全有能力擊敗缺乏攻堅能力的蒙古騎兵,但在當時來看,一旦遷都成為事實,只能是像唐玄宗那樣拋棄百官、臣民一樣倉促逃跑。

    這樣的後果無疑將很慘重,對於蒙古人來說,平白撿了一個京城,他們或者再次入主中原,或者燒殺擄掠以後回到草原。

    明初,北京戰亂頻仍,居民大量流失,最少時只有十萬不到。朱棣篡位後,下詔遷發各地人民以充實北京:當時,被強令遷入北京的有江南富戶、山西商人以及各地匠人百姓等數十萬人。

    等待他們的命運,不是被當成羔羊一般屠戮,就是被強行擄走為奴,在極寒痛苦中走到終點。

    變成權力真空的北方,將再次淪為鬼蜮,一如五胡亂華、靖康之難後的北方。

    真正的偉人,是在群眾一片茫然中,給他們指明方向的。

    于謙,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先生不出,如天下蒼生何?”

    針對遷都的提議,他厲聲說:“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

    什麼叫挽狂瀾於既倒,什麼叫扶大廈於將傾?

    于謙就是!

    于謙23歲中進士,32歲就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並巡撫河南、山西,官聲顯著,然而,所有這些都只是鋪墊而已。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大明王朝被烏雲覆頂的時候,于謙成為了驚濤惡浪中的中流砥柱,臨危受命的他代理兵部尚書。

    10月,十萬蒙古鐵騎如同烏雲壓頂一般來到北京城下。于謙將各路大軍分駐在北京九個城門之外,身為文官的他,選擇親自鎮守最為危險的德勝門。

    五天後,在北京城下屢屢受挫的蒙古人撤軍,明朝開國以來的最大危機得以解除。

    一年後,蒙古人把沒有利用價值的朱祁鎮送回了北京。

    如果沒有于謙,歷史會如何發展?

    或者遷都:一如北宋、南宋,歷史上多了一個南明、北明。

    或者北京失陷:歷史將這樣記載,蒙古在退出北京幾十年後,再次入主中原。

    不堪設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白求問佛珠可以用水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