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過天晴小蔡
-
2 # 簡史資深宅
郭嘉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作為曹操的第一謀士,能夠說是其時首屈一指的人物。而恰好郭嘉逝世的那一年,臥龍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兩位天賦軍師平生不曾有過比試,時間的巧合使許多人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見地。
郭嘉為曹操做出了以下貢獻:
一、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時,袁紹勢大,曹操對於此戰能不能勝心裡著實沒底,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心思。此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極大鼓舞了曹操信心,為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二、下邳擒呂布。曹操出兵攻打呂布,久攻不下,正準備放棄。郭嘉進言,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最後曹操依郭嘉計策,水淹呂布於下邳,呂布敗亡。
三、遺計定遼東。袁紹敗亡後,他的三個兒子爭奪地盤。袁尚,袁熙逃入遼東。曹操率軍北上,郭嘉在途中身染重病,不久離世,死時年僅38歲。但他死前制定了平定遼東的計策,讓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滅掉兩袁。
-
3 # 謀略傳
三國是比諸葛亮厲害的謀士還很多,很多人印象中的三國,都已經被《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所洗腦。在《三國演義》的書裡,已經把諸葛亮完全神話了,他不僅能神機妙算,還能夠舌辯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甚至還能夠借來東風,真是步步神算,但是細想來,卻招招是虛。
真正的三國曆史中,不僅是蜀國的陣營中有諸葛亮、龐統、姜維等這樣的智謀之士,在魏國和吳國也都有許多智謀高手,他們的才智都不在諸葛亮之下,甚至還有不少人的才智在他之上。下面我們說說這下智謀之士。
【魏國】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為“敬”,後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1]。《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援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吳國】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人 。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呂蒙
呂蒙(178年[1]—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掩護孫權逃生,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建安二十四年年末(建安二十四年是公曆219年,但在年末是公曆220年初),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常被孫權比作東漢開國元勳之首——鄧禹。孫權專門為魯肅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禦關羽,並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而關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
4 # 小經略
賈詡,三國第一毒士,謀者在於能夠審時度勢,通曉古今,透視人性,辨別利弊。
董卓死後,勸說郭汜李傕反攻長安,造成董死後的又一大亂,成為西涼軍團的精神領袖,李傕郭汜敗後,關鍵能獨善其身,好像不關他的事,成為張繡叔侄的又一謀士。宛城一計,差點讓老曹撲街,而後官渡之戰,又勸張繡押注老曹,其魄力和智慧真不是我們能理解。
以結果推過程來說,其當時的選擇可謂三國第一賭神!
-
5 # 人生難覓同行者
以下個人意見
蜀國:
諸葛亮是綜合比較強的,大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局觀、用人之道、軍事才能等等,小到排兵佈陣、後勤補給、收買人心樣樣精通。
龐統死的比較早,就不說了。不過齊名諸葛應該不會弱。
前期諸葛,中期法正
在劉備攻取漢中後,法正一直在前方出謀劃策打仗擴張,而諸葛是保障後勤的,可見法正軍事才能也是挺厲害的,是蜀國僅此於諸葛的人物。
諸葛亮曾說過,夷陵之戰如法正在,必定不會失敗。
魏國:
司馬懿:強大的陰謀家,軍事才能可能偏弱諸葛,但玩弄人心方面絕對勝過諸葛
荀彧,評價王佐之才
郭嘉,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賈詡,一個利己,明哲保身而沒有野心的司馬懿。
魏國謀士太多,不廢話了。
吳國:
周瑜,被諸葛氣死的人,不過火燒赤壁,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他一手造成的。
吳國專業謀士除了魯肅其他好像不怎樣,就是大都督很厲害,周瑜呂蒙陸遜等都能撐起來。
-
6 # 五金員工陳可為
荀彧,程昱,魯肅,田豐,法正,郭嘉,賈詡,龐統,審配,司馬懿,都差不多與諸葛亮齊名。不過寫書者喜歡諸葛亮沒辦法,抬高諸葛亮身份,使故事更吸引人。
-
7 # 汐水柔情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謀士更是數不勝數,但是謀士也分區域性戰爭謀士和大戰略謀士,在三國眾多謀士之中是否有與之諸葛亮相比的人物,我的答案是有,僅此兩人而已。
輔佐曹操稱霸北方之首席謀士荀彧
荀彧,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跟隨曹操後,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為孫權正確分析天下形式的魯肅
魯肅,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魯肅與孫權的多次對話中,後人龔寫了類似《隆中對》的《榻上策》,為孫權正確分析了天下局勢,並根據天下局勢變化做出了正確調整。具體內容如下:
在曹操與袁紹官渡對侍時,魯肅就遠見的看見了,袁紹必敗,曹操必勝,曹操將統一北方,所以建議孫權在曹操與袁紹對侍時,趁機奪取荊州,佔據長江以南,用長江天險與曹操形成二分天下之勢,進取進取中原: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孫權猶豫不決,遲遲不肯攻取荊州,加上曹操在短時間內擊敗袁紹,平定北方的進而揮師荊州,這時候劉表剛好去世,這時候孫權才意識到曹操對自己形成了威脅。魯肅此時對孫權說,劉備是天下梟雄,與其聯盟,只要劉備與劉表的兒子齊心協力,用荊州的地利優勢抵抗曹操南下,江東就安全了,於是孫權派遣魯肅去聯盟劉備。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權即遣肅行。
但是計劃同樣趕不上變化,劉表的兒子無能,直接投降曹操,荊州直接送給了曹操,所以對江東的威脅更大了。所以孫劉聯盟是必須的,與曹操開戰也是必須的,這就拉開了赤壁之戰的序幕,赤壁之戰對於東吳來說保全了東吳的存在,對於劉備來說這就是天上掉下的餡餅,送了劉備一塊荊州,為進取益州奠定了基礎。
荀彧是先統一北方,再進取天下;魯肅是先取荊州,形成二分天下再進取天下;諸葛亮是先去荊州,再取益州,形成三分天下,再進取天下;但是從三國整個歷史來說,荀彧、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基本上實現了,魯肅的二分戰略被打破了,但是魯肅的超前的戰略眼光,不容置疑是中國傑出的戰略家。因為諸葛亮的出現,荀彧的偉大戰略沒有完全實現,魯肅的偉大戰略也沒有實現,諸葛亮打破了這兩位偉大的戰略規劃,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但是即便如此,諸葛亮也並沒有全部完成自己的偉大的戰略規劃,三人雖然都沒有完成自己的戰略規劃,但是不可否認他們超前的戰略眼光,毫無疑問他們是三國傑出的戰略家。
回覆列表
較出名的,評戰略謀略 ,首推郭嘉,未開戰就知勝敗的神人,可惜遭天妒。其次荀攸,荀彧,賈詡, 法正,徐庶,龐統等。評統帥,首推周瑜,曹操,司馬懿,其次姜維,鄧艾,孫權,魯肅等,諸葛亮統軍累死也未見功績,不得不說其不宜統軍。評政治,首推諸葛亮,蜀國國力微薄,評其傑出的政治才能,能支援蜀國征伐多年,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