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州天使之眼
-
2 # 小k印像
景深控制是基本的攝影技巧,對畫面效果和主題表達有重要作用:
今天小k與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知識,供各位攝友交流學習:
一、景深的基本概念景深是攝影學的一個基本概念,通俗來講,可以理解為焦點前後滿足“清晰”標準的距離範圍:
從嚴謹意義上講,這個清晰的標準就是鏡頭成像的彌散圓直徑不超過某一數值,這個數值是人眼能夠認為成像清晰的最低標準,當彌散圓的直徑大於此標準時,人眼就認為目標景物被“虛化”了:
以光圈調節為例,假設最大允許彌散圓直徑不變,光圈越大,則焦點前後達到清晰標準的距離越短,也就是“景深越淺”:
二、景深的計算公式依據景深的概念,我們很容易理解景深是由前景深和後景深共同構成的,也就是下圖的△L1和△L2:
依據物理推導,得到如下景深計算公式:
其中各符號意義如下:
三、景深的影響因素與規律從公式看出,光圈、攝距和焦距都是景深的影響因素。嚴謹來講,光圈是一個比值,不是長度單位,所以不好比較其與其它兩個因素誰的影響程度最大。但影響規律是很容易得出的(前提是其它因素數值不便):
1、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2、焦距越長,景深越淺
3、攝距越短,景深越淺
所以對於追求淺景深的朋友,要儘量使用大光圈、長焦距鏡頭,同時與拍攝主體距離近一些,虛化效果會更明顯:
-
3 # 耄耋一隻眼
相機的景深是個好東西,它能決定拍攝的縱深度,也叫景深,景深以外的物體就虛化了,景深裡面的物體清晰,從而達到對拍攝物的取捨。光圈大,景深小。焦距大,景深小。離被攝物近景物就大,景深小。反之景深大的。再說一下,大,大,大景深就小,反之景深就大。
-
4 # 切問近思61177173
這三個引數並不存在誰影響最大的問題,三者對景深的影響範圍是錯開的,因此在某個具體的物距、光圈、焦距上有明確的最大值,但是在連續的引數變化中三者對景深的影響是此消彼長,各領風騷的。
撇開復雜的數學計算,直接用感官來說,在近距離(約1米內)物距對景深影響最大;在中等距離(1-10米內)光圈影響最大;在遠距離(10米以上)焦距影響最大。
-
5 # 延安蘆師
景深控制是基本的攝影技巧,對畫面效果和主題表達有重要作用:
今天小k與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知識,供各位攝友交流學習:
一、景深的基本概念
景深是攝影學的一個基本概念,通俗來講,可以理解為焦點前後滿足“清晰”標準的距離範圍:
從嚴謹意義上講,這個清晰的標準就是鏡頭成像的彌散圓直徑不超過某一數值,這個數值是人眼能夠認為成像清晰的最低標準,當彌散圓的直徑大於此標準時,人眼就認為目標景物被“虛化”了:
以光圈調節為例,假設最大允許彌散圓直徑不變,光圈越大,則焦點前後達到清晰標準的距離越短,也就是“景深越淺”:
二、景深的計算公式
依據景深的概念,我們很容易理解景深是由前景深和後景深共同構成的,也就是下圖的△L1和△L2:
依據物理推導,得到如下景深計算公式:
其中各符號意義如下:
三、景深的影響因素與規律
從公式看出,光圈、攝距和焦距都是景深的影響因素。嚴謹來講,光圈是一個比值,不是長度單位,所以不好比較其與其它兩個因素誰的影響程度最大。但影響規律是很容易得出的(前提是其它因素數值不便):
1、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2、焦距越長,景深越淺
3、攝距越短,景深越淺
所以對於追求淺景深的朋友,要儘量使用大光圈、長焦距鏡頭,同時與拍攝主體距離近一些,虛化效果會更明顯:
-
6 # 南方之南
光圈、攝距、焦距,要說誰對景深的影響最大,我還真說不準,不同焦距的光圈是不是對景深都一樣還是不一樣?肯定是不一樣。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要是說誰影響更大,我覺得也多大意義,知道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攝距越大景深越大、焦距越大景深越小就行了,在景深上,沒有硬性規定,況且景深也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界限,景深的範圍在理論是有,在實際情況中是個模糊概念。
但是,有一個公式還真是要記住,並且在實際拍攝中是會經常用到的,那就是--後景深是前景深的兩倍!
這個公式的意義就在於,對焦時你應該將對焦點放哪兒!
在風光攝影中,會希望前後都清晰,那麼根據後景深是前景深的兩倍的原理,對焦就應該在畫面的前三分之一處,這樣才能保證前後都清晰。
小景深的時候,如果想讓畫面中的三個花瓣都清晰,就要對中間的花瓣對焦,保證前後三個花瓣都清晰,如果只想要前邊花瓣清晰,讓後邊的成為陪體,那應該對前邊的花瓣對焦。
類似人物拍攝,景深不管大小,至少要讓主體人物整個都清晰,也可以直接說,對焦點一般都會在眼睛上,眼睛清晰了,要是鼻樑出了焦外,那得多小的景深啊?哈。
關於景深,個人而言,除了上邊那個前景深後景深的“公式”,最重要的就是對焦點,這才是景深的關鍵之所在,這也來自於上邊的那個“公式”,是那個“公式”延伸。
-
7 # 東方元2
三者互相幫助制約
風景人像各行其道
人像攝影大光圈好
風景攝影唉佛捌強
-
8 # 小魚兒69323
景深隨鏡頭的焦距、光圈值、拍攝距離而變化。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三個:光圈數、鏡頭焦距、拍攝距離。這三個引數共同影響著景深。 光圈數越大,理論上景深越大;鏡頭焦距越小,景深越大;拍攝距離越遠,景深越大。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沒有可比性。
從焦點到近處容許彌散圓的的距離叫前景深,從焦點到遠方容許彌散圓的距離叫後景深。 景深公式的中文表述:
景深=(2×彌散圓直徑×鏡頭焦距的平方×光圈值×對焦距離的平方)/(鏡頭焦距的4次方―彌散圓直徑的平方×光圈值的平方×對焦距離的平方)
後景深=(彌散圓直徑×光圈值×對焦距離的平方)/(鏡頭焦距的平方―彌散圓直徑×光圈值×對焦距離)
前景深=(彌散圓直徑×光圈值×對焦距離的平方)/(鏡頭焦距的平方+彌散圓直徑×光圈值×對焦距離)
景深及景深計算示意圖
-
9 # 拍客張光林
光圈、攝距和焦距三者中,誰對景深的影響最大?有規律和公式嗎?
光圈、攝距和焦距這三者當中,每一項對畫面景深都有影響,它們共同作用、互相協同,影響和決定著畫面的景深。
不過一般而言,多數人認為影響景深的最大因素是光圈,其次是焦距,再次是攝距(拍攝距離),甚至有不少人對焦距和攝距對景深的影響幾乎是視而不見,有的還壓根兒沒有想到攝距的影響,所以,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只是在光圈上面大做文章,忽視了其他因素的存在。
這三者對於景深的影響,一般認為是“有規律無公式”;只可定性描述,不能定量計算;事實上也沒有必要去量化和精確計算。
我們不去按照影響大小來分析,只是按照一般先後順序來述說。
第一、焦距的影響。焦距對景深的影響很直接,就是在其他引數、因素都相同或相近的條件下(以下的分析也是這樣的假定),焦距短景深大,焦距長景深小。比如廣角鏡頭的景深要比中長焦、超長焦的鏡頭的景深大為增加,反之,長焦鏡頭的景深要比廣角鏡頭的景深小很多。
這個規律的實際運用就是,想要得到較大的景深,用較小焦距鏡頭,想要得到較小的景深,用中長焦距鏡頭,或者說,想要得到背景的虛化,中長焦鏡頭鏡頭更有優勢。
以下是付費內容第二、光圈的影響。光圈的對景深的影響,幾乎人人明白,無需細說。
第三、攝距的影響。拍攝距離的大小,也是直接影響畫面景深。規律就是,拍攝距離越大,景深越大,拍攝距離越小,景深越小。有的人在拍攝人像時,竟然會出現人的眼睛是清晰的,而耳朵向後的部分就是模糊和虛化的,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拍攝距離過短造成的。舉著個例子的意思,是說明這種現象,而不是說這種結果不好,有的時候卻卻就是理想的結果。
第四、綜合的分析。三方面對於景深的影響,不是簡單獨立的,而是一種互相影響和疊加,在實際拍攝中,我們卻卻可以利用三種因素的效果疊加,來達成我們的拍攝創意。
比如,風光片拍攝中,我們往往希望得到很大的景深,有的人會無節制地運用小光圈,甚至用到極限。實際情況是,小光圈用到極致,它會影響成像質量;同時,運用了最小的光圈,自然會加大曝光時間,這時候為了拍攝的安全,就必須拼命提高感光度,以求獲得速度的“安全”。殊不知,較高或很高的感光度,會嚴重降低畫面質量,這種“犧牲”是不值得的。
那麼,討巧的辦法是什麼呢,辦法就是隻運用中等偏小的光圈就足以,因為風光拍攝時都具有較遠甚至很遠的拍攝距離,根本不用擔心中等偏小的光圈會帶來不夠的景深,這樣做,景深要求達到了,也無需做出高感光度拍攝降低畫質的犧牲。
又比如,舞臺演出拍攝中,我們一般都會在離開舞臺五六排甚至更遠的距離拍攝,由於距離足夠大,又不需要拍攝拍攝點與舞臺之間的任何元素(即使拍攝到觀眾,觀眾也不是我們需要的重要主體),我們完全可以以較大的光圈來拍攝,運用了較大光圈,加之較遠距離,舞臺的人物主體照樣可以得到一定的景深和清晰的刻畫,留下來的較短曝光時間和較低的感光度這兩項“重要資源”,可以充分保證我們的拍攝“安全”和優美的畫質。所以,舞臺攝影的手藝高低體現,不在於拍下了、拍成了,而在於弱光和變化多端的光線條件下拍攝成優美的畫面,這才是“王道”。
反過來的例子就是,好多人經常會發問,如何拍攝成主體清晰而背景虛化的畫面?綜合運用光圈、攝距和焦距對景深影響的規律,就是大光圈+長焦距(相對長和長焦端)+儘量靠近拍攝,在理解了規律的基礎上,這就是殺手鐧武器。
綜合運用光圈、攝距和焦距影響景深的拍攝的場合不勝列舉,可以在實際拍攝中細細品味。
回覆列表
三者之中無疑看起來光圈對景深影響最大,其實焦距對景深的影響也一樣大,只是人們意識不到而已,打個比方,假日你用最近焦距去拍攝人或者物體,那遠處是不是都被虛化了呢!但攝距也很重要,假如你光圈再大,即便是1.0光圈,你拍100米外的人,背景還能虛化多少?所以三大要素都是很重要的,但我們平時應用的時候,優先放大光圈,因為這樣最方便,其次是焦距,也就是距離被攝體合理距離,最後是攝距,也就是被攝體距離背景距離再遠些,這樣可以獲得最大景深,但如果虛化過度,那麼我們就反過來,優先縮小光圈,其次調整焦距,最後調整攝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