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563907151856
-
2 # 文佳的520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其實不然,就是一個人的思想伴隨著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份激情,釋放一下能量守恆定律。不要猶豫不要猖狂,默默無聞用自己的方式釋放出來,不打擾不刺激任何人和事,就是最好的狂歡,做給自己看的精彩人生。
-
3 # 娛樂小記68
生命就是一場孤獨之旅,尤其我們的靈魂,從來就是孤獨的載體,很難真正的與他人休慼與共,共融互通。而靈魂的深刻也就在此,它從來不會挑挑揀揀,而是憑著內心深處最善良的願望為根基。但是,我們的肉體慾望,總是賦予靈魂以過多的承載,使他不堪重負,難以忍受,以至於鬱鬱寡歡,寂寞成疾。
為此,由於靈魂的難以共融,思想者總是與集體意識格格不入,尤其是一個有著自覺的生命根基的人,他總是會在孤單之中,認真的思考自己的生命,從中品位出一個人獨處的幸福。即使許多人處在一起,他的靈魂依舊是孤單的,沒有依靠的。因之,你看他身處花花世界,燈紅酒綠之中,別人都在狂歡著自己的狂歡,而她卻顯得非常獨特,用蕭索的眼神,空洞的看著狂歡的人群,那種遺世獨立的風姿,讓人憐惜。
而這,也許是大多數人在自己的一生之中,或多或少的境遇吧?
所以,我所理解的“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就是一個有著生命自覺的高貴靈魂,他以獨立思考的特性,以良善作為生命的根基,不願同流合汙,才出現的一種生命的大情境。
-
4 # 女性情感部落
其實發現現在的好多人都喜歡獨處。你覺得孤獨對人家來說卻是一種享受。一個人可以放鬆的做很多事,一個人看書,一個人聽音樂,一個人看喜歡的電影。不需要有任何人打擾,安靜又美好,也是很多人在每一天工作壓力之後的解壓方式。
-
5 # 尋你and奔跑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事實上的獨處
什麼是“事實上的獨處”呢?溫尼科特強調說,獨處並不只是在現實層面上一個人待著。有的人可能是一個人待著,但他能夠享受這種孤獨的狀態。但有的人就是待在一群人當中,他可能也沒辦法去享受,而是感到寂寞、害怕,甚至恐懼。
我們今天探討的獨處這個話題是一種心理機制,標誌著個體一種心理上的成熟程度,或者說就是一種心理能力,所以獨處與現實上是否是一個人沒有關係。
1
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非常有趣,因為這個觀點看上去是一個——
悖論
溫尼科特想要探討的“獨處”,首先是母親“在場”的情況下,嬰幼兒的獨處體驗。而且這種獨處體驗是嬰兒能夠發展和建立“獨處能力”的最重要的體驗之一,也就是說,嬰兒要不斷有這樣的大量的獨處體驗,他們才能建立這種獨處的能力。
我們先說一下什麼是母親“在場”以及“需要的時候才在場”,然後再來探討這種在場的養育方式平行到精神分析長程治療中帶給我們的啟發。
關於“在場”:在場並不意味著在現實層面上母親和嬰兒待在一起,很多時候母親確實是待在嬰兒身邊,但實際上母親卻是缺席的。比如說,母親一邊抱著嬰兒餵奶一邊拿著手機刷朋友圈,母親的注意力關注著她想要從事的活動,而沒有關注嬰兒及其一些感受,也沒有針對嬰兒的認同。但是如果母親沒有看手機,而是凝視和觀察著嬰兒的話,你會發現,嬰兒在吃奶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互動性表情和身體變化,而這些嬰兒的表情和身體變化,會讓母親產生很多聯想和幻想,這樣的互動過程是嬰兒需要的,這時嬰兒才能感覺到母親在認同他。這時候,母親是在場的。
關於需要的時候才在場:比如說,嬰兒在睡覺時,母親不能叫醒他給他餵奶,不管以任何理由,如果母親叫醒嬰兒餵奶,這是母親發起的活動,而不是嬰兒的需要,這時母親的行為就讓母親不在場,對嬰兒來說這是一種侵入。此時,嬰兒的需要是安靜地睡眠,並需要母親也安靜地待在旁邊關注自己的睡眠,並對孩子產生幻想。所以母親要在嬰兒需要的時候在場才是有效的養育,當然這需要母親有能力識別嬰兒此刻的需要。
嬰兒在睡覺的時候如果有母親的關注,嬰兒就會睡得很熟。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成人在睡覺的時候有人在關注著我們,哪會是什麼情況呢?為什麼我們不僅無法入睡,反而會感覺到不安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這裡就聯絡到另一個問題:精神分析的治療為什麼都是長程的治療?
即使是一個精神分析大師,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治療一個來訪者。不是因為治療師不願意給予,而是因為過早、過快的分析和解釋對來訪者來說是一種“侵入性在場”(其實是不在場),而不是治療師的有效性在場。必須要來訪者自己開始有了這樣的需求才可以。當來訪者意識到或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而且此時治療師恰恰正好識別到了來訪者的需要干預的需求,治療師的解釋和分析才能真正地起到作用。也就是說,來訪者需要的時候治療師恰恰在場才能發生療效和變化。但是,由於來訪者的多重防禦,他們早年未被滿足的需要和願望要想展現在治療中一定是困難重重。這就需要治療師與來訪者構建安全的環境,要治療師一直待在那裡,密切識別著來訪者需要時刻的到來,這種治療需要時間。
所以,如果對一個來訪者進行精神分析治療,可能需要三年的時間,我們可以假設接受治療的來訪者是一個沒有防禦的嬰兒,他有著非常強烈的願望與我們產生聯接,那麼我們可能只要三四個月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嬰兒與人親密聯接的需要非常強烈,而且嬰兒沒有防禦或者說還沒建立防禦,所以與嬰兒建立親密關係之後,對嬰兒的任何操作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來訪者不是嬰兒,當他們內心充滿了嬰兒幼稚的願望來到治療室時,他們是處在多重複雜的防禦狀態的,他們根本不敢體驗自己的強烈渴望,在生活中即使有可以包容他的人,他也是害怕去依賴他們的。這種狀態被來訪者帶到辦公室裡來,治療師沒有兩三年去解決防禦是無法成功的。
我們再回來繼續說獨處,嬰兒獨處時母親在場,表面上看兩人之間既沒有言語交流,也沒有行為上的餵養,但這兩人之間處於一種特殊的關係。雖然沒有言語交流,但嬰兒還是感覺跟媽媽“在一起”,這種狀態叫做嬰兒的“自我關聯性”(ego-relatedness)。ego指的是嬰兒的“功能我”,是一個適應現實的組織結構。也就是說,此刻嬰兒的功能我是處於一種與環境的適應性關聯狀態的。“自我關聯性”這個術語是與“本我關聯”(id-relationship)相對應的。
如果對於一個人的感受非常混沌和孤獨,他就有聯接他人的強烈的需求,並激發出我們或他人的原始行為,比如與愛人激烈爭吵時,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到底在吵什麼,如果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我們很可能就處在“本我關聯”的狀態。
相對的,如果對一個人的感受非常清晰,他了解自己的性格和他所關注的東西,以及他有著怎樣的需要,平時做著什麼事。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即使爭吵也是淡淡的、平和的、爭論性的和建設性的,有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不會被焦慮或憤怒所淹沒。這時我們就處在“自我關聯”的狀態。
嬰兒的獨處應該是一種“自我關聯性”狀態,一個個體的獨處能力就是一種自我關聯性和適應能力。
在這裡,我們要引入兩個日常生活中更常用的詞來描述“本我關聯”和“自我關聯性”——“愛”和“喜歡”(love v.s. like)。
我們通常認為,love是較like更高階的感覺。但是溫尼科特在這篇文章中的觀點是,like是比love更高階的情感。love是一種強烈的佔有感受,屬於“本我關聯”,而like是一種愉悅的感覺:“我不要求這個人必須在我面前,但我想到他就會非常欣喜”,是一種“自我關聯性”。
換句話說,love比like口味重,前者是佔有、擁有,而後者是珍惜、共享。
下面,我們舉一個來訪者的例子,來說明這種關聯的變化。
在進行了三年的動力學心理治療的最後一次治療中,一位來訪者,一名31歲的專業男士,沉默了幾分鐘。然後,他看著他的治療師,開始講話:“今天表達我內心的東西很困難。我非常感激你對我做的一切。當我最初來看你時,我對我內心一無所知。所有我知道的就是“我一團糟”。現在,也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我確實有了“我是誰”的感覺以及理解了我從別人那裡在尋求的是什麼。我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來訪者。我在你面前隱藏了很長時間。我和你玩遊戲來回避看我自己。但最後你還是發現了“我”……。你有著不可思議的耐心、堅持和等待。為此我再怎麼感謝你也不為過。我想告訴你,雖然你說你自己說的不多,但我感覺我很深地瞭解了你,我永遠不會忘記你。”
--選自《長程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
在治療結束的時候,這位來訪者對於他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在治療過程中,這個來訪者對治療師一定有很多的投射,比如對治療師的憤怒、怨憤,有很多屬於“本我關聯”的強烈表現。但在來訪者在治療師的在場陪伴下完成了獨處這個任務,獲得了獨處的能力之後,我們會發現,他和治療師的關係發生了一些改變,有了更多的屬於“自我關聯”的表現,比如他能理解治療師了。
2
親密關係中的“本我關聯”和“自我關聯性”
我們的親密關係中存在著承諾,我們自己身上有很多沒有處理好的本我關聯的部分,所以我們需要承載彼此的那部分本我的需求。如果能夠理解這個發展過程的話,我們可能會有更大的信心去承擔愛情關係,直到有一天,兩個人在關係中都成長了,你會非常地感激彼此,你會感激對方曾經在兩個人都還不太成熟的時候能夠承擔你本我關聯的那部分,而能夠去陪伴你去發展出獨處的能力。
這個過程肯定是困難的,也肯定會經歷很多痛苦,但如果你們能把這個過程達成,之後是美好和幸福的。
回覆列表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凡事物都有多重意義,不同角度不同態度,苦也能變樂,孤獨也是一個人的狂歡。
獨自深入推理鑽研實驗,如愛因斯坦、牛頓,這是科學家孤獨的狂歡。凝神靜氣,獨立的看天觀地查人世之變,如老子,馬克思,這是思想家孤獨的狂歡。沒人理解,孤獨的推廣思想要救世平治天下。留下孔子孟子著作,這是聖人的狂歡。孤獨的寫作寫呀寫,如海明威《老人與海》諾獎《百年孤獨》曹雪芹紅樓夢,這是作家的狂歡。孤獨的戰鬥批駁奮戰,如魯迅先生,這是革命家的狂歡。忠於職守,孤獨勤奮的工作,這是普通人敬業愛崗的狂歡。
百般挑剔,不結婚成家,反倒享受單身孤獨生活,這是不盡社會責任的狂歡。心懷偏激,孤獨的作案破壞。這是壞蛋罪犯的狂歡。離群索居,不合群。不與人交流。這是個色普通人的狂歡。
請用好孤獨,去除消極負面的,宏揚積極正面的。為已為他為世界。幹吧!讓孤獨成為造福天地人合,造福大千世界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