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網上無數人鼓吹戰時經濟體制,比如英國要轉入戰時體制如何如何、德國要全力擴軍的話如何如何。聽起來就不靠譜。
6
回覆列表
  • 1 # 軍靈天下

    戰時補充可能性不大

    一,首先,在現代武器裝備的越來越精密的情況下,我們要認清楚,現在的戰爭好比是資訊化戰爭,裝備技術保障人才的地位作用空前提高,越來越受到各國軍隊的普遍關注。深刻認識資訊化戰爭這一新特點,對於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建設高素質的技術專家隊伍,保證高新武器裝備成建制成系統形成作戰和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其次,現代資訊化武器裝備的巨大威力,使技術保障人才成為影響戰爭全域性的戰略力量:

    1,資訊化武器裝備的大量使用導致軍隊作戰能力的驟升。

    據測算,現在發射1枚精確制導炸彈,就能取得相當於二次大戰時數百架飛機投擲數千枚炸彈的戰果

    2,裝備技術保障人才直接擔負著武器裝備的維護保養、檢測除錯、故障排除等重要任務,對武器裝備保持和恢復戰術技能效能,形成和發揮作戰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再次,綜觀世界近現代戰爭史,一些曾經擁有當時先進武器裝備的軍隊,特別是那些依靠購買引進外國武器裝備打仗的第三世界國家軍隊,由於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障人員素質不高,致使武器裝備不能充分形成和發揮戰鬥力,在戰爭中付出慘重代價的例子屢見不鮮。

    四,最後,現在資訊化戰爭中,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呈幾何級數增長,交戰時間縮短到以星期、天、小時乃至分鐘計算,所有戰場聯為一個有機整體,任何一種資訊化裝備在關鍵的時間地點發生故障,都可能對戰略全域性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裝備技術保障人才從事的雖然是具體業務工作,但在很大程度上關係著戰爭的程序和結局。資訊化武器裝備遂行戰略任務能力的大幅提升,使裝備技術保障人才對戰爭的影響隨之提高,從過去的戰術、戰役層次上升到戰略層次,在整個作戰力量構成中從過去的從屬地位上升到主導地位。

    總之,高新科技的廣泛應用和系統整合,使武器裝備對技術保障人才的依賴程度空前提高,現代如果發生戰爭,那麼戰爭時間相比一戰二戰決對是想象不到的快,畢竟隨著人類社會由工業時代向資訊時代的邁進,運用於武器裝備的知識門類越來越多,專業劃分越來越細,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殺傷力更大的武器會越來越多,最近美國又“退出伊核協議”,往後很難想象殺傷力武器恐怖到什麼程度了。

  • 2 # 嶺南通途

    我們主要看世界強國的現代戰爭,他們比較具有代表性。首先我們要知道,現代戰爭都是資訊化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為主,因為大國之間誰都沒有能力和另一個大國正面鋼槍,那樣只會兩敗俱傷。

    一場區域性戰爭,最先開始的肯定是以精確制導導彈毀滅敵人重要設施為主,尤其是指揮控制中樞。

    對於大國來說,如果打一場區域性戰爭,那麼他會在很早之前就開始謀劃籌備,需要的物資會準備足夠的庫存,會大量損耗的零件也會提前就已經生產好,尤其是高階武器,平時數量會保持一個水平,畢竟維護費也不低,但是知道要打仗了,都會消耗掉,不需要考慮長期維護成本的問題,國家肯定會提前就已經把庫存的裝備拉出來準備投入使用了,軍工廠也開足馬力生產,戰爭消耗不了的就補充庫存,庫存夠了就賣賣軍火,畢竟打仗就是最好的廣告。

    以美國打海灣戰爭為例,海灣戰爭真正開打到結束是以小時計的,但是在這之前準備物資,調配軍力,部署航母和導彈,時間大約花了半年,燒了上萬億美元,不過也是第一次以全球直播的方式宣傳了美國的資訊化戰爭形式,驚醒了全世界。戰後十幾年,美國的軍火一直賣得很好,和那一場戰爭關係很大,因為那是經過實戰檢驗的好。

    如果是打區域性戰爭,大國是有能力大規模補充先進武器的,也只能補充一波,但是如果陷入持久戰,大國也吃不消,因為高階武器製造成本很高,誰也扛不住,即使進入戰時管理體制,也沒有用,因為很多零件的原材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生產出來的,庫存消耗完了也只能生產一些普通的常規武器。

    所以最近的幾場現代戰爭,都是快準狠,快打快撤,很快就結束了,一個是高階武器威力大,一般都小國扛不住大國的一波節奏,另一個是大國也耗不起。

  • 3 # 紙上的宣仔

    二戰德國繞過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僅僅42天就結束了戰鬥

    決定現代戰爭走向,像戰鬥機,轟炸機,軍艦,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這一類的高技術,高複雜度的武器,在短時間內也很難造出來。這倒不是說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限制,而是客觀規律的限制。就拿戰鬥機來說,一架戰鬥機的生產週期其實是非常長的,單單用來造飛機骨架的鈦合金大框,鍛壓完成後要放在哪幾個月的時間甚至1年的時間來消除內部應力,否則裝機後就會發生變形或者裂縫。這個規律任何國家都無法跳出。即便是所有子系統零部件齊全的情況下,一個生產線組裝一架飛機也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這和二戰時期的產能相去甚遠,主要是系統複雜性決定的。那麼戰時擴充生產線來不來得及呢?顯然也是來不及的。再比如造軍艦,從二戰以

    F-35的鈦合金大框

    那麼戰時能夠擴充的武器是什麼呢?恐怕只有步槍、機槍、牽引式火炮這類輕武器了。連坦克、野戰防空系統這類較為精密的陸地載具都供不上生產,以中國這樣的工業規模,一個月也只能生產幾十輛坦克。所以如果現代戰爭頭幾十天打不贏,而高技術武器已經被大部分摧毀的話,那隻能生產一些低技術性和單兵武器,用游擊戰拖垮敵人;但是呢,拖垮的不一定是敵人,也有可能是自己。

    現代戰爭短時間內能管夠生產的恐怕只有這些

    當今世界除了美國之外,任何一個國家要想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打持久戰,那就必須在戰前就進入戰時體制,把國家的資源用來優先生產武器,否則是不可能在戰時擴充軍力的。之所以說美國不用,是因為美國各種先進武器的存量太大了,消耗得起。而且美國擁有飛機墳場、坦克墳場,其中不乏有相當數量的飛機坦克處於保養完好的封存狀態。比如F-117,雖然08年就已經退役,但是一直在進行保養,最近已經在以4架每年的速度重新服役了。相比之下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也也有龐大的飛機坦克墳場,但是大多保養狀態不佳,真的是隻能當廢鐵用了。

    美國的飛機墳場

    而英國德國這兩個國家雖然是強大的工業國,但是武器存量太低了,低的令人髮指。英國到現在只有1、2、3、4、5、6一共6艘45型驅逐艦,航母上能勉強找回一點面子,但是艦載機還是從美國買。跟這樣規模的海軍打,半小時內就能決定勝負。德國更慘,別說打起仗了,就是現在,100多架颱風戰機只有4架飛得起來,前兩天還有兩架空中相撞;海軍6000噸的薩克森級護衛艦就是本國最大噸位的作戰艦艇,這打起仗來管什麼用?至於說什麼日本軍艦服役十年就退役封存,能一夜之間就能擁有原子彈,從中國買煤填海打仗的時候拿出來用這種鬼話笑笑就好,那都是對戰爭動員缺乏起碼概念的人能編出的瞎話罷了。

  • 4 # 行攝清遠

    高精端武器是用來欺負小國的(小國面積少,縱深也少),如果用在大國之間的博弈,隨著戰時消耗增大,沒有一個大國可以承受得住,也因為這個原因,第三次世界大戰基本不可能會發生

  • 5 # 晨曦談兵

    二戰時期主要參戰國爭先恐後地開啟爆兵模式,時至今日依然讓廣大軍事愛好者們感到印象深刻。比如美國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前,常備軍的數量只有大約100萬人,參戰以後迅速擴充到了1500萬人,整個戰爭期間建造航母152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其他各型作戰艦艇6700多艘,坦克以及自行火炮10.8萬輛,各型軍用車輛238萬多輛,飛機32萬4千架,光是四發重型轟炸機就超過3萬架,真不愧是生活在機翼上的國家。

    再比如蘇聯,在戰爭初期損失了超過600萬軍隊以及大部分的武器裝備,依然累計動員了超過3000萬兵力,生產坦克11萬輛,火炮83萬門,飛機15.8萬架。就連實力最弱的工業化國家日本,也生產了17艘航母,5000多輛坦克,1.3萬門火炮,6.2萬架飛機。以上這些都是在戰時大規模快速補充武器裝備的典型案例,然而時隔70多年以後,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要想再次複製這樣激動人心的一幕,可能性已經變得相當的小了。

    首先現代武器裝備的複雜程度和生產週期遠遠超過二戰時期,很難在短時間大幅提高生產能力。例如美國在二戰時期建造的150多艘航母,儘管看起來數量驚人,其實技術含量卻並不是很高,絕大部分都是使用貨船的船型直接改裝的護航航母,去掉多餘的上層建築,鋪上木質的飛行甲板就搞定了,這是因為當時的艦載機都是小型的活塞式飛機,機體重量輕,起降速度慢,對航母並沒有任何特殊的技術要求,只要有塊平整的空地就能用。

    現代航母完全就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了,必須能夠承受幾十噸重的噴氣式艦載機高速起降的強大沖擊,還需要複雜的彈射系統、攔阻系統、助降系統相配合,還包括現代海戰所涉及預警、反潛、反導、電子戰等諸多領域的雷達電子系統、遠端精確制導武器,涵蓋的專業技術領域方方面面,建造成本和建造難度至少高出若干個數量級。現代武器裝備在任何一個技術環節的產能瓶頸都將直接對整體產量造成制約,在短期內是很難發生實質改變的。

    其次現代國家的產業結構和勞動力人口組成跟二戰時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二戰時期世界主要國家都處於成熟工業化時代,製造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60%甚至更多,社會勞動力也主要分佈這個領域,而且當時軍工行業的專業性也不高,比如生產汽車、拖拉機甚至腳踏車的廠家都可以很方便地轉產坦克或者飛機。一旦整個國家進入全面戰爭狀態,能夠快速地進行動員,將工業產能向軍工領域轉移,人員和裝置都是現成的。

    現代國家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尤其是發達國家製造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不到20%,絕大部分的就業人口都在第三產業。軍工行業的分工更加細化,專業化程度更高,航母、戰鬥機、彈道導彈、坦克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生產都被極少數企業所壟斷,絕大部分的民用行業企業基本沒有能力介入。因此完全不具備戰時快速轉產的條件,也更加沒有足夠的熟練專業技術人員。

    而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現代戰爭無論是節奏,還是打擊廣度、深度,都比過去高太多了,一般國家,根本沒時間、沒機會去進行這些需要數年才能完成的大幅度擴產任務——比如美國打南斯拉夫,只需幾個月,南斯拉夫的大部分電力、煉油、橋樑、軍工廠啥的關鍵基礎設施都被炸燬了,不要說擴產的能力,連基本能力都要喪失了。

    就連“小雞”互啄的敘利亞戰爭,雙方裝備的生產、兵力的補充,也都跟不上戰爭的需求了;前面的烏克蘭衝突也是如此——坦克根本不夠用,被迫把原本給泰國的幾十輛訂單給斷了。

    總之現代戰爭是高節奏的,要麼是短平快的區域性作戰,要麼是沒有前後方的全面打擊,要麼就以種蘑菇相威脅而停止,世界大國之間曠日持久血拼消耗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6 # 太八形道

    現代化戰爭的主要特點是:戰略、戰役、戰術在時空上合三為一。由於時間短、強度大、無縱深,所以對戰時大規模補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戰前補充要前移,由點狀變成網狀結構;二是要前近佈局,項量齊足且機動性強;三是要建立高強度、無間隙、可持續的立體保障體系,隨叫隨到,準確及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教孩子快速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