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裡麋蕪
-
2 # JasonVon的影像視界
建築攝影是攝影分支裡一個比較大的分支,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喜歡拍建築。怎麼出建築的立體感呢?下面分享幾個小技巧。
1、側逆光營造氛圍在光線選擇方面,我們可以使用側光、逆光等光線來進行拍攝。側光能產生陰影,形成比較強烈的明暗對比,畫面的結構就會比較立體。而逆光則可以鮮明地表現建築的輪廓,能給增強主體的質感,增強畫面的氛圍和縱深感。
2、線條塑造張力建築的線條一般都比較硬朗,我們在拍攝時可以尋找合適的角度,讓建築的主線條在畫面中舒展開來,造成視覺上的張力。這種方法可以讓建築雄偉、剛強的形象立馬展現在觀者心中。
3、色彩突出輪廓有些時候我們還可以利用建築和環境色彩的不同來突出建築自身的輪廓,讓建築稜角分明。冷暖色彩的對比最容易顯現效果,比如黃和藍、紅和黑等。
4、燈光構建框架
在傍晚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藉助建築的燈光,拍攝出立體感的建築。因為這類建築自身的景觀燈一般是遵循建築自身的結構來設計的,在弱光環境下,建築本身的框架就會突顯出來。
我是JV視界,專注於攝影
-
3 # 扶風同城
舉機橫平豎直,突顯建築本色
聽起來像小學生的練字技巧。橫平豎直的效果,其實是建築最自然真實的表現。我們都知道建築的牆面大多垂直於地面,但若用廣角近距離拍攝,出來的照片中牆壁往往失去它本來的特性。
使用長焦鏡頭在遠距離拍攝可以幫助我們減輕畫面變形,但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首先要相機端平,不偏不倚,正視目標,方可拍攝。若再嚴格點,可調整相機令建築正面牆面與相機感光元件成像面完全平行。可獲得畫面橫平豎直的效果了。尋找畫面對比,突顯照片主題
尋找畫面對比是一項很常見的拍攝技巧,建築作為社會文明的產物,常常會與自然和人進行對比。比如以對比突顯建築的宏大、人的渺小等。若是建築帶有古代、破舊特性,還可以與現代、新潮等特性進行對比。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對比方式。
畫面中的對比,往往只要重點呈現一種特性即可。縱使畫面複雜,但是若傳遞的資訊獨特准確,就會給人驚喜。留意重複元素,尋找有序中的無序
單一元素重複多次出現,是建築常有的設計。這些元素往往排列有序地出現,作為建築外觀的一種特徵存在。元素有序而重複地出現可以為畫面提供良好穩定的構圖,但令畫面真正有亮點的是存在於有序中的無序。如下圖滴落的雨水、略凌亂的落葉,這都為畫面增加了別樣的美感。抽取特色元素,創作潔淨畫面
對於那些本身就及其有特點的建築,我們在拍攝時可留意抽取它最獨特的元素,並儘量減少其他不必要元素的影響。用畫面表現建築的特點。
需要注意的是,在元素稀缺的畫面中,構圖顯得尤其重要。另外若是通過後期處理得到這樣的效果,同時要思考的問題是怎麼樣才能令畫面表現自然。聯合環境特色,拍攝區域性小景
走近建築,我們會留意到窗門怪異,或有簷牙高啄。奇特的形狀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構圖。好好留意周圍的地勢、擺設、裝飾,甚至落葉水窪。將不同元素結合起來,很可能有驚喜!使用特殊鏡頭,改變建築特徵
使用超廣角或魚眼鏡頭可以極大程度地改變透視比例,令前景更加突出。我們可以將這個特性運用在建築攝影上,突出展示建築的特點。另外因為建築多直線的緣故,魚眼鏡頭彎曲直線的特性在建築攝影上會特別明顯,在特殊構圖下有可能會有出色效果。那麼沒有超廣沒有魚眼怎麼辦?多拍幾張影象拼接,效果也不差!
-
4 # 攝影自學班
攝影怎麼把建築物拍出來有稜有角的感覺呢?
把建築拍得稜角分明,會讓建築造型和紋理更清晰。同時,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把建築拍得更漂亮。怎麼拍呢?
後期修圖做倒影。多姿多彩拍夜景。
結合建築照片,為朋友們解說下,這4句建築攝影口訣的用法:1、光影之下角分明。
有光有影,建築有明有暗,才更容易表現出有稜有角。怎麼能拍出漂亮光影下的建築呢:
(1)找準時間,可以找到光影:雨後,天空雲彩沒散時,光影柔和;日出日落前後,光線有色彩,尤其在日出日落前後半小時內。
(2)拍攝地點選擇:這個時間段,適合登高到樓頂,從上往下拍。如果遇到有霧的天氣,有兩個要點,一需要到30層以上,二可以等等風。這兩點,可以拍到區域性清晰的建築。
(3)引數:拍風景中的建築,要用小光圈(F後數值大等於8),有Sunny,感光度100-200即可,測光模式,多數情況下,可用矩陣測光(也叫評價測光),如拍剪影,用點測光。
(4)想讓照片遠景清晰,有些手機支援遠景模式:
2、改變角度換造型。同樣的建築,每天都看,但有些角度,你可能還沒嘗試過。試著變下角度,將會拍到不一樣建築。都可以怎麼變角度呢:
(1)有縫隙的廊道,在有光的上午或者下午時,站在廊道一頭,不要站中間,而是左右移動,可以拍出近大遠小的遞進縮減效果。此時光影會讓建築稜角更分明,更有韻律。
(2)當幾個高層建築,分佈比較均勻時,可以走到幾個建築中間,鏡頭垂直向上。不知每天路過的建築,還有這個造型。
(3)拍攝一些路盡頭的建築,想把它拍偉岸,咋拍?把裝置放在地面,鏡頭沿著路,對焦在盡頭的建築上。如果地面有線,要順著線拍,趴在地面的角度,不是日常所見,這個角度拍的建築,更“新鮮”。
(4)拍攝建築區域性時,要注意背景儘量簡約:顏色不要多,線條不要多,雜亂景物不要多。可以嘗試變換角度,來調整背景。
3、後期修圖做倒影。我們還可以通過後期修圖,把常見的建築,修成漂亮的倒影效果:
(1)用手機修圖軟體Snapseed開啟建築照片。工具,旋轉。點一次鏡面翻轉,點兩次向右翻轉,把原建築照片變成倒影。匯出,備用。
(2)再用Snapseed開啟建築照片。工具,展開。把建築照片下方展開,新增白色或黑色,不要只能新增。因每次只能展開一部分,所以要多次展開。
(3)工具,雙重曝光,新增照片。把剛才儲存的照片,新增進來。移動到合適位置,對齊。
(6)進入到新的介面,把下方雙重曝光數值調為100,對後新增倒影部分,塗抹。兩圖相接邊緣,需要把照片放大後,再塗抹。
(7)工具,裁減,裁為合適大小。
(8)完畢,匯出即可。
4、多姿多彩拍夜景。如果想把建築拍得稜角分明的同時,還多彩,可以怎麼拍呢?
(1)想讓自然光為建築“上色”,可用口訣1。
(2)還可以用人造光,為建築“上色”:夜晚拍攝,燈光多彩。
(3)拍夜景,引數怎麼設定:同樣,拍景色,要小光圈;如果裝置不支援高感,感光度不建議高於400,否則噪點太大;如果照片暗,要把快門調慢。但注意,快門調慢後,裝置要穩定,需要用三腳架或者雲臺。
以上方法,可幫您把建築拍得有稜有角,更有姿有色。希望大家喜歡!
-
5 # 手機黨拍
手機拍建築,如何拍的“稜角分明”?
其實大多數建築本身就是“有稜有角”,只是在拍攝時,因為環境或背景太亂,將建築的“硬朗”外表給“埋沒”了。
分析樓主的問題,大概是想了解“如何拍出建築的清晰輪廓,線條明快,展現建築的結構美“。
我們可以透過拍建築的線條,區域性幾何結構,以及元素對比、淨華背景等方法來展現建築的稜角。
一、化繁為簡|拍好區域性突出建築“稜角”線條,用“極簡攝影”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拍一個有稜角建築前,先做2件事:1-選擇一個乾淨的背景(比如天空、水面等)
2-全方面觀察,找到建築稜角最明顯位置(邊緣、區域性)
具體拍攝時有2個簡單技巧,可以嘗試:
1-縮小取景|選拍區域性適合周邊環境混亂,建築線條複雜時,突出建築稜角。
▼比如:對岸的幾座大廈
每座外形都挺有特點,但放在一起想要的稜角並不明顯,怎麼辦?
▼利用天空為背景,拍大廈的區域性(正好飛過一架飛機),抓拍下區域性畫面。
2-二次構圖|去除多餘前期拍攝時沒能取好景,可以後期去掉多餘畫面,排除干擾元素。
▼比如:這張高處拍攝的全景
景色很美,但如果想表現“建築稜角”就不太明顯了。該如何後期處理?
分析畫面,因為前面的街道,大片高矮,形狀各異的高樓,導致畫面有些亂,主體不突出。
▼嘗試裁切下半部街道畫面
畫面相對乾淨很多,建築也突顯。
二、巧借“重疊”|稜角“加倍”:現在很多奇形怪狀的建築,有一種類似“重疊”式設計。無論是整體重疊,還是區域性有重疊的設計,我們都可以好好利用。
拍攝這類“規律重複”的建築(或區域性)時,有3個小技巧:
1-透視構圖拍:找好拍攝角度,拍出透視效果,無限延伸。
2-拍倒影,上下重複:如果建築前面有水面,或者是雨後水窪,我們可以利用水面拍建築倒影,一樣增強建築稜角效果。
三、明暗對比|強化硬朗線條同樣的畫面,有了明暗對比,主體顯得更立體。
拍攝建築時如果能利用好側光照,拍出明暗對比強烈的畫面,能讓稜角變的更硬朗。
▼拍攝這類畫面,把握3個基本條件:1-選擇側光、側逆光角度
2-畫面簡潔,線條清晰
3-黑白片更出效果
四、特殊視角|別樣感覺有些建築用正常視角拍攝,可能很普通,但是換個拍攝角度,馬上感覺不同。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建築適合這樣拍。
▼比如:公園常見的亭子因為拍攝距離有限,只能拍張區域性,看上去就很普通。
此時,嘗試仰拍,居中構圖拍一張,建築的稜角就有了。
回覆列表
建築物是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的綜合反映,建築物的結構特點要用鏡頭記錄下來,首先是建築物的視覺投影,橫平豎直,近大遠小,高大建築要有視覺衝擊力,中小建築又要有整體感。用光要考慮不同的時間段,側逆或側順,天頂光效果不是太好,