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洪鐘財經

    當年,美國做空日本經濟這件事充滿了陰謀論。其實沒這麼複雜,主要是日本經濟存在巨大缺陷,恰好被美國看準了。最後美國以解決貿易問題為由,把這個問題點著了。根本原因是,日本經濟存在致命性缺陷,美國只是那個點火者。

    二戰之後,結果幾年的恢復期。日本在1950年代開始,經濟開始長期快速增長。日本是一個國小地狹的國家,經濟兩頭再外,資源來自海外,產品主要市場也在海外,和今天的中國很想。加上日本的技術和生產效率高,因此日本的產品很有競爭力。比如汽車、電子等產品。

    而美國卻是一個儲蓄率很低的國家,需要進口國外大量的產品。美國的需求和日本的產品一拍即合。到1980年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商品進口國和債券國。

    當時的美國存在兩大“敵人”。軍事上蘇聯對美國壓力巨大,經濟上日本步步緊逼。當時,美國總統里根開始了他的偉大計劃——軍事上透過星球大戰擊敗蘇聯,經濟上透過貿易戰遏制日本。

    為什麼是貿易戰呢?因為日本經濟的致命缺陷是經濟高度依賴外國市場,尤其是他的產品高度依賴出口。里根以日圓匯率可以低估為由,要求日本方面日圓升值。當然,美國也要求他的歐洲盟友匯率升值。

    1985年,美國召集日本、西部德、英國、法國等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到1987年,美元對日圓、馬克、英鎊和法郎進行了大幅度貶值。日元和馬克升值超過了50%,英鎊和法郎升值接近50%。

    奇怪的是,以上四國的貨幣都進行了大幅度升值,為什麼獨獨日本經濟後來收到了重創,出現了“失去的二十年”,而德國、英國和法國卻沒有呢?同樣,2005年人民幣對原匯率是8.2:1,今天升值到了6.3:1,匯率升值了30%,中國也沒有出現日本那樣嚴重的問題。

    原因出在日本自己身上——日本過度寬鬆的貨幣市場。

    1980年代末期,日本的寬鬆貨幣政策,造成市場流動性氾濫,大量的熱錢流向樓市和股市,日本資產價格一路走高。國際熱錢也大量湧入,進一步抬升資產資產價格。日本政府看到市場過熱後,開始收緊銀根,這一下不得了,那些靠銀行貸款炒樓和炒股票的人一下子失去了資金輸血。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破裂,樓市介價格下跌,全日本一片哀嚎——經濟危機來了。

    1994年,日本經濟總量達到巔峰,GDP達到4.8萬億美元,和20多年後的2017年經濟總量差不多。從1995年開始,日本經濟開始負增長,居民開始縮衣節食,通貨緊縮到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進一步打擊了日本經濟。本國經濟泡沫破裂和亞洲金融危機使日本經濟元氣大傷,失血過多,造成經濟休克。

    歸納起來,日本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美國以匯率問題為導火索,打開了日本經濟的潘多拉的盒子。接著,日本貨幣政策失誤,造成經濟泡沫破裂,爆發經濟危機。1997年的金融危機又給日本一擊,日本自此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 2 # 匯通網

    美國打壓日本是透過廣場協議。但是說美國做空日本則有些誇張了,因為廣場協議只是日本衰退的一個引子,最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在未能遏制日元升值的情況下引發了日本的泡沫經濟,又採取急剎車的方式導致經濟硬著陸,才是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主要罪魁。

    同時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在這個時期得以爆發,價值日本政府公信力下降,導致了日本社會撕裂以及不安全感上升是日本經濟萎靡的最大的因素。廣場協議:日本衰退的開始

    當時有一種說法是5:5:3,就是說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比值是5:5:3,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60%,這只是一個大體的說法,在巔峰時期,日本的GDP達到了美國的69.9%。不過當前美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18萬億,但是日本仍停留在5萬億附近,可見廣場協議簽署以來對於日本經濟致命性的打擊。

    廣場協議簽署的背景是20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美聯儲被迫實施緊縮貨幣政策,導致美元大幅升值,嚴重影響到了出口競爭力,加劇了和日本等國的貿易摩擦。

    有關資料顯示從1980年到1985年,美元累計升值了60%,這直接衝擊到了美國出口競爭力。1985年,美國的工業產品出口已經排在位列全球第三,落後於日本和西德。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元貶值似乎成為當務之急。

    因此在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西德五大發達國家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南側的廣場酒店進行秘密會晤後簽署協議,同意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允許美元兌日元等主要貨幣貶值,以化解美國的鉅額貿易赤字。

    廣場協議是美國打擊日本經濟的第一步。廣場協議宣佈前,美元兌日元大致在1比250的水平,三個月不到,美元兌日元就急劇下滑到1比200,貶值了20%。一年之後,美元兌日元已經下滑到1比150的水平。這使得日本的出口競爭力大幅的下降,

    即使在1987年廣場協議終止後,日元升值的趨勢也沒有得到遏制,1988年美元兌日元達到了1比120的水平,到了1990年,甚至達到了1比80的歷史高點。總體而言,這段時間日本的出口遭遇了重大打擊,其出口額最高一度下降了20%。

    泡沫經濟:危機深化

    但是我們也不可過分誇大廣場協議的作用,因為廣場協議從誕生之初就不是專門對付日本的,西德等國實際上也遭遇了貨幣的大幅升值。但是相比於西德這些國家,日本在應對錯誤舉措則加劇了日本經濟的下跌。

    為了彌補日元升值給出口帶來的衝擊,日本央行開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不斷下調利率也導致流動資金過剩。此外,由於日元急劇升值,日本持有的美國國債資產出現賬面虧損,大量資金開始迴流到日本國內市場,這使得日本經濟開始進入泡沫經濟時代,並推動了日本進行大量的海外併購。

    在泡沫經濟時代,日本社會產生的一種普遍觀點就是房價只漲不跌,因此導致大量的剩餘資金湧入日本的不動產市場,不斷推高日本的房價,有資料顯示,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放款。而同時期的西德則透過一系列的組合拳手段有效遏制了國內房價的飆升,並大力發展租賃市場,最終使得本國的通脹水平得到控制。

    但是日本央行為了應對房價的不斷走高,從1990年日本央行開始連續五次上調利率,進一步推高了國內的房價,最終導致1992年泡沫經濟的破裂。

    除了經濟繁榮的破裂,泡沫經濟崩潰還對日本的消費信心產生了不可逆的影響。由於資產價格的大幅貶值,導致大量平民積累了大量負債,這意味著大量的日本人透支了未來數十年的積蓄,這使得整個日本社會的消費慾望大幅下降,這也是為什麼迄今為止日本的市場需求疲軟的關鍵原因。

    與此同時,日本的老齡化問題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凸顯,老齡人口的增加以及稅收的減少,導致政府無法支付足夠的養老金,導致養老金的缺口不斷擴大,這無疑使得日本民間對於日本經濟前景的信心進一步惡化。

    兩個小插曲:公信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除了泡沫經濟的崩潰,對於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也是導致日本當今社會現狀的體現。

    據統計,日本是全世界最喜歡購買保險的國家,平均每個人持有四份保險,凸顯了日本人對於社會的不安情緒。

    而就在泡沫經濟破裂後不久的1995年阪神大地震,地震發生6小時以後,日本政府才召開了應對會議,進一步降低了市場對於日本政府的信任。

    而就在1995年同年日本地鐵發生了沙林毒氣事件,造成了6000餘人傷亡,但是有訊息稱日本警方已經提前知曉了相關作案細節,但並未引起重視,導致日本民眾對於政府愈發不滿。

    這種對於政府的不信任感進一步撕裂了日本的社會,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劑毒藥。

  • 3 # 小白讀財經

    二戰過後的日本經濟體量與中國差不多,後來,日本經濟在美國的扶持下,快速增長,到1980年,日本GDP已經是美國的一半,而且還在快速增長。

    1980年,日本購買了美國40%的國債,是美國最大債主;日本操控的資金佔紐交所交易量的25%;美國市場20%的半導體裝置、30%的汽車和50%以上的機床,以及大部分電子產品都被日本企業佔據。

    曾經幫扶的小弟,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自身經濟霸主和金融地位,於是美國透過一系列的招數,狠狠的打了日本一棒槌。這個棒槌的身影,如今又出現在美國對付中國的身上,那麼,美國究竟是怎樣做的呢?

    1、貨幣戰爭

    在政治上,指責日本,因為美元匯率高估,造成美國公司競爭力遠低於日本企業,美元兌日元高估,造成美國企業萎靡。由此,美國開始購入日元債券;限制日本壓低匯率,只要日本壓低匯率,美國就開始制輿論和政治壓力逼日本就範。

    2、貿易戰

    美日之間沒有爆發類如今天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因為日本很快就妥協於歐美製定的《廣場協定》。《廣場協定》逼迫日本拉昇日元匯率。同時,美國發起對日本的“301”調查,遏制日本企業發展,特別是日本國內新興行業的發展。

    3、加息剪羊毛

    搞完日本企業之後,美國開始加息,讓那些不看好日本的資金,迅速回流到美國,終於,日本經濟泡沫被美國刺破。

    抬升日元匯率,造成日本出口的商品價格上漲,以此達到減低日本商品競爭力。日本又何曾不想反抗,但軍事、經濟都依附於美國的日本,早失去了談判的資格。

    今天,美國這一出好戲,又對中國上演,美國試圖用貿易戰來控制中國企業競爭力,打壓華為、中興,搶佔5G。不同的是,中國不是日本,不可能輕易與美國妥協!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總要打到美國吃到苦頭才肯罷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或者40歲以後程式設計師的出路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